喝酒的體驗
中國的曆史文化有多久遠,酒的文化就有多久遠。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酒文化,出現在<<詩經>>裏。 <<詩經>>305篇,有40多首與酒有關, “清酒既載,驛牡既備,已京已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操餘弧兮反淪降,授北吉兮酌桂漿”(九歌*東君). 整部<<全唐詩>>五萬首,涉酒詩篇多達五分之一,詩人李白更是有名的醉聖:“會須一飲三百杯”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
中國白酒的類型大致分為三種:汾型,瀘型和茅型。山西汾酒是清香型,看著很純淨,聞起來酒精味大一些,喝入的第一感覺是爽口,味道存在舌上,淺淺的香,然後就是辛辣入喉,這時候是最過癮,也是最難受的,屬於比較便宜的一種酒, CSIR 以前最常喝。四川瀘州大曲是濃香型,落口甘綿,味在滿口中,香氣沁人,是CSIR 非常喜歡的一種酒,可惜貴了一些。貴州茅台是醬香型的代表,顏色厚重,氣味悠長,一口下肚,滿腹的香氣溢出到嘴邊,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茅台是CSIR 的最愛。
如果把酒比作女人,那麽清香型是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少女,活力充沛,青春無敵,雖然略顯單純,流於表麵,卻也美豔逼人,令人關愛。而濃香型則是二十幾到三十幾歲的女人,正處於積累期和上升期,魅力四射,風姿綽約,落落大方,自信風雅,是花朵最豔麗的時候。醬香型應該是三十幾到四十幾歲的女人,少了幾分輕狂,多了許多從容, 經曆豐富,底蘊深厚,含而不露,這種美是沉澱之後的清澈,發酵之後的醇香,洗去鉛華方顯成熟寧靜,如果歲月的滄桑不曾雕刻出年輪的痕跡,那可真是人間珍品了(代表人物:張曼玉) 。
來美以後, CSIR 喝白酒的機會大大減少(好遺憾啊!) 但喝洋酒的機會卻增加了。 CSIR 所知道的洋酒不外乎威士忌 (WHISKY) ,白蘭地 (BRANDY) ,伏特加 (VODKA) ,朗姆酒 (RAM) ,金酒(GIN) ……伏特加最難喝,就象酒精加水的混合物,一點香氣也沒有,太單純了;朗姆酒(用甘蔗蜜糖釀製) 和金酒(大麥玉米為原料) 也很一般,多用來調製雞尾酒(COCKTAIL) 。 CSIR最喜歡威士忌 (穀物製作) 和白蘭地 (葡萄製作) ,但卻難以區分它們之間味道的不同。外國人喝酒非常有講究,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要喝不同的酒,例如吃飯前是開胃酒(APERITIF) ,以引起胃口,吃飯時是佐餐酒(TABLE WINE) ,而且吃白肉(雞肉,海鮮等) 喝白酒,吃紅肉(牛肉,烤肉等) 喝紅酒,吃完飯是飯後酒(LIQUEUR OR BRANDY) 。這使CSIR想起回大陸和朋友喝酒的情形,吃飯前先要了一瓶中國幹紅 (一種比較貴的紅葡萄酒) ,每人先來半杯,一口悶掉,然後再喝啤的……真可惜了那杯幹紅, CSIR楞沒喝出什麽味道。
其實喝紅葡萄酒是最有講究的,一般有三部曲,先看 (色) ,再聞 (香) ,最後品 (味) 。“喝” 是由口入肚,一幹而淨,“品” 是含於口中,讓舌頭與口腔充分感受酒的味道 (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的兩邊對酸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 ,同時,把口腔裏的空氣,向鼻腔裏擠壓,鼻子從口腔裏感受來的酒香,比從杯子裏聞到的氣味更香醇,更濃厚,最後,才把酒徐徐下咽。喝白蘭地也是同樣,最好是雙手緊捧酒杯,慢慢晃動,利用手掌溫度均勻加熱,到了和體表一樣溫度是再喝,這時候最香!
CSIR 有一次和家人坐CRUISE旅遊,在船上酒吧要了一杯人頭馬XO (REMY MARTIN) ,頭一次這麽高檔的消費,卻因為不懂規矩,酒裏加了冰 (ON THE ROCK) ,衝淡了味道,白白浪費了$75刀 (一盎司) ……喝白蘭地千萬不要加冰,這是CSIR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下麵講一下現下流行的雞尾酒。
雞尾酒 (COCKTAIL) 是一種由烈酒,果汁,奶油等混合在一起的特殊飲料,它美麗而危險,浪漫又多變,它那變幻萬千的色彩和口味,使人耳目一新的飲法,絢麗的裝飾,各異的載體,受到眾多酒友的追捧。 CSIR 喜歡喝一種叫STRAWBERRY DAIQUIRI (青檸檬汁,砂糖,草莓等打碎再加BACARDI) ,草莓香混雜在酒香裏,別有一番風味。另外還有MARGARITA (杯口有一圈鹽) , SCREW DRIVER (伏特加和桔汁,很衝) , SCORPION (天蠍宮,最危險的一種酒,會使人不知不覺醉倒) , BLACK VELVET (黑色天鵝絨) 。。。。。。朋友聚餐時,親手調製幾種雞尾酒,一定會令聚會增加氣氛。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自己享受。 CSIR想象著一種新的品種,火熱的紅再加上寧靜的藍,中間應該呈現出一線迷離的色彩,那是一種從沒出現過的酒色,是朦朧的,跳躍的,善變的,迷惑的……CSIR最喜愛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