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TO部長會,一場折騰老頭的遊戲(轉貼)

(2008-07-27 10:05:35) 下一個
作者:Jianning

“WTO部長會,一場折騰老頭的遊戲。”——豆夫語錄。
 
     部長級會議是WTO的最高決策機製,根據章程,WTO應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部長級會議。最近幾年由於多哈回合談判的需要,WTO通常會一年左右時間召集一次全體部長會議或部分成員部長會議,就談判的重大問題做出決定。
 
     之所以說WTO部長會是折騰老頭的遊戲,主要是說其非人性的談判方式。和聯合國不同,WTO的決策不是投票製,而是全體成員協商一致。也就是說,WTO(除過其爭端解決機製)要通過一項決定,必須征得153個成員的同意。理論上講,任何成員都可以否決一項決定。
 
     由於這種決策機製的存在,WTO也麵臨民主和效率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多哈回合談判談了8年還沒結束的原因之一。為了提高談判效率,WTO采取了一種小範圍決策的機製,即“綠屋會議”,嚴格意義上講,該機製是沒有法律基礎的,在WTO章程中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個概念,但又是大家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綠屋”在什麽地方?我從來沒進去過,WTO秘書處的職員告訴我在WTO辦公樓二樓總幹事辦公室旁邊,至於為什麽叫“綠屋”,我聽到兩個版本的說法:一種是說那間會議室的天花板是綠色的,另一種是說那間會議室鋪著綠色的地毯。不管怎麽樣,確實存在這樣一個跟綠色有關的會議室。由於最初的小範圍會議在這個地方召開,所以大家就將這種小範圍決策機製叫做“綠屋會議”。
 
     現在,“綠屋會議”純粹成了談判機製的代名詞,並不是一定要在那間綠屋中舉行。隻要一說“綠屋會議”,一般暗含這麽幾個意思:1、該會議的參加成員大概在30個左右;2、參加該會議的人員級別較高,一般都是大使或部長,副部長都很難進入;3、參加人數一般限製在每個成員一個代表或者一個部長帶一個高級別官員。
 
     WTO像“綠屋會議”這樣以會議地點代表會議機製的名詞有很多,如Room E會議,Room F會議等。還有很詩情畫意的名字,如“爐邊懇談”、“林中漫步”等,聽起來很浪漫,其實根本就沒有壁爐,也沒有小樹林,就是主席召集的小範圍磋商而已。還有一個聽著帶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如同自己幹了什麽壞事一樣的會議形式,名叫confessional meeting,不知道是應該翻譯成“坦白會”還是“招供會”,指主席和成員一對一的交流,成員向主席交待自己的談判“底線”,主席綜合各方的“底線”,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上麵提到的“綠屋會議”的三個特點隻是其會議組織形式,“綠屋會議”還有一個不絕對,但經常發生的特點:熬夜,常常到後半夜,甚至到第二天淩晨,還有開到第二天上午的。就像現在正在召開的部長會議的綠屋會,最晚的一次是下午3點開始,第二天淩晨3點多才結束。送部長進去的時候,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在WTO秘書處召開的綠屋會是最折騰人的,由於會議室空間小,座位非常擁擠,一個人要想起身拿點點心或者上個廁所,必須得旁邊的人都起身才行。如果運氣不好,旁邊坐個大胖子,那就更難受了。大家開玩笑說,部長去開綠屋會最好戴上尿不濕。
 
     不知這樣組織會議是否是故意的,但據說客觀上有利於促成達成一致:各國部長如果不妥協,就必須受這種罪,勞累、擁擠、瞌睡、吃不好……堅持不住就得妥協,最後就看誰能熬過誰。另外有一種說法,總幹事就是要趁部長們瞌睡的時候,讓你稀裏糊塗接受談判結果。有同事說:這不就學的咱們國內“雙規”的那一套做法嗎!
 
     年輕人熬夜也就罷了,想想這些部長們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頭,連續開一個星期的“綠屋會議”,你說這不是折騰老頭,又是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