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說稱呼

(2007-05-31 08:41:56) 下一個
       前些天看了張放先生的博文,《沒了“同誌”稱呼,我們生活中少了什麽?就想起生活中與稱呼有關的一些小事。 

    依本虎的愚見,在稱呼一個人之前多想一下,盡量用最合適的方式稱呼對方,於人於己都是一種尊重。 

        選擇稱呼的時候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值得考慮,一是對方的年齡、身份;二是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或者說親疏遠近。 

        女士優先,就先說說對女士的稱呼吧,年幼者不分性別都好說,或稱名字或在姓氏前麵加個“小”字。這在我國是最普通易行的稱呼方式了。若是比自己年長一些的女性,稱呼起來就要過過腦子了,尤其這個“姐”字可要慎用。“大姐”,往往用來稱慈眉善目熱情可親有些年紀的藍領女性,無論是不是很熟悉,旦叫無妨,哈,比如“馬大姐”;一個單字的“姐”,墜在名字後麵則透著近乎,無論是閨密還是親近的同事都可以這樣稱呼。本虎還有讓人算掉牙的稱呼就是姓氏後麵加“姐姐”,這種叫法在“紅樓時代”或許更為流行。但本虎使用她並不是附庸風雅,可用的人也非常有選擇,隻用她來稱呼自己喜歡的人。比如李修平,在我們初識的年代,經過反複思量才決定稱她“李姐姐”,而絕不能跟著海霞稱她“修平姐”,她倆是同事,當時的我很知道把握這個分寸,不能孟浪了,而且這樣稱呼感覺上也把她叫得符合她的書卷氣。不過,如果是姓氏後麵隻加一個“姐”字,那感覺和叫“張嬸兒”、“劉大媽”比較接近。 

        對男士的稱呼也馬虎不得的。好像在職場上稱男士官銜的比較多,也最省事。沒有一官半職的,要是知識分子就叫老師,要是勞動人民就叫師傅。雖然“老師”、“師傅”都算是尊稱也不可信嘴拈來。有個女子和我說起一個姓吳的熟人,稱其吳師傅,本虎一開始半天沒反應過來是誰,後來才明白是法語非常好的老外交官,趕緊說:“我謝謝你,如果你叫不出‘吳老師’,寧可稱他‘老吳’也別叫‘吳師傅’了”。當然,這“老師”也未必人人愛聽,本虎一上班就稱領導“王老師”,叫了三天後,人家痛苦地跟我說:“別再叫我王老師了,實在聽煩了,你就叫我老王或者名字吧!”我說:“行,那我叫您老王吧!”他又惱了:“那你也不能叫我‘老王吧’啊!” 再有就是嘴甜的女子可以所到之處一片“哥”聲,本虎做不來,頂多是以“兄”呼之。

        本虎還有一點怪癖,聽不得女性稱自己老公為“我先生”,總覺得這樣稱呼顯得做妻子的太謙卑了、太委屈、太可憐了。哈,有點兒大女子主義吧! 

        本虎才疏學淺,對稱呼的嘮叨也就這些,都是身邊尋常小事,遠遠無法和張放先生的旁征博引同日而語,有興趣的朋友一定去看看他的那篇日誌啊!

 http://blog.sina.com.cn/jianyingr

 小動作看出竇文濤是老實人

 朗誦那跟線

 喜歡這樣的和晶(圖)

 牽掛,在“新聞聯播”裏

 我最早“電視偶像”的出現

 我的姐姐們(2)--兔姐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