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要鬢毛未衰忘鄉音

(2007-04-29 07:23:22) 下一個
  鄉音是每個人從小時候說話時操著的語調和口音,那應該是最深入骨髓的聲音。古人不是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然而,近幾年來無論是在影視節目裏還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聽到一些“忘本”的聲音。 

  首先聲明,本虎是推廣普通話的積極擁護者。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全國各族人民在工作中盡量使用同一種語言――普通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增進溝通了解的最佳渠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擯棄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特色方言。 

  記得好幾年前在原央視主持人薑豐的散文中看到過這樣的講述,由於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連同那裏的語言也受到追捧,因而如果操著南方口音就會比生長於北方薑豐的家鄉話更受歡迎。也因此不少在經濟欠發達地方長大的年輕人,來到大都市就刻意改掉自己的鄉音,如果是努力學習標準的普通話倒還罷了,他們說出來的竟成了他人的鄉音。本虎就見過這樣的實例中有個比較典型的,此人明明在大學前都生長在山西省,到上海市學習工作幾年,張開嘴巴儼然就是個地道的南方人了(普通話水平可是有待提高的)。本虎以為各個省市乃至區縣的方言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美和韻律,甚至可以說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單就語言來說沒有高下之分的。 

  上麵說的是在國內,工作、學習、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在語言上我以為更不能輕易放棄中文作為母語應有的位置。還在日內瓦Webster分校讀研的時候,本虎就注意到,無論是來自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學生都是用自己本來的名字,隻有幾個先來的中國同學取個英文名供外國老師同學稱呼。此前在北京華爾街提高口語的時候我也有過英文名字,而到了日內瓦本虎突然感到為什麽中國人就不能保持使用自己的名字呢?一路走下來,無論在世界衛生組織和雀巢總部實習,還是在聯合國工作,本虎再也沒用和任何人提起我還有個英文名字。 

  在聯合國工作過程中還見過更可笑的呢!由於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講法語的人很多,竟有中國同事為了迎合人家的發音習慣(比如最後一個字母是g,法語會把音發足,念成ge),把自己的名字說得祖宗聽到一定要起來揍他。比如姓王(wang),偏說“我是王哥先生”,比如名叫小紅(hong),偏說“我是小紅哥”。 

  學習語言是好的,無論是練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還是掌握一到兩門外語,都是以更好的學習交流開闊視野為目的的。當我們麵對國際友人,我們要時刻想著我是中國人。當我們和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不妨盡情地享受鄉音,鄉音中一定有濃濃的鄉情和美好的回憶。

 

中文在國外熱起來(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