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早上到此刻,我的腦海裏不由自主地總在想著一個人--喬冠英。
喬冠英是何許人也?80後的孩子們不會知道,比我年長的人們或許會有印象。18年前,喬冠英因成功地主持中央電視台經濟部每周一期的專題節目“周末熱門話題”而獲得“如意杯--我最喜愛的節目主持人獎”,那好象是我國電視史上第一次由觀眾投票參與評選的主持人評獎活動。
1988年,本虎還是個初中生,對“經濟”這個詞隻有極其懵懂的理解。是在爸爸媽媽收看當時中央二套的節目時,虎眼盯上了這個”熱門話題”的主持人,因為她總是那麽有精氣神,嗓音圓潤快人快語,最重要的是無論她說的“中國人的膳食結構”還是“中國的小汽車擁有量”當時還是初中生的虎妞都聽得懂。後來在一期電視報的主持人寄語裏看到原來能把抽象而深奧的經濟理論和現象做到雅俗共賞,老百姓都聽得懂,喬冠英是要經過“走鋼絲似的字斟句酌”的磨練。
那時侯還專門錄下過一期“周末熱門話題”的特別節目“陣痛中的希望”(連片子配的〈絲綢之路〉的音樂我都特別喜歡),那正是在中國改革開放進行了10年,市場經濟在發展的同時也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困惑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兩段是這樣的:一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在麵臨因物價上漲帶來的搶購風潮時,給她年幼的孩子買下了一年四季各個尺碼的鞋,不知道後來這對母子麵對這一大堆鞋子會是什麽樣的想法;再有就是喬冠英說計劃經濟就好比很多人在分一塊蛋糕,千方百計想把這快蛋糕分得更平均,市場經濟就像大家都去做蛋糕,作成的蛋糕大小盡管不一,但每人得到的那一塊一定比計劃經濟下分得的那一塊要大。
昨天一上網看到了喬冠英的留言,說她正在經營一家蛋糕店,我即刻就想到了上麵她曾說過的話。雖然說三百六十行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我還是禁不住為她感到惋惜。她不是金三順,開糕點店一定不是她夢寐以求的事情。她是有能力有才華告訴更多的人該如何做“經濟蛋糕”的,而不是僅僅做法式蛋糕給人吃就能充分實現她的人生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