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念音詩朗誦會

(2007-02-06 11:54:50) 下一個

作者:卷毛虎

上個周末在一個生日晚會上我朗誦了一首舒婷的詩《致橡樹》。我有多久沒有朗誦了?又有多久沒有欣賞過高水平的音樂朗誦會了?

想想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從 1997 年初到 2001 年末。從 “ 呼喚詩神 ” 到 “ 唐宋名篇 ” ,追隨著丁建華、喬榛兩位老師,我在音樂和詩歌裏陶醉。

“ 呼喚詩神音詩朗誦會 ” 於 1997 年 1 月在北京音樂廳拉開了配樂詩朗誦這一藝術形式走近北京市民的序幕。

“ 你 冷麽?在地上蓋著厚厚的白雪,遠離人世,在這寒冷陰鬱的墳墓裏。 ” 我深深地被丁建華老師朗誦的《憶》吸引和打動了。再早幾年我隻是喜歡丁建華老師的聲音,特別是她為《希茜公主》的配音。而在 1997 年初的冬天裏,在北京音樂廳的舞台上我第一次看到丁建華老師本人,看到她動情的眼淚,看到她朗誦時迸發出的激情。那晚丁老師還與喬榛老師合作了《簡愛》的配音和《老人與海》的朗誦。原來語言的表達是可以這麽美的。

同年 2 月一代偉人鄧小平永遠地離去了。 4 月份還是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獻給鄧小平的音詩朗誦會。丁建華喬榛朗誦了整台晚會的點睛之作《在大海中永生》,以施光南的《多情的土地》改編的交響樂與之相配。從 “ 骨灰灑大海,鮮花送偉人 ” 到 “ 敢向時代潮頭力,滄海一粟也永恒 ” 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和現場的每個人不僅沉浸在對偉人的懷念中,也暗暗佩服著丁老師和喬老師的敬業與投入,他們是唯一把稿子背下來的一對表演者。演出結束後,我仍然不能抑製激動的心情,不禁到後台表達對二位老師的敬意,丁老師自豪地說 “ 而且一個詞兒也沒改!(我先說她一次也沒出錯) ”

1998 年,北京音樂廳又推出了 “ 舒婷作品音樂朗誦會 ” ,丁建華老師的《致橡樹》成了我以後的保留節目。對了,當時在公司舉辦的與香港回歸有關的文藝演出中,我也朗誦了《在大海中永生》片斷,但究竟不能無論什麽場合都去朗誦 “ 骨灰灑大海 ” 吧。

看過幾場演出後,我留意到一曲結束後會有觀眾為喜歡的演員鮮花,當然收獲最豐的要算濮存新老師了,我也覺得他很好,授之無愧。不過,丁建華老師那麽出色怎麽花花不多呀?對,下次我去給丁老師獻花。

機會來了,接著每年 5 月 31 日北京音樂廳都搞 “ 為了希望工程義演 ” ,丁老師也來朗誦,我特別訂了比較前排的位子,捧了玫瑰和百合獻給丁老師。一曲終了我抱著花走向舞台,丁老師真可愛,別的的演員接過花後一般是和獻花人握手,丁老師給我敬了好幾個禮!

到了 1999 年,北京音樂廳有了更好的創意,那就是推出“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演出地點換到了新裝修的中山音樂堂。姚錫娟老師的《春江花月夜》、濮存新老師的《將進酒》、呂中老師的《聲聲慢》堪稱經典,而孫道臨老先生的《琵琶行》以及丁建華、喬榛二位老師的《長恨歌》更是經典中的經典。不僅是詩歌朗誦本身,《琵琶行》和《長恨歌》的配樂也格外貼切又有韻味,吳玉霞老師的琵琶伴奏為作品的表現增色不少。這台節目在北京連演十場,也在全國各大城市受到歡迎。

那段日子真是一想就高興啊!精神食量極大豐富,時常坐在音樂廳裏聆聽經典,散場後漫步在中山公園,實在愜意!

怎麽那麽快就迎來了最後一次這樣的享受。那是 2001 年 12 月吧,我和爸爸、姐姐到中山音樂堂欣賞音樂朗誦會。最出彩的一個是姚錫娟老師朗誦的《最後一課》,很多人都感動得流眼淚呢。那天丁老師的節目是《瘋狂的石榴樹》。

後來北京音樂廳就不再有這樣的演出了,加上 2002 年底我自己也留學瑞士,國內是不是還有這樣高雅藝術的演出也不得而知。這兩年央視都搞了《新年新詩會》,可也許因為不是親臨現場欣賞的,總覺得還是不太過癮。

真想念那些與音樂、詩歌相伴的夜晚,想念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更想念丁建華老師和喬榛老師。願他們一切都好!

2006-3-25
http://blog.sina.com.cn/m/jianyingr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