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
(2006-06-27 01:46:09)
下一個
妥協
今天在msn上碰到了一位多日不見的研究心理語言學(好像是這個名稱,不然是語言心理學?)的朋友。兩人就compromise to life這個話題聊了開來。彼此都帶著很多疑問和感觸,又彼此引出了更多的問題和思考。看來,很多時候感覺是要和朋友分享的,被迫思考,也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朋友以最近發生的事情引出了主題。
時間:幾個月前
地點:校園
事件:與華裔朋友約會
我的朋友是很注重精神生活的MM, 理性,健談,也十分開朗。起初的約會,還好,雖然大多是朋友滔滔不絕,談論著中國的文化,教育還有傳統。華裔朋友雖然對其頗感興趣,也長著一張純正中國人的臉,可是卻無從交流,無法深入。漸漸地,幾次約會下來,朋友突然覺得心裏好空虛。雖然和這樣一個對自己很感興趣的男人在一起,也很有風度,很有魅力,可是總是少了很多關鍵的東西——精神上的共鳴。然後,沮喪接踵而來,時間也這樣溜走了。
朋友很感慨,如果真的要融入美國這個社會,這個文化,勢必拋棄許多自己引以為傲的東西。那些曾經是自己的行為準則,精神食糧,所謂的道德標準。文化差異的衝突在此時實在無法令人漠視。
我也發現有些來自國內的女孩,能夠非常smooth的與老外結婚相處。和這些所謂的大姐們聊天,無法有任何共鳴。感覺她們已經完全丟棄了自己原本的文化,任人寫寫畫畫。丈夫說的就是對的,孩子說的也沒差。她自己呢?有聲音麽?有思想麽?難道她在家中的地位就是一台複印機,或僅僅是台錄音機?
這樣的生活我無法體會,無法去理解。總覺得人應該有一些本色的東西,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才成就了人在群居生活的獨立性。這樣忘本的妥協,讓我從心底升起寒意。
姑且愛情至上好了。有了孩子,作為一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呢?在自己都是照本宣科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教育好生長在美國文化中的孩子呢?Culture conflicts是不是在家庭生活,親子生活中也愈演愈烈呢?Generation gap是不是再也無可彌補?
另一方麵,避開跨國婚姻,就談談眼前很多女性麵臨的問題。
女性,單身,高學曆,高年齡,高個子——所謂相親市場的三高女性。(不確定最後一項是不是高工資)
曾幾何時,這些女孩子都是同期學生中的佼佼者,而目前卻在這個男權社會中舉步維艱。男人大多欣賞小鳥依人的嬌柔女性,以其為天。獨立自信自主的女子,和男人並肩而戰,可以做戰友,做同事,做朋友,甚至做情人,但大多不能做妻子。於是,依靠自己的獨立繼續被發揚光大,女性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當被父母催婚,害怕手機響起的時候;當相親的材料在相親市場上被翻來挑去的時候,那時候的女子還能那樣從容麽?心裏會不會湧起怨懟,無奈,悵然?當眾口鑠金的時候,是不是也開始會懷疑自己的堅持?會不會想到妥協二字呢?
於是,上海所謂的一等女人嫁歐美;二等女人嫁日韓之說?難道是源於我上述所說的原因,才會導致三高女人選擇即使缺乏精神共鳴,卻能在物質上或是行為上給予尊重的老外麽?記得自己還曾經對跨國婚姻嗤之以鼻,先入為主的認為那是一群虛榮的女人…可是這樣看來,跨國婚姻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弊端,難道國內婚姻不會出現另一類的問題麽?中國的男性,會接受樣樣強於自己的女子麽?即使平起平坐,能承受得起其潛力的威脅麽?到時候男人的自尊麵子要往哪擱啊?
於是,總有一方要妥協。要麽偽裝自己成為小女人;要麽爭取遠嫁喜愛中國文化的歐美人,以精神換取尊重和認同。
這還是婚前,有那麽多自由,可以很任性,可以認真的嚐試多次的戀愛。可是一步入婚姻,如果不想打開離婚那扇門,不想妥協都要妥協…
妥協,好聽一些,是不是可以稱作非完全主觀之選擇呢?
於是,妥協是絕對的, 自由是相對的。人是社會的,社會是不完美的。
我以前是一個Sales of a 4 stars hotel in Guangzhou. 我的老板跟我說過一句話令我一直銘記在心,他說:做Sales首先要學會如何跟你的客人Said No。可惜,這色咪咪的才子(才四十來歲)就那麽地去了。真可惜!
我從他這句話裏引出的另一句:做人首先要學會Said Yes! Said No, 那可是要很講藝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