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

人在旅途,高歌自娛,朝花夕拾,癡人夢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鄉音

(2004-12-18 19:14:55) 下一個
鄉 音 一個人的兒時記憶往往是最深刻的,呀呀學語,一定是從父母那裏學來,兒時在一個穩定的語言環境下培養起來的語言,就是他的母語.不用說,一個人的母語對他的語言發展影響最大,無論你以後學了英法德日俄,母語的影響會走哪跟你到哪兒,江南人說話帶齒音,有些人發不出鼻音,都是因為母語的影響.在說話時帶有口音是無可避免的,可是有些時候說某些話,你是無論如何非要用家鄉話說不可,那就不僅僅是口音的問題了. 象我的先生,每當說起他那些中學時代的同學朋友名字的時候就一定得用家鄉話說,對他來說用普通話說那些名字仿佛說的不是他的朋友,可是要他一句話中單單用家鄉話說一個名字,其餘的部分用普通話似乎是也挺難的,所以他一說起他兒時的夥伴朋友就非要整句的用家鄉話說不可,有時轉換慢了,可能還要連帶拉上接下來的幾句.

家鄉話是和腳下的那片土地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的.在家鄉的土地上說家鄉話就是讓人覺著踏實,透著親熱.在異鄉的土地上聽異音總讓人感到孤單和不安. 在交通和傳媒不發達的年代,人們被一個戶口本牢牢地栓在出生地,多數人一輩子沒去過其他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隻會說也隻聽得懂自己的方言,一旦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地方的人,就很難一下子適應和接受外地的方言.

我就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太,女兒外嫁到了千裏之外.有一天,老太太想女兒,想看一看女兒的家,於是就踏上了火車.下了火車,看到的是異鄉 聽到的是異音,老太太的女兒由於多年離家,也說的是當地的方言,老太太很不高興,對女兒抱怨說,怎麽這裏的人說話全都故意拿腔拿調,別扭,女兒解釋說,人家一直都那麽說,不是故意的,老太太想不通為什麽,女兒一時也說不明白為什麽,於是就找理由說,可能是水土的原因,一聽這話,老太太更生氣了,撒謊,如果是水土,這裏的雞怎麽不變口音,那狗怎麽也叫的和我們家鄉的一樣呢,女兒無言以對.倔強的老太太住了兩天,實在無法忍受拿腔拿調的外地口音,打道回府了.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離家時年令足夠大,無論他離家多久,他的家鄉話還是會和從前一樣流暢,除非他刻意忘記.這裏我講一個發生在我家鄉的故事. 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有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隨父親離家去了上海.有一天,這個孩子跑到一艘船上去玩,不想那條船起航了,於是這個孩子就被這條船帶到了大洋的彼岸,美國.從此這個孩子就和家人失去了聯係, 他的家人總以為這個孩子早已不在人世,就這樣一家人兩不相知地生活了許多年.1970年,中美建交,這個漂流到美國的孩子已是白發蒼蒼了,多年的鄉思煎熬終於可以結束了.他給中國大使館寫了信,請求幫忙找他的家人.由於他離家的年令太小,他隻記得自己的家鄉大致在哪裏,及自己的家是在一個池塘邊,他記住了池塘裏的蛙鳴,及自己的小名叫蛤蟆.至於父母的名字及自己的大名都已記不得了.沒想到僅憑著這簡單的信息,大使館很快幫他找到了他的家人,父親早已過世,隻有八十多歲的老母還健在,蛤蟆聽說了激動不已,他萬萬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可以見到老母,於是就馬上申請回國,他的回國簽證很快批下來了,可他在美國的家人反對他回國,以為他回國後會被抓起來,可思鄉心切的蛤蟆顧不了那麽多了,一人踏上了回國的路程,據說,他是中美建交後回國探親的第一批華僑.他第一次回國是由政府全程安排的.當年拖著鼻涕的蛤蟆這時已六十多歲,無論是人還是物,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人們把他引到家中,一入門,看到院中一個年記最長的老婦人,他不等人介紹,撲通一下就雙膝跪下了,口中說著,你就是我的娘麽,一開口還是鄉音.旁邊的人忙說錯了錯了,那是你的嫂子,你的娘在屋子裏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這時候,吟一首賀之章的回鄉偶書是再恰當不過了.

鄉音有時候會變成一個符號,思鄉的象征.說家鄉話也會被很多人看成愛不愛腳下那片土地的象征,人們愛說,美不美家鄉水 親不親聽鄉音.如果說有一個人回到家鄉不說家鄉話,旁邊可能就會有人象是在背兒歌似地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那是在繞著彎兒罵這人,背後說不定還說他背祖忘宗了,其實我覺著沒那麽嚴重,很多時候那些故意不說家鄉話的人隻是太急於表現,表現自己見多識廣,出息了,家鄉還是愛的. 我這裏有一個例子,說明人們對刻意忘掉家鄉話的人是多麽的不待見,是早些年,有一個小夥子被征招報效國家,在外地工作兩年後回鄉探親,小夥子衣錦還鄉,滿口的普通話,回到家,和自己的老母親也說普通話.他的母親特意給他烤了他最愛吃的烤紅薯,小夥子指著烤好的紅薯,滿臉迷惑地用普通話問,這是什麽玩意兒,老娘說,兒啊,這是烤紅薯你都不記得了,小夥子拿起烤紅薯又問,這樣就可以吃了麽,老媽趕忙說,兒啊,要剝了皮才可以吃. 不知紅薯為何物的小夥子還惦記著子自己兒時的夥伴,吃完了紅薯,小夥子就上街找人玩去了.見了街坊鄰居依然是普通話,人們對他有說不出的反感,怎麽才兩年就把家鄉話全忘了?可也沒人當麵駁他的麵子.偏有一個看不下去的小夥子,走到小夥子跟前,用電影裏日本鬼子常用的普通話腔調問,你有幾個爸爸?然後又用方言說,普通話,我隻會這一句.把小夥噎得半死.沒半天,小夥子的普通話楞是給生生地噎回去了.

我們常說入鄉隨俗,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外地謀生總要慢慢地和當地人溶為一體,語言的改變首當其衝,可如果你回到自己的家鄉,和你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交談時,還是家鄉話來得親切.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別說是普通話,英語,日語,德語對人們來說都不稀奇了,可還是要在適當的場合用,也就是說見什麽人要說什麽話,用的場合不對就有可能出現上麵的尷尬,不信,你下次回家,和你的鄰居說說英語試試?

2003.12.21初稿 2004.3.21修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