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沈從文退出文壇的前前後後

(2008-11-03 05:26:13) 下一個

( 總是有點不能理解沈從文,如果和左翼文壇有那麽大的恩怨,為什麽要留在北京受盡屈辱。留下來的那麽多的文人,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沈從文這樣冷落、這樣被壓迫?都說沈從文受到“致命的一擊”是19483月郭沫若發表了《斥反動文藝》將沈從文定為“桃紅色”的“反動”作家。郭在文中斥道:“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  可是,沈從文早在30年代就《論郭沫若》等文中出言不遜,比如“讓我們把郭沫若的名字置在英雄上、詩人上、煽動者或任何名分上,加以尊敬和同情。在小說方麵,他應該放棄他那地位,因為那不是他發展天才的處所。”文人相爭,誰能想到沈從文一打就倒,一倒就沒起來。郭沫若怎麽會有這樣的力量,肯定是利用強權,仗勢欺人,這就是惡。丁玲為了當官,背友求榮,也是做知識分子的大忌。。。 

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我想,如果郭沫若,丁玲等等有辦法拉攏扶植沈從文,他們會竭盡全力,因為沈從文的窘迫犧牲無時不刻的向人們展示著他們醜陋,仿佛妖魔化了一般。
                                                                       - 曉夢)
 

沈從文退出文壇的前前後後【ZT】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內地學術沉寂之時,香港和日本、美國等海外的沈從文研究一直薪火不斷,並對沈從文給予極高的評價。八十年代以來,他們的著述直接促進了內地沈從文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無論是
文學大師文庫還是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排行榜,海外都一律將沈從文排在位於魯迅之後的中國最傑出的小說家及文學大師的行列。然而,這樣一位大師對於中國文學作品的貢獻,僅僅表現在現代文學這一段。他沒有像其他的老作家那樣繼續從事創作,而是在建國前夕突然停止了他在文學天空的翱翔,永遠地退出了文壇,這是為什麽?在他折斷翅膀的前前後後究竟發生了什麽?

永遠的湘西

從時間上看,沈從文的確從建國前夕便退出了文壇。但倘若仔細研究一下他的創作道路和他的心路曆程就不難發現,沈從文其實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創作勢頭正旺盛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思想的消沉和低落。原因是他的作品內容與當時的時代主潮距離較遠,他的美在生命的主張也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這樣就不斷地受到批評和攻擊,他因此感到寂寞苦悶。這種情緒始終伴隨著他。

沈從文基本上是一個沉醉於詩情的作家。一條綿長千裏的湘西水,維係著他的審美理想和人生寄托。鳳凰古城的風土人情,那揮之不去的遙遠回憶,承載著他的作品主題,呼喚著他的全部情思。他是一位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追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於一體,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而都市題材的上流社會的人性的扭曲,也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這獨特的價值尺度,構成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從而寫出《邊城》、《湘西》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這種作品從美學的、曆史的原則出發,遠離政治,超越時空,具有永恒的審美價值。

然而這樣做卻帶來一個問題:當許多人都致力於描繪曆史運動和人民苦難等具體明確的社會現象的時候,沈從文卻在那裏起勁地企圖表現個人的情緒。你可以責備他這做法不合時宜,但卻不能否認,那種朦朧的情緒正是他創作的出發點。在作家筆下,再縹緲的情緒也具有一種無可否認的實體性。我們通過他的身世、自傳就能知道,他的描寫湘西生活的作品也都在說明,他是一個非常特立獨行的作家。和同時代許多描繪現實生活的作家不同,他基本上是一個被過去的記憶吸引住的人。沈從文對湘西鄉土的思念,在潛意識裏催動著他創作的激情,也使他從中得到心靈的慰藉。他說:我隻想把我生命所走過的痕跡寫到紙上。嚴格說來,越是出色的作家,他的藝術世界就越是獨特,每個這樣的世界都是按照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建構起來的。

沈從文越與眾不同,就越招來非議。魯迅曾說胡秋原和沈從文是自由人第三種人,在編《中國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時,沒有收入沈從文的作品。1936年賀玉波的《沈從文作品批判》、1937年凡容的《沈從文的〈貴生〉》等文章,責備他不寫階級鬥爭,沒有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對不同階級人物缺乏愛憎分明的立場。從抗戰開始,他與左翼作家的關係惡化,在與抗戰無關論戰國策派反對作家從政論自由主義文學等一係列論爭中,沈從文幾乎每次都被列為批判對象;昆明西南聯大時期,沈從文在創作方麵的新探索,也受到種種非議。他明知自己的作品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麵對接踵而來的爭論和批評,他感到茫然和疲憊了。他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所追求的唯美風格與現實時代的差異,有著清醒的自知之明。早在1946年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能寫精美的作品,可不易寫偉大的作品了,我的作品也遊離於現代以外,自成一格,然而正由於此,我工作也成為一種無益之業了。1〕他就是懷著這樣惶惑的心情離開昆明西南聯大去了北大。

他的老朋友巴金說:離開昆明後的三年中,我每年都要寫信求他不要放下筆,希望他多寫小說。”“抗戰前他在上海《大公報》發表過批評海派的文章引起強烈的反感。在昆明他的某些文章又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常有對他不友好的文章和議論出現。他可能感到有點寂寞,偶爾也發牢騷,我看到他倒又站起來……”作為沈從文的知己,巴金的回憶還是實事求是的。特別是到後來,沈從文明顯地感到了時代的變革對他創作的衝擊,擱筆的念頭也隨之產生。當他主持《益世報》文學周刊時,1948127日在給作者吉六的退稿信中說:一切終得變,從大處看發展,中國行將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則無可懷疑。人到中年,性情凝固,又或因性情內向,缺少社交適應能力,用筆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統統由一個字起步,此時卻用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這是我們一代若幹人必然結果。

沈從文的擱筆,固然是因為對新時代的不適應,但他二三十年來對時代主潮似乎從來沒有適應過。這種差距始終伴隨著他。而湘西之夢又時刻催動著他,因此他不斷地寫作,也就不斷地受到批評,在批評中他感到孤立和寂寞。作為一位作家,他的才思是富有的;作為一個人,他的意誌又是脆弱的。他是唯美的人,他是理想主義者。他總是用一種善良的、含情的微笑來看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他的思想感情如同家鄉沱江的水那樣透明,他經不起在這純潔感情裏摻上褻瀆的汙點。永遠的湘西是他的一個情結,是他的寫作重心。湘西之魂已經和沈從文融為一體。他想出來也不大可能。他對自己的湘西情結與時代精神的需要之間的矛盾困惑不已。這種心理一直纏繞著他。任何打擊都會觸動他孱弱的神經。

永遠的告別

遭到致命打擊、對沈從文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是後來對他的一次嚴厲批判。

1948年,解放軍已兵臨北平城下,國民黨軍隊退守城內,兩軍對峙。一大批文化名流接到國民黨通知,限期南下。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沈從文也在名單之列。但飽經離亂的沈從文毅然決定留下。同時留下的還有他的朋友楊振聲、朱光潛、梁思成、金嶽霖等教授。沈從文此時的心情其實是很矛盾的,一方麵他對新時代的來臨歡欣鼓舞,另一方麵又擔心跟不上步伐。因為他畢竟是一個遊離於兩個政黨之間的自由主義作家。他已然洞察到了自己的結局,為他的後半生埋下了伏筆,實際上也預示了整整一代舊知識分子的命運。

幾乎在沈從文做出預測的同時,1948年香港出版的第一期《抗戰文藝叢刊》登載了郭沫若的一篇文章《斥反動文藝》。文章犀利而尖刻地給朱光潛、沈從文、蕭乾等人畫像,他們分別被罵成紅、黃、藍、白、黑的作家。斥責沈從文是專寫頹廢色情的桃紅色作家,是個看雲摘星的風流小生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是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存心不良,意在蠱惑讀者,軟化人們的鬥爭情緒。同期的《抗戰文藝叢刊》還刊登了馮乃超的《略評沈從文的〈熊公館〉》一文。原來,沈從文與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是同鄉兼遠親,就寫過一篇散文《熊公館》發表在《國聞周刊》上。馮乃超的文章說沈從文稱道熊希齡故居的古樸和熊人格的樸素與單純,悲憫與博大,遠見和深思,是為地主階級歌功頌德,體現了中國文學的清客文丐傳統。兩篇文章,尤其是郭沫若一文對沈從文的作為反動派的階級定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給本來對批評就敏感的沈從文以沉重的打擊。

接踵而來的是,19493月,沈從文任教的北京大學校園裏,有人指使學生們將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重抄成大字報,並貼出打倒新月派、現代評論派、第三條路線的沈從文!的大標語。沈從文感到這次是對他二十多年來獨立為文藝奮鬥的自強精神的一次真正的全麵否定,先前的擔憂很快變成了現實,他害怕,恐懼,覺得有一張網在收緊。

清算的時候到來了!”“生命脆弱得很,善良的生命真脆弱……他常常喃喃自語。

當時他壓力很大,受刺激,心裏緊張,覺得沒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險刀片自殺,割脖子上的血管……當時,我們覺得他落後,拖後腿,一家人亂糟糟的。現在想來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考古學家史樹青教授也證實:沈先生的脖子上有刀割的痕跡,但他後來一概不談自殺之事。

19497月召開的第一次文代會,他與京派理論家朱光潛、淪陷區女作家張愛玲、國統區作家無名氏(卜寧)等都被排除在外,並被趕下北大的講台。

眾所周知,作為最優秀的小說家的沈從文,從建國以後再也沒有寫那些湘西的靈性文字了,從這一年到他去世是漫長的四十載。四十春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能夠寫出更多的《邊城》、更多的《湘西散記》這樣的傳世之作,但沒有,天才文學大師的藝術之翼就此折斷了。

住院恢複後的沈從文下決心轉業”——他不得不離開北大,遠離既給他帶來榮譽又招來是非的文壇。促使沈從文退出文壇的直接原因,除了他再也不想麵對和忍受那種曠日持久的階級鬥爭的大批判,他在這種鬥爭中已經心力交瘁外;再就是他所信奉的唯美理想主義的創作原則受到挑戰,他的生活體驗與新時代的要求實在相去甚遠,過去不適應,現在更難適應。他的夫人張兆和說:幸好他轉了,轉的時候有痛苦,有鬥爭。他確實覺得創作不好寫了,難得很。

這種想法沈從文曾流露過多次。上世紀三十年代,沈從文曾寫過《記胡也頻》、《記丁玲》的文章,他們之間還是互相了解的。所以發生沈從文自殺事件之後,丁玲約何其芳在1949611日、30日兩次到沙灘中南胡同北大教授宿舍去看望沈從文。這時候沈從文的情緒相當低落。丁玲對他說:你怕什麽嘛,共產黨有什麽可怕的嘛!你寫了一些東西有問題,共產黨還有那個度量,不會跟你計較、追究,在這個社會生活了一個時期之後,你自己也會找到結論的。要是你這樣疑神疑鬼的過下去,共產黨不會來整你,你自己也會把自己整垮的!從文,現在還是要靠你自己振作起來,我還是知道你這支筆,你還可以寫你的東西嘛……”

丁、何來過之後,沈從文想了很久,覺得還是不能拿起寫小說的筆。194998日,他在寫給丁玲的一封信中說:已深知個人由於用筆離群,生活離群轉成個人幻念。涉於公,則多錯誤看法,近於病態而不健康;涉於私,即為致瘋致辱因果。為補救改正,或放棄文學……但要說即能十分積極運用政治術語來表示新的信仰,實在一時也學不會”“為自己,我已痛苦掙紮了近四十年,永遠為獨自作戰,實在太累,得休息,也不為什麽遺憾了。他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和無奈的抉擇也很痛苦,說:北京是和平解放的,中國都極重要,我卻在自己作成的思想戰爭中病倒下來。

實在太累,得休息,這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沈從文從1924年在《晨報副刊》發表處女作《一封未曾付郵的信》,到1948年初被批判前完成最後一篇小說《巧秀與冬生》,二十五年間創作結集有八十多部作品,一千多萬字,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著名學者季羨林說:我覺得,在所有並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獨立風格的人並不多見。除魯迅先生之外,就是從文先生。他的作品,隻要讀上幾行,立刻就能辨認出來,決不含糊。他出身湘西的一個破落小官僚家庭,年輕時當過兵,沒有受過多少正規的教育。他完全自學成家。湘西那一片有點神秘的土地,其怪異的風土人情,通過沈先生的筆而大白於天下。

沈從文的遭遇在中國出現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和他差不多的同輩作家中,還有茅盾、巴金、丁玲、冰心、夏衍、曹禺、沙汀、郭沫若、葉聖陶、錢鍾書、鄭振鐸、施蟄存,等等。可以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老作家,建國後都毫無例外的沒有寫出什麽成功的、有影響的文藝作品,與他們曾經的輝煌無法相比。隻不過他們要比沈從文幸運得多。好在他們未曾封筆,更沒有退出文壇,有的還擔任文藝界的領導,但多隻是一個牌子而已。有時勉強寫也差強人意。曾斥責過沈從文的郭老1958年詩興大發,曰:才見早稻三萬六,又傳中稻四萬三不闖鋼鐵千萬二,再過幾年一萬萬。曹禺1951年按照領導意圖寫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劇本《明朗的天》,宣告失敗。1958年、1964年寫了大躍進和河北抗洪題材的話劇,無一成功。後來寫曆史題材的《膽劍篇》、《王昭君》屬於完全按政治意圖的憑空虛構,也很快消亡。曹禺最後病中悟出一痛:我總是聽領導的,領導一說什麽,我馬上去幹,有時候還得揣摸領導意圖……可是,寫作怎麽總聽領導的?

與許多作家相比,沈從文卻有著鮮明的特殊性,即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認定的原則和創作規律,這也正是他可貴的地方。從文一方麵很有修養,一方麵也很孤僻,不失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像這樣不肯隨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時代的犧牲

http://forum.er07.com/archiver/?tid-422.html


我現在若一點兒不受拘束,一切欲望皆苦不了我,一切人事我不管,這決不是個好現象。我有時想著就害怕。我明白,我自己居然能夠活下去,還得感謝社會給我那一點拘束。若果沒有它,我就自殺了。- 八駿圖

這個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愛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愛海。- 八駿圖

美的都用不著家:流星,落花,螢火,最會嗚叫的藍頭紅嘴綠翅膀的王母鳥,也都沒有家的。誰見過人蓄養鳳凰? 誰能束縛月光? -月下小景

    但到了秋天,一切皆在成熟,懸在樹上的果子落了地,穀米上了倉,秋雞伏了卵,大自然為點綴了這大地一年來的忙碌.還在天空中塗抹了些無比華麗的色澤,使溪澗澄清,空氣溫暖而香甜,且裝飾了遍地的黃花,以及在草木枝葉間敷上與雲霞同樣的炫目顏色。一切皆布置妥當以後,便應輪到人的事情了。-月下小景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麽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 邊城

在看水鴨子打架!照當地習慣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麽。但在心裏卻同時又自問:翠翠,你真在想什麽?同是自己也在心裏答著:我想的很遠,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麽。她的確在想,- 邊城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

一切都是偶然的,彼一時或此一時。想碰頭大不容易,要逃避也枉費心力。-主婦 

美是不固定無界限的名詞,凡事凡物對一個人能夠激起情緒引起驚訝感到舒服就是美。-主婦

一個人心頭上的微風,吹到另外一個人生活裏去時,是偶然還是必然?在某種人常受氣候年齡環境所控製,在某種人又似乎永遠縱橫四溢,不可範圍,誰是最合理的?人生的理想,是情感的節製恰到好處,還是情感的放肆無邊無涯?生命的取與,是昨天的好,當前的好,還是明天的好?-主婦

太陽的光和熱給地上萬物以生命悅樂,我也能夠這樣作去,必需這樣作去。高空不是生物所能住的,我因此還得貼近地麵。-主婦


我怎麽創造故事,故事怎麽創造我。-水雲

一個人心情驕傲,性格孤僻,未必就能夠作戰士,應當時時刻刻記住,得謹慎小心,你到的原是個深海邊。身體縱不至於掉進海裏去,一顆心若掉到夢想的幻異境界中去,也相當危險,掙紮出來並不容易。-水雲

身邊手邊除了本詩集什麽都沒有,可是世界上一切都儼然為他而存在。-水雲

什麽叫作真?我倒不大明白真和不真在文學上的區別,也不能分辨它在情感上的區別。文學藝術隻有美和不美。精衛銜石,杜鵑啼血,情真事不真,並不妨事。你覺得對不對?” -水雲

不要難受,美麗總使人憂愁,可是還受用。那是我在海上受水雲教育產生的幻影,並非實有其事!-水雲

溫習過去,變硬了的心也會柔軟的!到處地方都有個秋風吹上人心的時候,有個燈光不大明亮的時候,有個想向過去伸手,若有所攀援,希望因此得到一點助力,方能夠生活得下去時候。-水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