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天馬的轉貼:閑來細品夢莊周, 想重讀“秋水”。 還真重讀了一遍,天馬引用的經典名句真是經典: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不可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如今我從河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笑自己 “你竟也可以談論大海了。”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之一,表現了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觀點,即萬物的大小、是非都是相對的;人生貴賤與榮辱也是無常的。因此,莊子要人們不要為了追求名位、富貴而傷害自然本性,聽天由命,便能得其真道。(這段話不是我的體會,別人都這麽說,我就隻有也這麽說。聽得太多根本就喪失了體會的能力)
秋水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和河神一問一答構成本篇的主體。後一部分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各不關聯,自成一個經典。我覺得有點意思,一個個敲出來,看看對主題-聽天由命,有無幫助。
(1) 夔憐蚿,蚿憐蛇
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見乎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聖人能之”。
譯文:
獨腳夔慕多腳蚿,多腳蚿慕無腳蛇,無腳蛇慕無形風,無形風慕明察外物的眼睛,眼睛則羨慕內在的心靈。
夔對蚿說:“我一隻腳跳躍而行,沒有誰再比我簡便的了。你用上萬隻腳行走,不過如此,為什麽呢?”蚿答:“不對。你沒見吐唾沫的情形嗎?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霧滴,混雜而下的不可數計。我用我天生的機能而行走,我也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樣。”
蚿對蛇說:“我有這麽多的腳走反倒不如你沒有腳,這是為什麽呢?”蛇答:“天生的機能怎麽可以改變呢?我哪裏用得著腳呢!”
蛇對風說:“我用脊柱和腰脅行走,還是有足而行的樣子。你蓬然從北海掀起,又蓬然駕臨南海,卻沒有留下足跡,這是為什麽呢?”風答:“是的,我蓬然地從北海來到南海。我不能吹斷阻擋我的手指,也不能吹斷踢踏我的腿腳。我能折斷大樹、掀翻高房,隻有我才能夠做到。不求小勝利,而求大勝。能獲取大勝,唯聖人能之”。
(好家夥,一個更比一個拽,不知道心靈如何行走)
(2) 處矣
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幣,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人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製矣!”
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譯:
孔子周遊到匡被宋人一層層地包圍了,可是,孔子仍在彈琴誦讀。子路見孔子說:“先生何能如此歡娛?” 孔子說:“來,我告訴你!我違忌困窘已經很久,可是不能免除,這是命。我尋求通達也已經很久,可是未能達到,這是天時。堯舜時代,天下沒有困頓潦倒的人,並非因為他們才智超人;桀紂的時代,天下沒有一個通達的人,並非因為他們都才智低下。都是時運所造成的。在水裏不避蛟龍,乃是漁夫的勇敢;在陸上不避犀牛老虎,乃是獵人的勇敢;刀劍交錯地橫於眼前,看待死亡猶如生還的,乃是壯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順利通達乃是時運造成,麵臨大難而不畏懼的,這就是聖人的勇敢。仲由啊,你還是安然處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製啊!
沒有多久,統帶將官走進,歉意地說:“以為你是陽虎,所以包圍;現在知道你不是陽虎,請讓我表示歉意並撤退。”
(周末困在高速公路上3個多小時的時候,我沒有想起這個故事, 現在倒是能從理論上理會我當時的感覺: 處矣!吾命有所製矣!)
3)埳井之鼃 告之海
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裏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鼃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無東無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
譯:
公孫龍問魏牟:“我年少時學先王治國之道,長大後懂得了仁義之行;我能找出任意二物之間的同異之處,並證明萬物既相同又相異,同異合一;我能論證堅硬乃是觸覺感受,白色乃是視覺感受,其間並無必然聯係;我能把不對的說成對的,能把不認可的看作合宜的;能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使眾多之口理屈辭窮:我以為作為學者,我算得上一流了。可是同莊子辯論後,十分困惑。是辯術不及他呢,還是知識不及他?現在我已經沒法再開口了,冒昧地請教公子是何道理。”
魏牟伏案深歎口氣,仰天而笑說:那個淺井裏的青蛙的故事,難道你沒聽過?
“井蛙對東海之鱉說:‘我快樂啊!玩耍我可躍於井欄之上,歇息我可進到井壁磚破之處。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但托起我的下巴,入泥泥水隻蓋住腳背,回頭看水中的赤蟲、小蟹和蝌蚪,都沒有我這樣的快樂!我獨占一坑之水、盤踞一口淺井的快樂,可謂稱心如意的了。你怎麽不來井裏看看呢?’
東海之鱉左腳還未能跨入淺井,右膝就已經被絆住。於是遲疑了一陣子退了出來,將大海的樣子告訴井蛙,說:‘千裏之遙遠,不如海大;山峰之高曠,不如還深。夏禹時代十年就有九年澇,海水沒有增多;商湯時代八年就有七年旱,海岸水位也沒有下降。不因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減,這就是東海永恒的快樂。’淺井之蛙聽後,茫然不知所措。“
魏牟又說,你連起碼的是非長短還分不清,就想去辯論莊子的學說,這就像遣蚊蟲去背泰山,驅蜈蚣去泳黃河,必定是不能勝任的。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曉極其玄妙的言論,卻沉湎於是非長短,撈得眼前名利。這不是淺井之蛙嗎?
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無東無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況且莊子的思想下到黃泉上到蒼天,不論南北,釋然四散通達無阻,深幽不可探測;不論東西,玄妙超脫人境之外,返歸廣闊自然之中。你竟拘泥淺陋地去探尋它的奧妙,用論辯的言辭去索求它的真諦,這隻不過是用竹管去窺視高遠的蒼天,用錐子去測量渾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嗎!你還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聽說過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的邯鄲去學習走步之事嗎?新姿態未學會,舊步伐也忘記,隻好爬回燕國。你不快些回去,謹防失去你原有的學業。
公孫龍聽了這番話張嘴合不攏,翹舌落不下,急逃。。
(看完,我就納悶。 這人都怎麽說話呢?這麽狂! 認真一查, 果然有因: 同源而異流之間的爭執往往激烈於毫不相幹的派別之間的爭執。不相幹,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同源,則難免不相犯。故莊子可以放孔子之徒一馬,卻饒不過公孫龍子。)
(4)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譯:
莊子在濮水岸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前往聘請莊子:“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托,而勞累你了。”
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死時三千歲了,楚王用用巾飾覆裹遺甲,隆重殮入寶箱,供廟堂之上。這隻神龜,是寧願為了留下骨骸而尊貴死去,還是寧願拖著尾巴活著在泥水裏呢?”
兩位大臣說:“寧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裏。” 莊子說:“你們走吧!我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裏。”
(從中學就想問問老莊,神龜死後供廟堂之上與活著時拖著尾巴有什麽妨礙?
當然可以選擇拒絕入世,或無為,或自由,或蔑視。。。 這個舉例邏輯上不通,還有,老先生幾千年來一直被人供奉起來,差不多一隻神龜。
想起女兒問, “How can I be popular ?"
我說:“First, don't care of being popular." )
(5)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之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子知之乎?夫鵷,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前往看望。有人密告:“莊子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惠子恐慌,全城搜尋莊子三晝夜。
莊子前往惠子家中拜訪,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鵷,聽說過嗎?鵷從南海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棲止,非竹米不食用,非甜泉不飲用。一隻在野地撕啄腐臭的死老鼠的鷂鷹,瞥見鵷從空中飛過,昂頭瞪眼,發出威嚇:‘嚇’!現在你也以你的梁國來唬我嗎?”
( 我沒有見過鵷,但是一想到那金羽鳳鳥如此高潔,無法不仰慕。每尋到一個都是假的,於是我就十分確切地相信,好好種樹是正經的,結果還不知道,過程正在享受地說 )
(6)子非魚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遊得多麽悠閑自在,魚兒多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麽知道魚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也就不知道魚的快樂,證而自明。”莊子說:“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你問 ‘你怎麽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而我則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
(《莊子》中最經典的故事,大概就是這個了。不得不佩服這幾千年前就有如此精湛的“詭辯技巧”,口才,文字,邏輯,想象、知識、想象。滿城轉了一下,到處是莊子的味道。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有理有據;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擲地有聲的反駁,就連那些潛水的魚,也智慧,理解,歡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