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秀似九華——齊山

(2006-07-14 14:52:37) 下一個
  齊山位於貴池縣東南1.5公裏處。曆史上,齊山曾“與九華之勝並擅江南”。齊山高不過百米,方圓約5公裏,坐西向東,宛如伏虎昂首。山質由石灰岩構成,經長期風化、侵蝕,形成一派佳景,異石幽洞,貌腹並奇。據《齊山岩洞誌》稱:齊山有13名岩,32洞窟,還有2峽穀、11名泉。齊山之石有所謂“無材不是玲瓏體,有石皆成皴瘦紋”。有的如伏虎,有的似展翅雄鷹,有的如溫順綿羊,有的似駿馬昂首飛騰,有的如跪臥的駱駝,有的似輕捷的飛燕,有的如麒麟之蹄,有的似二位老人相依而立,千姿百態,爭妍鬥奇。尤其是小九華峰,奇秀酷似九華。

        齊山之奇,不僅在貌,更在於腹。清吳燦《齊山行》詩中雲:“他山之奇奇在貌,齊山之奇奇在腹”。所謂在腹,即“更以洞奇”。“華蓋洞”是齊山諸洞中最大的岩洞之一,洞長30米左右,洞口石峙如門,上圓如蓋,下平若砥,可坐數十人。最為有趣的當數“鑼鼓洞”,洞中盡是倒佳的鍾乳石,有一孔見天,人在洞中,頗有“坐井觀天”之感。洞中兩塊較大的鍾乳石,一個擊聲如鑼,一個擊聲如鼓,在洞外聽之尤似。因此,古人把此洞和妙空岩、仙人橋稱為“齊山三奇”。

        齊山興盛何時,無有確切記載。杜牧於唐會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與其友張祜,登齊山共度重陽,有名篇《九日齊山登高》,其友張祜以詩和之。杜、張的齊山唱和傳為晚唐詩壇的佳話。後來宋代的名人司馬光、王安石、梅堯臣、蘇舜卿等都慕名作齊山遊,和杜韻作詩,或追懷杜牧登高勝事。連南宋愛國將領嶽飛,戎馬倥傯之中,途經池州,也不忘遊覽齊山,登臨絕頂,賦詩一首:“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抒發了滿腔的豪情。《齊山誌》輯集曆代詩文近千篇。

        曆代興衰,山上原有的亭台、書院、廟宇等建築早已付諸劫灰。但仍存有大量摩崖石刻,有姓名可考者就有上百處。杜牧、張祜、朱熹、司馬光、嶽飛在此均有題刻。寄隱岩刻有“齊山”二字,相傳為包拯至和二年(1055)知池州時手書。明代馮叔吉的“瑞芝石”和“玉簫峽”題刻,清人趙國麟的“萬壑雲濤”題刻均很著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