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悠久凝重的曆史

(2006-06-17 14:50:22) 下一個

        和縣猿人化石的出土揭開了安徽三四十萬年以前就有了人類生活的曆史。夏朝,淮河地區就有了大禹治水美麗的傳說。公元前221年秦並六國,劃全國為36郡,安徽境內有5郡;西漢、東漢時安徽設8郡2國;三國時安徽為魏、吳分治;兩晉時安徽江南各地屬東晉,淮河南北地區先屬東晉,後屬趙、前秦;隋朝在安徽設 17州;唐朝安徽分屬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宋時安徽設7府4州;清康熙六年正式建立安徽省,下轄8府5州55縣;民國時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 年,安徽分為皖南、皖北兩行署,皖北行署駐合肥,皖南行署駐蕪湖。1952年兩行署合並,恢複安徽省。全省現設17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56個縣,45 個縣級區。

        在安徽這片熱土上,古往今來曾發生過許多舉世聞名的重要事件。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劉邦、項羽垓下決戰,張遼逍遙津大戰,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三河大捷等載入史冊,廣為人知。在現代,安徽又是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時期,大別山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活動於長江南北,發生在涇縣的"皖南事變"震驚中外;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安徽是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主戰場。在當代,安徽人民以敢闖敢試的精神和一馬當先的姿態,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洶湧大潮之中, 1978年冬,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大包幹"創造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悠久的曆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跡,安徽是中國文物大省之一。已發現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跡有17000多處。黟縣的西遞、宏村因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亳州、壽縣和黟縣被批準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三國曹操和華佗的故鄉,素有"酒鄉藥都"之稱。壽縣為戰國末期楚國都城,是中國曆史上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保存有全國惟一完好的古城牆;歙縣人文薈萃,有大量的石坊、祠堂、明清民居等"古代建築三絕"。全省現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縣龍潭洞猿人遺址、潛山縣薛家崗古文化遺址、南陵縣和銅陵縣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鳳陽縣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壽縣安豐塘、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明代民居建築群、歙縣許國石坊和棠樾石牌坊群、亳州市花戲樓、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宣城市宣州區廣教寺雙塔、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肥東縣瑤崗村渡江戰役前委舊址等15處。另有200處省級和1000多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