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的現存及其原因和價值
(2006-06-15 21:23:35)
下一個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銷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稱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縣、黟縣兩個大縣,明清時更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廣博深邃的內涵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界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經濟界的關注。這三年中,我有幸參加並主持了一次全國徽學研討會,四次國際徽學研討會。各地、各國專家學者踴躍參加研討,表現了高度的熱情。老徽學研究者對我說:"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專家,幾乎一生精力傾注於徽學。一種地方文化能夠引起國內外的如此重視,足以見其存在的重要和價值。研究徽州文化,對弘揚中化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徽州文化的內涵
談徽州文化,我們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為一個地域的名稱,有著悠久的曆史。其前身經曆了從"三天子都" "蠻夷"之地 屬吳、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長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在此後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稱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黃山市時止。現在我們講的徽州地域包括: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屯溪區、徽州區和黃山風景區;宣城地區的績溪縣和江西婺源縣等。盡管千百年來,朝代的不斷變更,名稱的不斷變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對穩定,這就為徽州文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徽州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徽州人在文化領域裏建樹、創造了許多流派,這些流派幾乎涉及當時文化的各個領域,並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國產生極大影響。主要內容有:
1、新安理學。這是程朱理學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顥、程頤及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係徽州篁墩。它從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間,在徽州維係了600多年,對徽州社會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新安理學核心是倫理常綱,同時也倡導"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的重學思想,"天理為義,人欲為利","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理不計其功"的思想和"修內政","攘夷狄"的節義思想;
2、 徽州樸學。也就是徽派考據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縣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為乾嘉學派中的皖派,直接繼承了漢古經學,把經學研究從純考據的藩籬中解救了出來;
3、 新安畫派:開先河的為元代的程政,明朝開始形成新安畫派風格。明末清初,江韜(漸江)、查士標、孫逸、汪元瑞"海陽四家"異風突起,有力地衝擊了王時敏、王鑒、王翠、王原祁"四王" 畫派在中國畫壇的統治地位。他們主張師法自然,寄情筆墨,大膽創新,給明末清初畫壇帶來新的生氣。近代的黃賓虹,主張"先師古人,再師造化,而以自然為歸",豐富和發展了新安畫派;
4、 徽州篆刻。徽派篆刻始於明朝的何震。其後著名的有汪關和以程邃為首的"歙中四子"、以黃士陵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講究用筆運刀,刀隨意動,章法整齊活潑,一改當時篆刻庸俗怪異、擅改篆字型義、趨向屈曲乖繆的風格;
5、徽派版畫。這是畫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產物。肇端於墨模鏤刻,於明萬曆始興。徽派版畫以歙縣虯村黃姓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於黃,黃刻之精在於畫"之說。從明萬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黃姓有300多人從事刻書,其中三分之一從事版畫鐫刻。徽派版畫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靜穆,抒情氣息濃厚。明代胡正言(休寧人)印刷的《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長箋譜》為徽派版畫的最高成就;
6、徽劇。這是徽州藝人在明清時期吸收弋陽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礎上,經過衍變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劇風靡全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唱、念做、打並重的完美劇種。" 四大徽班"由揚州進京,把徽劇推向頂峰。道光年間,徽劇與漢劇結合,產生了京劇。當時活躍在城鄉的徽劇社班有47個,大的社班有藝員180多人,可謂聲勢浩大,繁榮昌盛;
7、徽州刻書。它始於中唐,盛於明,萬曆年間達到鼎盛。至崇禎年間,徽州刻書躍居全國之首。徽州刻書有坊刻、官刻、家刻和書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鮑寧耕讀書堂,於天順年間所刻的《天原發微》5卷,現存北京圖書館;著名有家刻有歙縣汪啟淑的飛鴻堂,刊有自撰的各種圖書12種,近300卷。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縣都有;
8、新安醫學。"肇自北宋,盛於明清,從宋代至清末,湧現著名醫家543人,撰、輯醫籍460多部,其中部分醫籍東傳朝鮮、日本"。(徽州地區簡誌)著名的有宋代張杲撰寫的《醫說》10卷,這是我國現存最早載有大量醫史人物傳記和醫學史料的書籍,也是第一部較完整的新安醫學著作;祁門汪機撰《石山醫案》3卷, "學宗的丹溪之醫理,臨床不拘一格,精於望診、切脈;""歙縣江輯《名醫類案》12卷,搜集上自扁鵲、倉公、華佗,下迄元明諸名醫驗效醫案,內容十分豐富,是我國第一部匯集曆代名醫醫案之專蓍。"(徽州地區簡誌);
9、徽派建築。它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麵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歎服。它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麵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10、徽菜。南宋年間發端於歙縣,是全國八大菜係之一,菜係的形成是經濟、文化發達的結果。徽菜重(講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選料精良,製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產地、季節、鮮度、部位、品種等,擅長炒、炸、燒、燉、溜、燜、,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風味更加鮮明。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清蒸石雞、虎皮毛豆腐、鳳燉牡丹、紅燒劃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調之鄉的績溪縣,到外地開飯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國、大中華、大富貴,武漢的大中華等皆是。
此外,還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編、文房四寶(徽墨、歙硯、澄心堂紙、汪伯立筆)、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內容。
這些文化的內涵,不僅體現了中國最正統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釋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釋家、道家文化的一個厚實的沉澱區。
二、 徽州文化的現存
徽州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徽州文化的現存也是非常廣泛的,最能表現的是大量古文物的現存。全市有地麵文物5000餘處,市縣館藏50000餘件,藏品有玉石器、陶瓷器、銅器、金銀器、竹木漆器、骨牙器、錢幣、絲綢紡品、文具、書畫、圖書、契約文書、建築雕刻構件等。其中市博物館收藏各類文物 14000餘件,古籍50000冊,明、清契約28000餘張。另外,民間還有大量傳世文物收藏。因此,徽州又被譽為"文物之海"。
在地麵文物現存中,大量的最有特色的是古建築的現存。據不完全統計,境內現有古建築6700餘處。古建築中最多的又是古民居的現存,有近6000幢。蓍名的有:潛口明代民宅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將散落在各地的十座典型明代建築集中一處形成的明代山莊。黟縣西遞村,該村至今仍存有明清民居300餘幢 ,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街巷布局依然如舊,建築古樸典雅,被國內外一些建築學者譽為"世界是上保護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築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鎮"。黟縣宏村,這是一個建築設計非常獨特的古村落,人稱"牛形村"。村西頭的雷崗是"牛首",村口的兩棵參天古樹是"牛角"、前後四座橫跨吉陽水的橋梁謂"牛腿",數百幢明清古建築為" 牛身",環繞全村、盤曲流過家家戶戶的水渠日"牛腸"。村中半月型池塘是"牛胃",村南的南湖是"牛肚",整座牛形村充分體現了宏村人的聰明才智。宏村的承誌堂,它是清代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整幢房子雕梁畫棟,描金繪彩,平麵建築麵積達成2100平方米,有前後兩進、9個天井、7座閣樓、136根柱、60 道門、60扇窗;堂前有天井,旁側廂房跨院,東有花園,西有魚池。據說建房共耗黃金100兩,白銀60萬兩,光是屋裏的對聯與人頭象描金就用去金粉5斤,可見建築之豪華,可謂徽州古民居建築之最。屯溪的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戴震藏書樓等,也都是很有特色的古民居。
古建築中的宗祠以黟縣西武鄉南屏村為最。該村有宗祠 2處、支祠3處、家祠3處,形成了清代祠堂建築群。電影《菊豆》曾以此的祠堂作主要場景,很好地襯托電影的主題。歙縣棠樾女祠(清懿堂)是徽州祠堂建築上絕無僅有的,它專奉鮑氏女主。徽州區的"寶綸閣"集古、雅、大、美這一體,在古祠中比較罕見。牌坊建築當首推歙縣。這是中國的"牌坊之鄉",現今尚存各式牌坊80餘座。最蓍名的是聳立於歙縣縣城內的"許國石坊"(又稱八腳牌坊)。它為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內閣重臣許國所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國石坊建於萬曆年間,距今有400多年曆史。它由兩座三間四術三樓式牌坊和兩座單間雙注三樓式牌坊組合而成,長11.54米,寬6.77米,高11. 40米。雕刻精湛,氣勢恢宏。棠樾牌坊群則是牌坊建築的又一典型。這裏的七座牌坊在村口弧形按"忠孝節義"相向排列,其中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古塔主要有休寧海陽巽峰塔、歙縣長慶寺塔、新州石塔、岩寺文峰塔等。古橋有屯溪鎮海橋,休寧登封橋,歙縣萬年橋、太平橋、紫陽橋、祁門平政橋、仁濟橋等;古廟有屯溪小龍山廟,黃山的翠微寺等;古亭有徽州區唐模的八角亭,西溪南的綠繞亭等。
地麵文物現存中,還有眾多的古遺址、古墓葬的碑刻石雕。主要有:歙縣新州新石遺址,休寧岩前唐代窯址,屯溪西郊西周古墓,休寧商山戴震墓,祁門渚口鄭之珍墓,齊雲山石碑刻,黟縣培筠園"碧山訪友"碑和八駿、十鹿、桃園風光石雕,歙縣新安碑園《餘清齋》、《清鑒堂》法帖刻石等。
徽州文化的現存,不僅在古文物方麵,在其他方麵也表現得較為突出。如徽菜、徽墨、歙硯、徽劇、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州民俗、徽州方言、漆器工藝等,都得到了較好的繼承和發揚,都有新的發展。
現存的徽州文化的藝術的、高檔次的、充實著非常豐富的中華古文化的、非常了不起的財富,徽州文化來源於徽州特殊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基礎。那時的徽州農村,不是生產型的農村,而是消費型的農村。徽州人講究"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商"或"學而困則商"。他們在外謀生,或走仕途,或精商道,或仕商兼通,當他們經過艱苦努力,創造了綽有餘裕的精神與物質生活的發展條件,成為富賈之後,便投資故裏,或建築家宅、或購置田地、或修築橋路、或捐資辦學、或建祠堂廟宇、或樹碑立傳等,一來光宗耀祖,二來博取名聲,三來修身養性。僅歙縣在明代就有徽商投資興建的祠堂、牌樓、佛寺、道觀、橋梁、路亭等200多處。可以說徽商資本和官宦資本是徽州文化的經濟基礎。
三、 現存徽州文化的原因
中華民族曆史悠久,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些寶貴財富在經曆了漫長曲折的歲月後,有許多地方保留很少甚至湮沒。然而在徽州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卻能有眾多的現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究其原因:
(一)戰亂少,對文化現存毀來性破壞小。徽州周緣崇山峻嶺是天然屏障,由於它的蔽護作用,使這裏成了許多戰爭年代裏和平安定的淨土,特別是明清徽州經濟社會發達昌盛以後,這裏除了太平軍轉戰十年、朱富潤(朱老五)入徽、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和解放戰爭過兵外,其他無甚戰事痕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這裏始終沒有遭到侵略者的洗劫,這成了徽州文化大量現存的幸事。
(二)封建宗法製度強固,對文化現存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徽州的強宗大族,曆來聚族而居,尊祖敬宗,崇尚孝道。封建宗族組織等級森嚴,尊卑分明。縱向從上到下有:族長,房長,家長,家眾;橫向則有嫡房、庶房、強房、弱房之分。族長有擅專一族之權,尊祖是宗法製的原則,族有宗規,家有家法,這些都浸漬程朱學思想 "囊括了忠孝節義的道德信條,以及修身、齊家、敦本、和親之道。既鼓勵族中'俊秀'者,追求功名仕宦,增光祖宗;又告誡弟子輩要安分守己, 服服貼貼地接受宗法家長製的統治。"(葉顯恩《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仆製》)因此,族眾必須改"惡"為"善",甘當順民,對維護封建統治和宗族威望的東西,不敢有半點冒犯。所以,在當時曆史條件下,封建宗法製對維護徽州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黟縣西遞村和宏村古民居群落現存的完好,不能不說與胡姓和汪姓的聚居有相當的關係。
(三)徽州人文化素質高,更加珍愛自己的文化現存。徽州受程朱理學影響至深,教育發達。不僅社學遍地,書院林立,而且縉紳之家還自編教材,大興家族塾學之風。" 十戶之村,無廢誦讀"。據康熙《徽州府誌》記載,徽州府有社學五百六十二所、縣塾五所、書院五十四所。各類學校,各種形式和教育,培養了多方麵的封建人才,提高了徽州人的總體素質。這些人不僅創造發展著徽州文化,還繼承保護徽州文化。徽州許多傳世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也是與徽州人自己的珍愛有相當關係的。 "文革"期間,可以說是我國文物現存的一場浩劫。如果不是徽州人自己的珍愛和保護,徽州文化的現存還將銳減。黟縣宏村承誌堂中金壁輝煌的木雕就是當地人用灰漿抹蓋才得以幸存的。當然,還有一個根本原因是,由於徽州曆史上經商的多,做官的多,留下來的文物也多,毀去其二,尚留其二,也是個大數。
四、 現存徽州文化的價值
現存徽州文化,是現存中華文化的袖珍縮影。徽州文化的現存,不論從哲學、政治經濟學、曆史學、社會學、語言學、民俗學、教育學、建築學、美學、醫學、藝術,還是從旅遊、經濟、貿易等方麵都具重要的價值。
1、 現存徽州文化弘揚著中華文化,是曆史的印證。存在、宣傳本身就是一種弘揚。一部徽州文化史就是一部分中華文化史。人們從現存的徽州文化上,足以看到中華文化的特色、風姿和輝煌,看到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力量。
2、現存徽州文化是徽州文化思想淵源分析的基本材料。從現存徽州文化的大量實物和史料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徽州人的信仰、風俗、風尚、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道德觀等都無不滲透著儒家文化。僅棠樾的七座牌坊,就足以看到徽州人忠孝節義的行為氣節。古代徽州消費型的農村,又使我們看到了徽商資本的轉移去向。"研究明清時期的徽商,可以從一個側麵考察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史、經濟史和文化史。更重要的,徽商所留下的蹤跡,還為我們探索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提供了頗有價值的材料。"(張海鵬、王延遠等《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從現存民居村落和世家譜、族譜中,可以分析出徽州當時強固的封建宗法製度。從現存的古塔的寺廟道觀中,我們也可以分析釋家和道家在此的興衰和對徽州文化的影響以及在其中所占的地位等。
3、現存徽州文化是發展現代文化、經濟、旅遊的現成極優條件。我們現在的藝術、醫療、教育、建築、民俗、語言等,都無不繼承和發揚或"拿來"了徽州古文化的東西。徽商的開放意識和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正成為我們當今發展經濟的策略和措施,並廣為倡導。在旅遊方麵,現存的徽州文化正為此創造著良好的效益,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充分利用了徽州文化的現成條件。如果沒有徽州文化的現存,黃山就隻能是"世界自然遺產"而不能同時戴上"世界然和文化遺產"兩頂桂冠。屯溪老街這條被譽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宋城"的古代商業街集中體現了徽派宋元明清的建築風格和建築藝術,同時也正成為徽州書畫和文房四寶等的展示、交易中心,越來越受海內外人十的關注和喜受,黟縣古民居群落、歙縣曆史文化名城、棠樾牌坊、潛口明代民宅博物館、以及齊雲山等正成為黃山以外的旅遊熱點,與黃山旅遊互為補充。新安書畫交流、徽劇表演、民俗表演、徽州修學、文物展覽等也不斷充實著旅遊的內容,令境外來客大飽眼福,甚為歡喜。徽菜更是成為人們旅途中美容健體的美味佳肴,倍受讚譽。新安醫學也正向旅遊保健滲透,逐步顯示出它的魔力。
毋寧質疑,現存徽州文化必將在黃山市乃至更廣的範圍內顯示出其重要的價值。我們應在保護重視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讓現存的徽州文化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更加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