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安徽都市之汴水咽喉—宿州

(2006-06-12 22:47:26) 下一個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端。東與江蘇省淮陰市毗連,南與蚌埠市相接,西與河南省商丘市和安徽省淮北市為鄰,北與山東省菏澤市及江蘇徐州市相望。地理位置北緯 33°18'~34°38ˊ,東經116°9'~118°10ˊ。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線縱橫穿境而過。全市東西長約184.6公裏,南北寬約151.2 公裏,總麵積9786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麵積的7.6%。全市人口2001年末582.95萬人,漢族最多,還有壯、滿、蒙、回、藏、白、苗等21個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中以回族居多。
    
        春秋時期,現宿州市境內置有宿國、 蕭國等小國附庸於宋。秦朝統一後,地屬泗縣郡和碭郡。唐憲宗元和四年( 809年)因甬橋“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故置州以守,宿州之名自此始。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2月16日宿州光複。民國肇建,宿州稱宿縣。民國32年(1943年),日偽在蘇皖北部設淮海省,今宿州市各縣區均屬淮海省。抗日戰爭勝利後,宿縣、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碭山縣、蕭縣屬江蘇徐州專員公署。

        1949年1日,淮海戰役結束,宿縣地區解放。 各縣分別屬於豫皖蘇邊區三專署、 六專署和江淮邊區二專署、 三專署。1949年3月25日,江淮二專署並入三專署和豫皖蘇三地委、 六地委之一部合並,成立宿縣專區,屬皖北行署,下轄20個縣。1956年2 月,宿縣、滁縣兩專區合並為蚌埠專區。1961年3月,蚌埠專區撤銷,重新設立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更名為宿縣地區。 1979年10月,析宿縣城關鎮及城郊區、城西區的一部分置宿州市。1992年11月, 宿州市、 宿縣合並為縣級宿州市。1999年5月21日,成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甬橋區(即原縣級宿州市),現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和甬橋區。
  
        市容市貌   宿州市市內基礎設施齊全,交通通訊發達便捷。城區位於京滬鐵路幹線上,206國道和402、502、601等省道縱橫其間,正在修建的合徐高速公路,從市城區通過。市區數字程控電話網體係全部開通,至2001年末,全市電話用戶數達40.01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2.50萬戶。 郵政特快專遞業務已開展,通訊網絡健全暢通,安全可靠。市內有完整健全的城市排水工程係統。日處理8 萬噸的城南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竣工。市內燃氣工程已投入使用。恒豐、聯通、郵政、國稅大樓土建基本結束,武夷商城、金茂商城、雪楓菜市場、北苑小區、科苑集團技改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宿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設立。環城河、火車站廣場、濱河路綜合整治初見成效。
  
        工商企業  2001年全年工業增加值28.03億元。其中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 58億元。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5.31億元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0.3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0.41億元。
 
        2001年宿州市積極實施企業兼並、聯合,盤活存量資產,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全年化學農藥、化肥、紗、中成藥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小煤礦、小水泥等落後企業生產能力有一定的壓縮,產量有所下降。
   
        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71.1%。實現銷售收入 36.75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5.2%;利稅總額2.63億元;實現利潤0.40億元。

        科教文衛  2001 年,科技經費投入加大。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等單位用於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為4255.6萬元,其中,用於研究與發展經費1019.1萬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技工貿收入7.5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外貿出口的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990.9 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5.9%。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 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3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已有19家,其中,省級11家、市級8家;高新技術產品18項, 其中省級 10項,市級8項。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共鑒定科技成果6項,其中,2項達國內領先水平,3項達國內先進水平,1 項達省內領先水平。另外獲市級科技成果6項,省級科技成果5項,其中2項推薦參加2001年全省科技獎勵的評選。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2001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學校2823所,在校學生數28.07萬人。其中, 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0.45 萬人;普通中學415所,在校學生41.48萬人;中等專業學校7所,在校學生0.77萬人;小學2170所, 在校學生5.0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 99.96%; 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3.92%和0.16%。成人教育、技術培訓、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重視和發展。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075人,中小學校在校學生3.13萬人,有35.1萬人接受技術培訓,幼兒園在校學生8.89萬人, 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650人。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10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 擁有市級廣播電台1座,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12座,有線電視用戶達7.6萬戶;另有縣級廣播電台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9.62%,電視人口覆蓋率為84.32%。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2001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6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35個,衛生防疫機構6個,婦幼保健機構6個。全市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 6953張,比上年增加122張。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257人,其中醫院、衛生院9379 人。在醫院、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中,有醫生2695人, 護師2261人。衛生防疫機構技術人員441人,婦幼保健機構技術人員165人。

        物產資源  宿州市位於淮北平原中部,除濉河北分布有部分丘陵台地外,地貌主體以平原為主,占土地總麵積的91%。境內有大小河流70多條,分別屬於黃河、淮河水係,較大的河流有濉河、沱河等, 橫跨豫、皖、蘇三省的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在境內長127公裏。全市水域麵積40萬畝。可耕地997.79萬畝,占土地總麵積的67.97%。土地類型可分為低山殘丘土壤、黃泛平原土壤和河間平原土壤三大類區。全市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石油、 天然氣、鐵、 大理石、耐火粘土、石灰石、瓷石、石英石、白雲石等,尤以煤、大理石、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近探明石油氣、煤氣儲量亦相當可觀。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山芋等,其中小麥產量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芝麻、油菜、花生、薄荷等。水果產量居全省之冠。馳名中外的名特產品有碭山酥梨、蕭縣葡萄、符離集燒雞、甬橋夾溝香稻米、靈璧大理石工藝品等。

        名勝景點  宿州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著名的有涉故台、大五柳自然風景區、 皇藏峪、虞姬墓、垓下、 陰陵山、古符離、流溝寺、宴嬉台等。古往今來,吸引著無數的墨客騷人來此緬懷憑吊,吟詠酬唱,留下了李白、韓愈、白居易、皮日休、蘇東坡、金元素、侯方域、袁枚、王士楨、鄭板橋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等的詩詞歌賦。他們或流寓於此,眷戀山水;或專程憑吊,行蹤匆匆。但無不激情滿腔地抒懷謳歌充滿詩情的“徐南形勝”、“蕭碭風情”、“泗濱浮馨”乃至“虹橋八景”、“宿州八景”、“蕭縣八景”、“碭山八景”  等令人向往之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