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皇藏峪

(2006-06-12 22:25:52) 下一個

        皇藏峪位於蕭縣東南20餘公裏的龍崗山中,為山東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脈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為100—300米,相對高度 20—30米,山頂平緩,山坡較陡,黃藏峪原名黃桑峪,因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漢高祖劉幫稱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於此,故改名皇藏峪。《漢書地理誌》記載:“漢高祖微時常隱芒、碭山間,即此山有皇藏峪,漢高祖避難處”。皇藏峪為陶墟山係南部的剝蝕低山丘陵,山岩為石灰岩體,有許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觀)四周峰巒層疊,澗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畝,有146種樹木和六百多種草藥。在平疇千裏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穀,實為難得,乃是徐淮地區遊人間往之地。

景點概況 

  瑞雲寺瑞雲寺依山而建,背負山崖,麵臨深穀,寺周圍群山環抱。據《江南通誌》記載,寺院始建於晉;重建於唐;原名黃桑寺、“後隨山改名為皇藏寺。傳說當年劉邦藏身此山,呂後尋夫,遠望山中一洞口白雲繚繞,前往很快找到了劉邦。《史記·高祖中紀》載:“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氣雲,故從往常得季”。”根據這一傳說,宋端拱年間改寺名為瑞雲寺。有碑記曰:“眾山環合,衛基如城,間有古寺,名日瑞雲。”現高懸寺門之上的“瑞雲寺”匾額,字跡蒼勁古樸,為清代安徽大書法家鄧石如所題。寺宇三層三院,共有房間九十餘間。前院是藏經樓,雕梁畫棟,圖案精巧逼真,二門內為正殿,中庭寬廣,佛像高大,廳堂寬敞堂皇,飛簷拱壁,氣勢雄偉;後院為僧房,清雅別致。整個寺院石級層迭,回廊交錯,門楣多變。前院一顆參天銀杏)曆時一千三百多個春秋)依然綠蔭如蓋;一顆蒼勁古檜,盤根虯於,枝葉扶疏。後院古柏挺立,一對父子銀杏相偎成趣,廂房前金桂、銀桂清香襲人。清人蔣佩曾宿此賦詩:“青鞋且趁夕陽晴,流水孤村畫裏行·遠蟑鍾鳴香閣迎,深林犬吠老僧迎。燈搖佛座三更夢,風卷鬆濤一院聲。”

  皇藏洞及飛來石瑞雲寺西南百多米,緣陡峭山逍步步登高約130米,峭壁中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0米,呈園形,底平壁光,上似房頂,冬暖夏涼,盡是天然而成。此洞位置險峻,背靠大頂岩,北望閻王鼻,左有平頂山,右有鑽天峪。立洞門遠望群山蒼翠,俯視流水潺潺洞口一巨石突立,正遮住洞口,猶似天外飛來,石壁上刻有“洞天飛來”四字。相傳當年劉邦在蕭縣被項羽擊敗,損兵二十餘萬,僅率隨從數十騎突圍,即藏匿於此洞,故後稱“皇藏洞”。

  拔劍泉 處瑞雲寺東南20米,井口呈劍孔狀)泉深10米,蓄水5米,清澈透底,其味稍甜。經驗證明,久飲此水能益壽延年。傳說劉邦遭難時口揭難耐,久尋山泉不得,遂怒抽寶劍奮力穿石,劍拔泉湧,故名。

  仙人床 由寺而東,登青雲路穿雲越穀,約行300米,路北有一天然石坯,其狀如床,可臥一人,非常舒但。傳聞古時某僧常臥於此,壽高百齡,化仙而逝,後人稱之“仙人床”。

  美人洞 位於寺西北虎口峰腰間,其洞口小巧美觀,座落險峻。因玲瓏巧石與奇花異木相映成趣,仿佛一位美麗的姑娘端坐洞口,由此得名“美人洞”。

  雙龍泉 龍崗山南二裏許,群山環抱,一小徑婉挺而至,有雙龍泉終年長流,出口處中隔片石一泉水卻左甘右苦,被視為奇觀。

  果老洞 經龍崗,越龍泉至東北深穀中,石徑畸嶇,攀藤而上,有一石洞深二丈許,世人傳八仙之一張果老曾居於此,是稱果老洞。

  洗缽池 三仙洞側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盆,盆中水清見底,無論旱澇陰晴,不溢不落,夏秋之標瀑布繞前而過,它卻仍閉而不出,可謂奇妙。昔日寺僧開堂放戒,憎侶眾多,飯後均 來此洗缽,故得名。

  觀景峰 位於寺西北一峰,坐其上可規格中全景,尤觀寺院更為壯觀:三層院落層層階梯,樓台殿閣各抱地勢,千年老樹四周圍繞,引人人勝,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