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第3集:民居建築

(2006-06-11 23:26:16) 下一個
        曾有人比喻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有人說:建築是固體的文化。的確是這樣,走進徽州,給人印象至深的是優美的自然風光下徽州的建築。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在青山綠水花叢中,總有黑白相間的老房子蹲伏在那裏。以黑白為底色的古建築,在青山綠水的背影下就像是一副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長卷。青山逶迤,綠水蜿蜒,樹影婆娑的水口,崢嶸矗立的牌坊,粉牆黛瓦的民居,偉岸宏大的祠宇,橋吐新月,塔摩蒼穹。徽州就像一副寧靜自得的桃花源畫卷,也像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築博物館。徽州的古建築代表著曆史,她飽經滄桑,又平靜自得,有時候她甚至像是老人,或
者就是曆史本身。

        從某種程度上說,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曆,有著夢想和性格,更有著屬於各自的神秘,徽州老房子給人總的印象是封閉的,雖然它在表麵上看起來是那樣明快淡雅,徽州民居的外牆都是用磚砌成,表麵塗抹白石灰,室內的間壁大都以木板構成,整個房屋是框架結構,很堅硬也很牢固。徽州的老房子從不給人以華麗之感,它一概以用小青瓦而幾乎從不用琉璃瓦,門樓和屋內的石、磚、木絕少用五色勾畫,隔扇、梁
棟等也不施髹漆。徽州就是這樣的崇尚本色,大氣而樸實,不動聲色堅持著自己的審美觀念。

        從整體風格上,徽民居顯得殷實和精巧,有點儒雅,更有點莫測高深。除了粉牆黛瓦外,在當地被稱作“五嶽朝天”的高低錯落的五疊牆或馬頭牆,也以其抑揚頓挫的起伏變化體現了徽州民居的獨特韻律,這樣的感覺就像由蕭或者是由古箏奏出的曲子,餘韻悠遠。

        老房子屋角上的飾物也很多,總是有一些帶點抽象意義的畫,代表著吉祥和豐收,體現了農業社會人們的共同願望,雖然每個村落基本上是同祖同宗,但在建房時依然不與鄰共牆,這就形成了狹窄的小巷,僅容一人通行的一人巷也到處可見。曲曲彎彎的小巷,縱橫交錯,相互連通,把徽州的村落編織成形形色色的迷宮。

        民居的內部與“五嶽朝天”並稱的是“四歲規堂”,這也是徽州民居的主要特征。徽州民居往往在進門之後便是天井,天井居中組成了整個房屋的結構。天井不僅僅有著肥水不留外人田的意味,更多的還是一種上古之風,也可能來源於中原一帶原始人類的穴居方式。

        徽民居的特點當然是徽州人意識和思想的體現,從建築學的一般角度來說,通常把徽州的古民居分為七個部分:庭院,大門,門廳,天井,廳堂、廂房,格門、格窗,屋頂、火巷。這樣形式上的分類可以讓人們一目了然。

        “有堂皆設井,無宅不雕花”這算是徽州民居的一個重要特點,“井”指的的是天井,而“雕花”則是指的徽州民居無所不在的“三雕藝術”了。跨進居室目之所見,那華板、柱棋、蓮花門、天井四周、上方簷條、沿口、下方石牆裙、屏門隔扇等等,都是一些精美無比的磚、木、石雕構件。

        徽州古建築中剔透玲瓏的磚、木、石三雕可以稱作民居中的精華,甚至可以說是民居中的眼睛。三雕的內涵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雲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楹聯以及戲文故事等等,還有一些幾何形圖案。有寫實記像的,也有寫意變性抽象的,可以說是無所不包。這些三雕藝術是當地人生活的寫實,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體現了強烈的藝術創造力。

        徽州人不愛露富,不張揚,從民居中也可以看出,徽民居從外麵看平淡無奇,但卻極重視內部建設,那些精美藝術的石雕、木雕和磚雕都是建在屋內,願意“鎖在深閨人不識”,獨自欣賞,獨自品玩。這當中除了具有一種審美意識之外,應該還有著一種狹隘的提防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徽州民居的廳堂莊重而嚴謹,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曾有人說:中國人的廳堂就是西方人的教堂。這是指的它所承載的文化和教育意義,徽州民居簡潔的陳設,書卷氣十足的布置,寧靜而不失莊嚴的氛圍,包括各種各樣的對聯,都在傳達著徽州人的理想和願望,表達著人們對於文化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