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派理學

(2006-06-10 22:58:38) 下一個
        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曾起過重大影響的學派,而在新安的傳播和影響尤為深,世稱"新安理學"。理學的奠基人洛陽程顥、程頤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縣篁墩,故稱其為"程朱闕裏"。 朱熹的母親為歙縣縣城人,父親朱鬆曾在歙縣城南紫陽山老子祠讀書,入閩任政和縣尉自署"紫陽書堂",以"紫陽"各其居,朱熹亦題名其書房為"紫陽書房"。學者因而稱朱熹為"紫陽先生",稱其學派為"紫陽學派"。朱熹從師李侗,接受程頤的思想觀點,後加以發揮,建立嚴密的理學思想體係。他融道家和禪學思想入儒學之中,使儒學蛻變熾國古代社會的半期的經典理論--理學。 

  他提出了"天”、"氣"、"格物致知"、"知行為一"等到一係列重要思想範疇。他認為"理"是至高和包羅一切的,故稱"理學"。朱熹所說的"理",實際上指封建倫理綱常。而且認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圖使封建倫理永恒化。他還認為理和氣不能相離,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關於理氣關係的學說。朱熹廣收弟子,親自講學,門生遍布各地,有學術成就、政治建樹者頗多,這使朱熹學派成為理學史上最有勢力的學派。他曾三度回徽省親,每次逗留數月,所以徽州從其學者甚眾。學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歙縣祝穆、吳昶,休寧程光、程永奇、汪莘、許文蔚,祁門謝璉等等。這些學生,講學鄉裏,推崇理學,使徽州成為理學影響最深的地區。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根據加以推崇,追封死後的朱熹為太師、徽國公,親自為歙縣"紫陽書院"題額。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徽州正統的學術思想。
 
  元朝以後,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學。徽州學者對程朱理學更是信奉不移,"凡六經傳注,非經朱子論定者,父兄不以教,子弟不以為學",並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當時,徽州"書院林立,以紫陽為大",紫陽書院被視為傳播程朱理學之聖壇。清代曹振鏞稱:"自宋、元、明,迄今數百年,江以南之私淑文公,能於學校自表見者,必推我新安”故徽州被稱為"理學之邦"。新安理學家,除朱熹及其門弟子外,還有休寧理學九賢,歙縣錢時、曹涇、鄭玉、唐仲實、姚璉、吳曰慎,祁門汪克寬,黟縣李希士。新安理學的主要著作,有解釋程朱理學命題的《四書發明》、《太極篡疏》、《禮記集成》、《六典撮要》等。從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間,新安理學在徽州維係了600多年,對徽州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朱熹提倡讀書,認為窮理之要,必在讀書,促進了徽州讀書好學風氣,縉紳之家往往自編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誦讀。新安理學家恪守朱熹的義利之辨,強調"天理為義,人欲為利",頌揚"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思想,學子以之為書院之規,士夫以之為立身處事的教條,徽州商人"賈而好儒",以"仁義禮智信" 這商業倫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誌士,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氣節,也與朱熹的新安理學分不開。但是,理學的核心綱常倫理,新安理學講究忠君孝親、男尊女卑、喪製禮服、修祠續譜、建坊樹碑。大批的"貞女烈婦"、"孝子賢孫"為傳統禮教而殉身,這理學在程朱桑梓之邦結出的惡果。

   學術流派名。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起著重大影響的學派,而徽州為“程朱桑梓之邦”,宋代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及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係徽州。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之父朱鬆,祖居歙縣篁墩,後因被任武職,舉家遷到婺源。朱鬆曾在歙縣南門紫陽山讀書,入閩任政和縣尉對自署“紫陽書堂”,以“紫陽”名其居、朱熹亦自稱“新安朱熹”。

   朱熹是理學伯集大成者,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甚巨。他曾三度回鄉省親,每次逗留數月,所以徽州從其學者甚眾。學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績溪汪,歙縣祝穆、吳,休寧程光、程水奇、汪莘、許文蔚,祁門謝璉。這些學生,講學鄉裏、推崇理學,使徽州成為理學影響最深的地區。南宋理宗推崇理學,表彰程朱,親自為婺源朱子廟題“文公闕裏”,為歙縣“紫陽書院”題額。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徽州正統的學術思想。

  元代以後,曆代王朝俱興理學,定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科舉考試的依據。徽州對程朱理學更是格守不移,“是以朱子之學雖行天下,而講之熟,說之詳,守之固,則惟新安之士為然。”“凡六經傳注,非經朱子論定者,父兄不以為教,子弟不以為學。”(道光《休寧縣誌》)新安理學家,除朱熹及其門弟子外,還有休寧的程大昌、程若庸、陳櫟、趙訪、朱升、範準,歙縣錢時、鄭玉、吳日慎,祁門的汪克寬、謝,黟縣的李希士。新安理學的主要著作,有解釋程來理學命題的《性理率訓講義》、《太極圖書》、《近思錄注》、闡發程朱學術思想的《四書發明》、《書傳纂疏》、《禮記集成》、《六典撮要》等。

  從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間,新安理學在徽州維係了600多年,對徽州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朱子提倡讀書,認為窮理之要,必在讀書,促進了徽州讀書好學風氣,縉紳之家往往自編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誦讀、理學家對理欲、心物、義理、天人等概念的意義、關係的追問和邏輯論證,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維,培養了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新安理學家格守朱熹的義利之辨,反複頌揚“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思想,學子以之為書院學規、士夫以之為立身處世的教條,徽州商人“賈而好儒”,以“仁義禮智信”為商業倫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誌士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氣節,也與朱熹和新安理學分不開。但是,理學的核心是綱常倫理,新安理學講究忠君孝親、男尊女卑、喪製禮服,修祠續譜,建坊樹碑。大批的“貞女烈女”、“孝子賢孫”為傳統禮教而殉身,這是理學在程朱桑梓之邦結出的惡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