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州科技

(2006-06-10 22:55:40) 下一個
數 學

《四元玉鑒》宋末著名的數學家朱世傑著。他把“天元術”(即一元代數學)發展為“四元術”(即多元代數學),把“差分法”闡發無遺。但是由於戰亂,該書湮沒無聞。直到清道光二年,歙縣數學家羅士琳重獲此書,憑借高深的數學修養和堅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曆經十二寒暑,於1835年完成《四元玉鑒細草》。全書把原書3卷擴充為24卷,其篇幅比原書多好幾倍。正是由於羅士琳的工作,才使得我國數學史上的輝煌創造——“四元術”絕而複蘇。

《算法統宗》明代屯溪著名數學家程大位著。全名《新編直指算法統宗》,是一部注重實用的通俗數學教科書。內容包括當時能收集到的各種實用數學問題和數學方法,依《九章算術》的次序,分為九章,分別敘述整數、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數學基本知識。按方田、粟米、差方、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等九項,敘述各種數學問題及解法。這部書的精華部分,是全麵介紹了珠算以及珠算的各種方法和歸除口訣,並用圖形加以詳細說明,從而大大推廣了算盤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衡齋算學》 清代歙縣數學家汪萊著。共7卷,對割圓術、級數、方程式論等問題都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對方程式根的研究,尤多創見。

“算經十書複原” “算經十書”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邱建算經》、《五經算術》、《輯古算經》、《算術記遺》,是我國古代數學的精華,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代表了當時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明代以後,“算經十書”先後湮沒失傳,十八世紀著名思想家戴震,力挽狂瀾。繼承和發掘中國數學傳統,對“算經十書”進行校勘和審核,使之基本呈現全貌,為祖國數學的發揚光大作出特殊的貢獻。

《不動點類理論》 旌德人江澤涵著。江澤涵為我國拓撲學研究創始人,從50年代後期開始,他與他所領導的小組一起,打破不動點類理論停滯多年的僵局,開創了新的途徑,取得係統的研究成果,對拓撲學理論的革新貢獻較大。該書正是這一研究成果的總結。

物 理 學

白光色散現象研究 關於白光色散現象,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人注意到了,但最早對這一現象作出精辟解釋的則為南宋時期休寧人程大昌。他在《演繁露》卷9明確指出五色光彩來源於日光,接觸到色散現象的本質,對於虹的色散本質認識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鏡鏡冷癡》清代著名試驗物理學家鄭光複著。全書共分5卷,對物體的顏色,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反射鏡和透鏡的成像,光學儀器的製造都做了全麵詳細的闡述。書中還介紹了幻燈機的原理、裝置和調製方法,介紹了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的幾種方法,大大豐富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寶庫。

生 物 學

《鵪鶉譜》 清代休寧人陳石麟著。書中分“原始”、“相法”、“飼養各法”三部分,對61個品種進行描述,是一部對鵪鶉形態、習性、飼養方法、敘述極為周詳的專譜,對陷進飼養業仍有參考價值。

《農書》 元代旌德縣尹王禎所著。共分《農桑通訣》、《農器圖譜》、《百穀譜》三部分,該書圖文並茂,係統總結了我國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經驗,在農業科學技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廣群芳譜》 清代汪灝等受康熙帝命,以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為基礎,進行增刪修補,使全書更嚴謹,內容更豐富。全書共100卷,於1708年改編完成。

《箋卉》 清代吳菘著黃山花卉專著。共記黃山花卉35種,逐一描述其性狀、花期、產地等,文字簡明,引人入勝。使記述黃山花卉的第一部著作,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