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走進皖南

(2006-06-10 01:38:55) 下一個

皖南,一幅舒展不盡的秀麗畫卷

         說起皖南的山,首屈一指的當數黃山。黃山雄踞皖南腹地,位於歙縣、休寧、黟縣、太平四縣(區)的交界處,以其怪石、奇鬆、雲海、溫泉“四絕”稱奇於天下。黃山可謂通體皆景,精美絕倫。泰山之雄偉,華山之俊俏,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眉之清秀,黃山無不兼而有之。黃山於199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公約—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桑塞爾博士考察黃山後驚歎:“黃山是世界上最特殊、最不可思議的山”。黃山以其非凡的自然美贏得“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譽,堪稱中華第一名山。

  依偎於黃山北麵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蓮花佛國”的美稱。據史料記載,在明清時期,九華山寺廟多達四百餘座,僧尼超過五千人,是我國東南部的佛教中心,素有“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之說。祖國改革開放以後,九華山佛事日益興旺,每年到九華山進香和旅遊的國內外來客在百萬人之多。九華山的自然景觀瑰麗多姿,方圓120公裏境內,奇峰俏石,嶺影雲光,伴著飛瀑流泉,鬆聲竹韻,展示著迷人的境界,傾倒無數文人墨客。一生好作名山遊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曾三遊九華,留下“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佳句。

  位於黃山之南休寧縣境內有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齊雲山因有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坐落於高山之顛的月華街,道觀、民宅錯落有致,鍾鼓磬鈸之聲不絕於耳,確有山間鬧市的情趣。齊雲山的碑文冠蓋江南,最盛時有摩崖石刻和碑文1400處,現仍存740餘處。齊雲山有36奇峰、72怪石、24澗,加之河、湖、潭、瀑,猶如一幅山清水秀,峭拔明麗的水墨丹青。清朝乾隆皇帝遊覽齊雲山後,稱它是“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在黃山東南兩翼還有清涼峰和牯牛降兩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原始植被、珍稀物種呈現出“綠色博物館”的景象。雲豹、金錢豹等29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在它的領地裏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是人們開展科研、探險等專項旅遊的最佳去處。

  皖南的山美水也美。境內有青弋江、水陽江、新安江三條秀水各領風騷。尤其是青弋江上遊的太平湖,南依黃山,北鄰九華,有東方日內瓦之美譽。88平方公裏的水麵澄碧幽深,翠相挽,綠相映。湖中孤山半島奇異,景點星羅棋布。當代詩人朔望遊覽後賦詩歎道:天池無此親切,太湖無此幽深,三峽無此青翠,漓江無此煙雲,富春無此高寒,西子無此胸襟,乾隆無此眼福,江南無此水程。

  放眼皖南,這裏不僅有著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而且人文景觀也極富特色。在中國曆史上獨領風騷千百年的徽州文化便發祥於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瑰麗的土地。正是這裏豐厚的文化底蘊,才孕育出了徽商、徽劇、徽菜、徽雕、徽派建築、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和朱熹、胡適、陶行知、詹天佑等難以勝數的曆史名人。徽學更是成為與敦煌學、藏學齊名的中國地方學研究熱點之一。在這燦爛文化背景下,皖南的人文景觀不僅獨具古樸典雅的特色,更是以完備密集的群體展現於世。

  現為黃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有一條3華裏長的老街,現仍保存著宋時的風貌。整條街道清一色用青石板鋪就,兩側均為白粉牆、小青瓦、馬頭簷的兩層古式樓房,店鋪夾道而立,旗幡競相招展,到處呈現出古風古韻,是我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條古老繁華大街而馳名中外,許多電影和電視劇就是以此街為天然影棚在這裏拍攝。

  歙縣是皖南的又一座曆史文化名城。這裏的徽派建築群形態別致,為天下獨有。象許國牌坊、棠樾牌坊群等古風猶存,聞名中外。此外,黟縣古民居建築群、潛口明朝住宅等也為國內外專家譽為“中國明清曆史文化博物館”。在皖南大地上,分布著古塔、古牌坊、古碑刻等地麵文物達四千九百多處,它們象一顆顆璨燦的明珠鑲嵌在明山秀水間。祖國改革開放以後,一批批海內外遊客湧入皖南,更有大批學者來這裏尋蹤訪古或著書立說,許多成名的論文、書典便是從這裏取材而就。

  徽嶺散記

  “曉渡藤溪霜落後,夜過徽嶺月明中”,這是宋代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遊覽皖南績溪縣的徽嶺時,寫下的膾炙人口詩句。徽嶺也隨這首《過徽嶺》詩篇的廣泛傳誦而聲名遠揚,以致清朝乾隆皇帝巡視江南讀到此詩後,遊興勃發,隨即仿當年那位王荊公月夜觀賞徽嶺幽美景色。

  徽嶺位於績溪縣城北郊,為黃山與天目山兩大山脈的分水嶺,因而徽嶺乃至績溪的山川水色都兼含黃山、天目之美。當夜幕降臨,玉兔東升時,駐足城郊北望,但見遠山如黛、峰巒隱約。逶迤的峻嶺自西北向東南,仿佛巨龍橫臥,蒼蒼茫茫,極其巍峨壯觀。嶺下煙籠寒水,翠柳飄拂,茂林修竹,百花漫野,猶如水墨丹青,美不勝收。置身於月光下的徽嶺景色之中,好象進入一個空靈神奇的世界,令人心曠神怡。

  徽嶺不僅景色幽美,而且有著榮耀的山史和悠久的美名。世人皆知,安徽省的省名就是取安慶、徽州兩處地名的首字合二為一而成,而徽州之名則是源於徽嶺。據史料記載,宋代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時,就是以績溪縣有徽嶺、徽溪、大徽村而命名的。徽嶺便由此載入州名、省名的史冊。

  徽嶺所在的績溪縣,文化昌盛,人傑地靈。早在明代就出現過胡宗憲、胡富同宗兩尚書。出生於上莊村的胡適先生是“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名聲顯赫,影響幾代青年。還有象編著我國最早詩話集《沼溪漁隱叢話》的胡仔;近、現代圖書出版發展史上著名圖書出版家汪孟鄒;古典小說標點創始人汪原放;最早湖畔詩人汪靜之等等,都曾在中國文壇上產生過積極影響,在祖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園地裏有過閃光的一角。

  在績溪這塊土地上,還崛起過獨領風騷數百年的徽商。早在唐朝,處在人稠地少的績溪人便衝破大山封鎖和地域阻隔,從新安江揚帆遠航,結伴到京都長安開設飯店酒家。而到了宋代,徽商已經成為中國商界一支勁旅。尤其是明清時期,其商務活動遍及全國,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頗具勢力,旅外經營人數占績溪縣當時總人口的 25%,高時達40%以上。在鹽、米、綢、茶、紙、墨、錢莊、典當等行業,上海、武漢、南京、蕪湖等商貿重鎮都有績溪商人的一席之地。在鄰進的杭州、嘉興、金華一帶,績溪商人則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個皖南地區幾乎為之壟斷。徽商的崛起,對江南商埠的開拓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也為徽州文化的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後盾。

  聞名遐邇的徽菜,也以績溪為最。績溪素有“徽廚之鄉” 的美譽。早在宋、明時期,徽菜就以其獨特的風味進入江南城市,並隨著徽商隊伍的日益壯大和業務不斷拓展而廣為流傳。在徽菜盛行時期,績溪人在全國各地開辦的較為有名氣的徽菜館就有200家以上。揚名海內外的武昌魚饌,就是績溪名廚在武漢創辦的“大中華酒樓”所烹製的。

  今天,置身於績溪,賞景於徽嶺,不僅能使人飽餐這裏的山水秀色,更使人為這裏的建設成就而振奮。我們看到,績溪城的商貿業已具相當規模。市場繁榮,購銷活躍。這裏的一批商貿人員不僅走出縣門還闖出國門,徽商又將重振雄風。徽菜也已被它的傳人按照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融入新鮮技法,達到享受與保健同步,口味與營養結合的效果而倍受美食家青睞。績溪這塊有著古老文明曆史的熱土,正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風情萬種黃山石

  說起神奇美麗的黃山,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堪稱天下“四絕”的雲海、奇鬆、溫泉、怪石。而“四絕”中最令人叫絕的,還是要數那散落在千峰萬壑中玲櫳剔透的奇石了。大凡親身遊覽過黃山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奇特的體驗:隻要你通過前人附會在那些奇石上的名字,去展開豐富的想象,那些本沒有生命的石頭,或許就是一段曆史的雕塑,或許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許就是一種可愛的生靈。

  在獅子峰一座寬平的山崖上有一塊孤石,它巧如一隻猴子端坐岩頂,正在凝神眺望,每當山間霧起雲湧時波瀾如海,這塊巧石就叫做猴子觀海,一旦雲霧散去,峰巒畢露,遠方平疇千裏,村落點點,目光所及正是太平縣境(現為黃山市的太平區),這塊巧石便又成了猴子望太平了。“猴子望太平”就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說那石猴原來是一隻真猴子,並且象孫悟空一樣善七十二變,它變成了一個美貌郎君,娶了太平縣趙員外的小姐為妻。一天,猴子得意忘形,多喝了幾盅酒便現了原形,頓時把那小姐嚇得扭頭就跑,猴子緊跟在後麵追。結果,小姐一腳踏空摔下了山崖。癡情的猴子很傷心,就坐在那兒等,等啊等,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最後,小姐沒有等回來,那猴子自己卻化作了石頭。

  據曆史記載,周文王為了推翻商紂王的暴虐統治,訪遍天下賢人,後來在渭水河邊訪到了正在河邊釣魚的薑尚,並請他做軍隊的統帥。文王的誠意終於感動了薑尚,他答應出山幫文王打天下。黃山西海岸一組巧石組成的立體畫卷,展現的就是中國曆史上“文王訪賢”這段佳話。

  在白鵝峰攀登途中回望,有一塊石頭高大如人,身著古裝,在它的前麵有一塊石頭,形狀象一隻羊。這組巧石叫做“蘇武牧羊”,講述的就是西漢時期,被匈奴扣留19年,守持漢節誌不降,渴了吃雪,餓了吞氈,牧羊於海邊的蘇武的故事。

  武鬆打虎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從排雲亭往排雲峰西頭懸崖上看去,幾塊石頭的巧妙組合,就再現了當年景陽岡上人虎搏鬥的驚險場麵。

  在打鼓峰附近,有一塊高大如人的石頭,頭戴道冠,身著長袍,手中似乎拿著一把鵝毛扇。看它站在雲端呼風喚雨的架勢,無疑這塊巧石便叫做“孔明借東風”了。

  黃山奇石風情萬種,以傳說和曆史人物附會題名的還有很多,最令人稱道的還有:介子背母、關公擋操、容臣朝軒轅、十八羅漢朝南海、八仙過海、童子拜觀音等等,數不勝數。它不僅攬括了儒、道、釋三教人物,而且把維護中國古代社會的綱常倫理包蘊其中。在黃山遊覽,真是如同走進中國民俗大觀園,不知不覺中,一部完整而係統的傳統價值觀念就呈現在你麵前。

  黃山奇石不僅是文明的舞台,曆史的畫廊,而且還是熱鬧非凡的“動物樂園”。比如喜鵲登梅、靈龜探海、螯魚托金龜、鬆鼠跳天都等等。就連十二生肖也一應俱全,如子鼠有“雙貓捕鼠”,醜牛有“犀牛望月”,寅虎有“猛虎下山”,卯兔有“兔兒望月”,辰龍有“老龍石”,巳蛇有“蛇石”,午馬有“馬頭石”,未羊有“羊子過江”,申猴有“猴子觀海”,酉雞有“金雞叫天門”,戌狗有“天狗望月”,亥豬有“豬八戒吃西瓜”,這些動物一個個無不形神兼備,妙趣天成。

  說黃山的石頭奇,奇就奇在它如同一部幾千年來那些社會角色不同、文化程度不一、審美情趣相殊,數不盡的作者在石頭上寫出的一部真正的“石頭記”。您想了解中國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嗎?您想知道中國老百姓是怎樣把一塊塊頑石變成活潑的生靈嗎?您想弄明白尋常百姓與文人雅仕在遊山玩水時的不同心態和文化距離嗎?您想搞清楚中國俗文化與雅文化的區別嗎?在您親身遊覽過黃山後,或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疑是桃園落黟縣

  晉代偉大詩人陶淵明在其散文《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處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平等自由的社會生活圖景。盡管這世外桃園隻是詩人借以寄托他社會理想的精神家園,但千百年來,人們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著這個桃源勝境。據說,在全國已經發現四處與陶翁筆下的桃花源極為相似的地方,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村便是其中的一處。“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裏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從詩仙李白這首詠西遞的詩中,便可見得西遞景色之優美,民風之諄厚矣。

  西遞村座落在著名風景區——黃山腳下的黟縣東源鄉。它奠基於北宗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餘年的曆史。現仍保存有獨具徽派建築風格的明清時期民居124幢以及大量的石雕、磚雕、木雕藝術珍品。遠遠看去,西遞村被青山環抱,溪流環繞。馬頭牆高低錯落,房舍疏密相間,與自然的山水交相呼應,結合得完美和諧。尚未進村便已能感受到幾分世外桃源般的恬靜與安逸。

  進入西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村口的一座厚重雄偉、勢若騰雲般的石牌坊——胡文光石坊。石坊占地一百餘平方米,為四柱三間五樓單體仿木構造建築。坊體各部位均采用雕刻裝飾,精美絕倫,實為舉世罕見。中間兩柱前後各有一對高達2.5米的倒匍石獅,造型逼真,威猛傳神。據說,胡文光為明朝嘉慶年間的西遞人,他在江西萬載縣任知縣時,因敢於為民作主,受到百姓愛戴,官做到四品朝列大夫,後經皇帝恩準賜建此牌坊,以表彰他的為官政績。

  沿著一條青石板路便進入了村莊。村中有正街、橫路街、後邊街三條主要街道和四十多條深巷。轉巷過弄,但見兩邊層樓疊院,高脊飛簷,突兀多姿的馬頭牆昂首雲天。民居或者三間或者四合,梁柱門窗無一不是描彩飛金,雕梁畫棟。房前屋後的庭院,地麵大多用不同顏色的鵝卵石鋪成圖案,曲經回廊,花木扶蔬。

  座落在正街上的“追慕堂”,是西遞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祠堂。祠堂門樓翹角,四周的屋簷被18個4層鬥拱高高挑起,顯得神秘威嚴,氣宇軒昂。據《胡氏宗譜》記載,追慕堂為胡氏家族的宗祠。西遞村的胡氏家族為唐朝李氏後裔。唐太宗李世民十三代孫——唐昭宗李曄遭叛將朱溫殺害後,剛出世不久的皇子由奶娘潛抱出宮,逃到古徽州的婺源(今屬江西省)避難,皇子便隨奶娘的丈夫改姓胡,取名胡昌翼,他的五世孫胡士良又於宋朝皇佑年間自婺源遷居西遞,繁衍至今。祠堂取名追慕堂,寓含後人追思慕念先祖業績之意。

  在西遞村的古建築群中,無論是牌坊、民居、祠堂還是亭台樓閣,被稱為“徽州三絕”的石雕、磚雕、木雕精湛技藝都得到充分的展示,獲得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西遞村不僅堪稱“中國古民居博物館”,而且民俗民風更是溫馨可人。“雄奇峻險數黃山,古樸典雅看西遞”就是一位資深旅行家對西遞民俗民風的讚賞。

  在西遞遊覽,您會發現,這裏雖然遊人如織,但居民家中無論是有人還是沒有人,大門都向遊客敞開著。導遊小姐領著遊客象在自己家裏一樣,自由地穿堂入室,任您觀賞和遊覽。這裏雖然也有商有市,卻全然沒有吆喝和渲鬧。遊客和當地村民們共同在這種平靜詳和環境裏各行其是,各得其所。除此之外,各家各戶大致相同的陳設以及保存完好、風格各異的中堂畫、楹聯和古色古香的家俱更是構成並渲染了西遞古樸而又幽靜的氛圍。在許多家庭堂廳正上方的長條桌幾上,當中幾乎都擺放著一隻大座鍾,兩邊擺放架禮帽用的高瓷筒,再向兩邊,右邊是花瓶,左邊是梳妝鏡。據說這種擺設的完整寓意是:待人處事公證、有禮貌,企求生活平平靜靜。在居室的門眉或者醒目位置,諸如敬愛堂、懷仁堂、述仁堂、修德堂等匾額高懸,並掛滿與修身養性、修德積善、克已友人有關的各種書體的楹聯,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曉人以處世之理。

  據當地有關人士介紹,西遞村所在的黟縣,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古老文化高密度發達地區之一,尤其是宋朝的明理學所宣揚的那一整套崇儒尚文,含而不露的處世原則,使儒學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潛移默化地滲透進這裏人們的生活習俗,影響著這裏人們的思想環境。

  千百年來,雖然曆史翻過去一頁又一頁,但那古樸而又溫馨可人的民俗民風仍在西遞世代相傳。今天的西遞村,依然無處不透露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底蘊。

  漫步墨鄉覓奇珍

  說起安徽省的黃山市,或許您會自然聯想到那稱奇於世的黃山自然風光。然而您可知道,在這塊有著悠久文明曆史的土地上,孕育出的在中國獨樹一幟的徽州文化,也與黃山一樣極負盛名。享譽海內外的徽墨就產於此,因而這裏又有墨鄉的美譽。

  在黃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有一條已有500多年曆史,被國家列為“曆史文化保護區”的屯溪老街。在這條長達一千多米,金字招牌參差高懸、商招旗幡競相飄蕩的老街上,經營徽墨的店鋪比比皆是。“胡開文老店”、“醉墨山莊”、“三百硯齋”、“汲古齋”、“徽寶齋”等等,不僅數量之多,更是店有墨寶,鋪有珍奇而令人驚歎不已,真可謂徽墨極品博物館。

  胡開文老店是座落在屯溪老街上的百年老店,店裏珍藏的鎮店之寶就是一錠在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的“地球墨”。“地球墨”係圓形單件工藝品,直徑約120毫米,厚約15 毫米,重365克。它雖曆經百年,卻依然通體流金,爍爍生輝,令人歎為觀止。雖然墨體正反兩麵都是平麵,但欣賞把玩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有如視圓球之感。更為絕妙的是,墨體上不僅刻有四大洲五大洋的名稱,而且幾乎包括了地球儀上一切需要標識所在。當年“地球墨”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亮相,立即引得好評如潮,舉座驚歎,主辦者一致決定把金質獎章頒發給這錠來自中國的“地球墨”。

  胡開文墨廠製作的“禦園圖”徽墨也與“地球墨”有異曲同工之妙。“禦園圖”徽墨墨模現在依然存世,一套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另一套則成為胡開文墨廠的鎮廠之寶。“禦園圖”古墨於清代嘉慶元年刻製,一套共64枚,刻製北京圓明園等64勝景。每景一墨,一墨二圖,正麵為該景點的風光圖,背麵為景點的名稱及裝飾圖案。64墨均鑄成64處景點最具代表性的花窗輪廓形狀,因而行家們隻要一看該墨,便知道該墨所繪的是何處景點。若將64墨依次放置,便是一幅完整的圓明園全圖。圓明園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毀,已不複存在。唯有這套“禦園圖”徽墨記錄下的64處佳景成為極珍貴的研究圓明園古建築的形象資料。

  “香港回歸紀念墨”是胡開文墨廠製作的又一錠極具珍藏價值的徽墨珍寶。它是胡開文墨廠為見證和紀念香港百年回歸而特地設計、製作的高級徽墨,絕版限製 500套編號出售,其中編號為001號墨已通過有關渠道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而編號為500號墨則歸廠店永久留存,供人欣賞。 “香港回歸紀念墨”係長方形,正麵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以及“97香港回歸”字樣。中國版圖用金箔描繪而成,金光閃爍。紫荊花區徽圖案紅白相間,鮮豔奪目。背麵采用平底楷書雕刻著關於香港回歸曆史過程,洋洋300字,其字數之多,創下了徽墨製作史上的新記錄。

  自從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保護遺產”以後,徽墨之鄉正與黃山一起進一步走向世界,徽墨也正在步入新的輝煌。如果您到黃山遊覽,在飽餐黃山奇麗風光之後,可別忘了到徽墨之鄉走走看看,一睹中國傳統工藝品——徽墨的風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