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派版畫

(2006-06-30 13:11:22) 下一個
  徽派版畫源於刻書,起於南宋,盛於明中葉,至清初漸衰微。明萬曆年間(1573~1620)徽州版畫最盛,從業人員很多。歙縣虯村人大多以刻書為業,其中以黃、仇兩性最多。僅黃性一族就達數百人,今可考的刻工也有一百幾十人。其中刻版畫者不下30人。歙縣汪、劉兩家從業者也不少。他們的工作得到一些畫家的支持與合作。如丁雲鵬、胡曰從、鄭重、汪耕、蕭雲從等都樂於和刻工合作,使得版畫水平大大提高。丁雲鵬與其學生同匠人黃守言、黃德時等合作,完成了《方氏墨譜》、《齊雲山誌》、《考古圖錄》、《唐詩畫譜》,其中皆有徽派版畫的精品。明天啟七年,徽派版畫家胡曰從,與刻工、印工合作,采用餖版套色印刷了《十竹齋畫譜》,把竹梅蘭石等畫印出了色彩和濃淡幹濕的變化,幾乎達到了可以亂真的程度。崇楨十七年,采用餖版加拱花的技術,把白雲、流水等畫的線條凸現出來,使彩色畫麵更增加立體感,登中國版畫藝術的高峰。張秀民評徽派版畫藝術時說:“南京派、建寧派以古樸豪放,線條粗勁稱著,而徽州派則以線條細如毫髮,精致宛麗神韻生動引人入勝。自徽派版畫出,中國木刻藝術超宋軼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成為曆史上版畫藝術的黃金時代。”共和國成立以來,安徽省十分重視版畫藝術的繼承和發展,有鄭震、周蕪等從事教學和人才培養,賴少其調安徽後,大力推進版畫研究與創作,至今安徽版畫在全國仍有一定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