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學的七大懸案

(2006-06-29 16:04:13) 下一個
懸案一
——徽學到底如何來定義?

  徽學研究的對象在徽學界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有的認為徽 學即新安理學;有的認為是以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在徽州出現的具有顯著特點的徽州文化(廣義)產生、繁榮、衰落的發展過程為對象 的;有的認為徽學的研究對象是徽州地區的曆史文化;有的認為是研究徽州的社會史;有的認為徽學是研究徽州地區的社會經濟史的學問; 有的認為是以徽州社會經濟史特別是宋元明清時期徽州社會經濟史為主要研究主體,兼及徽州整體曆史文化,還有其它一些看法。徽學的 研究對象到底如何確定,這是一個涉及徽學學科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亟待獲得盡早的解決。

懸案二
——徽學的上下限如何確定?

  一說認為應以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為徽州為上限,下限 應為民國元年(1912)廢徽州府,但應適當向前和向後延伸;一說認為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明清時期;一說應橫跨古今,以明清時期為 主;還有一說認為徽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徽學,就是徽州史學,即研究徽州自古至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一切方麵發展的曆史和現 狀,狹義徽學即專門研究北宋末設徽州始到1987年設立黃山市之前的曆史。以上諸說何說更為恰當,抑或另有新解,尚待進一步探討。   
 
懸案三
——徽學研究的內容究竟應不應該包括著名曆史人物?

  徽學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徽州山川形勢、風土物產、生態 環境、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徽州居民來源、民俗民風、宗法製度、譜牒方言、人才造就、祠觀房舍、道路橋梁;徽州曆史發展、政區沿 革、社會製度、曆史人物、階級鬥爭、地方史誌,徽州徽商研究、城鎮興衰、特產工藝、商品生產、資源開發,徽州文化發展、教育盛況、 學校類型、書院特色、程朱理學、江戴樸學、數曆經學、文字音韻;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刻書印刷、徽州三雕、 散文戲劇、詩詞歌賦、音樂舞蹈以及著名科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等等,在徽學研究的內容上究竟包括不包括朱熹、戴震、胡適、陶行之 等著名曆史人物,意見分歧較大,有的認為一些著名曆史人物是“國級”、“球級”人物,將他們列入徽學研究範圍顯然不妥,而且這些 人物國內甚至國際上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徽學研究將他們列為研究對象也力不勝任,因此,隻有這些人物與徽州有關連的事件、論說等才 是徽學研究的內容。有人認為著名曆史人物應該列為徽學的研究對象,因為這些著名曆史人物的思想和在曆史上發揮的作用,離不開徽州這 塊土壤的哺育,這些人物構成了徽學的斑斕色彩和豐富內容,將之排斥在徽學研究之外是與學科建設不利的,更何況著名人物的“球級”、 “國級”的定位也是相對的。徽學研究究竟應否包括徽州著名曆史人物?如果包括,又如何把握側重點?如果不包括,又應作何解釋?期 待著專家們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   

懸案四
——徽州文化與徽商的關係究竟如何看待?

  一部分學者認為,徽州社會孕育了徽商,徽商產生後,又使徽州 社會的方方麵麵打上了商人文化的印記:研究徽商必須研究徽州社會,研究徽州社會也必須研究徽商,二者不可或缺、割裂。徽商研究是徽 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徽商,今天就不可能形成徽學;反過來,不對徽學的各個方麵進行透徹的研究,也就無法真正研究透徽商,徽商 是徽州社會之“子”。徽商產生後所形成的徽州商人文化、商業文化又被人們認為是徽州社會的“酵母”。但有的學者認為由宋至清,程 朱學說及其繼承者新安理學,在徽州地區作為封建的正統思想,從積極的方麵來看,推動了徽州地區教育、文化發展,使徽州研究學問, 從事著述者甚多,發展了許多書院,出現了一些頗為著名的學問家;徽州為宋元明清各代輸送了許多清正廉潔的名臣、好官和愛國的民主 誌士;南宋以後各代的徽商大都養成了講信用、以誠待人、義利結合和“賈而好儒”的商業道德,使新安商人保持著數世紀的興隆勢頭, 對活躍全國城鄉經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從消極方麵來論,在新安理學支配下,“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和“存天理、滅人欲”等封 建的倫理道德觀念,成為徽州社會的習俗,結果產生了難以數計的封建禮教“殉道者”,對維護封建統治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些不同的 意見的實質,就是徽州文化是新安理學還是商人文化、商業文化占主導地位的問題,這個問題既涉及到徽州文化的核心,也涉及到徽商與 徽學的關係,因而是徽學研究中重大理論問題。因此,不可能在短期 內獲得解決。
  
懸案五
——徽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麽?

  有學者指出徽商以其雄厚的財力,建立起為自己的經濟利益服務 並體現其自身的價值觀和美學觀的商人文化。徽州商人文化熔鑄理學
並雜糅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其內容凡科技、藝術以至飲食、建築等, 無不包羅其中,極為豐富。徽州商人文化所具有科學性與實用性、封建性和倫理性、通俗化、廣泛性的特征。徽州商人文化把中國早期啟 蒙思想推到新的高度,匯入資產階級啟蒙思潮的曆史洪流,其曆史局限性是先天缺乏獨立的品格。因此徽州文化的特質是商人文化。還有 學者將徽州文化與巴蜀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及東北黑土文化進行比較,認為徽州文化之演進呈現“一高(中間高)兩低 (前後低)”的軌跡,而非其他地域文化“興衰興”等循環演進過程。此外,徽州文化呈現出明顯的“滯後性”,當其他地域文化已在千年 曆史中反複興衰後,徽州文化的繁榮才跚跚到來。徽州文化的創造者,是“官儒商”三位一體,不像其他地域文化那樣與政治、軍事有直接 密切的聯係,而是更多地聯係於徽商及商業之上。因而它是一種消費性文化,被動順應的文化,非積極創造性的文化。還有的學者認為徽 州文化是徽州的宗法結構和商業意識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文化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的特質究竟是什麽,眾說紛紜,尚待學術界深入探討。  
 
懸案六
——徽學與徽州文書的關係如何看待?

  徽州文書是徽學研究的重要原始文獻。有學者估計,海內外已經 收藏和目前仍然分散在徽州各地民間的徽州各類契約文書的總量當在 20萬件以上。那麽,“以上”多少呢,有人提出了更為樂觀的估計為 四、五十萬件(對於“件”的概念也模糊不清,因為“本”、“冊”、 “頁”等皆可稱為“件”),這些契約文書涉及到徽州土地、賦役、 商業、宗族、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等方方麵麵的內容。有學者根據敦煌文書的發現進而形成敦煌學的事實提出,沒有徽州文書的出現就不 可能形成徽學,徽學主要就是研究徽州文書,徽學是“以徽州文書研究為中心,綜合研究社會實態,探討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發展變化規律”。 對於這個觀點,一些學者不能認同,認為徽州文書固然是徽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方麵,但徽學研究要以徽州文書為中心,提法 有些片麵。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徽學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將會越來 越清楚。
  
懸案七
——徽學是地方學?

  明清時期徽商經商的足跡“幾遍宇內”,曆史上故有“無徽不成 鎮”、“無徽不成商”、“鑽天洞庭遍地徽”之諺。在國內城市、鄉鎮、某一區域徽商相對集中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就逐漸形成了融 徽州本土文化和當地文化於一體,又源於、別於徽州本土文化和當地文化的亞徽文化圈,其中代表者有:徽州臨域亞徽文化圈、揚州亞徽 文化圈、武漢亞徽文化圈、皖江亞徽文化圈、江浙亞徽文化圈、景德鎮亞徽文化圈、上海亞徽文化圈等等,這既反映了徽州文化的流動性、 輻射性和當地文化對徽州文化的認同,也反映了徽州文化對當地文化的吸納性、包容性和徽州文化在空間位置上的廣泛性。但徽學界不少 學者認為徽學是與藏學、敦煌學並重學林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姑且不說三大地方學的提法本身是否適當),考慮到徽州文化發散性和吸納 性等特點,說徽學就是地方學也難免有簡單化之嫌。那麽,徽學內容在哪些方麵,又在何種程度上具有超本土的曆史影響和具有一般的時 代特征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才能作出 綜合的解答。

  徽學的懸案太多,何止以上所舉!有一位著名教授指出,徽學是 一塊尚未完全開墾的處女地,她充滿著無限的魅力,猶如一個富礦, 隻要一鎬下去,就會見到金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徽學將在新的 世紀裏以其特有的姿態展現在現代學術之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