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第14集:文化先鋒

(2006-06-20 14:08:00) 下一個

  徽州給人呈現了一個矛盾統一體,它長期在崇尚儒學的背景下,不僅人才輩出而且還造就了和諧安寧,理性平和的社會秩序,以及重視人倫傳統,但卻封閉保守的心靈結構。在很長時間內,徽州都是在延續著傳統,緩緩地踱步向前。然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閉關鎖國的大門被轟開,中國早熟的農業文明,突遇西方工業文明的強烈衝擊。一夜之間,天翻地覆。在新舊交替,傳統尷尬異常的背景下,一些跨時代的人物挺身而出,徽州也不例外。它沒有被時代扔在背後,在這片土地上,由於裂變而誕生的人物,在中國曆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胡適,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891年12月17日出生於上海。1895年回到家鄉績溪縣上莊。胡適乳名嗣糜,學名洪驛,字適之。他父親胡傳,曾經擔任過台灣的知州和統領。胡適幼年在徽州接受了九年的啟蒙教育,傳統的程朱理學在他身上有著深深的烙印。1904年,跟許多徽州子弟一樣,胡適從故鄉前往上海求學。在那裏,胡適接觸到了嚴複翻譯的,英國赫胥黎的《天演論》,第一次接觸到西方思想。1910年胡適考取了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在康奈爾大學求學。1914年獲文學士學位後,又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哲學家杜威,深受其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

  胡適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一生獲得了36個博士學位。這個記錄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絕後的。

  1917年1月,胡適尚在美國時,便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1917年,胡適畢業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主講中國哲學史。

  他做學問的主要興趣和主要成就,是在人類思想史方麵。他早年寫的中國哲學史,盡管隻有上卷,但是,他運用了當時較為新穎的較為合理的方法來做學問。這一點是劃時代的。

  1918年胡適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宣傳民主科學,倡導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和革命文學運動。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

  對文學來說,他最大的貢獻是首倡白話文,首倡文學革命,並且提出了新文學的八個要點。由於他的這種主張符合曆史發展的大潮流,因此當時的文學革命很快就在全國普及了。

  胡適幼時由母親作主,與鄰近的旌德縣江村女子江冬秀訂婚。1917年,胡適的母親怕婚姻有變,假裝有病,急電召回在美國留學的胡適。胡適是一個孝子,當他回家得知事情真相後,雖然心中極不願意,但也立即遵循母命,步行20來裏山路迎娶了江冬秀。洞房花燭夜,胡適隻是自我解嘲地作了一副婚聯。“三十晚上大月亮,二十八歲老新郎”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胡適與江冬秀這段舊式婚姻,雖一度出現波浪,但由於胡適性格寬厚,有能遵循傳統道德,所以一直維持著這個舊式的婚姻。一直到1962年胡適在台灣逝世。從這一點看來,胡適的確堪稱新文化的闖將,舊禮教的楷模。

  胡適就是這樣一位充滿矛盾的人,他的矛盾不僅僅體現在婚姻上,還更多的體現在他的一些文化主張,甚至是政治主張上。這些決定了胡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無黨派人士,一個詩人,一個教授,一個實實在在做事的人,一個謙謙君子。這個徽州人,的確繼承了徽州的很多傳統,讀書勤奮,明白事理,溫文爾雅,做事認真。

  當然,胡適也不是聖人,也不是完人。他不是沒有可以非議之處,不是沒有可以批評之處。任何人都應該是一分為二的,對胡適也不能例外。

  現在,胡適的故居已按原貌修複,(績溪縣政協副主席 羅曉錦)“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績溪縣委縣政府積極努力,修複修繕胡適故居。這幾年來,前來胡適故居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我們歡迎海內外各地的朋友,來胡適故居參觀指導。”

  胡適一生寫了很多詩,在這些詩中,表達了對於愛情以及友情的歌唱,當然還有對故土徽州的眷念。

  可能是因為胡適以及家人,格外的喜歡蘭花吧。胡適故居中的很多木雕,都精致的雕上了蘭花。在1922年的《新青年》上,胡適曾寫過一首題為《希望》的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胡適,就似乎帶者徽州的蘭花草,走向世界的。他對於蘭花草的思念之情,實際上就是拳拳的思鄉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