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州古戲台及其建築藝術

(2006-06-20 13:49:49) 下一個
    作者:章望南
  
    內容提要:本文在對徽州古戲台保存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後,以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對古戲台的分布狀況、時代背景、藝術特色、價值等方麵做了論述。文章還分析和探討了徽州古代政治、經濟、宗族、科技、文化、戲劇對此類建築的影響,科學地理解建築的結構特點及實用價值。認為:徽州古戲台形製分明,對研究徽派類型學、地方戲劇史以及劇種、劇目的交流有著重要的價值,應科學、係統地加以研究、分析。

    關鍵詞:徽州古戲台現狀特色價值
    
    一、徽州古戲台的保存現狀

    徽州的文化源遠流長,現保存明清時期的各類建築數以萬計,特別是祁門縣的新安鄉、閃裏鎮一帶的古戲台群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在全國也是罕見的,說明了徽州古代人們極其熱愛演劇活動。這些戲台內容豐富,極富地域性特點,且具有代表性,它們以“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而被世人稱奇。不僅可以體現中國古代民間建築的藝術風格,更體現了幾百年前古徽州經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鄉風民俗。

    古戲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內,它是祠堂建築的一部分。它們有兩種形製,一種是,戲台與祠堂前進合為一體,不唱戲時是祠堂的通道,裝上台板,就是戲台,這種戲台被當地人稱之為“活動戲台”。另一種是,戲台也建在祠堂內卻是固定的,這種形式的戲台則被人稱為“萬年台”。這些古建築群體建造精良,集實用與藝術於一體,反映了古徽州鼎盛時期民間戲劇藝術的真實麵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