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歐遊

年少的時候懷著和莫名的憂傷, 天天做著漫遊世界的夢; 長大了,流浪還在繼續,心情卻大不一樣了。健身教練,SOHO翻譯和專欄作者
個人資料
bronzegoat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麵包? 文化

(2015-10-27 00:42:00) 下一個

在 我的記憶中有一個美麗而溫馨的時刻,這個時刻定格在傍晚時分放學回家的路上,家家戶戶的窗戶裏飄出誘人的菜香味來。打開自家的房門,廚房裏傳來劈劈啪啪的 炒菜聲,那聲音和場景是那樣的動聽和誘人,讓我在德國的黃昏裏格外想念。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我快樂的站在廚房裏舞弄著爐瓢,聽鍋裏響起劈裏啪啦 的聲音,不由得愜意的想象我的孩子將在數年後回憶起他的母親為他備飯的辛勤。

 

可兒子畢竟是在德國生德國長的,打小即從心底裏認定自己是德國人,對於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僅沒有多少感受,相反卻常問我“媽媽,什麽時候你能不做飯,讓我吃麵包?”

 

眼 見著天氣逐漸轉暖,冬天裏連著麵都打不著的鄰居們也如雨後的蘑菇,一個個鑽了出來。孩子們在草坪裏打鬧嬉戲,女人們則站在一邊聊家常。雖然我並不想讓自己 與人絕緣,可一到傍晚時分就心急火燎的要回家做飯。每到此時兒子總是非常的不情願,抱怨媽媽因為做飯耽誤了他的玩耍。我的德國鄰居們也總是好奇的打聽我又 要做什麽豐盛的大宴,然後又不無好心的建議我為什麽不改吃麵包。

 

哎,麵包,讓德國人百吃不厭、讓我又愛又難愛起來的麵包!德國人能一日三餐都吃麵包,早餐往往是麵包加果醬,中餐可以就是三明治,晚上又是麵包加奶酪。不僅平時吃麵包,周末節假日也吃麵包,請客吃飯甚至開派對也仍然吃麵包。

 

記得我剛到德國的時候德國導師請我到她家吃周日晚宴。幻想著一頓美味的大餐,我興高采烈的赴約。餐倒是大餐,麵包、奶酪、香腸、沙拉和果醬滿滿的擺了一桌。導師一家人興奮得迫不及待,我隻能克製著失望委屈自己的中國肚子, 一邊嚼蠟般的啃著麵包一邊言不由衷的稱讚“麵包好吃,好麵包!”先生和我談戀愛的時候陪我吃了幾年大米飯,可結婚以後一定每隔幾天就四處找麵包吃,隻有在吃完了麵包之後他才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看來談戀愛那會兒他一定是趁我看不見的時候偷著吃麵包來著。

 

後來在德國呆的年頭多了,才慢慢地對麵包分出個青紅皂白來。德國的麵包花色品種繁多,共有一千多種,不僅口味各異而且營養豐富。以小麥為原材料的白麵包口味清淡,以黑麥為原材料的黑麵包味道濃鬱醇厚,還有以大麥、燕麥、蕎麥等為原材料的混合麵包則營養豐富。法式牛角麵包鬆軟脆甜,意式Fladenbrot則香甜酥軟回味無窮。如果在麵包裏再加入鬆仁、瓜子、芝麻、橄欖或者玫瑰、罌粟籽什麽的,那真是香味烘烘,令人垂涎欲滴難以抗拒。很多德國人都會在該睡懶覺的周日早晨空腹跑去麵包店,站在長長的隊伍後麵等著購買剛出爐的新鮮麵包,然後再回家花上一兩個小時仔細品嚐好好享受。

 

在德國眾多的麵包裏,有一種麵包格外受到南德人的喜愛。這種麵包因為它獨特的形狀,在中文裏被翻譯成“8字形麵包”(Brezel)。這種麵包在當今的南德幾乎無所不在、無人不食,從還在地上爬滾的嬰兒到蒼耄老人,從日常生活到高檔宴會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在中世紀它還隻是貴族們才能夠享用的奢侈品。這種麵包的起源最早應該在公元743年左右。傳說在施瓦本汝拉山(Schwäbische Jura)中的巴德烏拉赫(Bad Urach)鎮上有一名麵包師被判處死刑。遺憾於他高超的麵包技術,當地的貴族說“烤一種能被陽光通過三次的麵包來吧,我的朋友。這樣的話你就可以被免除絞刑,相反,你將重新獲得自由。”麵包師用盡了平生的智慧,在絞刑來臨之前發明了這種8字形麵包。它的做法是先將和好的麵團拉成中間大兩頭小的長條,然後將兩個小頭向中間大頭以180°扭轉成需要的形狀, 這形狀正好滿足了那貴族的苛刻條件。一個熟練的麵包師可以在一分鍾之內就捏定一個Brezel, 可要熟練的掌握這項扭、捏技術,一個學徒往往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來練習。

 

8字形麵包可以是新鮮烤出來的,也可以作為長久保存的糕點。它分為甜麵包和鹹麵包兩種。甜8字形麵包一般隻在特定的日子裏吃,比如Palmbrezel隻有棕櫚星期天在施瓦本地區吃,Martinsbrezel則在聖馬丁節分發給參加幼兒園和學校遊行的客人們。在巴登和施瓦本地區過新年的時候,人們還會烤出象征幸福的新年8字形麵包(Neujahrsbrezeln)。這種麵包的直徑可以從30厘米到一米多,四個部分分別象征一年四季,一般由孩子們去教父母家裏領取。平時我們最常見的則是可以在麵包店裏買到的鹹味椒鹽脆餅 (Laugenbrezel)。它的做法是麵包在被送入烤爐前被浸入3-5%的苛性鈉中幾秒種,然後烤爐中的高溫讓氫氧化鈉與麵包表層發生反應,從而加速蛋白質的分解過程,最後在麵包表麵形成漂亮的棕色表層。鹹味椒鹽脆餅在德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慶祝、派對和喝啤酒的時候。記得我們在美國呆了一段時間後無意中找到Brezel,先生馬上就欣喜若狂、感慨萬千,那模樣讓我多年都難以忘卻。

 

在瑞士更有一種形狀如麻花辮子的麵包( Zopf)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這種Zopf的起源是古代婦女因為反對給死去的男人殉葬,剪下自己的麻花辮子作為陪葬禮,後來就發明了麻花辮麵包Zopf來 陪葬。在如今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買到的現代社會,瑞士的女人們仍堅持在周日的早晨為全家準備自己新鮮烤出來的麻花辮麵包。能吃上媽媽親手做的麻花辮 麵包被視為一種無上的享受,而在節假日和重大慶典裏有媽媽或朋友烤的麻花辮麵包,則是瑞士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情調和儀式。

 

兒子是越來越德國化了,不但滿嘴跑的都是德語,甚至於央求我連午飯也都可以省略,全部改吃麵包好了。先生當然更是樂得享受快捷途徑---他可以不用打掃廚房衛生了。我呢,一邊開始學習自己做麻花辮麵包,記憶卻還停留在父母美味的油煙味裏。雖然我不指望兒子能像我一樣記住媽媽的廚房,但我期冀兒子長大成人後,仍然能夠說出勉強讓人聽得懂的中文,仍然能夠像中國人一樣記得父母對他的慈愛和辛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