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衰落而不知自省的美國
Henry Song
1010.12.08
每次從外麵旅遊回到美國,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美國這個國家,作為當今依然世界第一的強權,已經日益顯現出了衰敗的跡象.
當世界各國都在變異求新,奮發圖強的時候,美國人日益故步自封,不知進取.政治上,美國多黨(發展到如今的兩黨)競爭製衡的政治體係,日益墮落成為意識形態的兩黨對立,互扯後腿,無休止地扯皮,使任何執政者都難以有所作為.任何方案,隻要經由對方政黨提出,便會遭到不問青紅皂白的反對與杯戈,而這類提案,也許內容完全就是本黨從前同樣提案的翻版.經濟上,美國的製造業已經不再存在,單憑服務業,我不知道還能如何創造財富.當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日益走向貧困時,服務的對象又能是誰.而對這些,絕大部分的美國民眾一無所知,因為他們仍然陶醉在自己世界第一的幻覺之中沾沾自喜.教育上,美國的中學生水準日益下降,已經排名發達國家之尾,盡管如此,任何教育改革的努力至今都不能成功,而如此教育出來的學生,自我感覺卻排名所有發達國家之首.你可以說這是自信,但對旁觀者而言卻是狂妄.無知往往是狂妄的孿生.
對這種狀況,美國不乏有智之士提出警告,但可惜的是,任何一個社會,占絕大多數的民眾不是被愚弄而無知,便是自甘墮落而無知,而政客最大的本事就是利用民眾的無知而獲取私利.這種警告,往往石沉大海,對社會的變化不會產生任何作影響.
單拿海關為例.每次回到美國,看到海關人員一個個毫無笑容,對人傲慢無禮與眼神中難以掩飾的狂妄,總讓我忍不住在內心為他們感到可憐.因為我覺得他們實在太無知太愚蠢了,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在發生著什麽變化,依然一幅唯我獨尊的老大心態.走到落後如印尼這樣的國家,海關人員也許有時侯會試圖索取賄賂,但至少臉上會帶著笑容,通關的手續極其簡便,效率相當可觀.而美國的海關人員,似乎把每一位通關的旅客都當作潛在的恐怖分字,不停地問一些無聊的問題,試圖尋找任何機會與你為難.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海關是這個國家對外的麵孔的話,在我走過的所有國家之中,美國的麵孔應該是最難看,最不招人喜歡的.
下麵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L. FRIEDMAN十一月三十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假想中國住美使館發給中國外交部的電文,對美國現狀做了入木三分不無譏諷挖苦的描述,翻譯出來與大家分享.懂英文的可以到後麵的聯結直接讀原文.
最近維基解密的秘密文件鋪天蓋地地覆蓋了美國各大報紙,讓我忍不住想:假如中國也有個維基解密者,讓我們能夠讀到中國住華盛頓使館發往國內有關美國的報道,會是什麽樣子.我估計這個電文或許會是這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華盛頓使館致北京外交部
絕秘
主題:如今的美國
對中國為言,這裏所發生的一切都不錯.美國仍然是一個政治上兩極分化對立的國家.這種狀況無疑有助於我們實現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政治與經濟第一強國的目標.尤其令我們樂觀的是,美國人其實是在為錯誤的事情而分化對立.
這裏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自我毀滅的氣息,好象美國有用不完的時間和金錢為雞毛蒜皮的政治而爭吵.他們為諸如機場安檢人員如何觸摸旅客,那裏可以觸摸這類事情喋喋不休――我們沒有瞎編.我們很高興地報告,他們正在為是否通過與俄國之間的最新削減核武條約而爭執.共和黨人似乎隻對如何減弱奧巴瑪的權利感興趣,他們將會努力阻撓這個可以加強美俄關係,促進雙方在諸如伊朗問題上的合作的條約不讓它通過.基於任何美俄之間的密切關係都會造成我們的孤立,我們非常感謝亞利桑納州參議員Jon Kyle為了我們的利益而阻止這一條約的通過.本大使已經向他發出邀請,在高氏中餐館宴謝表彰他為維護美國(我們的)國家利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美國人最近舉行了他們所謂的"選舉".往最好裏說,這種選舉,不過是一個眾議員試圖比另一個議員募集更多的經費,以在對方可以在電視上撒謊之前撒更大的彌天之謊.這些謊言的主題更多是有關競爭的對手,募集的資金全部來自他們本應該對之進行規範的企業.這讓我們感到欣慰.它意味著,美國將不會對本國結構性的問題,諸如日益膨脹的赤字,日益下降的教育水準,日益殘破的基礎設施,日益減少的外來人才的移民等,做出實質性的解決.
本大使最近從華盛頓到紐約乘坐了美國人所謂的快速火車---ACELA.同樣的路程,如果乘坐本國往返於北京天津的子彈列車的話,應該不超過90分鍾,但本大使花費了三個小時,準時到達!沿途本大使試圖用手機與使館聯絡,但一小時內經曆了12次掉線―――這不是我們的編造.在使館內部,我們常開玩笑說:如今有人從中國打電話過來,聽起來就象是在美國隔壁;可美國隔壁的人打電話卻聽起來象是在中國.讚比壓使館的同仁也常常注意到,非洲的手機服務遠比美國的要好.
不過美國人對這些毫無所知.他們很少到國外旅行,所以他們不了解自己正在變得多麽落後.他們還在為美國人如何超凡出眾而爭吵,這讓使館同仁感到非常可笑.這種狀況確實不是我們在編造故事.周一華盛頓郵報頭版發表了一篇文章,報道因為奧巴瑪否認美國人的超凡出眾而遭到Sara Palin與 Mike Huckabee的聲討.美國人如今已經不再以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出眾,而是以言論來談論自己如何與眾不同了.他們似乎不懂,"超凡出眾"這種詞匯應該是別人對你的評論,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加封.
外交領域方麵,我們看不到奧巴瑪有機會從阿副汗撤軍.他知道如果這樣,共和黨人會嘲笑他是懦夫,所以美國還會繼續為此付出每天1億9千萬美元的大流血式花費.這樣,美國將會喪失麵對我們在其他地域挑戰的能力,尤其是朝鮮.我們那裏大腦失常的朋友們可以繼續隔三差五地扯一扯圈在美國人脖子上的鎖鏈,讓美國人來求我們息事寧人.等美國人最終撤離阿福汗時,阿福汗人屆時一定會恨死美國人,中國已在那裏有業務活動的礦業公司就可以將阿福汗其餘的稀有礦產資源一網打盡全數收購.
絕大多數近期當選的共和黨眾議院議員不相信他們的科學家關於人為氣候變化的結論.美國的政客大多數出身律師,而不象我們更多出身工程師或科學家,所以對於科學他們滿嘴胡言沒人依以為據.這很好.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不會支持任何刺激清潔能源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對我們的下一個五年計劃至關重要.這保證了我們試圖主宰未來風力,太陽能,核電與電能汽車的努力將不會受到美國的挑戰.
最後,前所未有的美國中學生現在前往中國求學.這將保證,當我們利用我們2.3兆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這裏悄悄購買美國工廠之後,美國將來能夠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會講我們語言的本地廉價勞動力.
謝天謝地,美國人不會讀到我們的這些外交電文.
華盛頓使館
最近回美國,曆經移民局人員的傲慢,海關檢查工作人員人滿為患(僅僅是來檢查不可能帶來危害和無足輕重的食品),對乘客所帶的物品套用教條原則決定是否放行,實在浪費社會資源。例如,看到乘客帶的物品中有雞精,海關人員(懂中文)說隻要有"雞"字(不管是否替代品或結晶物)就不可帶入。
反之,在國內考察了幾個工廠,很佩服他們的進步。今日的工廠已經不是20年前的鄉辦工廠了。先進的設備,漂亮的產品和自行開發設計的能力,使得他們現在往往隻要一個外形圖和基本產品規格就能提供買家合格的產品。某些工廠在短短10年內已躋身全球TOP 3.產品遠銷歐洲,日本,美國和中國大陸。而且銷往歐洲和日本的產品比美國的應用先進很多。
我以前一個同事從歐洲轉到美國工作,他告訴我對美國的第一印象是美國在家用電器方麵的應用比歐洲落後5-10年,一點不過分。
美國仍然號稱是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實際是什麽呢,美國產品中90%是外國造的。哪一天亞洲的公司(尤其中國公司)像三星,索尼等開始建立自己品牌,還有美國公司的活路嗎(沒說所有的美國公司,但吃掉10%-20%的美國公司就足以毀滅美國經濟)? 沒有亞洲的製造工廠,美國人今天在大部分領域實際已經沒有能力或實力建造自己的工廠了。我在中國看到的事實是,除了總裝廠外,中國的零件配套廠之全麵是鞏固中國製造業的基礎。而配套廠的建立需要10-20年的時間。
今天美國最大的問題可能正是大部分美國人多年來占盡全世界的便宜,自以為可以永遠靠這套騙人的把戲過好日子做白日夢的結果。即使仍有不少有識之士明白這一點,但民主共和二黨為政治利益而不願說真話(如為資本家利益而不顧國家存亡,過分OUTSOURCE是導致製造業消亡而且不能解決赤字的根本原因),使得明知國家朝錯誤方向走,但刹車刹不住。
我不同意“美國不知自省”的描述。顯然,踢走“民主黨眾議院領袖南希佩洛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的聰明人知道如何自省。
有一定道理.不過我並不是說美國在頹廢,而隻是一定程度地在衰落.我相信美國自我糾偏的機製還是可以讓它重振雄風的.
如果美國頹廢,那麽整個世界早就已經玩完了
一個沒有精神層麵的中國,有什麽希望呢?
以我在美國二十五年的生活感受,美國的兩黨對立近年來越演越烈,針鋒相對越來越多,求同存異越來越少.這不是人民之福.
美國教育發達在大學,不是中學。而美國教育問題,主要是黑人和西裔的孩子問題,簡單地說。
美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日益走向貧困”是事實,但美國老百姓的貧困日子遠遠好於其他國家的中產階級1-10倍。
“兩黨對立,互扯後腿,無休止地扯皮”雲雲...這個不是什麽新鮮事,美國一直是這樣的。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Labor (sourcing the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National Accounts Main Aggregates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 citing 2005 data the U.S. accounts for 20.6% of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nearly 1.5 times that of the 2nd largest (Japan 13.3%) and over twice 3rd largest (Germany 8.2%). The aggregate combination of the EU-15 This link has an explanation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links to the charts showing the worlds top manufactures: http://www.dol.gov/asp/media/reports/chartbook/2007-06/appendixa_manufacturi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