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這話幾乎盡人皆知,很多人以為有理,其實卻是以訛傳訛。“橫財”原是“恒財”之誤。春秋時,亞聖孟子說:“人無恒產則無恒心”。話中的“恒產”就是“恒財”之意,指的是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黃光裕總算明白了這個理兒。22歲的廣東汕頭小夥子還沒大摸清賺錢的門道。他是做家電批發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競爭劇烈,他覺得生存餘地大小,一口氣向北,直跑到內蒙古。內蒙古很大,黃光裕轉悠了一年,沒做成多少生意,卻從內蒙人的厚誠人格中學到了賺錢的竅門。1987年春節前,他從內蒙古轉道北京回汕頭的家裏過年,因為春運車票緊張滯留了幾天,悶著沒事,就在北京城裏逛電器行,遇到和氣的店員,老板,就試著聯係點業務。
憑著厚誠人格,黃光裕不“黑”不該賺的錢,把利潤最大限度地讓給客戶。連黃光裕自己也沒料到,三天逛下來,竟然得到了100 多萬元的訂貨單。真是喜從天降。黃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竅門,也摸到了財富的大門。人間正途須奮勇。轉過年來,黃光裕說幹就幹,與北京人合資在牛街創辦國美電器商行。雖然談不上多大的實力,黃光裕卻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風度,他進最好、最俏的貨,賣的卻是全市最低的價,沒過多久,京津一帶的同行們都知道了牛街有個不“黑”人的黃光裕。黃光裕憑的是厚誠,博得是信譽,做的是買賣。他的批發業務一日千裏,蒸蒸日上。一年之後,他又幹起了零售,零售業比批發瑣細。競爭也更加激烈,各家電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徠顧客,各有各的高招兒。黃光裕任憑商海變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紮紮實實地傅信譽。而且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誠了,居然自己設起了“維修站”,隻要是他店裏賣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亞華電器服務中心”的售後服務。如今,黃光裕的汕頭國美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有7 個分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纏百萬的富人了。
★★★★★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誌久原是一名流浪漢,到處漂泊,雖曆盡艱辛,卻窮得叮當響。1990年,馮誌久跟隨數百萬淘金者湧到珠江三角洲,卻發現這裏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到工廠打工,但因年齡大,無技術,工廠不收他。
馮誌久百無聊賴,便在各工廠區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後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還有那在街上饑渴的盲流,他腦子一轉,怎麽不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
於是,他心一橫,租了一間民房作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起兩桶飯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銷,一天下來能掙30元,很快他湊足37000元資金,在廣州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 平方的店鋪,辦了執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開張了。
馮誌久的小飯店一開張,就象鮮花引蝶似的引來了眾多的顧客,他經營主要的絕招,就是收費低。
那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 元,而他卻一律為1 元。1 元錢吃飯誰不來!
馮誌久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結帳之後,除了開支,竟賺了2000元。後來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臨時工,擴大門麵,每天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一律一元一份。
這樣,每天的顧客少說也有500多人,最多達1000多人。他掙錢的奧妙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飯菜其實是沒有掙頭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賺幾角錢,如果每天能賣1000 份,就可掙300 元,一個月就是9000 元。一個流浪漢變得如此精於經營。
幾年下來,馮誌久已身家上百萬元,直到現在他的快餐仍是1 元價。人稱他“1 元錢大享”。
★★★★★白手起家的女大學生★★★★★
李素兒斯文、溫馨,一副學者的麵容,鎮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學物理係科班出身,曾經是學生會副主席。滿懷理想,準備走學術的道路,以科學獻身國家民族,希望將來造福人類。但是,1957年,內地的政治風暴使她心靈上受到了重大的創傷,家庭受到了傷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間淪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為“右傾機會主義”。從此,無盡的折磨降臨到她身上。1958年,她帶著四元港幣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土地,來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國的父親的支持。但是,兩地相隔,一言難盡。她,以一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堅持奮鬥。她,溫文中寓著剛毅的個性,從白手成家到興家,從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懷抱科學家理想的年青人走進了工廠女工的行列。科學是踏實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實的。人生總有風浪,潮頭也有高低,連科學實驗也要經過千百次才能成功。居裏夫人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補習,讀上英專,又考上工專。五年之後,丈夫也來團聚了,以後,她的三個孩子也都長大,懂事了,也同媽媽一樣堅強,不怕困難,埋頭創業。她搞工廠從基礎做起,早年開加工廠,創業維艱,她從租用幾百平方米的地方開始,到今天廠房7000平方米,廠房增加近10倍。當年生產玩具、洋娃娃衣服,又為美國名廠加工,以車縫為主。三年後,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工廠。她開的是五金廠,從製造家用普通製品(如釘)開始,逐步朝優質製品發展。到今天,她已成為華文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她的產品有不少從原理到外形都達到申請專利水平,可見她產品原創性甚高。多年來,她堅持生產家庭製品,近年又擴展業務至生產家庭電器製品。產品遠銷歐美各國。
★★★★★一名雜工一年賺了50 萬元★★★★★
他是一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麽,蘇宏達如何出人頭地。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 萬元呢?蘇宏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 歲時,仍是工廠的一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宏達生命的轉折點,一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裏麵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隻有那個地產公司一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消息。宏達突然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一些小生意,但嶽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隻抽取其半成傭金。
另外,他采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唇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後一刻——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麽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一切依賴你,不願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
★★★★★借雞生蛋★★★★★
現代經濟活動中,自身經濟實力不足卻又要發展事業,許多人也會來個“借雞生蛋”“借得錢來,投資生產,賺回錢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謀略,也叫“負債經營,無錢走遍天下。”然而,時至今日,當人人都懂得借雞生蛋時,“雞”就不那麽好借,就得講究許多技法。給人“信”字,這是借雞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廣州,有一位數百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主嶽亞賢,當年家裏窮得叮當響。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資,別說擺脫個窮字,連生計也難,他下決心要做番事業。想到鄰居潘嬸有好幾個兒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錢。開始借10元,講好一禮拜還,但他根本沒動那錢,隻是鎖在箱裏,到期準時歸還。過了個把月,他又向潘嬸借20元,她講定歸還日,他一樣不用,到期原錢加息奉還;如此一次次借了還,還了借,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還真的沒動用過所借用過的任何一分錢。待潘嬸一再誇其“有信用”時,嶽亞賢順水推舟地向她講了自己的打算辦個”方便居民生活小賣店”的想法和難處。潘嬸也真爽快,笑著安慰他:“放心,你亞賢要辦店,借你個萬兒八千沒問題。”就這樣,嶽亞賢憑著良好的“信譽”籌到創業資本。
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於無錢或財力不足的人來說,能借到錢,就可心想事成。中國銀行有2000多個億個人存款,如果你這個商人有信譽,就永遠不必為缺錢而發愁。
★★★★★賺錢魔術師★★★★★
1982 年,剛剛放下“青苗”或紅十字衛生箱的周潮仁還隻是位24 歲的青年,“赤腳醫生”失去行醫資格,同時意味著他將回到農民的行列。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裏沒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曉的老行語。一天,在家閑得發慌的周潮仁在鎮上喝早茶時聽人說:上海人愛吃蜜餞,男女老少都愛吃,根本不管這蜜餞醃缸裏有蛆蟲。周潮仁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想,當地人家家幾乎有口大醃缸,每年水果收獲時,都將吃不了的水果整理後倒入醃製成涼果,吃都吃不完。這些東西若拿到上海去,說不準能賺錢哩。於是周潮仁東拚西湊了70元車馬費,扛上了30 公斤蜜餞闖蕩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著蜜餞一連到好幾家食品店推銷,得到幾乎相同的回答:“沒有國營集體工商執照,什麽生意都不能和你做!”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簷下度過。守著一大袋蜜餞直發愁。天無絕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鄉和他相遇,並答應幫他解脫困境,同鄉用自己的營業執照,銀行帳號和批發票,很快將30 公斤蜜餞以168元成交。同鄉付給周100元現金後走了.雖然100 元對於當時的周潮仁來說不是一筆巨款,但更使他振奮的是同行憑著一張營業執照在10 分鍾裏賺了68元,賺錢就像魔術師.他暗暗發誓:我也要當賺錢魔術師。
回到家鄉,周潮仁一口氣辦了國營、集體和個體三種營業執照。該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鄉收購近1 噸的蜜餞,再次闖蕩上海,由於這次他持有多種“版本”的營業執照,他的蜜餞生意格外紅火,這次他淨賺1500元,是他過去當“赤腳醫生”六年的收入。
這次的成功,使周潮仁的野心更大了。他在家鄉成立了“涼果收購站”,在上海租了一套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據上海蜜餞市場的銷售動向,讓自己的秘書編製生產計劃向家鄉電傳。與此同時,潮州每天發往上海的長途運輸車隊中,有一輛車是他包下的。
幾年過去,周潮仁成了響當當的上海蜜餞市場大王。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