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總之--

我欣賞原創作品,也羨慕它們的作者;但我更願意看轉貼的,因為它至少經過兩個人,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和感受,就象經典和名牌!
個人資料
正文

反向'淘金'

(2006-06-07 23:47:48) 下一個

十年前,我在加拿大多倫多街頭邂逅了在唐人街尋找 " 剝蔥頭 " 之類工作的前北京同事,十年後,我在山東老家邂逅了在中國作合法 " 人販子 " 生意的加拿大熟人。短短十年,中國經濟從 " 六四 " 後前景不明的局麵中走了出來,到今天呈現出某種繁榮景象,中國人的 " 出國潮 " 也開始出現某種回流趨勢,人稱 " 海歸現象 "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其實,自從中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新開放公私出國留學、經商、旅遊的大門以來,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人 " 出海熱 " 至今方興未艾,其中的留學潮已經從最初的公費公派,擴展到自費打工,到今天更延伸到有錢人送孩子到海外讀大學本科,甚至讀中、小學,也就是那種既不靠公費、亦無須打工的 " 小留學生一族 " ,但今天與二十多年前、甚至十年前相比,有一個重大的不同:過去是多數中國人出國為了 " 淘金 " ,即使 " 白領 " 也心甘情願 " 淪 " 為海外 " 藍領 " ,滯留不歸;如今則是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出國隻為 " 鍍金 " ,學成後則打算回國 " 淘金 " ,再加上還有許多早期出國並留在海外的老留學生,為種種國內 " 淘金者 " 的故事所激動,蠢蠢欲動,想擠入蔚成景觀的 " 海龜 " 大軍。至於當年有多少人出國 " 淘金 " 美夢破碎、今天又有多少人回國 " 淘金 " 宏願落空,則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據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最近的一篇報道稱,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有超過 58 萬人出國留學(不包括公私出國經商和旅遊的中國人),其中公派留學生為 6 萬多人,目前共有 15 萬多人回國工作(其中公派生為 5 萬多人),另外 16 萬多人畢業後在國外就業,約 27 萬人正在海外就讀。

該報的這篇報道還說, " 海龜 " 隊伍在近幾年日益壯大,僅 2002 年就有超過 1.8 萬人回國,主要原因是 " 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黃平是一個專門研究全球人才流動的社會學家,他本人也是曾經留學英國的 " 海歸派 " 人士,他認為,雖然總的來說,中國還是處在人才往外流的階段,但這些年有一個變化,學成的中國留學生要麵對歐美人才市場飽和程度和就業機會的問題,已經就業多年的,則要麵對職業晉升艱難的問題,而恰好這個時候,中國經濟又開始出現了一個至少發展勢頭還不錯的情況,機會也比較多,第一個真正的回流浪潮其實是 1997 年香港回歸, 97 年以後連續兩、三年,大概有幾千名大陸留學生從歐美到香港就業,補上了 97 年前許多香港專業人士移民國外留下的職位空缺;第二個浪潮才是最近這三、四年,這次是回大陸創業或工作,包括舉家回國定居的和仍然 " 一家兩國 " 的,雖然回流者與滯留不歸者相比還是少數,但其規模是 1980 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每一年回國的都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甚而至於在北京、上海,回國留學生現在找工作都很難了,以前,隻要是一個名牌大學的博士,基本上都是搶著要,現在,哪怕你是一個國外名牌大學的副教授,雖然也還能找到工作,但必須轉一圈,找好幾家才能找到。

中國將走台灣的路?

談到 " 海歸 " 為什麽能夠在近些年來成為一種 " 現象 " ,從英國 " 海歸 " 中國的北京昌盛醫學技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駿說,促使許多留學生回國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中國強大了,中國趕上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過去,在世界這個大遊戲裏,經濟也好,政治也好,中國是沒有人帶你玩兒,今天是人家不能不帶你玩兒。就拿我這個領域來說,十年前,我去馬來西亞檳榔島,當時全球 500 家大公司中有 300 家在那裏設有工廠、辦公室,而今天, 90% 的東西,不管是生產、不管是企業、不管是研發機構,都挪到中國來了。很簡單,中國分量不一樣了。那作為海外的中國人,他回來,第一,他有歸屬感,第二,他有機會,不管是賺錢也好,發展事業也好,這些在外麵的人突然發現,你回來,你才有更大的價值。 "


王駿還把中國大陸的 " 海歸現象 " 與台灣早些時候出現的類似現象加以對比: " 台灣和我們的進程一模一樣。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台灣人出國很困難,國民黨不讓走,生怕學完以後跑到大陸去,對出國留學有很多限製,所以那個時候走的人,出去以後都不回去了,就像我們當時出去一樣,有一種覺著終於逃出了牢籠一樣的感覺。但是,十年以後,七十年代末以後,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台灣半導體和 IT 業的發展,因為它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你再看看,自然而然,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很多美國矽穀的高薪人士和大老板,都跑到台灣去創業。 "

可是當初中國開放留學大門時,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對人才回流的吸引力,許多人認為,在全球的人才爭奪戰中,貧窮、落後的中國大陸不太可能走先苦後甜、先窄後寬的 " 台灣道路 " ,而更有可能重蹈某些發展中國家舉國精英都被西方吸引走的覆轍。

後來的大量例子也似乎證實了那些悲觀者的擔憂。就連中國的教育學家和政協委員都在哀歎,北大、清華等中國名校竟然成了歐美大學的預科班。據說,清華大學許多班級的同學聚會都是在美國召集,因為那裏是全班同學最集中的地方。

但學經濟學的田軍早在十年多前就認定,台灣的今天就是中國大陸的明天。

1992 年,現任華南藍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田軍還在英國留學,那一年,他與另外 15 名留美、留英的大陸經濟學者前往台灣考察,對許多回歸的台灣留學生後來成為商界、政界精英的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他們曾經議論,也許在十年、或二十年後,中國大陸也會走上台灣這條道路。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田軍早已回歸,回憶當年他們在台灣的議論,他說: " 應該說,基本上我們議論的情況已經出現了。中國走到今天,中國留學生回歸的比例、人數以及在政府、經濟界、教育界發揮的作用,可以和台灣留學生在台灣發揮的作用相比了。 "

" 海龜 " 們的 " 淘金觀 "

當然,對於回國能否 " 淘 " 到 " 金 " ,不同的 " 海龜 " 則有不同的看法。

從加拿大 " 海歸 " 的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說,如果你隻想掙高級打工的錢的話,國外是一個打工的更好的地方;但如果你想創業的話,目前來說,中國是一個創業的非常難得的好地方。他還引述他的一個朋友的話說:如果你想做中國生意,你就應該回到這個生意的中心──也就是中國──去做。

但我的同學、從澳大利亞 " 海歸 " 的上海律師阿龍認為,中國確實有很多機會,但能否淘到金,還要看每個人的能力、運氣, " 你作律師每年可以掙到二、三百萬,並不意味著我也能掙到這麽多錢。 "

從美國 " 海歸 " 的深圳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袁建成說,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得比較成熟了,法製也健全了,想通過投機、鑽法律漏洞的方式,像過去那樣一夜暴富,不那麽容易了。

我在山東老家邂逅的那位加拿大 " 海龜 " 的 " 淘金觀 " 則是: " 最容易賺錢的地方是那種不是太窮、也不是太富的地方。中國就是這樣的地方。在這種地方,不違法也能賺錢。 "

確實,他做的就是合法 " 人販子 " 生意──幫助 " 大款 " 的獨生子女出國留學。不是太富,所以想讓子女到更富的國家留學;又不是太窮,所以能夠拿得出錢來,讓我的這個朋友大賺合法的 " 中介費 " 。

BBC 中文網記者 魏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愛之昧 回複 悄悄話 你貼的可比我的點激率高多了!
麻心湯圓 回複 悄悄話 真能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