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為而治 (一)

(2007-02-23 14:19:24) 下一個

拿破倫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年青時覺得很有道理, 學了老子“無為而治”後, 才逐步領悟到了老子哲學“無為而無不為”的博大精深。

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追求, 隻是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祿, 堅持自我本性。也就是順其自然,不必非要有所作為。相信孩子的能力, 接受孩子的優秀和平凡,適度寬容,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和自主發展的空間。

“無為而治”不是不治,不是不管。即管中有放,放中有管,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無為”僅是表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孩子的培養教育是父母的職責,一個有良好個性和充滿自信的孩子不可能拓手而得。所謂“無為而治” 是以孩子為本,根據孩子的情況和發展趨勢加以引導,在旁邊來點撥,  鼓勵她從小就保持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養育孩子最難把握的是“度”,  也就是說“過猶不及”,  把孩子推過頭了就跟放任自流一樣,都是不利孩子成長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