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2024 (46)
早上起來,住的酒店的餐館已經開門供應早餐了。我去裏麵的“前台”付房費,隊友在店裏順便問好了哪裏有麵包坊。付完費,我們就去了不遠處的麵包店,買了新鮮的麵包和牛奶。隊友坐在門口的小桌上開吃,我就趁著雨不大,先跑到對麵的湖邊,去拍昨晚期待過的景。
雖然隻能看到雨中的風景,卻也別有一番韻味 —— 有視頻、有真相。
1)
快九點,我們從酒店離開,十幾分鍾就去到了Fussen 菲森的遊客信息中心。門口沒有停車位,門前的馬路上有幾個位置,可以免費停一刻鍾。好在我們到得早,有空位。冒著下大起來的雨跑進去,問了一下菲森老城區的主要看點,特別是要了Neuschwanstein 新天鵝堡的地址。因為車上的GPS,我們找不到按景點名收索的功能,非得輸地址不可。
按建議,我們開到了老城區邊的P3停車場。車位很空,很快泊好車,找到咪表,看到上麵的標示說前半小時免費。那時雨已經下得蠻大的了,我們想著先停半小時,就去旁邊的Hohes Schloss霍赫斯城堡看一下。之後,再看感覺和天氣情況,決定是不是多呆一會兒。於是,按前一天在Nordlingen學到的那樣,我們設好parking disc停車盤,放在了車頭的儀表盤上,就冒雨進老城了。
2)
3)
4)
Rathaus (Town Hall ) 市政廳
5)
6)
7)
Bavaria 巴伐利亞州地勢最高的城鎮Fussen菲森, 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距離新天鵝堡僅四公裏。太位於Lech River萊希河河畔,南臨奧地利,麵積43.48平方公裏,Romantic Road 浪漫之路、German Alpine Road德國阿爾卑斯山路和曆史悠久的羅馬道路Via Claudia Augusta克勞迪婭·奧古斯塔大道在此交匯。
官網的曆史簡介如下:
公元4世紀,羅馬人在施洛斯貝格山上修建了一座城堡(“Foetibus”),以保護“克勞迪婭·奧古斯塔大道”。 公元8世紀,聖馬格努斯小堂建成。 約公元850年,聖芒本篤會修道院建立。 約公元1295年,城鎮憲章頒布。 1313年,城鎮抵押給Archbishops of Augsburg奧格斯堡大主教,大主教們一直擁有該城鎮的統治權,直至1802年。 約公元1335年,城鎮防禦工事建成。作為過境貨物轉運地,經濟繁榮昌盛。15/16世紀,魯特琴和小提琴製作的發源地及歐洲中心。17/18世紀,戰火連連,屢遭嚴重破壞。1701-17年,Baroque Church and Monastery of St. Mang巴洛克式聖芒教堂及修道院建成。1745年:菲森和約結束巴伐利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802/03年:世俗化(聖芒修道院解散),並入巴伐利亞。如今,East Allgäu東阿爾高地區的旅遊中心(人口14,000)
8)
9)
10)
11)
霍赫斯城堡(1291-1503):這座規模宏大的晚期哥特式防禦城堡,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Prince Bishops of Augsburg奧格斯堡主教,同時也是Lords of Füssen菲森領主的夏宮。
從塔樓和鍾樓(位於畫廊上方)可以俯瞰老城區的景色。北翼畫廊中收藏了晚期哥特式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作品,以及19世紀Munich School慕尼黑畫派(包括Spitzweg施皮茨韋格和Pocci波奇)的畫作。不過,開放時間是11點,我們到的時間太早。
最讓我們好奇的是,庭院牆壁上色彩絢麗裝飾,原來是畫上去的。回來後,學藝術的小子看到照片,說那是trompe-l’oeil錯視畫。
12)
13)
不過,左邊的小教堂可以進去看,牆上還有古老的壁畫的遺跡。
14)
15)
走城堡後麵的Baumgarten,然後下階梯回到了停車的地方。
我們是卡著時間,提早一、兩分鍾到的。結果,剛躲進了車裏,脫了防雨衣服,掛到後座的窗邊,隊友發現車窗上有張紙片。他大呼不妙,隻好又冒雨出去取。拿進來一看,雖然是德語,靠猜我們也猜出,果真是張罰單。可是我們想不通為啥挨罰,四處張望半天,也沒看到像開罰單的人或車,雨又下得大難找到人詢問。所以,我們拍了張剛才設好的“parking disc停車盤”的照片,開車去之前去過的遊客信息中心問。
剛才接待我們的那個女士,聽了我們的描述,又看了罰單,跟我們解釋說:雖然停車是免費的,你們也必須從停車付費機裏打一張帶時間的停車票,跟付費是一樣的單子,就是費用顯示為零。指示裏隻有德語,我們隻看猜出了免費這點,其他的看不懂,以為跟前一天在Nordlingen時被告知的那樣,用parking disc就可以了;而且,我們的確隻是停了半小時,我們一邊解釋、一邊問:那現在怎麽辦?
她表示理解並告訴我們,現在可以去市政廳那裏問一下,看看他們是不是可以取消這個罰單,或者不能取消的話,是不是可以在那裏交錢。
16)
17)
於是,我們又把車開回了P3停車場。隊友去咪表打免費的停車票,回到車上時,他手裏還拿了另外一張單,說是剛才有人提前取車離開時,給了他一張他們還剩不少時間的停車票。我們一看,比免費票的時間更長,就用了那張票。估計是雨下的太大,他們沒能按計劃地逗留那麽長時間。
又在雨中走去老城裏的市政廳,可惜之前路過看到過的大門,不僅是關上的,而且是緊閉的,推不開也沒人應門。隻好繞道側麵,進了上圖那張開著的門。裏麵是個小庭院,我們四處尋了一下,終於找到了一個年輕姑娘問。她告訴我們,今天是周三,市政廳不開,你們明天再來吧。聽我們說不會在這停留,我們的行程也不會回到這裏了,她想了想,帶我們過去一個門前,敲開了門,跟裏麵的另一個姑娘嘰嘰咕咕了一番。然後,另一個姑娘出來給了我們一張名片,讓我們去上麵的網址看怎麽交罰單,也可以給上麵的郵箱發郵件申訴。見此情形,我們也別無他法,隻能收好名片,回頭再處理了。
18)
19)
20)
雖然,停車票的時間還有,但是,風大雨大的,再加上這個插曲已經浪費了我們不少時間,帶著些沮喪,我們決定不再在菲森逛,直接趕去下一站了。
十幾分鍾之後,我們就到達了新天鵝堡的停車場。這麽差的天氣,那裏遊客依然不少。我們停好車走出停車場,就發現有大巴士停在那裏,車頭顯示去新天鵝堡,不過12點才開, 所以車門是關著的,車上也沒司機。我覺得奇怪,這不象之前遊客中心告知的那麽10-15分鍾一班穿梭巴士。於是,還是跑進這裏的遊客中心去問。果真不是,我們得往上走到P4那裏的巴士站去坐車。單程3.5歐元每人,直接給司機,隻收現金。
巴士很快就滿員開車,把我們送到Marienbrücke瑪麗恩橋附近。從這裏,大家可以去瑪麗恩橋,也可以往山下行,去城堡。
瑪麗恩橋,這座建於 1845 年的懸崖人行橋,因其可欣賞新天鵝堡的景色而廣受歡迎。所以,大部分下車的遊客都是先往那裏去的。
21)
22)
23)
24)
橋上眺望到的新天鵝堡和山穀,四處雨霧纏繞。
Neuschwanstein Castle新天鵝堡 ,坐落於前Vorderhohenschwangau高天鵝堡和Hinterhohenschwangau後高天鵝堡的遺址之上,由King Ludwig II路德維希二世國王於1869年至1886年間建造而成。
其風格仿照古老的德國騎士城堡,選址在“世間最美之地之一”(路德維希二世語)。自此,新天鵝堡便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路德維希二世國王,於1886年6月13日駕崩,當時城堡尚未竣工。在他神秘去世後不久,新天鵝堡便開始每日向遊客開放,並自此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25)
26)
27)
雨一直在下,且下得不小。我們都沒有帶傘,鳥家的防水衝鋒衣護了我們的上身,這算是不負眾望。沒想到的是,我出發前剛在Lulu買的那條褲子,居然也好用,腿也沒覺得濕(或者濕了快幹了?)。最後,我們身上濕透了的就是鞋襪了。
28)
29)
30)
從巴士落車點,我們是往山下走了十幾分鍾才到城堡的,所以,我們決定繼續走下山去。爬山回到坐巴士的地方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夠我們下山的大半路用的了。
下山的路上,看到路邊的飯店在門口買現炸的小甜甜圈。我們買了一份試味,還挺好吃的。除了最開始那段,後麵都是於馬車路重合,所以,一路得小心地看路,以免踩上“炸彈”。
31)
32)
Castle Hohenschwangau霍亨施旺高城堡
33)
大雨滂沱之中,心懷遺憾地離開新天鵝堡,開始我們的“高山之路”。心裏一直在期許,天公能作美,不至於一路下去都是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