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三民主義結豐果 天下為公展壯姿 (得獎文章)

(2011-10-12 13:16:58) 下一個

三民主義結豐果 天下為公展壯姿 (得獎文章)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公以先知迪後知,驅除韃虜複華儀。

千年帝製歸塵土,民族共和奠國基。

戶外紅棉迎遠客,樓旁古樹發新枝。

三民主義結豐果,天下為公展壯姿。

 

這是本人訪翠亨村中山故居寫的一首七律詩。詩中概括了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推翻幾千年的帝製,建立民主共和的豐功偉績。詩的最後兩句,是敘述兩岸的現狀。

辛亥革命的偉大成就,就是推翻幾千年來中國帝製,建立共和政體。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是劃時代的大事。而領導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孫中山先生。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優良品質與偉大的革命精神。

 

學習孫中山先生先知先覺的智慧

 

孫中山先生原籍廣東中山縣人,從小移民美國檀香山,後在香港學醫。他看到清政府腐敗,不斷受列強侵略,覺得中國非要改變不可。1894年,他親自赴北京上書李鴻章要求政治改革,但遭到李鴻章的拒絕,於是走上革命道路,非要用武力推翻滿清政府解救中國不可。這是他先知先覺的體現。有人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孫中山先生與普通秀才不同,他不僅口頭革命,還親力親為地參加革命,他從香港返回美國檀香山組建興中會鼓吹革命。後又轉往日本創立同盟會,不斷號召仁人誌士投身革命行列。每次革命需要軍餉和經費,多是孫中山先生向海外僑胞籌集,直至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朝政府為止。這是知識分子與工農大眾結合的革命成功例子。大陸稱孫中山先生為“民主革命先行者”,這樣稱呼最貼切,它肯定孫中山先生的先知先覺的智慧;肯定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功績。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就是要像他那樣不但要有先知先覺的智慧,而且要有與社會廣大群體結合,積極參加到實踐中,這樣做才會成功。毛主席說得好:知識分子不與工農結合,將一事無成。這是毛主席吸收前人經驗與他自身體會的總結,是革命成功的依據。

 

學習孫中山先生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孫中山先生從1895起,已在香港策劃密謀起義,此後,還在惠州起義;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欽州、廉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廣州新軍起義等,雖然都失敗了。但他從不灰心,且越戰越勇,直到19111010日武昌起義成功為止。1913年宋教仁被刺,孫中山先生發動二次革命;1915年發表《討袁聲明》,發動“護國運動”,得到雲南蔡鍔與全國各界的響應,民間也認識到“或入園中,推出老袁方是國”(把“園”中的“袁”字推出,換成“或”字才是“國”字)。結果逼使老袁取消稱帝,不久一命嗚呼;1922年孫中山先生以大元帥名義,命令各軍分路出師北伐,可惜因陳炯明叛變而失敗;為了培養革命力量,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浦創辦“陸軍軍官學校”;1925年孫中山先生應馮玉祥將軍之邀,帶病上京商議建國之事,不幸病逝北京。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那種鍥而不舍,不屈不撓,鞠躬盡瘁的精神,很值得我們中國青年學習。

 

學習孫中山先生順應潮流的理念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而他也是這樣做的。他為了順應潮流,他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並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

孫中山先生在“推翻帝製、建立共和”方麵是成功了。然而,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的革命最終目的,仍未實現,民主革命的果實很快被袁世凱與北洋軍閥奪去。故孫中山先生在臨終前發自肺腑之言的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是帶著壯誌未酬,遺憾地離開人世的。

可喜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行社會主義製度,消滅社會等級,人人平等,已實現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之理想。而今正在為“統一中國”、“振興中華”方麵大邁步前進。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其成果早已超過了孫中山先生“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了!對台關係上也實現了“三通”,兩岸不斷朝著和解方向前進,這是可喜的事。

當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和海外僑胞都在籌備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緬懷孫中山的業績,這也是一個促進兩岸朝著統一的契機。在新的形勢下,兩岸和平統一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任何人都不能阻擋。我們應學孫中山先生那樣,善於順應潮流,促成兩岸和平統一,共同攜手“振興中華”,建設一個更強大的中國,使偉大的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

 

繼承“華僑是革命之母”的光榮傳統

 

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孫中山先生長期不遺餘力地在國外奔走籌錢,呼籲海外青年回國參加革命。在曆次武裝起義中,孫中山先生在海外籌集到60多萬元,單單廣州起義,華僑就捐贈了18萬元。這些錢在那個年代是一筆天文數字。那時,僑社鮮有企業家,熱烈響應捐獻的人多為升鬥小民。孫中山先生在越南西貢還住在一個賣牙菜的小販家中,這是我家長輩們常提起的真實之事。當時,華僑不但慷慨解囊,還親自回國參加革命,廣州黃花崗72烈士墓中,掩埋的忠骨大多是華僑,其中68位是當時僑社下層秘密組織洪門的成員。因此,孫中山先生感慨地說出心裏話:“華僑是革命之母!”這句話充分肯定華僑愛國愛鄉,血濃於水之心。

華僑曆來是愛國愛鄉的,無論是辛亥革命時期,還是現在都是這樣。華僑與祖國的關係似瓜與藤,瓜永遠離不開藤。華僑無論漂浮到哪裏,無論處在什麽環境,紅心都向著祖國。在今天祖國改革開放的大潮流中,海外華僑回國投資、修橋築路、創辦學校、賑災救難等方麵,都起著重要作用,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之一。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麵亦盡心盡力,成果昭著。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緬懷孫中山先生偉大功績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我們海外僑胞要牢記孫中山先生賦予我們“華僑是革命之母”的光榮稱號,繼承和發揚此光榮傳統,爭取為祖國建設添磚鋪瓦;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最後以一首七律詩作此文的小結:

 

辛亥百年慶典隆,中山偉業頌豐功。

十番起義摧舊製,五族共和樹新風。

昔日三民施未竟,今朝天下已為公。

同胞兩岸應攜手,一統中華燦彩虹。

 

                                2011831日作於巴黎

 

(此文獲法國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文公開賽二等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