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之嚎

野狼乃勇猛之獸,喜群居,尚團結。攻則群嚎而起,退則齊喑而下。不求單兵格鬥之高下,不究一時得失之勝負。乃智勇雙全之靈物也!
個人資料
正文

男女,愛情和婚姻問題雜談(二 ):愛情問題

(2011-01-18 22:30:16) 下一個

說完男女說愛情。這個話題比男女問題要輕鬆多了。這個世界上,有人反對婚姻,有人反對男女關係,但絕對沒有人反對愛情。


可是愛情是個複雜的話題,雖然每個人都清楚它是什麽,但都很難將它說得清楚。看看它是怎樣被描述的:


愛情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個詩人,要不然也是一個特別喜歡讀詩的人。這話要是被一個在太陽底下辛苦勞作的人聽到了,一定會想,愛情這玩意兒以後要離得遠些,近了會曬焦人的皮膚。


.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


說這話的人一定很孤獨,或者有些曲高和寡,清高過了有些寂寞,不然怎麽會認為“理解和體貼”是愛情的別名?


“所謂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


 這是馬克思說的。別看他把“強烈、純真、專一”說得那麽響亮,該出軌的時候,老馬一點都不含糊。野狼覺得這個定義有些虛頭八腦的。“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和愛情扯上關係是不是有些玄乎?


小時候受過宣傳,說老馬和燕妮的愛情生活怎麽怎麽好,很讓人羨慕。後來才知道這家夥居然和丫頭有染,生了私生子後還不盡當父親的責任,讓鐵哥們恩格斯為他擦屁股。然後就對這家夥關於愛情的言論不以為然了。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專一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在漢文化裏,愛就是網住對方的心,具有親密、情欲和承諾的屬性,並且對這種關係的長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夠與對方分享私生活。愛情是人性的組成部分,狹義上指情侶之間的愛,廣義上還包括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在愛的情感基礎上,愛情在不同的文化也發展出不同的特征。”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我們中華同胞,並且對外國人如何處理愛情有些不理解。這才使得他特別重視愛情在不同文化裏有不同的特征。另外,這家夥還有明顯愛情廣義話的思維趨勢,居然弄出個“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


“在靈魂中,愛是一種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種相互的理解;在身體方麵,它是我們對躲在重重神秘後麵的被我們所愛的一種隱秘的羨慕和優雅的占有。”


此君被愛情蜜湯泡糊塗了,欲說還掩,欲點又止,說的都是廢話。


 


野狼之所以先搞出這麽多關於愛情的說法來,無非是想說明:


1.       有一種情感,你能體驗,你能享受,你能理解,但你說不清楚;


2.       有一種情感,我能感受,你能感受,他也能感受,但大家似乎都是在瞎子摸象,感受得都不一樣。


這種複雜的情感,就是愛情。


 


有了這個,野狼就可以對愛情進行定義和描述了。注意,按照以上所述,要是俺說的和你理解的愛情不一樣,完全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愛情定義。


 


野狼的愛情定義:


 


愛情是人對異性對象(同性戀另說)因性的吸引而產生的,由社會道德思想所審視過的一種深層情感。這種情感包含以下內容:


1.       對對象肉體和精神的渴望和占有;


2.       對對象在肉體和精神上所給予的許諾;


 


解釋一下此定義和其他愛情定義相比的特點:


1.       此定義闡述了愛情情感的起源和條件。“因性的吸引而產生的”估計大家都沒意見,“由社會道德思想所審視過的”俺後麵要解釋。


2.       此定義放鬆了愛情相互性要求,也就是說愛情並不都是雙方互愛的。比如,有人一輩子就愛一個人,而那個人不愛自己,俺也將這種情感歸於愛情。


3.       此定義放鬆了愛情時間性要求。一個人如果在一個特定時段有了以上的情感,也應該算是愛情。“我愛過那個人一天”在這個定義中是有意義的。 但是這個並不等於,愛情情感出現時對時間是沒有期望的。“我想愛你,但隻愛你一個月”在這個定義中是沒有意義的。所謂愛,都是期望能愛一輩子的。


4.       此定義拋棄了高尚性和文化性要求, 老馬所說的“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和愛情扯不上邊的。另外,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種族的相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方麵的一些限製歸結於社會道德思想的審視;


5.       此定義強調了愛情的自私性和占有性。要是有另一人也愛著自己所愛的人,從情感上這人是一定是要將那家夥踢出去的。當然要是踢不過那家夥,最後妥協演變成單相思也有可能。


 


下麵就仔細說明愛情情感的幾個細節:


1.       狹義性: 愛情和其他形式的愛雖有共性,但愛情是一種特殊的愛,不能將愛情情感和其他的愛,比如朋友之間的愛以及親人之間的愛混為一談。


2.       基礎性: 愛情是由性的欲望而引起的。沒有性的吸引,就沒有愛情。無性之愛情是不存在的;


3.       條件性:  由性的欲望而引起的愛情萌芽要成為愛情情感是要接受社會道德思想來審視或檢驗的。當然每個人的道德思想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愛情條件性也是不同的。 比如,50歲的孫中山愛上15歲的宋慶齡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好的,如果他們是孫中山,盡管受到性的欲望之慫恿,絕不會發展成愛情,但那個孫中山人家就愛上了。還比如,一個乞丐愛上一位公主。我估計99%的乞丐都不會將“性的欲望”發展成愛情,但特別膽大的乞丐會勇往直前。


 


社會道德這是愛情的外在條件。在性的吸引讓你產生愛情情感的時候,你會被動地受社會道德情感的控製。某種道德思維會讓你將愛情情感扼殺掉:


那人太年輕或太漂亮,你太老或太醜,不相配。然後,社會道德情感讓你覺得不該去愛;


那人有丈夫,有孩子,你不該去愛;


那人信奉不同宗教,你不該去愛。


 


4.       自主性: 愛情情感的產生是自發自主的。我愛你,並不需要你也愛我作為前提。互愛性不是必要條件;


5.       階段性:愛情情感雖然在時間上有一輩子的渴望,但情感隨時間是有變化的。熱戀的情感和後繼的情感是有不同的。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你說過兩天來看我,我一等就是一年多,365個日子不好過,證明你心裏根本沒有我,把我的愛情還給我!”


愛情階段性認為,那個說“過兩天來看她”的人是有愛情情感的。 隻不過這情感因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退化了。


6.       “對對象肉體和精神的渴望和占有”說白一點就是: 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包括肉體和精神;


 


“帶上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快來把大車上”


 ---- 你的一根頭發絲我都要擁有;


 


“你等著我,別忘記我,我一定會來找你!”


 ---- 這輩子你就別想和別人了,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7.       “對對象肉體和精神上的許諾;” 說白一點就是: 我的一切都是你的,包括肉體和精神;其實那些許諾也不一定能做到。


 


“我願是一隻小羊,附偎在她身旁,。。。。” 


--- 你怎麽折騰我都行,包括虐待;


 


“這輩子隻要你願意,我就是當牛做馬,吃糠咽菜,上刀山,入火海。。”


 ---有需要你就言語,為你拚命我不會皺眉;


 


“郎君,奴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反正都是你的了,哪怕你不是人,奴家都認了。


 


好了,定義說完了,下麵說說有關愛情的幾個問題。


 


問題一:愛情相互性 ---  愛與被愛的關係


當你開始去愛一個人時,期待的情感很淡,而承諾的意願是則很濃。你會想,這個人太美了,我太喜歡了。隻要能和她/她接近,我就是當牛做馬都心甘。你想的很多都是為他/她獻殷勤的事情。


如果人類還處於原始社會,這樣的初級情感也許就是整個愛情。你去顯殷勤,得到對方的歡心。如果對方也有此意,雙方就有了愛情的果實,到一旁去那啥了。


另外,當愛情的相互性尚未建立時,也就是說,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還出於單相思階段時,也還是以承諾為其主要情感旋律的。但是,如果那個人接受了你的愛,也愛上了你,也就是說,當愛情的相互性產生後,一切就不同了。


這時,愛情中的占有欲望和期待欲望就出來了。你愛上一個人,那個人就該屬於你一個人了。別的人要是介入,就是你的死敵。另外,如果對方接受了你的愛,你自然就接受了一個契約,你所愛的人屬於了你,上天賜予了你占有和保護那人的權利。


這種占有不僅是肉體的,也是精神的。你不但要阻止你所愛的人和其他人在肉體上的接觸,還要幹涉他們在精神上的情感接觸。


另外,你對所愛的人產生了強烈的期待。你期待他/她全身心地愛著你,就像你對他/她那樣做當牛做馬的承諾。如果,他/她沒有做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她所做的和你期待的有差異,矛盾就出來了。


所以,當兩個人熱戀時,一個重要的磨合過程就是解決期待和承諾的矛盾。如果雙方能夠調整到互相接受的程度,兩人的愛情將繼續。不然,兩人的愛情火焰會滾入大海,迅速冷化,最後熄滅。


有個問題很有意思:世界上有沒有長久的單相思?也就是說有沒有不占有對方的愛?如果有,這種單相思是不是愛情? 我的回答是: 有,單相思也是愛情。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拋棄了相互性的愛情。由於沒有相互性要求,單相思的愛情隻有承諾,沒有期待。


著名畫家劉海粟有個表妹叫楊守玉,也是有名的藝術家。楊守玉和劉海粟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少年時雙方已有戀情。後因為兩人八字不合,被父輩棒打鴛鴦。 楊守玉割舍不了這份愛情,就默默在心裏培育對表哥的單相思。後來她終身未嫁,並將自己名字改為“守玉”。


啟示:愛情雖有相互性,但愛和被愛並不需要對等。愛一個人,並不需要看她是不是像你愛她一樣愛你。


 


問題二:階段性和持久性的矛盾


 


愛情情感中的承諾和期待從一開始就打上了永久性的烙印。我願意一輩子給你當牛做馬,我願意一輩子給你洗衣漿衫。 我們海枯石爛,永遠在一起,絕不變心。這些情感都是真的,可是,這些情感隨時間是會變化的。 如果承諾淡化了,而對方的期待還是那麽炙熱,矛盾就出來了。


女人說:“你不像當初那樣對我了,那時候你多好,現在咋變了?是不是看上別的女人了?


---- 意思是:你不是說一輩子甘心給我當牛做馬的嗎?


男人:“別的女人?沒有呀,我對你還是一如既往的。”


---- 意思是: 我心還是對你的,但真的還讓我當牛做馬? 沒必要了吧.


為何雙方有此理解上的反差?原因就是沒有好好理解到愛情情感的階段性。


 當人激動的時候,常常會發出像愛情承諾一樣的誓言。比如,三國時的“桃源三結義”,劉關張三人當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表白確實是真情表露。但是,最後當關羽被殺,剩下的兩人雖然悲痛,但還是沒有演繹“同年同月同日死”。實際上,做到“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會太難,抽出寶劍抹脖子就成。


愛情也是這樣,當你剛剛愛一個人時,你的愛情情感具備為她獻出一切乃至生命的強度。要不怎麽會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說法。你很容易對愛人山盟海誓,說這一輩子為了她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其實,如果你有恐高症,碰到你愛的是一個傻妞,非逼你去玩蹦極,估計你都不會幹。


除了行動和承諾有差異外,你的承諾和行動本身也會隨時間推移而淡化。熱戀的時候,如果你的愛人讓你抱著她滿大街跑,讓你大聲喊“我愛你”,估計你不難做到。戀愛一年以後,估計你就很勉強了。結婚以後,你對這種要求不會理睬了。因為,你心中的“可以為愛人做的事”的承諾隨時間推移變化了。


有趣的是,被愛的一方似乎不太理解這個階段性,期待仍然和熱戀時候一樣,認為你為了她什麽都會幹。一旦她的要求被拒絕時,她一個感受就是你不像以前那樣愛她了。


其實: 很好地理解愛的階段性,估計你就不會過多地懷疑對方是否變心了。


 


 


問題三:基礎性和條件性的變化


愛情的基礎是性的吸引,但是發展的第一通道就是條件性。


如果不需要條件性的審視和檢驗,愛情是最純潔最美好的。想象一下,你愛別人沒有任何限製,你覺得她美,你就可以隨便地去愛。 不管她有沒有成年,不管她是不是已婚,那是多麽美妙的事情。


但是,愛情的條件性從一開始就像幽靈一樣伴著它成長。你愛上一個人,你得先想著自己是不是能配上她,你還得想著她是不是有可能會愛上你。你得弄清楚她是不是單身。更有甚者,你還得考慮家庭,宗教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如果你不太自信,估計這個愛情就會像閃電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了。


條件性不光來自你自己,還來自對方和社會上其他人。有時候,相愛的當事人沒有問題,其他人會覺得他們倆條件性不具備,而企圖出麵阻止。


“這楊大教授都83了,怎麽還能娶28歲的翁帆呢?!老牛吃嫩草!”


--- 其實不關你的事,人家兩人過得挺好


“唉,真是一朵鮮花插到牛糞上了,就潘金蓮這樣的姑娘,嫁誰不行,非要嫁給武大郎這樣的。”


----- 人家過日子,你為啥要去插嘴。


一般來說,當愛情經過條件性檢驗走到成熟後,條件性也就退出挑撥的舞台了。試想一下,人家兩口氣都結婚生孩子了,你還會出來說人家不合適嗎? 不過,條件性最可怕的殺手鐧是條件自身的變化。比如,兩人當初通過了條件性的檢驗,愛情成長並發展到成熟階段,可是就在這時,愛情的條件變了,比如男方發了大財了,或者男方被抓進監獄了,兩人又要接受新條件的檢驗。注意,這個檢驗和初始的檢驗不一樣了,因為初始的檢驗如果沒通過,你可以輕輕地揮揮手和對方拜拜,但這次不一樣了,要是分手你得接受失戀的痛苦。


因此,愛情情感和關係維護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愛情當事人要有對以後的愛情條件變化的承受能力。在結婚儀式上,主持人會說:“今後,無論健康還是疾病,富貴還是貧賤,你都願意那啥嗎?”為啥? 就是要看看你的抗力如何。


其實,愛情的基礎性也是有變化的。愛人對的性的吸引也是隨時間慢慢退化的。另外,非愛人的性吸引又會過來引誘你建立新的愛情情感。這也需要你有足夠的抗力。


啟示: 如何提高抗力是經營愛情的關鍵,這個在婚姻章節裏會繼續說明。


 


問題四:殘缺愛情的極度美感


愛情這種情感非常有意思,正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愛情除了讓當事人陶醉一番外,並不能讓他人產生多少激動。而受條件性約束而夭折的愛情則會給人一種莫大的震撼。尤其當這種約束條件違背了社會道德時,人們得到的共鳴就越大。


如果梁山伯到祝英台家求婚,得到祝老先生的同意,他倆的愛情故事決不會流傳下來。羅密歐與朱麗葉要是也能順利結婚的話,我們現在連他們倆是誰都不知道。 前段時間,俺ZT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有網友說,他應該放棄一切去追求那姑娘,讓她幸福。真要是那樣的話,曆史上也許會出現個為愛情而放棄地位的活佛,而我們就沒有機會去體驗這個愛情中的美感了。看看英國那個為美人放棄江山的溫莎公爵,我們哪有機會其體驗他們愛情中的詩意?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之所以能寫出那樣攝人心魂的情詩,正是由於他經受了一個殘缺的愛情。同樣,好多美麗的情詩也都是在描述殘缺愛情的極度美感。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求之不得,所以才有這樣的情感,如果一求就跟你回家了,你還會這樣寫詩? 早就和新人接吻去了。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如果蘇東坡的夫人當時還健在,蘇大詩人估計也寫不出這樣的深情了。


大多數情歌情詩要麽就是在愛情剛萌發時寫的,要麽就是當愛情受外力破壞變殘缺時寫的,或者愛情本身並沒有殘缺,但兩人卻被分居兩地,不能相見時寫的。你看見誰懷裏抱著愛人能寫出感人肺腑的情詩來?


殘缺愛情的極度美感常給人一種誤導,尤其是一些具有浪漫愛好的人。他們常覺得自己的愛情過於平淡,沒有像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勾魂攝魄,然後懷疑自己愛情生活的質量。實際上這是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矯情思維。


啟示:如果你在抱怨你的愛情過於平淡,不夠浪漫,不夠激烈,實際上你該受到恭賀,因為你的愛情情感是飽滿無缺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