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之嚎

野狼乃勇猛之獸,喜群居,尚團結。攻則群嚎而起,退則齊喑而下。不求單兵格鬥之高下,不究一時得失之勝負。乃智勇雙全之靈物也!
個人資料
正文

國學是個什麽學?

(2009-07-14 15:04:15) 下一個

最近季羨林先生謝世,媒體統稱中國失去了一位“國學大師”。同樣被授此大師頭銜的還有一個去年在網絡上吵成桃色的文懷沙。野狼對此二大師之著作讀之甚少,對所謂“國學”也無從問津。鑒於“國學”日新月異,不妨也湊個熱鬧,掃掃“國學盲”,以便日後在網絡上也能在“國學”文章後麵跟跟貼。

外事問google,內事問百度,打開百度一搜,得其定義如下:

【ZT】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掀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曆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麽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ZT畢】


野狼粗粗估摸一番,認定這國學即乃《四庫全書》也。這個好辦,隻要把這個全書搞到手,按照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功夫,花上幾年時間,不敢說能在國學上和大師們說說話,但至少搞點專業詞語裝裝麵寫寫帖子還是有可能的。正好本人有個老同學是某知名大學圖書館館長,所以立刻給他送了個email,讓他給俺搞這麽一套書看看。

野狼的同學很喜歡勤奮讀書的人,回信說,雖然《四庫全書》發行量很少,但看在老同學麵上,死活也要給俺搞一套。並且說對俺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很佩服,還說《四庫全書》不比西方科學,不需要什麽預備知識,隻要刻苦鑽研,就能夠有成果。最後,將書價報給俺,45萬人民幣(不包括運輸費用)。

野狼傻了,不說這書價不能通過狼嫂的批準,單從這個書價估算其字數,野狼這一輩子估計也讀不完這些書。想想一下季羨林文懷沙等大師先生多麽不容易呀。既然成為大師,不說他們自己要對這些學問進行研究了,光讀完這些書,沒有七八十年日以繼夜地苦讀,是斷然也完不成的。

看來想做大師這條路是完不成了,還是把目標調整一下,掃掃盲再說。用百度再一搜,一下子居然找到了《國學入門》的網站。網站的主頁上一段話看著很舒服,和野狼平時以古裝麵的半吊子文言文很接近,不注意還真像是野狼自己寫的,這裏也給大家分享一下:


【ZT】蓋五四比年以來,文化為之斷層,道統為之不傳。且夫遺老幾去,後繼難期,縱人心向背,惜前路數奇。借武侯一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夫國學網於斯之際,旁捜文獻,淹博遠紹。巍哉!祈以盈尺之地,激昂國學之興。

試觀網絡國學界,吾屬殆類涸轍之鮒,便有俊秀克於網絡之上力弘國學,然所收甚微,及其學各異,難有大成者焉。而況心喜國學二三子,雖儀之久顧未卜雲何應入,徒望之卻步,歎奈之若歟。由是觀之,爾今普及國學知識、推廣國學思想乃勢之必期而理之最明者也。國學入門祈具微隱於一二,國中先進前輩、有識之士宜扶將補苴罅漏,則庶乎其可矣。【ZT畢】

列位,上麵這段話讀起來可以之乎者也音揚頓挫,但要仔細琢磨,就很有意思了。首先,這個國學之所以現在風雨飄搖,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卻原來是五四的罪惡!不僅如此,五四運動連文化都“為之斷層”了。NND,怪不得老子讀書幾十年到現在還是個“國學盲”,卻原來是五四搗的鬼。

既然和五四有關係,何不就“季羨林”和“五四”放在一起搜搜,看看當時季羨林先生是如何在五四這場文化浩劫中潛心鑽研和保護國學的,不想居然搜到了一篇如此標題的文章:

北大送別季羨林 悼念者跪別“泛五四一代”大儒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7-12/1771649.shtml)

原來這季羨林先生不僅是國學大師,也是“五四”大師。

你說這叫人如何適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