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N

光 栩栩,詩 生活
正文

歸不歸?錢老,小塗,“錢途”乎?害人乎?

(2009-11-09 14:48:18) 下一個

最近,兩位海歸博士的去世激起海外的千層波浪。一位塗序新博士“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位錢學森博士“功成名就盡天壽”。縱觀這麽多天的議論,大多沒有說到正點上。許多評論都還在比較“歸與不歸”,“待遇不待遇”,“成就不成就”。 莫不知這種比來比去,患得患失,是致使塗博士的辭世原因之一。

“歸與不歸”絕對是網上挖坑的議題之一,風風火火吵了這麽多年,照樣有人前赴後繼,漂洋過海,樂不思蜀;照樣有人一有機會,冒險回歸,二次折騰。為了決定是否海歸,有網友給出了複雜的程序公式;為了衡量是否值得海歸,有博主提出了有關的投資回收理論;林林總總,算來算去,真是很累。有人看到錢學森的事跡,就恨不能馬上歸國去建功立業。有人看到塗博士的消息,就建言別人“打死也別回國”。殊不知這正是那種致命的思維方式:單線思維,鑽牛角尖,說得太絕對,想得太片麵。不知塗博士的土木工程在美國的市場前景如何,錢學森的專業那時在美國可是重中之重,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卻也不能在美利堅好好呆著。

有時候人會身不由己,但你還始終擁有自己安然的心靈,能隨遇而安,隨心而安。既然選擇是這麽複雜,你也不能保證這一生不做出錯誤的抉擇。然而你對生活的態度不會出錯,你會看到你已有的,將有的,以及還有的可能;而不是隻看到沒有的,甚至去比較別人有的,和自己失去的。你不會隻有後悔的遺言:“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你也不會像盧剛和吳京華那樣絕望地用子彈來解決一時一地的問題。

所以,“歸與不歸”是次要的問題,追求心靈的快樂和強健卻是首要的選擇。看到最近這些新聞和評論,深深感到我們這些到海外的中國人,不管已歸到國內的,還是身在海外的,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是國際政經形勢下的弱勢群體。我們隻有先建設健康強大的心靈世界,而後才能談得上到各種環境中去適應去探險,甚至去影響去改變這個物質世界。祝生者安心,願死者安息!聊且一詩,寫給錢博士,塗博士(他們在天堂裏也許在平等地交談),天上的,地下的,已歸的,未歸的,不歸的:

春思秋想歸不歸,

思成霜發兩鬢堆。

歸有塘前夏荷豔,

老媽藕湯夢中味。

不歸院後秋楓賞,

兒女歡聲滿堂飛。

靈心安處家天下,

東江飲酒西山醉。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