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家述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山雨欲來(13)南北對話

(2012-06-30 15:24:15) 下一個


童大林(右)、吳明瑜(左)和我在南北企業家對話會上


山雨欲來(13)南北對話

在躁動不安的1989年春天,一年一度,兩會——政協和人大——又在北京開會了。這次兩會的主題,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知識分子之所以紛紛“上書”,就是希望兩會的代表能聽到他們的聲音。但很顯然,這些代表和當局都是聾子的耳朵。

3月14日,袁木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談到這些“上書”中“釋放政治犯”的要求時,很“袁木”地表示:“中國沒有政治犯,因此不存在釋放政治犯的問題。”

當時,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就是在改革中異軍突起的企業家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1989年3月29日至4月2日,“南北企業家對話會”在廣東番禹召開,我去參加了這次會議。到會的企業家有120多人。童大林、吳明瑜、於光遠、試驗區的胡昭廣、廣東省的一位副省長,也到會講了話。

南北企業家的風格大不一樣,從北方來的,多是大型國企的代表,企業的經濟效益乏善可陳,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南方(主要是廣東)的企業家悶聲大發財,卻訥於言辭。所以當場有記者評論說:“南方企業家會下蛋不會打鳴,北方企業家會打鳴卻不會下蛋”。但也有例外,就是來自北方的民營企業四通,被認為“既會下蛋,又會打鳴”。

3月31日,我在會上有一個即席講話,後來根據錄音整理出了一篇文章《對治理、整頓的十點希望——萬潤南在“南北企業家對話會”上的發言》,上了新華社的《內參》。

這是我在四通期間的經典講話之一。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內容:

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治理、如何整頓,這個問題更重要。我們有過許多教訓,就是目標提得很好,但是采用的辦法不對頭,結果與目標偏差很大,甚至南轅而北轍。當然,如何治理、如何整頓,這不取決於我們。人大代表們正在北京討論這個問題。但我們南、北企業家在這裏聚會,可以發表點我們的看法,講講我們所希望的治理、整頓是什麽樣的,並希望就此在我們之間達成一種共識,可以向決策部門呼籲一下。這也是一種南北對話:企業家和政治家的對話。

我們對“治理整頓”,有如下十點希望:

一、“治理整頓”要有利於社會環境的穩定.而不是破壞這種穩定。

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首先政策要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如果政策說變就變,怎麽可能有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位觀察家說中國的政策沒有能持續五年以上的。“七、八年來一次,來一次七、八年”,實際上政策的多變要更頻繁一些,社會環境怎麽能穩定得下來?有關政策一緊縮,造成了上千萬民工的大流動。你們廣州首當其衝,造成了政治、社會環境極大的不安定。一方麵,“治理整頓”需要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麵,如果“治理整頓”不考慮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會造成社會環境的不安定。

二、“治理整頓”要有整體配套,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更不能頭疼醫腳。

政策之所以多變,是因為許多重大政策的出台沒有整體規劃、係統配套。稅種說加就加,稅率說變就變,隨意性太大。一些政策不僅沒有可操作性,而且違反常識。剛才廣東省經委的同誌講易拉罐的生產問題,在當時政策許可的情況下上了馬,現在一聲令下要下馬,設備投資,銀行貸款誰來還? 這不僅是不合常識,而且是不講道理。這好比在原來政策允許的時候生了三個孩子,現在要實行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政策,因此要把那兩個掐死,這合適嗎?不根據常識製定政策,我們吃的虧太多了,甚至給我們帶來的是災難。如果說經濟體製改革是腳,政治體製改革是頭,現在的許多毛病出在這兩個改革不配套,不同步。特別是政治體製改革落後於經濟體製改革。是頭有毛病,卻去整治腳,這是頭疼醫腳。開錯了方、吃錯了藥。

三、“治理整頓”要區別對待,不要一刀切。

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政策就是區別不同情況。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情況,怎麽能一刀切? 說不許上就都不許上,這樣會造成重大問題。剛才有同誌說要網開一麵,我覺得這也有問題,網開在哪一麵,開多大?都不好辦。問題是不該拉網的地方不要拉網,不該切的地方不要切。在重大的經濟政策上要統一比賽規則,在許多細節上,不要一刀切。這才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什麽該生產,什麽該買,什麽該賣,國家管這些幹什麽?市場會選擇,市場會調節。如果易拉罐沒有市場,企業還生產什麽?有需求還不許生產,投資和銀行貸款收不回來,受損失的還是國家。我們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打字機說要控購,你說不許買,市場上緊俏得不得了。用戶想方設法要買,北京市控辦自己就買,他工作需要嘛。一個國家的政府要管到易拉罐、打字機、甚至連複印紙張都要管,太辛苦了。而且不區別具體情況一刀切,怎麽能管好? 過去說設計人員脫離實際,劃錯一條線,工人一身汗,浪費國家幾百萬。現在我們的政策製定也是一樣,什麽都一刀切,切錯一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得了。

四、“治理整頓”要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破壞生產力。

一個政策的出台要考慮到許多方麵。特別是可能引起的消極麵,影響不好的那一麵,而不能一廂情願,光想有利的一麵。整個經濟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調整一個地方會引起一係列連鎖反應。而我們的治理、整頓對生產力的影響考慮很少,有的甚至是破壞生產力。這樣的政策,下麵怎麽好執行。因此是逼得下麵搞對策。這又要影響中央權威。我們很願意維護中央權威。這麽大的國家,搞改革和建設,中央沒有權威怎麽得了。但是權威們製定的政策要符合實際,要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破壞生產力。

五、治理整頓要有利於市場的發育和完善,而不是破壞市場的發育。

經濟體製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通過宏觀調控和企業的創新,共同創造出市場來。十年改革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初步培育起來了一些市場的雛形。而治理、整頓的許多措施,又回到控購、統購統銷、專營專賣這樣一些老辦法,這不利於市場的完善和發育生長,而是破壞了市場。

六、“治理整頓”要有利於發揮企業活力、企業家精神和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不是抑製這種積極性。

我遇到一位長期在國營企業工作的同誌,他說實事求是地講,現在許多企業的領導和職工的積極性不是比以前更高,而是更低了。這個問題很嚴重。經濟學家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比作一條帆船,企業和人的活力好比是風,政府的調控好比是舵。中國改革以後,有點風了,但風來自四麵八方,有點亂,所以合力還不大。治理、整頓應該是想辦法把風向順一順,這樣合力就大了。現在治理整頓的一些政策光想把舵加大,不去理順這些風,甚至要取消這些風,這樣的話,我們剛剛啟動的帆船又會停滯下來。

七、“治理整頓”要有利於理順財產關係,即有利於多種形式的公有製的發展,而不是一種單一的國有製。

堅持公有製很對,但是公有製不等於國有製。國有製隻是公有製的一種形式。公有製可以有許多形式。我們這樣的民辦企業也是公有製的一種形式。它不是個人或幾個人所有,它是集體所有,真正的集體所有製。股份化以後,更是一種社會的共有製。這種共有製要比那種單一國有製有活力得多。十年改革的一個成果,是非國有的共有製經濟有了很大發展。這是市場經濟的一些幼苗,是中國經濟的一點希望。如果把這一部分也當作整頓的對象,企圖回到八個樣板或那種僵化的一種模式,我們的經濟不會有出路。

八、“治理整頓”要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新秩序,而不是恢複計劃經濟的老秩序。

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新秩序,這是對十三大路線最準確的概括。我們不能從十三大製定的路線後退半步。現在的一些做法,不是真正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而是把老一套辦法拿出來。不是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新秩序,而是恢複計劃經濟的老辦法。當然,要退回去也不容易。第一、八億農民退不回去了;第二、廣東等沿海地區退不回去;第三、在座的各位退不回去了。

九、“治理整頓”要有利於政企分開,而不能再強化政企不分。

許多人說,當前一大問題是通貨膨脹。從經濟學角度看,通脹隻有一個原因,就是鈔票印得太多。為什麽控製不住?關鍵是政企不分。我們的政府很辛苦,他要扮演好幾種角色,既是投資者,又是補貼者,還是購買者,同時也是印鈔票者。左手印錢,右手花錢,怎麽能控製得了。誰投資誰是老板,購買者是顧客,而顧客是上帝,補貼者是慈父。一個人要扮演這麽多的角色,既是老板,又是上帝,又是慈父,自己還要印鈔票,當然控製不住。如果政企不分開,通貨膨脹的根子解決不了,還可能進一步引發通脹,這是最可怕的。

十、“治理整頓”要有利於廉政建設,而不能導致更多的腐敗行為。

廉政建設很重要的一條是防止把權力轉化為私利。政企不分。國家管得越多,越是增加了腐敗的機會。凡是用權力控製的地方,就有把權利轉化為私利的機會。專賣,那麽誰賣?誰有了專賣權,誰就可以賺錢。為了取得這種權,就帶來了腐敗的可能。現在好多作法。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這種機會,這對廉政建設不利,給腐敗風氣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溫床。

總的講,治理整頓是需要的,但是怎麽治理,怎麽整頓,問題很大。我們提出一些希望,供決策者參考。最後我提一個建議,可不可以把這一次會稱為第一屆南北企業家對話會,以後一年一次,使這樣的對話會成為慣例。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希望能在北京接待南方的各位企業家。

但沒有“明年”了,因為“明年這個時候”,我已經流亡到海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我倒是認為美國的政治,就是被綁架在某些大的壟斷財團手中,看看美國本土勢力和猶太勢力的明爭暗鬥,就應該明白。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是依法治國的國家這個觀點有時候可能是偏離的,美國的霸道橫空全世是世人皆知的。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elldone2007的評論:
“理論不能違反常識”這句話,估計百分之百文科學生會讚成,但是如果你問問理工科學生,他們肯定告訴你,這句話在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錯的離譜。比如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很多人反對,就是因為它很背離人們的常識,但卻是正確的。

俺無意爭論這句話的對錯,因為離開了具體問題討論這句話,沒什麽意義。

welldone2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純銅的評論:
你這個評論有點不顧時空環境。 在中國那幾年, 政府不僅在企業經營環境上是時鬆時緊, 而且時有意識形態的大帽子準備著。 中國還是個人治的國家, 你說企業家不努力“對話”, 行麽? 相反, 美國是以法治國的國家, 企業家用“政治獻金”影響國家的法律政策。 老萬這十點, 看來都是常識, 但老共的意識形態影響常識,不是很常見?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萬家述評的評論:
謝謝老萬的回複,考慮到是即時講話和當時的時空環境,可以理解。
萬家述評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純銅的評論:
你沒有仔細讀我的回憶,這十條是我在會上的“即席講話”,怎麽可能是別人的東西?而且,我當時講話從來不用講稿,更不會讓人準備講稿。秀才們的責任是根據我的講話錄音作文字整理。你不了解當時的情況,當時我講這十條時,引起的是一片讚同,甚至是震撼,否則新華社的《內參》不會轉載。《內參》的讀者是中共的最高層。後來台灣的《天下》叢書也收錄了這篇東西,認為是了解大陸經濟的必讀文章。你喜歡發表不同意見,這很好,說明你有獨立思考,但不要不了解當時的時空環境就想當然。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It was Calvin Coolidge who said "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 That was his expression of an honest, conservative belief in letting private capital operate with minimal governmental oversight, but it was made in an era when the very nature of American capitalism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it is today.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後來的人應該感謝老萬那些人帶來的新觀念的。我們的很多知識來源不明,當時隻知道中關村的四通科海、經濟導報等等,不停的有新東西。隻是不知道那些企業家怎麽思想和運作的。

出國後才真正理解為什麽美國一個總統說“美國的事業是企業”(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 才理解中國美國對於政府職能的認識、認定差別極大。

中國的政權,如果按林彪的說法,那就是鎮壓之權。不知道生產問題。這個思維根深蒂固,雖然現在應該是在轉變,但是要從內心深處有意識地把政府職能轉到服務於生產,多少大小官員都要改變思想啊。

而美國的政權,從建國之初,就是一批企業家(包括華盛頓都是有自己的莊園企業)商量怎麽樣的政府職能才能服務於我們的企業、生產。政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社會生產的良好運作服務的。不是為了在生活平穩後搞革命的,七八年來一次折騰。

實際上Steve Jobs 和幾個總統關係都很近。
Steve Jobs, Mark Zuckerberg Flank Obama At Tech Titan Dinner (PHOTOS)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1/02/18/steve-jobs-mark-zuckerberg-obama_n_825053.html
-----------------

政府的目的如果不為服務於生產,那還能為什麽?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但我們南、北企業家在這裏聚會,可以發表點我們的看法,講講我們所希望的治理、整頓是什麽樣的,並希望就此在我們之間達成一種共識,可以向決策部門呼籲一下。這也是一種南北對話:企業家和政治家的對話。
==================================================
企業家和政治家對話的動機是好的,但想法和做法是幼稚的。即使在美國,成功的企業家如比爾.蓋茨和斯蒂夫.喬布斯也不會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指手畫腳,雖然他們心裏可能把政府的愚蠢早就罵了一千遍了。為什麽呢?
第一,一個政策成功與否很多不在政策條款本身,而在執行。猶太人有一條格言,大意是猶太人能在任何法律下做買賣,並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事實也確實如此,別管歐洲各國製定出怎樣的歧視性的法律,猶太人最終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
第二,任何政策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和遺漏,沒有完美的萬全之策。老萬的提的十條建議有的是泛泛而談很空洞的東西,屬於百分之百正確的空話;有的本身細琢磨一下,道理上也不一定成立。
第三,企業指點政府,基本上等於自殺。所以沒有哪個美國大企業家敢對政府指指點點。倒是俄國有這樣的企業家,和政府唱對台戲,最後被普京送進了監獄。
感覺老萬的十條建議,是個文科書呆子寫的,不是老萬的主意。
zhu_charlie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your Stories, 萬.
{但沒有“明年”了,因為“明年這個時候”,我已經流亡到海外了。} -- Sigh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