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家述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我們宜興老萬家的來龍去脈(2)

(2009-08-03 17:46:04) 下一個





(2)源遠流長

這篇序言,不僅書法漂亮,文字也言簡意賅,道出了我們宜興萬氏的來龍去脈。

“係出姬周,畢公高後裔”

我們老萬家也算是黃帝後裔。傳說中黃帝是降生在“姬”河邊,於是後人以姬為姓。周朝的貴族是黃帝的後代,所以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而周以後,其王族後代就以國名為姓。 我們萬氏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先人,便是周文王的後人畢公高。

畢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文王可考的,一共有十七個兒子。老大伯邑(姬考),在商紂王那裏當人質,被害於商都朝歌。在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是老二武王(姬發)和老四周公(姬旦)。在商周之變中這兩位的功過是非,我們不在這裏討論。但“武王伐紂”、“周公吐哺”,畢竟是令人動容的曆史故事。

作為文王的幼子,畢公(姬高)應該是坐享其成的了。武王滅商以後,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姬高便被封到了畢國,故稱畢公,其後人便以畢為姓。





畢公高

周滅商大約是在公元前1041年。三千多年前的畢國,地處今陝西長安、鹹陽之北,西至興平縣東部,東抵鹹陽,北抵涇陽涇水南岸,南抵渭水,地麵平坦,土壤肥沃,是關中平原富庶之區。畢,又稱為畢陌、畢原或鹹陽原,是一片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視,因為文王、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後,都是葬在此地。

“萬錫封魏邑大夫”

四百年後,畢國被西戎所滅,其後裔開始向東遷徙。畢公高的一位叫畢萬的後裔,覺得晉國國君也姓姬,算是同姓,就想到晉國尋找發展機會。臨行前,在洛陽卜了一筮,卜到屯卦,又由屯卦演變為比卦,周大夫辛廖看了卦相後,祝賀他道:“這卦相很吉利。屯卦險難而堅固,固則寵祿不變;比卦親密而得入,入則君臣情意相結。還有哪個卦比這個更吉利呢?你的後裔必定會繁盛的。”

畢萬入晉,果然受到晉獻公的重用。公元前661年,因為畢萬輔佐晉獻公有功,受封於魏(今山西省芮城以北),在晉國當了大夫。其後人一部分以封邑為姓,稱為魏氏;一部分以先祖的字“萬”為姓,稱為萬氏。從此,曆史上就有了我們姓萬的了。所以從淵源上來講,我們姓萬的,和魏姓、畢姓、姬姓,都是一脈相承的遠親。

當畢萬封為魏大夫時,晉國掌管卜筮的大夫卜偃就預言畢萬的後裔一定會壯大。因為萬,是盈滿的數目;魏,是高大的意思啊!也許這段話是畢萬後人發達之後,人們的附會之辭。但不管怎麽說,畢萬自入晉受封魏邑之後,後人逐漸顯貴,最終在周定王24年(公元前445年),與趙、韓一起瓜分了晉國。

期間,揚名於曆史的萬姓先人,當屬齊國的萬章。史載:“孟子去齊,絕糧於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所以萬姓後人往往標榜自己是“孟門高弟”,蓋源於此。所以我們姓萬的,見了孟家後人,要謙恭些,執弟子禮。

畢萬後裔建立的魏國存在了241年。到公元前225年,秦滅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好做又懶吃 回複 悄悄話 宜興?是不是有著名的紫砂茶壺?
看來萬老師的族譜,才知道原來萬老師學識淵博不是沒有原因的,家學淵源啊。
如星如沙 回複 悄悄話 n 年以前,身分曾掛靠四通,所以很喜歡聽萬兄講故事。

萬老兄保重!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我們謝家的輩分“… …淵源自晉,盛於東渡 ……”表明謝家人都自認是謝安的後代。祖先在河南太康, 後東渡福建莆田,宋朝文卿公四兄弟南移鋪前,最後定居海南文昌縣。我們的家譜這樣記載。

公元383年,中國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東晉8萬士卒一舉打敗了前秦20萬大軍,不僅使國家轉危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曆史佳話。這就是淝水之戰。運籌帷幄,奪取這場勝仗的指揮家便是我們的祖先東晉宰相謝安。
謝家上可追溯至謝安的祖父謝衡,他曾是東漢時的大儒,下則延續到謝安的九世孫謝貞,作為謝氏最後一位在史籍留下傳記的子孫。謝安無疑是這三百年華彩中,至為絢亮的一筆。這一個人生曆程,標記著一個家族終於不可阻擋地攀上極頂,放散出流蓋當世的輝煌,這力量與東晉王朝的命運相契合,標記著一個王朝半世紀的續延,於是就托起了一個安然的,平穩的世道,為後人所記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