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個民族的搖籃:周原

(2018-02-09 07:09:16) 下一個

《僑報》文學時代 2018年2月8日  


青銅古色,綠禾依依 —— 一個民族的搖籃:周原


    先說和漢人有關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漢人奉炎黃為祖,許多少數民族也一樣。就是說,中華民族本來就是許多兄弟民族的總體。本文寫漢人,其他同期的兄弟民族亦在其中,如影隨形。

        第二件事,人之初,性本野。人跡初起,大致都走過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時期,漢人也不例外。隻是,從混沌初開到懵懵懂懂朝文明而去的路,不同的民族,腳下的起伏曲直、乃至走出的路徑會有不同。

從血緣和文化上說,漢民族主要的一支直接源頭當是周人。周人原先居住於西北的豳這個地方(今陝西旬邑一帶,此地西接甘肅),本與“戎狄”(中國古代西北邊遊牧諸民)雜居。上溯炎黃或者更早,周人與戎狄應該說本就有共同的祖先,隻是分支為不同的部落而已。後來,因受不了戎狄部族的逼迫和騷擾,在古公亶父的率領下,周人舉族遷徙,渡過漆、沮二水,翻過梁山,來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一個叫周原的地方。這裏依山傍水,極適合農耕。

 說到周與農耕的關係,更早時,周人的始祖棄(後稷)就是一位農耕開拓者和高手。“周”字在甲骨文裏就像是一片長滿了莊稼的田原。在後稷的影響下,還在南遷之前的周人,肯定就已經實踐並善於農耕。

後稷的事跡帶著點神話的成分:相傳薑嫄踩巨人腳印因而懷孕生了他。而古公亶父的事跡卻是有比較真實的文字記載。《詩經·魯頌·閟宮》載:“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大雅·緜》更是一部早期周人發跡的史詩,裏麵兩次提到“古公亶父”,記敘他和族人在西北黃土地上開挖窯洞,簡樸生活;後率族人逃難跋涉,終於來到岐山之南……詩中又欣喜讚美一個水豐土沃的周原,苦菜種下去,也能長得像糖一樣甜!詩歌接著生動描述古公亶父如何帶領族人在周原這個新地建屋立業,墾土開渠,建置美好家園的情形。

離開豳地時,周人沒有往北去而是往南奔,是古公亶父的一念之差還是深思熟慮?我想象古公亶父率領他的族人,站在高高的黃土山坡上,環顧四周。北望,是熟悉的黃色丘陵起伏,一望無際;南望,卻是幾分秀色掩映幾分神奇。既然要離開,那就找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去吧,興許還能碰上友好一些的鄰居。

就這樣,周人沒有北上追逐水草,而是南下與農耕親密。必然和偶然常常難以扯清,但是,至少,從周人對周原農田的由衷讚美來看,我更願意認為周人南下走上農耕之路是必然的。大約在南遷前後,周人就已經使用青銅器製作農具,掌握了相當先進的農業生產力。2001年,一些植物考古專家從周原早期的土層中發現了大量碳化的農作物種子。經過研究,發現那時的周人已經掌握了先進的灌溉技術,因而能夠成功地大麵積種植小麥。此外,粟和黍(兩種不同的小米)和大豆等也已經被廣泛種植。

今天看來,兩件事情徹底改變了周人的生活方式、觀念和視野,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周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後來被稱作“漢”的那一大群人的命運。第一件事就是古公亶父帶領周人離開西北,進入岐山之南積極務農;第二件事就是武王克商。周朝先賢及奠基者周公旦的一係列思想言行,都是在這兩件大事的基礎上思考、總結、成形的。

有了土地,農耕成了從個人到社會、國家的首要支撐。而農耕既要靠天吃飯,又講求季節和辛勤的勞作。粒粒皆辛苦,於是節儉和勤勞一起,成了社會的美德。而總結了商人覆滅的經驗後,敬天保民、勤勉自律,從善如流,也就成了先賢為周人立下的道德座右銘。儒家聖典《尚書》的《無逸》、《康誥》等篇,記載了周公對成王的諄諄教誨,其中包含勤勞、節儉、自律、勿貪圖安逸、積極務農等等內容,也包括了敬天保民的思想。這些,基本都是儒家思想的源頭。

農耕讓周人的生活相對安定。一邊是生活起居安定,一邊是殷鑒不遠,於是,周公居安思危,開始琢磨禮樂事宜。禮就是尊卑有分,等級有別,老幼有尊,上下有序;土地的分封,權益的分配,權位的繼承等,都要按照一定的禮儀法度來進行。作為禮的體現之一,周朝有青銅禮器,不同等級之人使用不同的禮器。原為炊具的鼎,後來成為最顯赫的禮器,“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這一獨特的“藏禮於器”的方式,把一個社會的等級和秩序具體生動地展示了出來。

單有禮,會顯得冷漠乏味,於是需要樂來調劑。周公的樂是配合舞蹈的,有“象”舞的樂,“酌”舞的樂等。不知道那些舞蹈是什麽樣子,配合舞蹈的歌曲又有著怎樣的旋律,我想象,應該是十分的雍容美妙:既有威儀,又有柔姿;變化有方,和諧有度。

周公親自實踐了自己的禮樂思想。攝政六年後,他就還政成王,謹守君臣之禮。周公吐脯,生動體現了他身居高位卻依然克謹克謙的品性。他所製定的禮樂典章製度和他的思想,奠定了以漢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觀念根基。農耕勞作和居安思危,塑造了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古老的農作物種子,年複一年地被播撒。土地和種子的靈與肉,也反過來沉澱於中華民族的DNA裏。

儒家的“禮”雖有著它的種種局限性,也已經進入中國曆史的博物館,但是它作為護衛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整體和諧的力道之一,卻有它的曆史價值和功勳在。從這個角度說,假如當年的孔子沒有竭力推行“克己複禮”,恐怕也不配作為中華民族的“靈魂工程師”。周公的思想和實踐,被孔子和孟子所繼承發揚,最終形成了仁義禮忠恕等一整套儒家的思想和觀念,熏陶出了中國古代乃至近代無數家國英雄,仁人誌士。

回望我們祖先的搖籃血跡之地——周原,如今她依然姣好,沉靜而莊嚴地處立在渭水之濱。她青銅古色,綠禾青蔥,龜陶累累,流水依依……即便是那僅存的夯土地基,也在無聲地敘說著一個民族的故事,展現著她的隱忍、智慧,膽識和勇氣,揭示著一個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海納百川、輝煌接燦爛的秘密。


相關:

寫給霍去病 (外一首)
夏朝,我來自你謎一樣的故事
從隋文帝上榜說起
如果商周真的掉了個個兒……
罪孽與惡名背後的偉業
我眼中的司馬懿及其身後的西晉
英雄匆匆,漢朝的偶然與神功
-- 路 --
《戰長沙》—— 深情摯愛與視死如歸
從《京口北固亭懷古》想到“寄奴”劉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謝謝你分享這麽多!元宵快樂,推薦你看《楚國八百年》,央視最好曆史文獻大片。你會很有感受的。再敘。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周,秦都是從西北逐漸向東南發展, 最後定都於關中平原......那一帶的文化沉澱和那裏的黃土一樣深厚!
中國的大思想家都出於周朝! 秦統一後焚書坑儒,直到今天兩千多年,"祖龍隨死秦製在",再也沒有出現過周朝那近千年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豳, 邠縣, 彬縣. 詩經裏的"豳風"......應當是彬縣旬邑那一帶.
我有個大學同學是彬縣的, 畢業後回彬縣, 早年有聯係,畢業後再也沒見過. 本想等安穩後去看他, 沒想到他英年早世......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正沉浸在"周原,周公等之中, 突然出現"儒家的“禮”....., 這兩段之間的跳躍(大概500年吧)似乎太大了點.
--------------------
""周公親自實踐了自己的禮樂思想。攝政六年後,他就還政成王,謹守君臣之禮。周公吐脯,生動體現了他身居高位卻依然克謹克謙的品性。他所製定的禮樂典章製度和他的思想,奠定了以漢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觀念根基。農耕勞作和居安思危,塑造了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古老的農作物種子,年複一年地被播撒。土地和種子的靈與肉,也反過來沉澱於中華民族的DNA裏。

儒家的“禮”雖有著它的種種局限性,也已經進入中國曆史的博物館....."""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虔謙 發表評論於 2018-02-09 14:26:44
謝謝理解。
這應該就是從周原走向黃河中遊的中原大地,豫西丘陵和豫東大平原, 畢竟這兒經黃河多次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地
austinw 回複 悄悄話 周塬位於歧山與扶風兩縣交界處,塬上60年代時還是一大片旱塬,很難說周人古時代就有了灌溉係統,但是風調雨順時周塬確是糧倉。我的老家在漆水河畔,50年代上初小完小時,和同學們常去河邊給學校背沙子。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信' 的評論 : 謝謝誠信評論,很高興你喜歡!:)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知識量很大,學到很多。另外,優美的文筆使得閱讀很享受。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有緣有你' 的評論 : 謝謝有緣,新春快樂!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謝謝你評論分享!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謝謝農家苦點讚!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你讀得真細。是我不夠資訊,應該說“土地”或“耕種”,謝謝!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周人沒有北上追逐水草,而是南下與耕地親密。”
那麽此處的“耕地”是什麽人開發的呢?
若尚未有人開發過, 哪兒來的耕地?如果已有人類“使用”即耕種了已經開發的耕地, 這些可能比周人更先進的人又被周人趕到哪兒去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難得的好文章。讚一個!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記得18兄的一句經典。人類社會可以沒有道與德,但絕對不可沒有禮。無禮,寸步難行。
有緣有你 回複 悄悄話 姐姐是一個勤動腦、愛思考的人!謝謝姐姐的美文,喜歡聽姐姐講古! 祝福姐姐周五和周末快樂!天天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