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21)
在吐魯番,和其他團員一樣,我對這個農家地台子充滿新奇。上去時要脫鞋。
後來我們還聽說,我們一位很密切的新疆文友,五月二十二號早晨本來就要去那個早市購物的。也不知怎麽回事,他的狗那天早晨突然地一改往日的作息習慣,耽誤了他出門,沒想就這麽樣躲過一劫!
難不成,這狗通靈?!
我們這次的新疆遊前後共有四個導遊。第一位導遊是位漢族姑娘,熱情周到。第二位導遊是一位維族小夥子,我們稱呼他阿木。阿木帶領我們遊覽吐魯番地區。他對恐襲很不以為然,表示大多數人都是好的,都希望平安發展。阿木上過漢語學校,漢語非常棒,也非常有中國認同同意,介紹邊疆情況時常常都用說“我們中國”,讓我心生奇異的感動。第三位導遊也是維族,曾經參過軍。在講解喀什老城的過程中,他不時會穿插一點佛教的說辭。雖然沒有辦法深入了解,我能感覺到新疆多民族多文化相處的不易以及和諧的極端珍貴。最後第四位導遊小張是一位維、漢混血兒,他帶領我們上了帕米爾高原,給我們“Lang”餅吃,在高原的冰冷湖水裏為我們洗水果。小張熱情豪爽,說到反恐,他告訴我們,喀什其實很安全,但是如果真出什麽事,他肯定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他的客人們。
說起打架,女人的力氣當然沒有男人的大。所以聽說眼下有的旅客竟然會特別要求要男導遊領路。
大家跟著阿木上交河故城。
幹熱的故城上僅有的兩種植物之一:野西瓜。可以製成藥外用,不能吃。
吐魯番的“長城”,從天山那頭一直延伸下來的地下坎兒井。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可挖鑿坎兒井,豈是僅僅種屬那麽簡單!我在這裏喝了這坎兒井水,清涼潤肺。
去帕爾米高原的前半程路:綠樹疊起。
去帕米爾高原的後半程路:戈壁清泉
維族導遊領我們進喀什老城。我們得緊跟著他,免得迷路繞出不來。
在喀什老城裏。我還跟那裏的老百姓及導遊合影。
可愛的小張為大家洗水果。
進香妃墓前小張為我們解釋講解。小張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喀什大清真寺附近一角。
接二連三的恐怖事件,無疑給新疆旅遊業帶來不小的影響和傷害。市場上的東西,包括玉器,都比一般時候要便宜,因為買客少。盡管如此,由於玉器本身價格昂貴,團員們買玉時還是會“砍價”。實在砍不下來的,會心安理得地說:反正錢也是花在中國。能這麽想,也算是好心態。
喀什街景。
喀什大巴紮,我們竟然也敢去!隻見東西琳琅滿目,仿佛什麽也沒發生過。
少數民族可愛的個體戶,追到車上來銷售。在新疆,隻要不會引起行李超重,想方設法都要多買些當地特產,回來以後後悔都會來不及。
2014中國行:如此反恐
《門神》榮獲美國第41屆學生奧斯卡銀獎
綜合報道:隨洛杉磯作協訪華團中國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