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我以前認識一個叫咪咪的越南裔美容師。咪咪當過十三年的護士。她告訴我,那個時候,每天看著一個個人進來,又看著一個個人出去 ------ 有的還好,是歡歡喜喜回家轉,可有好多,是去到太平間的。時間久了,她感覺自己神經快要崩潰掉。幹了十三年後她再也忍受不了了,於是便離開了醫院,改做美容。
畢淑敏本人是內科主治醫師,她還在西藏阿裏高原當了十一年的兵。這個獨特的人生經曆,給畢淑敏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肉體和生死烙印。我案頭的這本《畢淑敏自選精品集》封麵上列出的九部中短篇小說中,居然篇篇寫到有人死,篇篇的主題都和生死有關!不僅如此,女醫師作家的筆端還常觸及死人和垂死的人體形的異樣和皮囊內外,把生命的血肉載體連同它不甚美的、不甚強的那些方麵赤裸裸呈現在讀者麵前,讓人無法不正視生命脆弱無常的物質本性。當然,作家筆觸的重心還是生命的價值、尊嚴、美麗和生命之愛的珍貴美好。
那一篇篇作品,有的可以看出是作者的再創作,有的風格上卻非常寫實。雖然說生死麵前沒有男女之別,但還是可以感到女作家特有的敏感、多愁、細膩和溫柔。《在陵園的台階上吃糖》寫的是一群女兵如何為一位在邊境戰事中犧牲的年輕班長整理遺容的故事。如同作者的其他幾部作品一樣,這部小中篇非常細致地描寫到了血和死者形體的改變,寫到恐怖的傷口,還寫到從死者身上攜帶的風濕膏推測年輕的班長生前可能犯有高原通病關節炎等等。不過最有震撼力的,還是女兵們在他的褲兜裏發現了三塊糖!作者寫道:
“看著那三塊糖,我突然熱淚盈眶。在這之前我一直無法把死去的班長當成一個曾經活過的人,盡管他在我身邊,我仍然覺得他是幻影,一點都不真實。但這一瞬,我明白他曾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像我一樣愛吃糖。我被刻骨的悲傷擊中。”
“在高原上,凡是外出,可能遭遇種種意外 …… 外想生存下去,你必須要有熱量。糖就是最好的能量 …… ”
“這幾塊糖,是班長臨出發的時候,裝入口袋的 …… 糖,是高原的護身符,班長放入這糖的時候,一定是滿懷生的渴望 …… ”
夠了女作家,讀到這裏,我已然也被刻骨的悲傷擊中!畢淑敏在該書序言中說:“我願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此時,我真的有和作者遠握的感覺。
後來,小說中的“我”偷偷把那三顆糖放回殉難班長的右褲兜裏,讓它們陪著年輕的班長同赴另一端 ……
這部小說描寫很平和,卻能帶給讀者極大的震撼。我想,這種震撼力是來自作者真實的經曆;而這平和,也源自生活,它來自作者在經曆了種種生死洗禮後的淡定。
中篇小說《生生不已》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對夫婦的孩子因犯不治之症而去世。孩子的母親幾近瘋狂。為了挽救生者,醫生給孩子她爸建議再生一胎。二度懷孕果然帶給母親新的欣喜和希望。不幸分娩難產,母親危在旦夕。彌留之際,她要求醫生把孩子抱到她跟前,她把最後的生命力逼到兩目之間盯著孩子看。後來,人們驚訝地發現,孩子的眼光就像他母親!這部小說故事雖然簡單,但是細節生動而入木三分。讀到最後我感到所謂的母愛父愛,其中天然的一個成素,就是人對自己生命延續的渴望。
其他幾部作品《術者》,《阿裏》等,也交映著人性的光明和昏晦,叫人讀了心潮起伏,難以釋懷。
畢淑敏的作品描寫了對生命本性及其價值的獨特體驗和思考,在生死的嚴酷現實和逼真細節麵前展現了一位女性天然的溫柔、單純和仁愛,這仁愛不單薄也不怯懦,它是飽滿寬厚的,勇敢堅強的。
畢淑敏說:“寫作是命運的延續。”我還想到,寫作是生命和仁愛的延續 ------ 不僅僅是作者生命的延續,它也是作者筆下那些真實人物的生命的延續;不僅僅是作者的仁愛,它也激發了讀者人性中最善良祥和的那些東西,引領讀者回歸生命的基本層麵。
謝謝你的觀點分享!問候!
謝謝評論分享!
謝謝評論!問候圈外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