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會史演義】第5節 三大使徒教父(中):安提阿的伊格那丟

(2022-06-03 10:38:44) 下一個
現在介紹第二位使徒教父﹕安提阿的伊格那丟。
伊格那丟出生於敘利亞省,出生年代不是很清楚,但一般相信應該是在公元35年。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提阿甫若,是“受神感動者”或者“神的旗手”之意。在一些早期的教會作家的作品中,有這樣一種說法,說伊格那丟在孩童時代受到過耶穌基督的喜愛和讚許,他們還用福音書中的一個故事來“證實”他們的說法。 在福音書中有這麽一段記載,大意是說,有一次耶穌和眾門徒去迦百農村,一路上門徒們爭來吵去,爭論他們之中誰最為偉大,誰的地位最高,誰的資格最老,因為誰大,誰就可以在天國中得享高位。他們到了迦百農之後,耶穌知道了這事,決定要好好教育一下這幫門徒,於是他把他們叫來,對他們說﹕“誰要居首,誰就得居後,作大眾的仆人。”意思是說,你們誰要想爭大,最後必然做小。這時,有一個小孩正好在附近,耶穌就把那小孩領過來,抱在手上,指著小孩對門徒們說﹕“你們如果不變成像小孩子一樣,就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像這個小孩子那樣謙卑的,在天國裏就是最偉大的。”意思是說,要進入天國成為神子民的人,一定得向小孩子一樣地謙卑。這段教導,不僅是對當時的門徒們說的,其實也是對所有的基督徒說的。
筆者插句跑題的閑話,那時的娃娃大多質樸華素,自然是謙卑溫遜,哪裏象現在的娃娃,一個比一個傲氣,一個比一個門檻精?問問現在年輕的父母們,有哪家的娃娃是謙卑的?若搞個統計,謙卑娃娃的數量絕對比珍稀大熊貓還要少。這是人類的進化呢?還是人類的退化呢?所以,筆者有句戲言﹕要人類返樸歸真,得從娃娃抓起。
玩笑說完,言歸正傳。
或許是出於對伊格那丟的美化吧,教會作家們就發揮說,耶穌手中抱著的那個“謙卑小孩”就是童年的伊格那丟。明眼人一看,這就是穿鑿附會,因為耶穌在公元30年就已升天而去,別說伊格那丟不可能是那位謙卑小孩,他當年甚至連子宮裏的受精卵也不是呢。
雖然這則張冠李戴的故事沒有曆史的真實性,但是曆史上的伊格那丟倒的確是一位“謙卑如小孩”的聖徒。這跟他後來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卻說伊格那丟長大後,做了使徒約翰的門徒,在約翰的栽培下成為一名基督精兵。後來,伊格那丟加入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
安提阿教會具有非常卓越的傳統,曾有多名使徒在這個教會牧養會眾,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也正是由此教會差派出去到外邦去傳道的。該教會在基督教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耶穌的追隨者第一次被別人稱為“基督徒”的地方。據天主教的說法,使徒彼得做過安提阿教會的第一任主教,接他做第二任主教的叫友阿丟,但是使徒彼得欽點伊格那丟做安提阿教會的第三任主教。約公元67年,30多歲的伊格那丟最終登上主教寶座。這樣看來,伊格那丟曾得到兩位大使徒彼得和約翰的親睞和真傳,難怪有人聲稱伊格那丟是屬於“使徒統緒”的“真命”主教。
所謂“使徒統緒”的說法,來自於羅馬的革利免。革利免把主教這一聖職的起源歸根到使徒們的傳授,他說﹕“眾使徒為我們從主耶穌基督接受了福音,耶穌基督是上帝所差遣來的。所以基督是由上帝而來,而使徒們是由基督而來。可見兩者的次序,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他們走遍各城各邑傳道,在初信道的人當中,藉聖靈去考驗他們,選派之為日後信眾的主教和會吏。”如此所說,便把所有教會所立的主教全部往使徒身上靠,也就是往耶穌身上靠。但是,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從曆史上來說,許多主教的產生並非來自使徒本意。
無論如何,伊格那丟是一位正直果敢的主教,他雖然不知道什麽“使徒統緒”的說法,但是他極力主張主教應獨攬教會大權,他自己就在安提阿主教任上就作了40年之久,成為最獨裁最強勢的主教。但是,伊格那丟的獨裁,並不是呼兒咳呀地為自己謀幸福,而是借此團結教會,更有力地領導教會抵擋異端斜說的誤導。後來的曆史事實證明,這種強有力的主教獨裁製,最終使教會經受住了異端們的忽悠。當然,任何一種人造的製度都不可能是完善的,這種主教體製的弊端日後也給教會造成極大的麻煩。這是後話。
伊格那丟的另一個貢獻,是他在他的“殉道之旅”途中給小亞細亞和羅馬各教會所寫的七封書信。
約公元108年,當時的羅馬皇帝圖拉真在對斯基泰人和達基亞人的作戰中取得軍事勝利之後,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穩定國內局勢上。他下令給基督教會一個“立功贖罪”的好機會,命令基督徒加入羅馬人的宗教,一起崇拜羅馬諸神祗,此舉引起各地教會的強烈反彈,其中以伊格那丟領導的安提阿教會的抗議尤為聲勢浩大。
圖拉真極為惱怒,發出特諭,大意是:“朕即天下,朕即神明。這些基督教會大逆不道,言行乖謬,居然給臉不要臉,給台階不下,他們不向帝國神明參拜,就是叛國叛朕。安提阿的伊格那丟更是可惡,為患尤重,朕命將其捉拿歸案,押送羅馬執行死刑。”
沒過多久,十名羅馬士兵奉命向安提阿撲來,將伊格那丟捉住,隨即要押解去羅馬。伊格那丟被捕,不由喜從中來。看官們一定會問:你是寫錯了吧?或是伊格那丟發瘋了吧?被抓去送死,他還喜從中來?本人沒有寫錯,也沒人發瘋。伊格那丟深知,為耶穌而丟掉生命的人,必得到新的生命,必在天上從神那裏得到永恒的賞賜和冠冕,能有這種機會為主殉道,伊格那丟能不樂嗎?
伊格那丟昂然啟程,從安提阿的西流基港口登船。60多年前,就是從這裏,使徒保羅首次啟航他的“海外傳道之旅”,這次在同一港口,伊格那丟開始了他的“殉道之旅”。當他登陸到小亞細亞地區後,在陸路上不停地給小亞細亞諸教會寫信,在信中勉勵教眾要保持教會團結的精神,不要偏向異端;安提阿教會將來若遭危險,還希望別處教會予以支持。伊格那丟一路上受到各教會的優厚接待和崇高致敬。不久,他到達示每拿,就是現代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地區。在這裏,羅馬士兵同意他在此滯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好讓他跟他的同門師兄弟、另一位使徒教父坡旅甲見麵敘談,坡旅甲也是使徒約翰的門徒,當時擔任示每拿教會的主教。
在示每拿,伊格那丟聽說羅馬教會正在商討營救他的計劃,他趕緊提筆給羅馬教會寫信,請求他們放棄營救計劃,不要剝奪他“為主殉道”的大好機會。
他如此寫道:“我甘願為上帝而死,請你們勿加攔阻。我懇求你們不要用姑息的愛來對待我。就讓我被野獸們吞噬吧,這樣我倒是能借此機會快快到上帝那裏去。我要做上帝手中的麥子,要在野獸們的牙齒裏被磨碎,以作成主耶穌基督那樣潔淨的餅。”又說:“從敘利亞到羅馬的途中,我正在和野獸們爭鬥著,不論在陸路或是海路,不論在夜裏或是白天,我都被綁在十隻豹子(指那十個羅馬兵丁)的魔爪之中,我待他們越好,他們卻更加凶惡。可是他們的惡毒行為,卻越發令我成為一名真正的主耶穌基督的門徒,當然我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我渴望著那為我預備好的猛獸,我禱求使它們可以快快為我成事,我也願意讓它們快快吞噬了我;有些人會讓野獸懼怕而不敢去咬他們,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在我身上;假如野獸們不願來碰我的話,我必要強令它們來咬我。請你們答應我這件事。我知道什麽是利便於我的事;我要開始做一名主耶穌基督的真正門徒了。但願諸般事物,不論是可見的或是不可見的,沒有一樣能妒忌我,沒有一樣能阻攔我去主耶穌基督那裏。讓一切都來吧。烈火呀,十字架呀,與眾野獸搏鬥呀,以及粉身碎骨,撕肉斷肢,血肉模糊,全身糜爛,與魔鬼的殘酷暴刑,都一齊到我這裏來吧,我隻願早日成功地升天與主耶穌基督同住。”
伊格那丟被押到羅馬之後,帝國政府百般審訊,千般誘導。見伊格那丟仍然沒有屈服的意思,圖拉真惱羞成怒,下令將他丟進羅馬城的鬥獸場飼喂餓獅,同時也讓羅馬觀眾觀賞取樂。那一天,猛獅咬碎了伊格那丟的肉身,但卻沒能咬碎他對信仰的執著和對上帝的忠誠;肉身破碎之時,他在天上卻獲得了一個更新更美的生命。
後來,伊格那丟的殘骸由兩位聖徒帶回了安提阿妥善埋葬。到了公元637年,當時的東羅馬帝國皇帝希拉克略下了一道諭令,將伊格那丟的殘骸運回羅馬城安葬,其殘骸如今是葬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教會史演義”是我從2012年6月起開始構思寫作的一個博文係列。
發表在我的微信公眾號(tongchenseattle)內。大家可以去閱讀。
研究曆史和寫作博文純粹是我個人的業餘愛好。為寫“教會史演義”,我從本地多家圖書館內搜尋並借閱了巨量的相關資料。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我寫的是“演義”,基本上就是“曆史小說”,不是信史,沒有進行非常嚴格的史學考證,隻是演義,僅此而已。裏麵有不少演繹的部分,主要目的是寓教於樂。希望研究信史的讀者,可以在坊間找到很多正規出版的教會史書籍。
這個博文係列按曆史年代劃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創始期到古典期”,第二部分是“中世紀”,第三部分是“宗教改革時期”,第四部分是“近現代”。目前,前三部分已經草成。接下來要寫的是“近現代”,可能還要再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把這第四部分草完。敬請關注訂閱收聽。謝謝您的關心和鼓勵。願神繼續祝福您!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節分解。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節的音頻鏈接是:https://youtu.be/tMaKpYs_3s8
本節的博客鏈接是:
https://usstamps.blogspot.com/2022/06/5.html
歡迎在Youtube上訂閱收聽。謝謝!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