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兒-曆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 6
(2006-08-22 20:31:37)
下一個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2 10:13:15
謝謝大家,這樣的稱讚我實在擔當不起,唯有繼續
當陳友諒的水軍不斷取得勝利時,他的部下向他報告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鎮守洪都的將領叛變了,投降了朱元璋,這個消息驚呆了陳友諒。
所謂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這個地方對陳友諒太重要了,因為他的吳國首都在江洲(今江西九江),這兩個地方有多近,去過江西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相當於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個釘子。他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陳友諒沒有匆忙進攻,從他一貫的軍事風格來看,他是屬於那種想了就幹,幹了再想的人。
可是這次的情況不同,他吸取了教訓,要準備好一切再去作戰,他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從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鬧,他沒有這個心情和貧農朱元璋鬧下去。
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在此之前,先忍耐吧,朱元璋,你終究會露出破綻的。
他確實等到了這個機會
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突然向朱元璋北邊鄰居韓林兒和劉福通發動了進攻,他攻擊的是韓係紅巾軍的重要據點——安豐(今安徽壽縣),更為致命的是,韓林兒和劉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們就完了。
張士誠攻擊韓林兒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於至元十七年(公元1357年)投降了元朝,現在他是正規的元朝政府軍了。和壞事做盡、做絕還敢洋洋得意的陳友諒相比,他是個軟骨頭,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後不久,他又恢複了自己的國號吳,真是個私鹽販子啊
劉福通正在絕望之中,徐壽輝是紅巾軍係統的,可是他不在了,還能指望誰呢,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就是這樣的下場?
隻能靠朱元璋了,雖然自己沒有把都元帥的位置封給他,但相信他還是能念在同是紅巾軍的麵子上來救我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來了劉基商量這件事,劉基不說話,先問朱元璋的意見,朱元璋認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 其一,自己也是紅巾軍,而且韓林兒從名義上說還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關鍵的是,安豐是南京的門戶,如果安豐失守,南京也會受到威脅,唇亡齒寒。
這又是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而且作出這個決定的還是朱元璋本人,但劉基反對。
他能用什麽理由反對呢
劉基與朱元璋針鋒相對,對朱元璋的兩點理由作出了逐條批駁,
首先韓林兒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去救韓林兒,不救出來還好,救出來了怎麽處理呢
其次,安豐失守是小事,如果陳友諒趁機打來,該怎麽辦?
真是難於抉擇啊,朱元璋經過苦苦的思考,決定還是采取自己的意見,出兵安豐。
劉基十分少有的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拉住朱元璋的衣袖,不讓他走,一定要他放棄進攻安豐的計劃。
朱元璋是一個很頑固的人,長久以來,他的感覺都是對的,這次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感覺。
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基,就會發現此人確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學水平也絲毫不低於陳友諒,他明白,要想避免弑君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君主自己死掉。
劉伯溫的名聲果然不是白白得來的
而朱元璋當時(注意這個詞)在這方麵的水平明顯不如劉基。
朱元璋終於率領他的大軍出發了。
大錯就此鑄成
與三年前他站在獅子山上看著陳友諒一樣,此時陳友諒也在江洲看著他。
一股強烈的喜悅感衝擊著他
機會終於到來!
作者:我的刀並不快 回複日期:2006-3-22 10:18:44
此人正是應天的鎮守者朱元璋,在龍灣戰勝後,他也頗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這也成為他之後幾十年的習慣,這天他來到紫金山下,見山上有一座禪寺,回憶起自己當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遊。
------------------------------------------------
樓主說的禪寺應該是蔣山寺,位於紫金山東側南麓。明初因建孝陵,拆寺東遷,並賜名靈穀寺。那裏風水極好,按風水先生的說法是個葬帝王的地方。周圍有孫權墓,中山陵。朱元璋的鐵杆們多葬於此。據說始建孝陵時,有人建議向朱元璋建議把孫權墓遷走,朱說不用了,孫權也是條好漢。
我覺得樓主以後該在這裏多發掘發掘。比如,朱元璋對群雄割據競戎韜的局麵定下緩稱王的大計後,一個人到孫權墓去感懷與自已有相同處境的孫老英雄,才有了夜宿蔣山寺,禪房留字這一節。。。。。
作者:泉印蘭庭 回複日期:2006-3-22 10:58:45
喜歡樓主用的這個詞:靜心竭力
謝謝你講故事的同時,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
作者:風吹的日子裏 回複日期:2006-3-22 11:22:47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11 1:18:37
多謝支持,此文我想寫多時,我原先也是某論壇版主,文章寫過不少,不過那時不懂事,總是以浮躁的心情去寫,多承錯愛,點擊率也很高,慢慢的也讓我有些不可一世,自以為了不起,聽不進不同意見。當我醒悟時,才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怪圈,所以我辭去了所有職務,來到貴寶地注冊,希望用心寫出一部真正認真的作品。隻有用心去寫,才能有所得,才能對得起看貼的同誌,此文我會一直寫的,希望大家能支持我,這也是我的心願,寫一部真正用心的作品。
由於明天出差,可能要幾天才能回來,在此先說聲對不起,不在這幾天,希望大家能多幫忙頂頂,再次多謝大家的支持,回來後必定完稿。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2 20:25:19
謝謝大家捧場,繼續
朱元璋去了安豐,陳友諒對他的行動了如指掌,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居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他為什麽不珍惜這個機會,是一個難解之謎。
後來的軍事分析家們往往以他反應遲鈍,判斷錯誤來解釋,然而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作為陳友諒的忠實同盟,張士誠在此時攻擊安豐本來就帶著威脅應天的意味。在之後的戰爭進程中,他還會給朱元璋設計一個圈套,一個大大的圈套。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初一,朱元璋出發救援安豐,他此行的戰果可能是
1、安豐解圍成功,韓林兒和劉福通得救,他將獲得巨大的威望,韓林兒從此成為他的傀儡。
2、安豐失守,韓林兒和劉福通死去,自己將不受任何人管轄。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達了安豐,並且得到了他最後的戰果。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卻於亂軍中被他救了出來。
這是一個讓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門戶,反而多了個累贅。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張更大的羅網已經向他張開。
陳友諒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朱元璋的表演,並準備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是的,安豐還不夠遠,遠遠不夠,這裏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必須找一個地方讓朱元璋耗盡他的全部力量,然後再與他決戰
洪都背棄了我,我卻沒有攻擊洪都,不是我不想,隻是時候未到,在此之前,我隻能忍耐。當你被那張羅網困住的時候,就是我出擊的時候。
朱元璋,我改主意了,我不趕你走了,我要殺了你!
敢於與我為敵,不服從我的人,隻有滅亡一途!
朱元璋帶著失望的情緒踏上了回應天的路,看著身邊的這個韓林兒,不知該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張士誠的軍隊並未就此罷手,在朱元璋撤退的路上,他們組成小股武裝對朱元璋的數萬大軍不停的進行騷擾,這個讓人厭煩的私鹽販子!這種不打不逃的遊擊戰術讓朱元璋很是惱火,於是他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進攻廬州!
朱元璋終於鑽入了圈套。
廬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此城非常堅固,而且有張士誠的重兵把守,朱元璋的打算很明顯,他攻下了廬州,就打開了通往張士誠老巢江浙一帶的道路,這也可以算是此來徒勞無功的一種補償。
但徐達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在朱元璋的營帳中,徐達反複陳述著他的主張,救援安豐已經是失策,而現在進攻廬州,堅城之下,必然難克,如陳友諒此時出兵,必有不測之禍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自己出軍安豐,陳友諒毫無動靜,此人見識不過如此,有何可懼?
徐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朱元璋突然大喝一聲,打斷了徐達,他的眼中燃燒著怒火,此行不但毫無建樹,還給自己弄來個不清不楚的領導。如此狼狽,回去有何麵目見劉基。他下定了決心:
“你不用再說了,我決心已下,必取廬州!”
“出征!”
與此同時,被朱元璋認為毫無見識的陳友諒正在他的行宮裏,最後一次打量著他的王宮,在他身後,站著漢軍的所有高級將領。
他一刻也沒有閑著,在這裏的幾十個日夜裏,他已經動員了這個最強大戰爭機器裏所有的潛力,組成了六十萬大軍,將乘著無敵的戰艦,對朱元璋發起最後的攻擊!
再也不用忍耐了,朱元璋,你的末日到了!
他端起了酒碗,對著他的將領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此次出征,我軍空國而攻,是取不留後路,破釜沉舟之意!此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蕩平朱逆,隻在一役,天下必為我大漢所有!”
他一飲而盡,將酒碗碎之於地
“出征!”
兩支軍隊,從不同起點,向著不同的目標出征了,但他們終將到達那宿命中的戰場,迎接最後的決戰!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2 21:55:46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陳友諒率領他的軍隊開始了自己最後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個人來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來此地鎮守的。
這個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由於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朱元璋會把鎮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給這個嘴上還沒有長毛的家夥。
他不過是個紈絝子弟。這是朱文正還未上任前人們對他的評價。
實際情況呢,看來這個評價並沒有錯的。
這位朱文正公一到洪都就留連於煙花之所,整日飲酒作樂,還譜了曲,讓使女們日夜排演。而軍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則交給下屬去操辦,自己並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為十分符合花花公子、敗家子、浪蕩子弟等不良形象的典型特征。
每次看到朱文正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總管李繼元隻能搖頭歎氣,這真是個大爺,什麽也指望不上他了。洪都危矣.
陳友諒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正是洪都。
後人一直為陳友諒的這個決定不解,為什麽不直接進攻應天呢,那樣朱元璋將腹背受敵,不堪一擊,陳友諒為什麽現成的便宜不撿呢
這似乎是個很難解釋的問題,但我相信,在陳友諒那裏,這個問題很好解釋。
陳友諒的性格弱點注定了他一定會進攻洪都。
他是一個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騙中生活,對這些東西並不陌生,洪都的投敵對他而言應該並不是什麽意想不到的事。
但從心理學上來說,像他這樣的人最忌諱的就是被人所背叛,對一個人而言,他最厭惡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長的。
屬於我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訓那些背叛我的人,讓他們懂得,對我陳友諒要絕對的忠誠!
隻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是這類人的通病。
當然了,攻下洪都還有很多好處,此處可以作為進攻應天的基地,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攻擊不利,也可以控製下遊,徐圖再戰。
紈絝子弟朱文正的各種軼事自然也傳到了陳友諒的耳朵裏。這對他而言又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慮了一點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麽會把如此重要的一個位置交給這樣的人?
就在陳友諒向洪都進軍的當天,得到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飲酒取樂的行頭,對陳友諒露出了他的猙獰麵目。
作者:慈洵 回複日期:2006-3-22 22:04:32
陳友諒沒有直接進攻應天是因為吸取了上次應天之敗的教訓~
他也想學朱元璋一步一步蠶食對方的地盤~~
因為他自恃兵多~有這個實力~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一個洪都他打了幾個月都沒有打下來~這個城市改變了朱陳爭霸的結局~
作者:風生__水起 回複日期:2006-3-22 22:12:41
但他似乎少考慮了一點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麽會把如此重要的一個位置交給這樣的人?
開始就感覺有點古龍的意思,這下可以確認了。
今晚在線等,大場麵得一氣嗬成嘛。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3 13:00:53
諸位大哥大姐,不好意思,昨天開了一天會,翻了一天的法條,頭疼,回到家裏才有時間,牢記大家的話,無論如何保證質量,不敢馬虎的,一個晚上寫了這兩篇,那些在線等的朋友們,對不起你們啊,實在是抱歉,我隻有更加用心寫作,才能報答大家的厚意。
在昨晚寫作時,想起白天所寫的東西,感覺到十分有趣,在此寫出,與大家共同分享,由於我的工作性質,白天我寫的都是極為枯燥、嚴謹,具有強烈的邏輯性的東西,這些玩意都是冷冰冰的,不能有任何個人感情和傾向。到了晚上,寫曆史,雖然曆史是建立在大量的史料基礎上的,但由於史料往往自相矛盾,需要甄別,而且史觀不同,應該說有很大的空間,在我寫作時,必須把史料消化吸收,然後以自己的描寫方式和筆法將之表現出,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曆史觀,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史料就永遠是雜亂無章的史料,不是曆史,也不是曆史觀。而承蒙大家錯愛,願意看在下的這篇小文相信也有寫作方法的原因在內吧
這實在是一種矛盾,幾年前我參加工作剛開始寫的時候,確實很不適應,但慢慢的,我覺得這對我是很有好處的
因為白天長時間的類似鑽牛角尖的邏輯分析,能夠讓我在寫曆史文章時把握住自己的思維,使文章具有較好的邏輯性,不致於走得太偏,太遠。而那種在固定條文上的寫法也讓我習慣了在固定史料上寫作這種“戴鐐銬跳舞”的方法(嗬嗬,還是覺得不舒服啊)。
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邏輯分析和思考讓我發現了在曆史中,很多表麵上看來不相幹,甚至相隔上百年的曆史事件,實際上是有著很深刻的聯係的,也讓我看到了當時某些經濟、政治製度對整個曆史發展過程的影響,而這些製度的產生更是反映了神秘的曆史規律。特別在明朝開國後以及明中期,表現的非常明顯,這些東西,我都將在後麵文章中為大家分析,當然還是盡量用比較通俗的說法,我會努力的。現在想來,真是受益匪淺。
嗬嗬,不注意一下子寫了這麽多,如果寫曆史文章也能像這樣就好了。再次多謝大家的支持,相信這篇文章是我的一個旅途,在旅途中,遇到了大家,我會和大家一起把這段旅途走完,並在旅途中同大家繼續這種交流的
多謝你們的支持,讓我們一起走完這段長路,謝謝。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3 13:04:10
下麵繼續
天下第五名將
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往往以是否熱衷於吃喝嫖賭作為標準來衡量人的好壞,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朱文正同誌就一定是個壞人了。
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有用的壞人和無用的好人。
朱文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這也導致了他後來的悲劇,但毫無疑問的是,他是一個有用的人。
在朱元璋手下,有著很多天才將領,他們的軍事才能和功績不遜色於曆史上任何名將。在這眾多的將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顆。
按照軍事天賦和功勞,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將領中的第五位,這並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他前麵的四個人都是無法超越的。後麵將講述他們幾位的故事。
與朱文正共同守衛洪都的還有一個人,鄧愈,這也是個關鍵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話,他應該排在第六。因為他就是後來的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敵當前之下,顯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個堅固的城池,但有一個缺點——門太多,我統一了一下,共有撫州、宮步、土步、橋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個門,此外還有水道門。
多門是大城市繁華的象征,但當這座城市麵對六十萬大軍的時候,這種繁華就變成了噩夢。由於人多,攻城的軍隊大可以同時攻打各門,防守方卻會顧此失彼。
但朱文正確實是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城裏可用的兵用來防守實在是捉襟見肘,但他卻能調配得井井有條。
他應該感到幸運,在城中駐守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根據這些將領的特點作出了調配。
最重要的撫州門由鄧愈防守
趙德勝防守宮步、土步、橋步三門(這個比較累,任務最重)
薛顯(猛人)守章江、新城兩門
牛海龍、趙國旺守琉璃、澹台兩門
朱文正可能是學會計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後,居然還能剩下兩千人(怎麽擠的),用來隨時支援各門。
萬事俱備,隻等陳友諒了
洪都之戰將成為陳友諒的噩夢。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3 14:12:05
陳友諒率領大軍向洪都前進,關於他軍隊的實際人數,曆來有爭論,我根據其戰船的規模估計出了一個大概數字,他的戰船有大小兩種,大的可以裝三千人,小的裝兩千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戰船有兩百多艘,那麽人數大約在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是名副其實的大軍團。“投鞭斷江”並不誇張。
至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大軍到達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將領們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幾十萬人將城池圍得水瀉不同,江麵上停滿了巨大的戰船,士兵的鎧甲和兵器閃耀出的光芒比陽光更刺眼,飄揚的旌旗幾十裏連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鬥篷籠罩著洪都。
黑雲壓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開了最後一次全體軍事會議,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態度,莊嚴肅穆的站立著,這讓以往背後議論他無武將之容的將領們非常吃驚,他那肅殺的表情和嚴厲的語氣令人喘不過氣,他們都低著頭聽他訓話。
“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在背後議論我,沒有關係,我也並不喜歡你們,但此時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已在城下,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並不阻攔,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將領們,突然心中湧起了一股巨大的悲涼感,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呢,還能看見他們嗎,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溫和的口吻結束了這次訓話
“諸位珍重,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將領們聽到了這句話,都抬起頭來,他們驚奇的發現,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著淚水。
什麽都不用說了,對於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來說,他們很明白目前的形勢,他們不喜歡朱文正,不喜歡他的放蕩不羈,但他們明白,現在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友。
他們分別向自己駐守的城門走去,對於他們中間的很多人來說,那裏就是生命的終點。
所謂戰友,就是同生共死的夥伴
四月二十四日,陳友諒發動了進攻,洪都戰役開始。
作者:ddxxxx 回複日期:2006-3-23 20:02:39
當初朱元璋頂著手下謀士們的壓力,決定先攻陳友諒而不是張士誠的時候,樓主不吝筆墨,著實表揚了朱一番。而事實上,朱並沒有堅持自己原先的觀點,他還是從張士誠開火了。那麽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矛盾呢?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3 20:39:53
大家太關照,本人定不負所托,看到上麵的問題了,嗬嗬,我想朱元璋同誌也是會發火失去理智的
意誌的較量
陳友諒的軍隊首先選擇的進攻目標正是鄧愈守護的撫州門,此門四麵開闊,十分適合進攻,陳友諒決定,就從這裏進城!
拂曉時分,漢軍向撫州門進攻,戰況十分激烈,城內的士兵不斷的把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向城樓下的士兵砸去,陳友諒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對於從天而降的大家夥顯然沒有什麽抵抗力,死傷慘重。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漢軍的屍體在撫州門前堆成了山,卻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陳友諒這才感覺到,問題不像他想的那麽簡單。
他嚴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撫州門,軍法從事!
二十七日,對撫州門最猛烈的進攻開始了
陳友諒的士兵們在後退必斬的威逼下,向撫州門發動了衝擊,由於城樓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無法使用,士兵像發瘋一樣,用手中兵器猛砍城牆,居然把城牆衝出一個十餘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這個時候,城門的指揮官會下令後撤,進行巷戰,但名將鄧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訴了我們城牆是怎樣煉成的。
鄧愈的殺手鐧
鄧愈得知城牆被突破後,並未驚慌,他早有預料,準備了後著
當陳友諒的士兵們越過城牆破口準備進入城中時,發現城裏的士兵用一種奇怪的東西對準了他們。
槍聲大作
槍?是的,鄧愈的後著就是火銃,元末的火槍經過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經非常先進,可以大規模投入使用,但由於這種東西操作麻煩,很多人(如陳友諒)不願意裝備,雖然他們也偶爾使用,但真正將火槍作為一個單獨兵種使用的隻有朱元璋,後來的明軍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就是火槍營。
這種火槍給陳友諒的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一時不敢進攻,鄧愈不愧為名將,他知道漢軍很快就會卷土重來,沒有呆板的去修理城牆,而是迅速的用樹木修建了臨時城牆——木欄。
這種隨機應變的細節最能反應將領的水平
果然,不久後,漢軍重來,與鄧愈軍爭奪木欄,守軍用弓箭和火槍還擊,但由於敵軍太多,漸漸不支,此時,閑著沒事幹的琉璃、澹台兩門守衛牛海龍、趙國旺帶領士兵前來助戰,朱文正此時正確分析了戰場形勢,帶領主力親自趕來增援,守軍士氣大振,與漢軍死戰,朱文正考慮到城牆如果不修好,遲早抵擋不住對方的進攻,便命令一邊作戰,一邊修城牆。
說實話,我現在還無法想象那是個什麽景象,前麵的士兵在拿刀拚殺,他們後邊的人用水泥刀砌牆。
陳友諒也認識到撫州門的城牆是一個絕好的突破機會,他親自督戰,務求必克。
陳友諒和朱文正就在不遠的地方對望,當他看到守軍的勇猛,才感覺到自己可能錯誤的估計了朱文正的能力。
這場慘烈的戰役,從早上打倒晚上,雙方似乎都沒有回去休息的願望,為鼓舞士氣,雙方將領都親自上陣,洪都總管李繼元、跑來幫忙的牛海龍、趙國旺全部戰死,一直打倒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隊修好了城牆,漢軍見攻城無望,終於退去。
此戰是開戰以來最為艱苦的一戰,雙方以命相博,最後的勝利屬於朱文正,但他的損失也極為慘重,自己也負了傷。
回去一定要宰了那個承包撫州城牆工程的家夥
我相信這是朱文正最想做的事情
作者:慈洵 回複日期:2006-3-23 21:53:51
突然想起了鄧愈逃命的故事~嗬嗬~~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23 22:14:50
不好意思,打錯了字,更正一下,上文中李繼元應為李繼先
此戰的慘烈也讓陳友諒心有餘悸,在之後的幾天內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是分兵占領了吉安,作為後盾。城內的士兵在經曆了殘酷的戰鬥考驗後,逐漸成長和適應了戰爭,事實證明,陳友諒此時的鬆懈是一個巨大的失誤,不久之後,他將麵對更為頑強的防守。
在經曆了一個星期的小規模進攻後,陳友諒重新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五月初七,陳友諒在實地勘查城防後,決定攻打新城門。
這不是一個好的抉擇,因為守衛新城門的是薛顯。
薛顯此人,用今天的話說,應該算是個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無理聞名,在洪都城內也是一霸,無人敢惹,陳友諒很快就會吃虧了。
五月初八,陳友諒命令大軍攻擊新城門,新一輪的攻擊開始
然而當陳友諒的士兵們穿著鎧甲,拿著竹盾小心翼翼的向城門接近時,卻意外的發現城上的箭石並不猛烈,不禁大喜,陳友諒隨即決定,使用呂公車!
呂公車是一種巨型攻城車,但由於拆卸複雜,不易活動,所以在激烈的戰鬥中很少使用,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城內的薛顯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刻
此時,他打開了城門,漢軍士兵們頓時激動起來,他們死活進不去的城門居然打開了。
出來的是薛顯和他率領的騎兵。
正在準備攻城機器的士兵沒有想到,城內的人如此大膽,居然還敢衝出來,大亂,薛顯帶著騎兵耀武揚威般的衝殺了一陣後,退了回去。
之後,漢軍再也沒敢猛烈進攻新城門。
真是我是流氓我怕誰啊
從五月打到六月,陳友諒一直在望城興歎,難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決定攻擊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奇不意的從洪都的水關進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裏的長矛隊。漢軍士兵剛接近水關,守軍就用特製的長矛穿過鐵柵攻擊他們,刺死刺傷不計其數,漢軍拚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長矛,才算暫時穩定住了局勢,此時裏麵的守軍的長矛刺擊停頓了下來,漢軍大喜,以為守軍已經逃跑,誰知過了一會,裏麵又開始用長矛向外刺,漢軍習以為常,仍舊用手去抓,誰知一抓便慘叫起來,細看才發現,守軍將長矛和鐵鉤在火上烤紅後,再用來刺擊漢軍。
原來剛才是去加熱了
洪都近在眼前,就是進不去。
無計可施之下,他又去攻擊趙德勝守衛的土步門,此戰倒不是沒有收獲,守城大將趙德勝被漢軍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揮位置,仍然牢牢的控製著城門。
陳友諒陷入絕望
這是個什麽樣的地方啊!什麽時候才能進去!
其實,城內的朱文正也有著同樣的痛苦
什麽時候才能出去啊!
圍城,真正的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