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潮劇二章

  ◎ 郭啟宏

  《蘇六娘》劇事

  在所有潮劇劇目中,我最喜歡、最關注的是《蘇六娘》。從感性到理性,大概可以找出幾條理由:一是題材獨特,故事就發生在當年潮屬的揭陽,是本地風光,便有一種地域的不可取代性。倘若論及其他名劇,則《陳三五娘》有泉州梨園戲在,且陳三這廝便是泉州人;《辭郎洲》雖是饒平舊事,自然也是潮州題材,卻似乎更難逾越一九四九年後政治上的藩籬;其餘顯者彰者,其影響力大致局限在潮汕一隅。二是結構精巧,張弛有致,避開了牽人就事,選擇了寫人寫情。盡管它還是依循著潮人固有的審美定勢,但它動人之處依然流溢著悲劇的淒美。三是文辭華贍,逸興湍飛,如詩,如歌,如賦。潮劇講究文采,以此劇為最,迄今為止,潮劇界後起編劇難有出其右者。四是化用了一句俚語,“欲食好魚白腹鯧,欲娶雅妻蘇六娘”,遂令世間潮人生出無限遐想,可謂置一言而動天下情。

  因喜歡而關注,近期讀到一本汕頭的雜誌,叫《潮韻》,第六期上刊登了《蘇六娘》的選場,編劇署名為:張華雲、謝吟。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張華雲一人揮毫,如何成了二人握管?我急急翻查史料。《潮劇誌》(連裕斌主編)和《潮劇劇目匯考》(林淳鈞、陳曆明編著)均署作:編劇:張華雲(執筆)、謝吟。哦,明白了,錯誤來自這本《潮韻》!仔細一想,有無“執筆”二字可是大不一樣!《蘇六娘》於一九五六年定本,至今不過幾十年,便引出如許“參差”!更假以歲月,世事悠悠,將何以堪?這很令我感慨,我當然相信這不過是編輯一時的疏忽,然而這疏忽卻引起我探求的欲望!

  翻閱林淳鈞師兄的《潮劇聞見錄》,其中《蘇六娘的戲外事》一文談到張華雲的“悲喜劇”。原來,一九五七年,作為汕頭市副市長的張華雲“被打成右派分子”。(郭注:這句話在語法上是通順的,但邏輯上含混,被打,被誰打?省略了強有力者!到底是精確語言的模糊性?還是模糊語言的精確性?)林兄寫道,“影響所及,作為劇作者的名字,也從《蘇六娘》的一切出版物中被抹除。(郭注:還是前麵的老問題,被誰抹除?)直到一九七九年撥亂反正,恢複名譽,廣東潮劇院作出《關於〈蘇六娘〉劇作者正名問題的聲明》。聲明稱:原廣東潮劇院演出的《蘇六娘》一劇,編劇是張華雲(執筆)、謝吟兩位同誌。後因眾所周知的曆史原因,(郭案:“眾所周知”,又是一句明白人說不明白、糊塗人說不清楚的隱語,倘若再過幾十年,便不是眾所周知,而是眾皆不知了!)該劇本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廣東省卷》時,劇作者隻署謝吟一人;及後,拍攝戲曲影片,則全未署原作者兩個人姓名。為了恢複曆史真實,潮劇《蘇六娘》編劇應為:張華雲(執筆)、謝吟。”我的天,田螺原來有著十八彎!看來,《潮韻》這位編輯先生還真不能馬虎、不能看走眼。

  又讀了一篇文章,似乎回答了我旁批中提出的問題。這是李平先生紀念謝吟先生的文章,題目頗長,叫《終生一業編潮劇,世紀梨園長流芳》。(郭注:電腦突兀幽我一默!剛剛打上“流芳”的拚音,熒屏上卻跳出“流放”二字,真晦氣!)啊,那文章寫道,“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廣東省卷》時,由於當時‘左’的原因,竟未將張先生(郭按:指張華雲先生)名字列上,是不對的,應特別申明補正。還應說明,當時未署張名字完全是上麵的事。”“上麵”一詞比之廣東潮劇院的聲明具體一些了,仍然不夠爽快,似乎不是“改正”錯誤的口氣,不過,我相信張華雲先生不會再“死心眼”,去“咬文嚼字”了!

  李平的文章附帶寫張華雲,傳主是謝吟。謝吟這個名字我在中學時代已經曉得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在汕頭市讀書,母校是廣東省立金山中學,校址設在汕頭礐石。(這個母校幾經改名,後來刺斜裏又從異地殺出個潮州金山中學,叫我這位學子眼花繚亂。)記得當年我的金中母校校風極好,學生的天賦得以發揮。我的同學裏很有幾位喜歡潮劇的,我從他們嘴裏得知名角姚璿秋、翁鑾金、洪妙的大名,又得知編導張華雲、謝吟、盧吟詞的雅號,相比之下,我從私心裏對編導的崇敬之情更加濃烈,當時是這樣想的,寫篇文章,甚至寫小說、寫詩,都不是難事,唯獨戲劇,隻有專門家做得,看人家起的名字,張華雲、謝吟、盧吟詞,真雅,人能“吟”戲,多了不起!當時的我不曾想到數年之後我居然會到北京幹上編劇!忽忽悠悠幾十年,一覺醒來,發現幹編劇的實在活得不容易!如上所說,張華雲“被打成右派分子”,謝吟呢?無獨有偶,《潮韻》介紹說,一九五八年也被錯劃為“右派”。幾十年磨難,後來都“改正”了,但不久後也都故去了!

  我翻查了他們的著作目錄,劇作之多令我驚愕。謝吟是終生編劇,是潮劇編劇中時間最長、數量最多者,張華雲自稱有“卅二個劇本,卅二株毒草”,上世紀六十年代還“自發寫了三部長劇”,“不單得不到討論演出,連稿子都不見了”。(引文摘自《張華雲喜劇集》重刊後記)這三部長劇中有一部神話劇叫《涑玉泉》,是寫我家鄉饒平縣黃崗鎮的,我覺得特別可惜,說不定又一部《蘇六娘》呢!

  思緒起伏,難以平靜,謹以六娘唱詞拜謝張、謝二公之前:

  春風踐約到園林,

  小立花前獨沉吟……

  但見那亭榭寂寂,

  甚緣由有約不來臨?

  戲 諺

  諺語,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熟語;戲諺,顧名思義,是劃定在戲劇範疇內的一種熟語。戲諺的“戲”,自然也包括話劇,但實際上是戲曲。中國戲曲種類繁多,幾乎每一個劇種在它流行的範圍內,大至“無疆”,小至“一畝三分地”,都有自己劇種的戲諺。近日,鄙人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便胡亂讀起書來,抓到什麽讀什麽,正好潮汕老家寄來一批文史資料,也便有一搭、無一搭讀將起來,幾天過後,忽忽有所感,也就有了幾篇留也得、棄也得的文字。

  我讀到潮劇的戲諺。

  大部分潮劇戲諺在其他劇種的戲諺裏也能聞知,且認同。其中,關乎戲劇的外部規律的,比如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之類,為數不少。潮劇戲諺有雲:“棚頂做戲棚下有。”棚即戲台,棚頂即戲台上,從前的潮汕少有固定戲台,不比晉豫、中原顯赫地,層台飛閣,急管繁弦,此地大多臨時搭戲棚。這戲諺的意思是,台上的人物和情節,在台下的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又有戲諺雲:“做戲有世情”、“看假戲流真目汁”(“目汁”係潮語方言,即眼淚)。與前諺同理,戲台反映生活,有世俗相,有人情味。還有一些戲台楹聯,“乾坤一場戲,請君更看戲中戲;俯仰皆身鑒,對影莫言身外身”、“麵目總非真,借己證人由他去做;事情多不假,觀今鑒古要你思量”,也都在闡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道理。另外,關乎戲劇的內部規律的,比如戲劇結構之類,也有所涉及。有一副潮劇的戲聯換了個幽默的說法,頗耐人尋味:“愛看早點來,大文章全靠起首;要離慢些去,好結局還在後頭。”這副戲聯以“早來”和“慢去”妙讚戲劇的“開頭”與“結尾”,實際上說的是戲劇結構的學問,這使我聯想起焦菊隱先生關於“豹頭·熊腰·鳳尾”的立論。再有,關乎演員的修養和敬業精神的,諸如“戲令如軍令”(戲劇是綜合性藝術,集體性強,因此戲令如同軍令),“上棚無喊”(上場前無須舞台監督“喊場”通知)等,也都使我聯想起人藝演員的座右銘——“戲比天大”!

  我更感興趣的是潮劇戲諺中較之其他劇種戛戛獨造的部分,其間有一個光芒四射的思想——尊崇演員。

  演員作為戲劇中最重要的元素,在潮劇戲諺裏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評價。有一句戲諺叫“做戲狀元才”。在中國社會漫長的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演員曆來被人們稱作優伶,與娼妓同列,更蔑稱“戲子”,足見地位之低下,唯獨我潮戲諺將“戲子”比作人皆稱羨的尊貴的人傑——狀元!我聽說家鄉從前有個令人深思的習俗,每當戲班下鄉演出,開飯之際總有三二村婦前來索取幾粒“戲飯”,她要給在學就讀的學生吃,她們堅信,吃過“戲飯”的孩子一定可以像演員一樣聰明,將來得中狀元。另一句戲諺更有過之:“三年能出一狀元,十年難出一小生。”我們無須探討“難出”小生演員的技術原因,諸如唱曲負荷大、調門高,與“烏衫”(即青衣)配搭的重頭戲多等等,我們必須明了的是人們對小生演員的藝術價值的認可、肯定和頌揚。“十年難出一小生”,與此句式相類的說法當然還有,比如說韓愈,這位曾經的潮州父母官,因為他的功業千秋不朽,在他身後聳起了韓山,淌過了韓江,“從此江山改姓韓”!或曰:“千年難出一韓愈!”不過,那是不同領域的事了,比不得的!

  尤其獨特的是尊醜。潮劇戲諺有雲:“無醜不成戲。”說的是醜行在全劇中不可或缺的分量。又雲:“花旦三分醜。”說的是醜行對其他行當、尤其是帶有喜劇色彩的行當在審美上的影響。更有醜角自身的特殊性,如戲諺“無技不成醜”,這個“技”須是高超之“技”,唯醜獨有之技,皮影步、狗步、搖肩磨步、草猴拳、仿生身段、瞎子身段、女醜身段、折扇特技、燭台特技、椅子特技、溜梯特技、吊繩特技、活髯特技、柴腳特技、旋袍特技……真個無技不高超!又如戲諺“花旦平肚臍,小生平胸前,老生平下頦,烏麵平目眉,老醜四散來”,指的是各行當表演時候手部動作的基本區位,大致都有規範,唯獨醜行則是沒有規範的規範,“四散來”當然不是任意胡來,而是醜行表演由“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的生動體現。尊醜,也許不獨囿於潮劇,另一些古老劇種或有耳聞;尊醜,也許可以追溯到唐朝,據說唐明皇打過鼓、演過醜角,他是祖師爺,梨園子弟便認可打鼓佬得以位居九龍口,更認可醜角得以坐戲箱。尊醜之說,能有係統、成格局,仿佛認可一個不成文的法規,那得數潮劇!潮人尊醜,老少鹹悉,婦孺皆知。有戲諺說,“好深波(一種高邊鑼,潮劇的特殊樂器),會壓棚(造就音樂氣氛,起到壓台的效果);好老醜,在下半夜。”從前戲演整夜,下半夜戲尤為精彩,全靠好角。啊,因為尊醜,連醜角的道白也回轉出新義,戲諺說“老醜說白話”,白話便是地方方言,老醜的道白是群眾好懂的大實話,這情形昆曲、京劇亦相類,然則不同的是潮劇老醜的這個“白話”引申出人際交往的新概念——不要閃爍其辭,不要拖泥帶水,要開門見山,要直截了當。

  潮劇戲諺還有一些不同凡俗的亮點。比如對藝術的欣賞追求一個“靜”字。有一句戲諺,叫“靜過老三正”。“老三正”是從前的潮劇戲班老三正順班,因其演出風格細膩,劇場效果甚佳,民謠說,“老三正,無看心頭痛”(意謂看不到老三正順的戲,心中十分痛惜)。大藝術家於是之曾對我說過,“演員在舞台上感覺最好的時刻,不是熱烈的掌聲,也不是哄堂大笑,而是靜,觀眾靜靜地聽著,一點聲息都沒有,連掉根針都聽得見。”我想,這與一般追求“鬧熱”的欣賞趣味大相徑庭,此間有品位之分,有格調之別。與此相鏈接的還有另一句戲諺,叫“戲臭多詼諧”,這個“詼諧”不是表現智慧的幽默,而是低級趣味的搞笑、噱頭、花架子等等。又比如對劇目的選擇、排演乃至營銷,有一句戲諺叫做“生戲熟乞食”。說的是兩般極致,一種效果。乞食(潮語作名詞,當乞丐解)乞討,人地愈熟愈好,熟能造就一種感情的投入;演戲則相反,要到劇團少去的地方,要演觀眾少見的劇目,生能喚起新鮮的感覺。戲要生甚至還包含另一種意思,即新生麵,刻意求新,大膽創新,花樣翻新,推陳出新……

  啊,我們不要低估了戲諺的審美價值。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