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節 成本問題

  中國曆史上,每一個大帝國的末代,都有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令人扼腕的是,這些起義最後都歸於失敗。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黃巾起義在內,沒有例外。

  為什麽?

  關於這個“為什麽”,古代、現代,官方、民間,曆史學、文學,正式、非正式,給出了很多說法。

  經典的說法是,農民起義之所以歸於失敗,是因為農民兄弟們沒有遠大的革命理想,沒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掌權後又容易腐敗墮落,同誌間容易自相殘殺。

  當然,這些說法肯定是對的,而且絕對不可能是錯的。

  問題的另一方麵是,像曹操、李世民、趙匡胤們,他們連革命的邊都沾不上,更談不上什麽遠大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況且還屬於腐朽、反動、落後的階級,為什麽他們能在大混戰中取得最後的勝利,建立自己的帝國?

  似乎,僅僅用革命性、階級領導這些概念,並不能解釋問題的全部。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把視角放寬一些。

  現代管理學認為,從事一項活動,是需要花費成本的,而且活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能。現代管理學的這個基本理論,倒是可以從某個側麵直觀地解釋曆代農民起義的失敗。

  同做任何事情一樣,戰爭是要消耗成本的,而且是高成本的。打仗要有隊伍,隊伍裏的兵將們不能空著肚皮去打仗,也不能赤手空拳去打仗,還要跑來跑去地轉戰東西南北。這就需要糧草、武器(包括作戰的馬匹)、運輸,這些都是要付昂貴成本的。

  起義的農民兄弟們付得起這些成本麽?

  首先,他們沒有存糧。如果他們有糧食,就不會冒殺頭、滅族的危險去幹造反的活。險惡的戰爭環境和自身弱小的力量也不允許他們安頓下來種糧,等來年豐收填飽肚皮再去打仗。那麽,糧食從何而來?搶。政府的、地主的、老百姓的糧食都搶。

  搶到了糧食,頓頓飽餐,甚至揮霍浪費,隨地丟棄踐踏。搶不到糧食,就吃樹皮草根,或者再到另一個地方去搶。搶劫的轉移過程,在農民自己看來,叫做戰略轉移;在政府看來,叫做“流寇”——邊流動,邊搶劫。實在沒有糧食可搶,維持不下去的時候,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隊伍往往一哄而散。

  其次,他們沒有武器。原來,他們維持糧食生產和再生產的工具是鋤頭。現在,社會簡單再生產也不能維持,他們隻好丟掉鋤頭,拿起維護生命的工具——武器。武器從何而來?那個時候,鐵是稀有資源,武器又受政府管製,隻好從官軍手上搶來或自己打造。

  民間製造的武器係統,肯定沒有官營兵工企業生產的精良、精致。赤手空拳、未經訓練的農民,要從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國防軍手上奪取武器,肯定奪不到很多,而且代價慘重。

  再次,他們還有沉重的家庭、家族負擔。農民造反,幾乎都是拖家帶口,甚至整個家族加入隊伍。原因有二:一是青壯年男子參軍參戰,婦孺在家中無法維持生計;二是留守的家屬可能會被政府、政府軍“三光”,不得不如此。

  比如,公元192年,曹操征服青州黃巾,降者一百餘萬,其中適合從軍作戰的精壯男子三十萬被編入曹操軍隊,說明參加民變的人數至少是作戰人數的四倍。一個戰士平均要養三個家屬,糧食就更成問題,行軍作戰的效率肯定極其低下。更重要的是,拖家帶口的戰士最容易掉隊、逃匿、潰散。與填飽了肚皮、來去如風的國防軍比較,農民軍的戰力可想而知。

  打個比方來說,維護一棟破房子需要很高的成本;拆除這棟破房子也需要很高的成本;拆除後建一棟新房子需要更高的成本。

  我們的農民兄弟,看到他們家的房子實在是太破,實在是無法棲身,就動手拆,根本沒想到成本的問題,也沒想到,還有幾個凶神惡煞般的釘子戶,等著他們來拚命。

  說到統治成本,倒讓人想起兩個可惡可憐的皇帝和他們短命的帝國:嬴政和秦帝國、楊廣和隋帝國。

  秦始皇、隋煬帝的罪證,除濫殺無辜、殘害忠良以外,第三條就是好大喜功。秦始皇的好大喜功,主要是指修長城、驛道、宮殿。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主要是指修長城、運河、行宮。

  當然,像嬴政、楊廣這樣修豪華辦公場所、遊樂設施,尤其是在這些民脂民膏築成的豪華場所裏,與二奶、三奶乃至千奶、萬奶鬼混,肯定是不地道、不正義,應該受到譴責的。這不用多說。但說秦始皇、隋煬帝修長城、修驛道、修運河就是好大喜功,未免太簡單了點,至少是太直觀了點。

  長城是防禦工事,其目的是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驛道就是那個時代的高速公路,運河可以大大地節省運輸成本,這些都是很超前的理念,也符合如今還在提倡的跨越式發展模式,不能說不正確。

  不管後世之人怎麽厭惡、譴責秦始皇,不管他怎麽殘暴,他在當時和後世都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隋煬帝也是呱呱叫、梆梆響的一流人才。本來,他們都可以做一個優秀的統治者。讓他們成不了優秀統治者的原因,是他們沒有經營的概念和理念。

  政治家玩的是政治掛帥,人定勝天,不知道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反而說政治是經濟的靈魂之類。政治家鬧的是靈魂革命,不知道老百姓是為了肚皮鬧革命。

  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往往是蹩腳的經營者,傑出的經營者往往也成不了政治家。

  一個合格的經營者必須懂得成本概念。秦始皇和隋煬帝頭腦裏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即使頭腦裏有成本這一概念,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也似是而非。至少他們不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成本分為創業成本(也叫設立資金)和運營成本。

  秦始皇他們隻考慮到運營成本,而沒有考慮到創業成本,想用一次性投入過大的創業成本(修築驛道、運河、長城的費用),去節省可以分次投入的運營成本(運輸費和戰役開支),結果過度地透支了成本,耗盡了早先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國庫空虛,財政失控。

  那就再進一步地去榨取民脂民膏,進一步地征發租稅徭役,加上官僚、地主、商人在其中的上下其手,導致大批自耕農的破產,整體破產的自耕農揭竿而起。

  事實上,秦始皇和隋煬帝的“好大喜功”,是一種需要——客觀需要。秦始皇、隋文帝(隋煬帝楊廣的老爹)各自建立他們的大帝國之前,都是幾百年的混戰。語言文字亂了,流通貨幣亂了,度量衡亂了,民風習俗亂了……一切都亂了。

  統一的大帝國建立之後,就必須對這些亂成一團的東西進行梳理、整頓、統一,還要建立四通八達的交通通訊係統,否則,新王朝不能生存,會退回到一鍋爛粥中去。

  做這些事,都是要花成本的,而且是高昂的成本。這種成本又分為政治成本(觸犯既得利益者)和經濟成本,導致人心思亂、財政枯竭、農民整體破產,結果是一個字——亂。

  可以說,秦帝國和隋帝國這兩個巨人,都是由於透支成本,失血休克而亡,秦始皇和隋煬帝的暴政和好大喜功,隻是透支成本的具體做法而已。

  撿便宜的是劉邦和李世民,漢帝國、唐帝國分別是秦帝國、隋帝國的借屍還魂。就像一個老農民透支體力,勞累而死,卻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在城裏過上了好日子。

  沒錢的人付不起成本,錢太多的人超付成本。結局都一樣,公司倒閉。

  如果把農民起義比作開公司,不僅成本過高,而且創業資本和運營資本都是“借”來的。過高的成本導致資不抵債,隻要現金流一斷,公司玩完。這裏所說的現金斷流,即是指農民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形。

  以上關於成本的論述,隻是經營方麵的考慮。一個公司,要有效地經營,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管理不僅需要成本,還需要技能。

  中國的農民,大多數是小自耕農,其生產、經營活動獨立、零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什麽組織、協調、控製。農民種地,靠天吃飯,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談不上複雜龐大的計劃。農民種地,個體勞動,簡單明了,談不上協調和控製。

  起義軍的領導者來源有三類:個體農民(如陳勝、吳廣)、流氓無產者(如劉邦、朱元璋)、落魄書生(也是痞子書生,如黃巢、洪秀全)。這些人,既沒有管理方麵的職業培訓,也沒有組織、協調、控製方麵的實踐經驗。一夜之間,拉起一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隊伍打家劫舍,管理方麵還可勝任。驟然之間,隊伍滾雪球般地壯大到幾萬人、幾十萬人,別說實施有效的管理,看著這些成山成海的人,領導者的腦袋就會地球般地旋轉,大腦中糨糊一桶。

  除了管理的技能以外,起義軍的戰爭技能也是一片空白。當然,不排除農民中也存在軍事天才,培養出幾個傑出的軍事將領。但培養優秀將領需要時間和過程,前提是農民軍在起事的最初階段能幸存下來。何況,把目不識丁的人培養成優秀將領,付出的代價肯定是慘重的。

  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還可以說,管理技能也是生產力,同時還是戰鬥力。

  不管怎麽說,至少可以說,成本的無力支付以及管理技能、戰爭技能的缺乏,是起義軍失敗的直接原因,與理想、信念、階級領導之類的高尚因素關聯性不大。晚清金田起義,洪天王的農民軍與曾國藩博士的農民軍幹一場,曾博士的農民軍勝。至少可以為勝敗成本說、技能說提供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

  既然農民起義幾乎總是注定失敗,為什麽農民兄弟們還是不斷地要造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