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節 劃分地皮

  曆史家關於赤壁之戰的論述,浩如煙海。幾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後世之人津津樂道。比如,曹操占領江陵後揮師東下,要打劉備還是孫權?孫劉聯盟的建立,憑的是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孫權是如何下定抵抗決心的?強大的曹軍(準確的說法是政府軍)大敗,弱小的孫劉聯軍大勝,其真相如何?等等。這些問題歸納在一起,糾纏在一起,成了雲遮霧罩的“赤壁疑雲”。

  赤壁之戰前的幾個月,是曹操的南征劉表。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牧劉表去世。九月,荊州新主劉琮投降,劉備一路潰逃,曹操占領荊州。

  其實,“曹操占領荊州”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此時,曹操隻占領荊州的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北部)和南郡(今湖北省西南部,治所在江陵)。江南四郡(今湖南省)還在劉表舊部手上,江夏郡(今湖北省東南部,包括今武漢和鄂州地區)則在劉備和孫權的手裏。也就是說,公元208年九月與劉備在當陽長阪的一次戰鬥以及之後的占領江陵,曹操並沒有完成占領整個領荊州的任務,沒有達到南征的戰役目標。要達到占領荊州的戰役目標,必須占領江夏郡,將劉備和孫權驅逐出荊州的東南部,然後回過頭來收拾江南四郡,就易如反掌。

  占領整個荊州,曹操就越過南北中國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武當山—桐柏山—淮河),在南北中國政治分界線(長江)的中部,牢牢地嵌入一個大釘子,將西北、西南、東南軍閥隔離、孤立,然後各個擊破。一統華夏的理想,觸手可及。

  根據上一段文字的分析,就沒有疑問,曹操占領南郡後,為什麽要繼續順江東下;也沒有必要爭論,曹操占領江陵後順江東下,是打劉備還是打孫權。曹操既打劉備,也打孫權。

  其實曹操要打的不是哪個人,他要的是在占領荊州的南陽郡和南郡後,繼續占領江夏郡。劉權也好,孫備也好,隻要他占著江夏郡,曹操必打,這樣才能達成南征荊州的戰役目標。

  至於曹操占領南郡以後,是否繼續東征,打到孫權的老巢江東去,則不在這個話題之內。

  赤壁之戰失敗,曹操退回北方,即轉向西北進軍,來了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證明我對曹操赤壁之戰的戰役目標的推測應該是準確的。曹操的錯,不是戰役目標的錯;曹操的敗,敗在南征戰役後半階段作戰準備倉促、時機不準,再加上運氣實在是壞。

  曹操此戰的戰役目標是清晰明確的,戰略意圖是高屋建瓴的。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的失算,正好被孫權、魯肅、周瑜、諸葛亮所計算。

  孫權他們算計,曹操後方不穩,荊州人心未附,北軍不習水戰,甚至可能發生瘟疫,把政治賬、軍事賬、人事賬劃來撥去地算了幾遍。於是一合計,中!咱小孫、老劉領銜,周瑜、魯肅、諸葛亮幾個聯袂,肉肉實實地幹他曹老賊一票。

  此時孫權的大本營在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可以視為孫權的第二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決戰地點則放在江夏。孫權采取的是拒敵於國門之外,而不是誘敵深入的戰術。

  我猜測,孫權這樣做的考慮有二。一、如果江夏被曹操占領,孫氏的勢力再也不可能返回荊州,哪怕是荊州的東南角。曹操完全占有長江中段,孫氏隻有降和死兩條路。既然決定打,贏必須贏在江夏,敗也隻能敗在江夏。決戰在江夏以東地區,勝敗都隻有戰役價值而沒有戰略意義。二、如果在江夏打輸了,孫權可以親自在柴桑抵擋一陣。再不諧,投降還不算晚,還有餘地。

  在大混戰時代,獨立不分大小,投降不論先後。至於孫權對周瑜說,老周,你先去與曹操幹上一把,實在不行的話,俺小孫親自去會會那老賊。這大約隻能看作孫權對下屬的鼓勵之詞,在全軍將士麵前的一種姿態。孫權大約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

  赤壁之戰的結果,今天來看,毫無懸念,孫劉聯軍大勝特勝,速勝全勝,作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寫進軍事教科書。可在當時,肯定懸得讓人捏三把汗。

  孫劉聯軍的勝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老套路顛來倒去地一分析,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讓後世之人爭論不休的是,曹操的龐大艦隊是被黃蓋燒掉的,還是被曹操自己燒掉的?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起了紛爭。

  赤壁之戰結束後,可能周瑜給孫權匯報戰功時,向主子報告說,將曹操的艦隊燒了個精光。大約,周瑜的牛皮吹破了,並傳到了曹操的耳朵裏。赤壁之戰後,曹操給孫權去了封信,希望他回歸中央政府;曹操並告訴孫權,赤壁之戰其實是俺老曹自己把船燒掉的,才讓周瑜浪得虛名。

  周瑜和曹操,哪個說了實話呢?

  隻要我們把《三國誌》裏劉備、孫權、周瑜、黃蓋等人的傳記串起來讀,這個問題就不成為問題。

  《三國誌·黃蓋傳》記載:“黃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

  《三國誌·先主傳》記載:“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誌·周瑜傳》說:“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黃蓋)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預備走軻,各係大船後,因引次具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三國誌·吳主傳》說:“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並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複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

  孫劉聯軍這邊,赤壁之戰的主要當事人是孫權、周瑜、劉備、黃蓋,我們把《三國誌》中上述各位傳主的傳記內容串聯起來,並把陳壽雜亂無章的記載,按時間順序做些調整,戰事的經過大致如下:

  一、“時(交戰前)曹公軍眾已有疾病”。

  二、“初一交戰,(曹)公軍敗績,引次江北”。

  三、“黃蓋)建策火攻”。

  四、“周瑜)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五、“時(指曹軍撤退至巴丘的時候)又疾疫,公燒其餘(注意這個”餘“字)船引退。”

  六、“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複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

  把上麵這些文字的六個要點當成骨架,再附上肌肉,故事的情節就豐滿起來。

  公元208年九月,曹操占領荊州的南陽郡、南郡以後,欲進一步占領江夏郡。

  劉備統領劉琦部眾和關羽的水軍各一萬人左右,駐紮在夏口,並派諸葛亮隨同魯肅到柴桑,與孫權結成聯盟。

  九月以後,劉備被曹操逼迫至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後被孫權改名武昌)。曹軍順江東下,孫劉聯軍於樊口會合後逆流而上,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遭遇。

  兩軍遭遇、開打之前,曹操的軍隊已有零星傳染病發生。初次交戰,曹操敗績,水軍靠近長江北岸停泊,周瑜水軍則駐紮在長江南岸。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火攻,並向曹操獻書詐降。黃蓋率領幾十艘衝鋒艦,裝滿柴草,柴草上澆滿油膏,蒙上帷幕,插上黃蓋的令旗,衝鋒艦後麵綁著救生艇,大搖大擺地駛向曹軍戰艦群。

  黃蓋於接近敵艦時一齊放火,燒掉了曹操的一部分戰艦,剛才還在觀看黃蓋投降的將士們被燒死、溺死的很多。恰巧這時刮起東南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連長江北岸上的陸軍軍營也被燒個精光。

  曹操隻好向長江上遊撤退,到巴丘時,部隊中的傳染病越發嚴重,後勤補給也成問題,兵士既饑且病,戰鬥力更差。曹操無奈,把(赤壁被燒後)剩下的戰船燒掉(以免資敵),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帶兵撤回北方。周瑜他們一直追到江陵才被曹仁擋住。

  也就是說,曹操的戰船在赤壁被周瑜、黃蓋燒掉了一部分,剩餘部分則是在巴丘撤退時自己燒掉的。

  上述一段文字,是我對赤壁之戰經過的還原,“我自說自話,簡單的想法”。

  我講的故事不一定有道理,不一定符合當時的事實。對於所謂的“赤壁疑雲”,不敢說撥雲見日,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上述分析邏輯上是講得通的。

  周瑜和曹操都沒有撒謊,但都是一麵之詞,都隻說對了事實真相的一半。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失敗,並不是《三國演義》裏渲染的那樣,怎一個“慘”字了得。曹操的水軍,包括戰船和人員,肯定在赤壁之戰中大部分報銷。這是劉表的家產,而不是曹操的家底。

  至於曹操北方帶來的步騎兵損失多少,正史沒有交代,隻說曹操是“引退”、“引軍北歸”,也就是有秩序的撤退。赤壁之戰,曹軍戰敗是事實,但曹操的人員損失,可能主要在於瘟疫和赤壁水戰。

  談到赤壁之戰,尤其是談到曹操為什麽要發動這次戰役(注意,不是戰爭),孫權為什麽要拚死抵抗,除了政治學的解讀,還可以做心理學的解讀。

  我們看看交戰雙方主將的年齡,的確有些意思。公元208年,曹操54歲,已進入老境,渴望盡快實現此生的夙願——一統天下。

  孫權27歲,已把兄長打下的江山安定就緒,擴張的欲望正在燃燒。

  諸葛亮28歲,剛剛出山,正躍躍欲試地想露一手。周瑜34歲,魯肅38歲,孫權的一武一文,正值中年,銳氣正盛,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光。

  54歲的曹操,其曆史使命,是一統天下;南征戰役的戰略意圖,是一舉占領荊州全境,奠定統一全國的基礎;甚至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青年孫權、諸葛亮血氣方剛,中年周瑜、魯肅任重道遠;劉備(48歲)雖然漸入老境,但已無處可逃、無家可歸,現在有了最後一次玩命機會。在劉備的襄助下,孫權、周瑜、魯肅、諸葛亮這幫後生們,合夥跟“老賊”曹操幹了一仗。

  有學者說,孫權本來沒事,非要與劉備結盟,去蹚這趟渾水,實在沒有必要。這肯定是暮氣沉沉的老教授說的話,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有時候是喜歡“蹚渾水”的。既然敢於“蹚渾水”,當然就不怕承擔連帶責任。

  可憐的是曹操,一生最後的希望和誌向化為泡影。難怪回到許都以後,曹操在軍事檢討會上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字奉孝,曹操的主要謀士和心目中的衣缽繼承人(衣缽繼承人不等於是江山繼承人)。公元207年死於北征烏桓的歸途中,年僅38歲,年齡與周瑜、魯肅相仿。曹操的這個“歎曰”,哪裏是“歎”,分明是哭——心靈深處的哭。哭時間的無情,哭年華的老去,哭生命的無奈,哭上蒼的不公。他並不是哭郭嘉,而是把內心深處的悲哀,哭給早已死去的郭嘉聽。

  曹操的哭郭嘉,史家都理解為:如果郭嘉未死,會提醒曹操,不可再戰;即使再戰,也不至於如此大敗。

  這種解讀,既不合理,也不合情。其實,曹操占領荊州的南陽郡和南郡以後,謀士賈詡就建議曹操,不要接著再戰,給荊州民眾休養生息,營造王道樂土,江東自會臣服。並非沒有人勸阻曹操再戰,曹操身邊謀臣畢集,勇將環繞,赤壁之敗並非缺郭嘉所致。

  那麽,曹操哭郭嘉時說,如果郭嘉還在,我就不打這一仗;就算打這一仗,也不至於大敗,就沒有道理了。根據我對曹操的心靈感應,曹操的“歎曰”,其實是“哭曰”:“郭嘉,你這孩子死得實在是太早啊!如果你不死,即使老曹我這次輸了,今後你也會幫我打敗周瑜、魯肅、諸葛亮這些小子們啊。”

  曹操身邊一等一的謀士和武將,都與曹操年齡差不多,屬於周瑜他們的上一代人。曹操深知,自己這一代人要打敗孫權、周瑜、諸葛亮這些晚輩,是不可能的了,隻能寄希望於郭嘉等第二代領導人。可惜郭嘉早死,不能複生,你說老曹悲不悲哀?

  赤壁大敗之後,曹操認識到,他的統一華夏的曆史使命是不能完成的了。於是,公元209年,曹操派蔣幹去策反周瑜,挖孫權的牆角,試圖對周瑜他們也來個“橙色革命”,以和促統。以至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顛倒時間順序,在赤壁之戰開打之前,弄出一個“蔣幹盜書”的故事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N多年。麵對敵人陣營裏風華正茂的一代名將,老家夥曹操的心裏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難怪五年之後,在江淮戰場上,看到意氣風發的孫權縱橫疆場,會慨然長歎:“生子當如孫仲謀!”不管是什麽樣的強人,都強不過時間,強不過命運。年華老去的悲哀,對進入老境的任何一個強人來說,感受都是一樣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讀史的人,隻要懂得這個道理,就會知道,史書記載的很多東西,其實就是作者自己的心理。

  曹操知道,赤壁之敗,叫花子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根基,碧眼兒孫權穩坐東南,自己一統華夏的理想,已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了。嗚呼,曹老大,再強也強不過命啊。中原逐鹿,曹老大贏了別人。荊州逐鹿,卻是由不得你啊。

  曹老大的絕望,當然就是劉老弟和孫晚輩的希望。從此之後,孫權就一個勁地搶地盤,擄人口,固根基,好把自己的莊園做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