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勝利返京複職

  對於北京政府的挽留,蔡元培是不信任的,他不願再上當了。6月20日,他複電傅嶽棻表示“奉職無狀,理宜引退”,再次要求“轉請大總統俯賜解職,別任賢者”,“並請徐秘書切勿勞駕”。

  在這期間,他鑒於北京政府出爾反爾,反複無常,並不斷壓迫學運的惡劣行徑,曾草擬了一個《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並準備以一個“愛蔡孑民者”的名義予以披露。這個宣言以公開不願回任北大校長理由的形式,表露了他對北京政府,對軍閥官僚政治的嚴重不滿,同時也透露了他在北大革新的巨大困難。宣言全文是:

  (一)我絕對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長。為了北京大學校長是簡任職,是半官僚性質,便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那裏用呈,那裏用谘,天天有一大堆無聊的照例的公牘。要是稍微破點例,就要呈請教育部,候他批準。什麽大學文、理科叫作本科的問題,文、理合辦的問題,選科製的問題,甚而小到法科暫省學長的問題,附設中學的問題,都要經那拘文牽義的部員來斟酌。甚而部裏還常常派了什麽一知半解的部員來視察,他報告了,還要發幾個訓令來訓飭兒句。我是個痛惡官僚的人,能甘心仰這些官僚的鼻息麽?我將進北京大學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一層,所以兩年有半了,天天受這個苦痛。現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脫離了,難道還肯投入去麽?

  (二)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德意誌帝政時代,是世界著名開明專製的國,他的大國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國,更不必說了。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比較的有點新思想的人,提倡點新的學理,發布點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還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麵偶有點兒沾沾自喜的,我還覺得好笑。那知道舊的一方麵,看了這點半新的,就算“洪水猛獸”一祥了。又不能用正當的辯論法來辯論,鬼鬼祟祟,想借著強權來千涉。於是教育部來幹涉了,國務院來千涉了,甚而什麽參議院也來幹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麽?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麽?

  (三)我絕對不能再到北京的學校任校長。北京是個臭蟲窠。無論何等高尚的人物,無論何等高尚的事業,一到北京,便都染了點臭蟲的氣味。我已經染了兩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鄉的西湖、鑒湖,把那個臭氣味淘洗淨了。難道還要我再作逐臭之夫,再去嚐嚐這氣味麽?

  我想有人見人我這一段的話,一定要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話來勸勉我。但是我現在實在沒有到佛說這句話的時候的程度,所以我隻好謹謝不敏了。

  這份宣言讀起來,痛快淋漓,發泄了他積鬱數年的憤懣之情。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宣言表達了他辭意之堅決。當然,從宣言可以看出,這主要是針對當時黑暗的政府和頑固的守舊勢力;至於對他所苦心經營的大學教育事業,對他所熱愛並寄予厚望的廣大青年學生來說,則又另當別論了。

  6月28日,在全國各階層群眾、留法華工和留學生的堅持不懈的鬥爭下,中國代表終於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是近百年來外交史上空前的維護民族尊嚴的舉動,它充分顯示了五四運動的威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這時學生運動已告一段落,“迎蔡”的要求更加突出了。

  6月29日,北大及各方麵的代表陸續到達杭州,勸說蔡打消辭意。這時許德珩作為全國學生聯合會的代表,也專程由上海赴杭,“去勸說蔡先生北返主持北大校務”。傅嶽棻也於6月26日再次致電蔡元培,稱:“學府主持,非君莫屬。眾望所在,翹企同殷。部派徐秘書業經抵杭,亮蒙延見。務懇勉抑高躅,力疾北行。至為盼持”。經各方勸說,加之此時學潮已趨平靜,蔡元培終於打消辭意,同意複職。7月9日,他致電全國學生聯合會、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北京大學學生幹事會,除告知接受各方挽留外,還希望學生今後專心於學業,他說:“疊接函電,並由方、楊、朱、許、蔣、李、熊、狄諸君代表,備述諸君雅意,重以各方麵責望之殷,已不容堅持初誌。惟深望諸君亦能誰愛仆之心,有所覺悟。否則教育前途,必生障礙”。同日,他夏電教育部,表示同意“暫任維持,共圖補救”。並告以胃疾未愈,“一經就愈,即當束裝北上”。隨後,他又函告北大全體教職員,說明胃病未瘳,一時不能到京,委托蔣夢麟先行到校代署校務。

  7月10日,北大以全體學生名義複電蔡元培,循蔡提出的“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主張,表示:“蒙允不堅持初衷,感激之私,無任涕零。自先生恝然南旋,生等夙夜詆懼,茫無所歸。不圖今茲複得承教君子。曠持廢學,惟有痛心。兢兢自守,幸無隕越。此後當益自策勵,求學救國,萬不至逾越軌範,以貽先生憂。校務萬端待理,請即日北上。臨電迫切,惟先生命之”。

  其時,又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原來北京政府對蔡的慰留,一直是迫於情勢,不得已而為之。此時它又繼續玩弄兩麵手法,一方麵派員迎蔡,促其北上;另一方麵又暗地裏擬任命蔣智由(觀雲)為北大校長。蔡元培得悉此事後,心胸坦蕩,專門致書蔣智由,表示“衰病侵尋,久思息肩”,希望他“惠然允任,幸勿固辭”。蔣智由不願被軍閥利用,堅不受任,並為此入山明誌。上海報紙透露了此事後,北京政府代總理龔心湛竟否認國務院有此舉動。不久,《時事新報》披露了龔心湛(仙揆)給蔣智由的密電,電文稱:“北大校長,昨議推公。府院歡迎,敦囑勸駕。仙揆擬派專使敬迓前來,特先電達,盼使到日速駕”。同時還刊布了二封催促北上的函電。這無疑是給了北京軍閥政府一記響亮耳光。這幕鬧劇也隻好悄悄收場了。

  由於蔣智由“馳書決謝,必不往就”,蔡元培乃決意北上。他在回校之前,於7月21日,發表了一篇《告北京大學學生暨全國學生書》。他在這封公開信中,熱情地讚揚了五四運動,他說:“諸君自五月四日以來,為喚醒全國國民愛國之起見,不惜犧牲神聖之學術,以從事於救國之運動;全國國民,既動於諸君之熱誠,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盡其一分子之責任。”但他同時又認為,“諸君喚醒國民之任務,至矣,盡矣,無以複加矣!”“自今以後,願與諸君共同盡瘁學術,使大學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國文明前途百年大計。諸君與仆等,當共負其責罵。”誠然,蔡元培畢竟是一位學者,他雖然看到了新興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力量,但他還不完全理解革命群眾運動的作用;他憂國憂民,富有愛國心、正義感和革命精神,但他畢竟還沒能看到徹底解放中國之路。因而他一麵熱情讚揚學生的愛國精神,一麵又認為救國運動已經完成,學生應該“以研究學問為第一責任。”這種思想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對他也不能求全責備。

  9月12日,蔡元培回到北京;他謝絕了同學們到車站歡迎的要求,悄然返京回校。當時,反動勢力對於蔡元培返京頗為驚恐不安,屬於安福係的司法部長朱深在一次秘密會議上曾稱:“諸君不可視蔡元培晉京為一書生,當視為十萬雄師。吾人不可不以全副武裝對付”。然而,北大廣大師生以熱烈而真摯的感情歡迎自己的校長勝利歸來。9月20日,北大師生在法科大禮堂先後召開歡迎蔡校長返校的盛大集會。在學生的歡迎會上,方豪代表全體學生致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他深情表達了師生今日“得會集一堂,重睹我校長慈靄之容湧現於講座之前,實抱無量之歡情與莫大之感興”。他回顧了五四以來,為國家爭外交,為國民爭人格,備曆諸人間辛苦、亡國先味;讚揚了北大同學在五四運動中所表現出的純潔之精神,懇摯之意誌,堅強之氣魄。歡迎詞誠摯地表達了對蔡元培的信任和希望:“信能啟吾心靈,揚我國風者,環顧海內,惟先生耳!大學肩闡發新學、昌明舊術之巨任,為最高尚、最純潔之學府,生等必以之禦!潛研學業,修養德性,答海內之殷望,樹國家之基礎。自經此番之閱曆,頓生絕大之覺悟。現代人材破產,學術衰敗,誠引以為可淒測之事!願破除一切頑冥思想,浮囂習氣,以創造茵家新文化、吾身新生命、大學新紀元”。“故今日之歡迎先生,非感情的、非虛偽的,乃歡迎國家新文化!國立大學之新紀元!學生等之新生命!先生必能滿足其要求,俾有以貢獻於世界。此次國人同心協力,維持大學,使今日仍獲研求學術於此最高學府。生等於歡迎先生之餘,更不能不感謝全國同學、各界人士。顧可以報先生、報國人者,亦惟學耳。人情至親愛者,久別則生戀戀道舊之心,故絮絮述其中經曆者以告先生。回憶返裏之日,人爭走相問曰‘蔡校長返校乎’?生等歎大學前途,每悲不能答。今先生返矣,大學新紀元作矣,生等新生命誕矣!生等於以有窮之歡樂、無限之興奮,敬祝先生之健康!大學萬歲!”蔡元培在答詞中稱讚了學生的自治能力和自動精神,認為學生在五四期間表現出來的這種能力和精神,就是他所希望的不因校長的去留而影響校務的進行,“所望諸君此後,能保持自治的能力,發展自動的精神,並且深信大學組織,日臻穩固。”同時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學校的計劃。

  §§第九章 反對軍閥政府摧殘教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