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附錄(2)

  二、資產階級在民族運動中的作用

  9、隻要帝國主義的統治是以阻礙這個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為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就是民族運動的主力。但是帝國主義政策的新變化引起了民族資產階級作用的相應變化。過去五年間,帝國主義相印度資產階級之間關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運動。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一係列措施引起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政治要求的不斷衰退。與帝國主義向民族資產階級的讓步相對應,資產階級各級層一個接一個地與帝國主義合作。最終,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運動被分裂為六個政黨,它們都反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代表印度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的發言人領導的印度民族運動致力於“自治領地位”的綱領,所有印度資產階級的願望是在英帝國之內的“合作”。

  事實上,印度資產階級隻是采取議會鬥爭的形式反對英帝國主義。甚至在他們處於帝國主義束縛之下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提倡以革命鬥爭方式爭取民族自由。國大黨綱領的要點是議會改革。財政自主和對民族工業實行保護。在毎一個關鍵時刻,資產階級都直接或間接地站在帝國主義一邊反對革命(如1908年,1916年,1920年)。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廢除人們所痛恨的毀滅性的自由貿易政策,實行保護政策的做法奠定了帝國主義與民族資產階級合作的基礎。

  10、印度資產階級特別的不革命特征有其曆史的原因。印度資產階級的成長一方麵與反對封建經濟有密切聯係,另一方麵與帝國主義貿易和財政有密切聯係。因此,他們要領導推翻國內反動派和外國帝國主義的革命鬥爭,就要損害自己的階級利益,而民族革命的綱領就是推翻國內反動派和外國帝國主義。由於這些客觀原因,印度的民族革命(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不可能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征服印度在本質上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重大意義(馬克思)。現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未完成部分也是發生在帝國主義的保護下,但是在資本主義衰退的這個時期中,這場革命具有反革命的意義。例如,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介紹到印度不是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積極行動,而是帝國主義進行的,還經常遭到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的反對。為了緩和戰後若幹年來由於農民造反造成的緊急局勢英政府在造反最劇烈的省份開始了稅收改革。在孟加拉省,由於民族主義者(資產階級)的一致反對,改革沒能繼續下去。帝國主義雖然觸及了土地問題(謹愼膚淺地)。把它作為發展資本主義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而民族資產階級卻一直避免觸及這個問題。事實上,他們是現存土地製度的堅定衛護者。在1921—1922年的革命時期。甘地領導的國大黨在麵臨全國範圍的農民造反時,卻公開支持地主。自治黨反複重申保衛地主階級,反對任何危及地主的攻擊,把他們做為印度文化的支柱。

  11、隻要殖民地國索資產階級發生和領導了創造經濟進步先決條件的鬥爭(這種進步一直受到帝國主義的阻礙),它就是一支革命的力量。通過采取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英帝國主義使民族資產階級喪失了革命作用。在當前形勢下,民族資產階級不是做為帝國主義的敵人,而是做為其愚蠢的小夥伴和被保護人在成長。英帝國主義在印度的新經濟政策加劇了階級衝突和階級鬥爭的成熟。麵臨這種情況,基於資本主義對抗的民族鬥爭已失去了其重要性。在資本主義衰退時期,在象印度這樣的先進殖民地國家裏,帝國主義的政策不全損害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這兩種力量的對抗不再是壓迫與被壓迫之間的對抗,它近似於資本主義製度下固有的道德對抗。另一方麵,共同的利益及對革命的同樣恐懼使他們在階級鬥爭中站到同一戰線上,剝削和壓迫工人階級。

  12、印度資產階級衝破了專製的殖民壓迫而成長起來,並不是它與帝國主義鬥爭的結果。有兩個原因形成了印度漸進的“非殖民地化”過程:1)戰後的資本主義危機;2)印度群眾的革命覺醒。為了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和加強其在印度的地位,英帝國主義被迫采取了隻有對印度資產階級讓步才能實施的政策。這些讓步不是民族資產階級通過鬥爭獲得的,而是帝國主義的禮物(勉強而被迫的),因此,“非殖民地化”過程伴隨著印度資產階級的“不革命化”過程。

  帝國主義戰爭和俄國革命的影響擴大了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社會基礎。它衝破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階級的狹隘限製,具有了群眾性質和群眾形式。盡管反動的資產階級領導人仍然統治著運動,但這個運動在曆史上客觀地把推翻帝國主義統治的任務和消滅國家的社會落後狀況的任務放在自己麵前。資產階級並不支持民族主義運動和革命化,他們甚至沒有把自己放在排頭位置。相反,一旦革命運動具有革命的群眾性,大資產階級就會轉而反對它,並與帝國主義聯合與它戰鬥。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任務落在軟弱的、不自覺的小資產階級身上,小資產階級給民族主義運動賦予了反動的思想意識和改良主義的綱領,從而削弱了運動的力量。民族運動向革命方向發展受到大資產階級的反對和小資產階級的背叛,這是引起帝國主義政策變化的國內因素。因此,帝國主義被迫放棄的地位,是群眾鬥爭獲得的成果,這個成果為資產階級所篡奪。

  13.帝國主義被迫收買印度資產階級不僅擴大了它在印度的社會基礎,做為改變剝削方式、增進殖民掠奪政策的必然結果,這也適應了巳變化的世界形勢。對於捍衛帝國主義在遠東的地位和發動反對俄國的戰爭來說,與印度資產階級的合作是必要的。

  除非帝國主義保證完全支持民族資產階級,否則印度不能成為英帝國主義在東方的軍事基地。如果印度資產階級仍處在戰前絕對殖民壓迫的狀況下,他們就會把蘇維埃俄國作為救星,就象中國資產階級曾經做過的那樣。在那種情況下,他們就不會幫助帝國主義,同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對群眾的影響做鬥爭。但是印度資產階級做為國家的支柱,由於懷有在帝國主義保護下自我擴張的願望,它就象它的帝國主義保護人那樣害怕布爾什維克的威脅,就象現在的情況那樣。

  所有這些因素決定了印度民族主義者資產階級的特征,它不再是一支革命的力量。不論從印度國內的形勢來看,還是從當前世界形勢來看,印度資產階級都站在反革命一邊。它不能也沒有領導或參加爭取民族自由(完全獨立於英帝國)的鬥爭。印度民族革命巳通過了其資產階級革命階段。客觀地、曆史地說,它必須實現的綱領還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但是它不再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因為它隻有打破資本主義的界限才能夠取得成功。

  14.當然,英帝國主義和印度階級之間的關係的再調整不可能沒有障礙。一方麵,帝國主義自然要尋找收買印度資產階級的最低價格;另一方麵,印度資產階級希望得到更多的經濟優惠和政治權利。因此,在聯合反對革命的基礎上,它們之間存在、進行著議會鬥爭。此外,資產階級不同派別之間矛盾的利益影響了形勢。例如工業資產階級和商業資產階級在保護政策上發生衝突。孟買財政集因並不完全反對擁有資本股份的儲備銀行計劃,而製造業和商業資產階級及技術階級則要求儲備銀行應是國家銀行。由於資產階級發展水平不平衡,由於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印度資產階級做為一個階級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與帝國主義合作。現在,資產階級內一個或更多的派別支持或同意帝國主義的政策,其它的則是反對派(在議會內);在另一個時期,又反轉過來。

  帝國主義利用民族資產階級的內部衝突從政治上分裂它們,這使議會反動派的努力失去作用。資產階級的主要精力表現在、集中在保證更進一步的議會改革上,這能使他們繼續進行爭取有效權力的議會鬥爭。當然,帝國主義不會主動交出對國家權力的壟斷;因此,在對基本經濟問題態度更趨一致的背景下,仍會有議會鬥爭。如果不過份誇大議會鬥爭,明了其表麵性的特點,議會鬥爭會有利於革命的發展。在民族革命的下一階段,資產階級將僅限於此。

  三、印度民族革命的主力軍和前景

  15、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妥協並沒有削弱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相反,鬥爭進入了革命階段。民族主義者資產階級決不是革命者。他們決不會為了民族自由而鬥爭。由於帝國主義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讓步,他們一直在尋求與帝國主義的妥協。民族主義運動一直帶有資產階級反動、妥協特征的印記,除那些政治上落後、社會上反動的小資產階級秘密團體的綱領外,民族運動的正式綱領從議會改革進化到戰後革命時期的“英帝國內的自治領地位”,資產階級領導的瓦解使民族運動從反動的影響下和有限的政治前景中搖脫出來,運動的綱領反映了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群眾的客觀要求。隻有撤底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並被進一步提高。

  16,在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妥協的新階段中,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和政治狀況不會有明顯的改善。相反,他們的處境全變得更壞。英帝國主義和印度資產階級之間的合作(聯合的反革命陣線)是通過前者向後者讓與剝削印度群眾的大筆利潤實現的。以犧牲帝國主義的利益為代價,民族資產階級的合作不能得到保證。隨著印度工人階級生產的剩餘價値不斷增長,相應地民族資產階級所分得的利潤也在增長。民族資產階級明確宣稱,為了“民族繁榮”,人民必須做出犧牲(根據印度財政委員會印度成員的異議來看,我們承認為了努力獲得印度在工業世界中的顯要地位,印度必須付出代價。印度不做出犧牲不可能取得經濟好轉,好轉的目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關稅政策)。

  在這個實行保護主義的新級段,消費者(占人口大多數)將被迫為民族資產階級的致富做出更大的犧牲。帝國主義會從國民關稅壁壘而繁榮的工業中獲取利潤,農民將被迫為農具、衣服和其它工業製成品付出更高的代價。通過創造一個富農階級,將會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其代價是犧牲貧苦農民。通過將貧苦農民驅逐到資本主義農場或工廠的工資奴隸行列中去,印度農業生產將會增長,國內市場將會擴大。

  小手工業者將會進一步破產,小手工業的破產也將毀滅與這個產業相聯係的小商人。銀行機構的擴大使鄉村貿易更多的處於城市資本的控製下。城市資本將獨立的小商人排擠出正常的發展軌道。城市小資產階級(貧窮的技術階層、敎師、學生、雇員、小商人等)將必須以更高的價格和租金形式承擔沉重的間接稅。印度的知識分子完全無產階級化了,他們象是過剩的商品一樣被扔在飽和的市場仍不斷增長的商品中間。一個無產階級化的階級隻有通過社會革命即劇烈地變革政治經濟製度才能拯救自己。這種使無產階級工業化的經濟政治發發加劇了對印度勞動力的剝削。帝國主義的未來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於成功地處理好殖民地無產階級的廉價勞動力,為了進一步發展生產,它要把印度工人階級維持在最低的生活水平上。民族資產階級樂意對工人階級實行暴力剝削和鎮壓。因為他們的繁榮也依靠印度無產階級的無償勞動,加強對印度無產階級的剝削將鞏固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17、作為被壓迫和被剝削階級(構成了人口的絕大多數)政治上的民族自由運動已經變成了不僅反對帝國主義,而且反對它的本國同盟軍一資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階級的革命鬥爭。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是一致的。反帝鬥爭將發展並做為反資本主義的鬥爭取得勝利。

  民族革命的直接政治任務仍然是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並建立一個民族民主國家代替它。但是由於事實上民族革命的社會基礎是被壓迫和被剝削階級,它們所建立的民主國家將不是虛假的資產階級民主。做為印度民族革命主要推動力的階級鬥爭不是代表兩種不同財產形式階級之間的鬥爭。民族主義運動在一定階段是由資產階級利益決定的運動,但是印度民族革命將不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印度民族革命的動力是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因此它的政治任務不是實現做為資產階級專政有機體的議會民主。

  由於印度革命實質上是剝削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鬥爭,它將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取得勝利。但是這場革命要經過連續的發發階級才能取得最終勝利。參加民族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和一定形式(正在衰落)的私有製有著緊密聯係;因此,他們將不會直接接受無產階級的領導,他們不接受、農民也不會接受無產階級革命的綱領,這些階級能被動員也應被動員參加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爭取民主自由的革命鬥爭,以擺脫自身的經濟慘境。對資產階級來說,民主在本質上是一個目的。資產階級要把“民主”國家變為其專政的一個工具。對無產階級來說,民主是達到一種目的社會主義的手段。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客觀綱領將不能置於民族革命之上;但是無產階級通過實現在民族革命鬥爭中的領導權,將會把運動推向比資產階級議會更高一級的民主自由。

  由於事實上印度民族革命將發展並最終做為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取得勝利,無產階級成為這場革命的主力軍,其它所有的完全地或部分地、直接地或間接地被資本主義壓迫和剝削的階級都處於無產階級的影響下。通過揭露資產階級的反革命特性;通過強調徹底推翻帝國主義革命鬥爭的必然性;通過譴責不顧群眾利益的“在英帝國內平等合作”的綱領;通過提倡所有被壓迫階級的革命民主自由;通過提出維護和支持發展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群眾利益的要求;通過自己置身於民族革命鬥爭的前線,無產階級會獲得民族革命的領導權。

  18、小資產階級、特別是知識分子,是印度民族運動中的重要因素,他們不滿意大資產階級的妥協政策,他們總的來說希望擺脫帝國主義的統治。最近,他們反複要求國大黨提出完全獨立的綱領。盡管如此,小資產階級一方麵不可能擺脫資產階級方向,另一方麵,它們不能擺脫反動的半封建社會意識。它們仍會和革命共同走過一段長路,但是最終將象中國資產階級一樣背叛革命。新芬主義Sinn Feinism、基馬爾主義、美國民主是他們的意識形態,甚至法西斯主義也他們中間傳播,墨索裏尼被理想化。

  印度的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產生於地主階級。英屬印度幾個省的稅收製度是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種者之間安插一連串的稅收中間人(有時多達10人)。城市小知識分子與作作為封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製度的派生物——中間人階級有著密切的聯係。

  由於和落後的經濟製度這種密切的聯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從社會意義上總的說來是非常反動的。宗敎、神密主義、甘地主義等強烈地控製著他們。這使他們喪失了具有實踐價値的政治上的激進意義(要求完全獨立)。沒有政治綱領和觀點的小恐怖主義組織通常是渙散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政治激進意義不能影響民族主義運動,因為沒有社會力量支援它。為了其直接的階級利益,小知識分子反對任何反映農民基本要求的現存土地製度的再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比帝國主義更反動。

  在判斷小資產階級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相對革命作用時要考慮到以下事實。印度的民族革命隻有做為土地革命才能取得勝利。因為將近75%的人口是農民。如果哪個階級在其實際行動中反對對吸吃農民血汗的土地所有製進行劇烈變革,這個階級就不可能在民族革命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就象在中國,一旦土地問題變得尖銳,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就會背叛民族革命。

  四、民族革命黨的綱領和問題

  19、反對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及土地所有者階級)反動政策的鬥爭在無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必須比以往更有活力,必須有一個代表這些階級的民族革命黨領導民族革命。所有現存的民族主義政黨都由資產階級和土地所有階級統治著。他們當中沒有人堅持民族革命的綱領,他他都是不願發展群眾積極活動的議會政黨。

  自治黨中有相當多的小資產階級分子,但是自治黨本身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去年,資產產級右翼脫離這個黨組織了一個新黨,明確提出與帝國主義合作的綱領。自治黨仍然沒有改變其資產階級方向,繼續主張巳破產的議會反對派策略。小資產階級完全失去了幻想正在離開這個黨。這個黨現在隻是做為一個議會團體和選舉機關而存在。去年它將名字改為國大黨,繼承了國民大會僵死的衣缽,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群眾仍宣誓效終於國民大會,但是,國民大會與國大黨(司瓦拉吉派)不同,它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政黨。

  名義上處於國民大會旗幟之下的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群眾近來一直在反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包括自治黨)的妥協政策。這種一般的反對已在全國采取了有組織的形式(政治受難者聯盟、組織工人代表大會、印度共和國聯合會、印度先鋒組織、印度共和軍等)。這些多少算是革命的左翼的民族主義團體都沒有清楚的政治綱領。他們代表小資產階級群眾尋找不同於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倡導的議會政治和憲法宣傳的活動方式。民族運動的革命發展把工農黨做為最成熟的表現方式。

  20、民族革命黨將不僅是一個工人和農民的黨。小資產階級群眾(與意識上反動的知識分子不同)必須參加到爭取民族自由的鬥爭中去。無產階級必須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反動趨向並把他們推向民族革命的道路。盡管小資產階級政治上趨於激進主義,他們也不會參加工人階級政黨,工人階級政黨內充斥著小資產階級分子(包括農民)並不合乎需要。民族革命黨應當建立在所有這些階級的基礎之上,它們仍然進行並必須進行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權的鬥爭,這些階級主要是無產階級、農民和小資產階級。

  21、工人和農民的政黨(現在已聯合為一個民族組織)實際上更象小資產階級政黨而不象工人階級政黨。例如,在孟加拉黨的領導人中有很多小地主。黨的單個成員(集體加入的共產黨工會和農會除外)大多數是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盡管如此,工人和農民政黨的領導權被共產黨所控製。

  這種狀況使黨帶上了共產黨的色影,小資產階級群眾離開了它,如果工農黨想讓自己具有共產黨的性質,它的階級特征必須清楚——必須從領導層中排除小地主;但是如果它要成為一個群眾性的民族革命政黨,它就應該去掉其工人階級的麵目,不能公開地同共產黨保持一致。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它向民族革命政黨發展的一個障礙。

  工農黨不能是共產黨的代替物,做為民族革命的動力,無產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政黨;但是在這個領域中仍有建立一個革命的民族主義政黨的足夠空間。無產階級必須參加這個黨並積極參予其領導活動。在當代印度的條件下,通過共產黨開展活動的無產階級必須積極主動地加速群眾性民族革命政黨的建立。

  22、民族革命黨綱領的要點是:a)徹底推翻帝國主義統治;b)在被壓迫人口的基礎上(主要是無產階級)建立一個革命民主政體;c)消滅做為帝國主義支柱的本國政權中不斷衰敗的封建勢力;d)土地革命(無償廢除地主所有製,土地國有化和徹底取消農民債務;e)公共設施民族化(鐵路肮道、電報時),基礎工業民族化(礦山、鋼鐵),茶園和大銀行民族化;f)在革命民主政體的領導下使國家工業化;g)通過合作社、國家對農業的信貨使農業現代化;h)擺脫宗敎和崇拜;i)保護少數民族;j)與蘇維埃和其它被壓迫人民在反帝鬥爭中結成緊密聯盟。

  當資產階級試圖用“平等合作”的理論將印度人民永遠與英帝國聯在一起時,提出完全獨立的口號比以往更為迫切。任何不完全接受這個綱領和不準備積極參加這個綱領的鬥爭的派別和組織都不能參加民族主義革命政黨。認為資產階級能被勸導接受完全獨立的綱領和實現這個綱領所需要的革命群眾行動隻是一種幻想。隻要資產階級統治國大黨,它就絕不會接受這個綱領。民族革命黨應該加入囯民代表大會(不是國大黨)並積極奪爭它的領導權。因為國大黨內仍有小資產階級分子,一個左翼反對派將會發展起來以達到在反對帝國主義的議會鬥爭中推動資產階級的目的,最終把整個小資產階級從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下解放出來。通過采用在帝國議會中支持資產階級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帝國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一旦他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是以犧牲群眾的利益為代價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時,例如保護主義,就不應該再支持民族資產階級。

  比起現存的印度殖民政府,議會民主是更高一級的國家形式。當資產階級是一個革命階級時,議會民主是一種進步的力量。因為它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核心(有機體)。由於事實上印度資產階級不是一個革命階級,議會民主在印度的政治發展中沒有市場。民族革命的綱領不可能主張建立一個將政治權力分給反革命的資產階級的國家。革命的民族民主國家必須由被壓迫的大多數人領導。這個國家將是以工人、農民、雇員、敎師、學生、小手工業者,小商人等組織的代表選舉的委員會為基礎的金字塔結構。將代表委員會的立法和執行活動(地方、地區、省和國家)結合起來。一個眞正民主的國家權力將被建立。民主的權力將不能僅限於定期投票。人民的代議製將不僅立法,而是有實施法律的權利和責任。

  這種基於職業和經濟利益的製度將消滅代表公社製的問題(宗敎和種姓)。民族革命黨必須斥責將宗敎介入政治的行為。必須將小資產階級的反動宗敎偏見作為對民族革命有害的東西來鬥爭。宗敎信仰和禮拜形式都將受到尊重。

  現存的土邦是封建反動勢力的大本營。做為英國的傀儡,土邦是帝國主義的忠實支持者,民族革命不可能隻發生在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地區(英屬部分),而留下三分之一封建的落後地區。因此,王公對民族革命的敵對性並不比英國少。帝國主義計劃通過建立一個土邦的聯邦、將印度分為兩個部分。在其中一部分,英國將與民族資產階級平分權力,而在另一部分,它則擁有最高統治權。盡管如此,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一直美化這些,土邦被看作是印度過去自由和光榮的珍貴遺物。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經常把土邦的孤立主義辯解為反對“英國幹涉”。國大黨明顯地把土邦政府置於自己的活動之外。由於難以承擔的建封壓迫,農民經常向土邦政府造反。農民運動遭到殘酷的鎮壓。民族革命政府必須支持農民對土邦政府的要求。必須提倡消滅這些封建落後的遺物和遠離印度自由的孤立。

  農民占全印人口的75%,因此農民的積極支持是反帝鬥爭的決定因素。民族革命黨隻有號召對摧殘農民的現存土地所有製做激進變革,才能獲得農民的支持。在印度的英國政權傳統上是以土地所有者階級為基礎。廢除地主所有製,將土地國有化及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將解放農民群眾的革命能量,對帝國主義將是一個打擊。如果英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通過控製運輸、基礎工業和財政統治國家的經濟生活,革命民族民主政府的權力將不能得到保證。同時做為民族革命的結果,運輸、基礎工業等應置於民主政體的控製下由印度勞動者建設,但為英國資本所擁有的大型生產企業,如茶園應被沒收而成為國家財產。

  五、土地問題

  2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革命實質上是一次土地革命。土地問題是印度革命的基本問題。盡管事實上不象中國、印度是一個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國聯League of Nation把印度做為世界八個工業發達國家之一),但在印度占統治地位的是農業。農業仍是印度的基礎部門。75%的人口靠土地為生。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展革命。其基本任務是解決土地問題。封建關係的活躍、農業的落後和農民的破產是前資本主義方式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剝削的結果;因此,印度的土地問題在資本主義的限度內不可能得到解決,就象歐洲革命的情況那樣,資產階級從封建的束縛下解放了農奴,但不可能從資本主義剝削下解放農民。印度的民族革命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因為它不能解決土地問題。

  24、全國的農村情況是不一致的。省與省之間大不相同。在一個極端是大規模的資本主義農場(如茶園等),在另一個極端是原始的公社所有製,兩者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土地所有製形式。這種毫無生機的剝削是由殖民剝削造成的。這種剝削阻礙了社會的正常發展(在英國入侵印度前,印度有100年時間處於中世紀穆斯林帝國主義的統治下),靠土地為生的人口過分擁擠。75%以上的人口從事土地耕作。千百萬家庭必須從劃分為無數小塊的兩英畝土地上獲取糊口的生活資料。

  在英國人統治的地圖上將近一半的土地是地主所有製,一般來說,他們或多或少地都具有封建特征。地主以固定的標準向政府交稅(如在孟加拉)。地主的土地被租給佃農。在地主和農民之間總有一大串不耕作的中間人。在一些地區,規定的租賃期限有利於提高租金;在另一些地區,地主可以隨意驅逐佃農。經常是農民產品的一半被以租金和稅收形式掠奪去,在印度1/3的土邦地區,地主所有製是封建性的,那裏實際上存在著奴隸製。

  在英國統治的另一半土地上,土地是國家所有,國家把土地直接出租給個體或集體的佃戶,租金經常高達整個生產收入的35%農民依靠土地生活不能得到保障。租金按照土地價値不斷增長。農民如果不同意交付增長的租金就必須離開土地。在一些落後地區(如信德、西北邊省和旁遮普部分地區),舊的村社一直在瓦解。這些村莊失去了其經濟自給量。通過貿易和髙利貸,資本主義統治了最遙遠的鄉村的經濟生活。

  25、農民深陷於債務之中,全國的農業總債務據統計大約為60億盧比。全國大約有24000萬農民(包括婦女和兒童)債務利息平均不低於12%。髙利貸主經常索取高達200%的利息,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農民實際上處於放債者的束縛之中,農民的人均債務(包括婦女和兒童)是25盧比,而他們的年收入隻有27盧比。這就是破產。收獲以後,土地的全部產品及農民的勞動力實際上被以租金、稅收和利息的形式全部拿走。農民隻好更進一步從髙利貸那裏借貸,以下年的收入和全部家產做抵押。

  這種沉重的、遙遠無期的債務極不利地影響了農業生產,農民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為了阻止這種趨勢繼續發展,英政府引入了合作信貸製度。這隻是使農民處於更高一級的資本主義剝削形式之下。

  26、農民正在起義,以反抗這種令人難以承受的狀況。自從1918年以來,農民的不滿情緒不斷增長,經常采取暴力反抗的形式。1921—1922年間,全國處於劇烈的農民起義之中。甘地的開始抗稅運動的允諾立刻將民族主義運動提髙到一個極具革命性的水平。農民群眾集合在民族主義者的旗幟下。當他們開始行動時,他們不僅受到擊國主義的暴力鎮壓,而且遭到甘地領導的國大黨的背叛和譴責。

  帝國主義的鎮壓得到了民族資產階級反革命態度的支持,然而這種鎮壓不能消滅農民的不滿情緒。零星的農民起義在全國此起彼伏。形勢是這樣嚴重,以至於帝國主義被迫引進一些司法改革措施。當然,這些措施不會從實質上影響局勢。

  27、民族革命的任務是解決土地問題,這是農民國家的根本問題。民族革命黨必須給農民的客觀要求以具體形式的答複。隻有動員農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民族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激進地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是:將農民從當前的經濟破產狀況中解救出來,消滅封建殘餘和將土地國有化是先決條件。在實現這個目的的戰鬥中農民必須提出下列要求:a)將土地稅收戚少到純收入的10%;b)固定稅收;c)廢除封建雜役;d)取消農民僨務。這些部分要求必然導致廢除地主土地所有製的要求。

  通過共產黨進行活動的無產階級必須在實現這些要求的鬥爭中領導農民,共產黨必須組織農民參加農會,而農會將成為土地革命的核心。必須將農民聯合成一個全國性的組織以保證具體行動。農會將作為集體成員加入民族革命黨。共產黨的單個成員應從農民的領導成員或農會不斷增加的成員中吸收。印度的土地革命隻能做為走向社會主義的一步。因此它必須在共產黨人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小資產階級將會同路一個階段;它可能或不可能走到資本主義的終點。除非農民運動的領導是完全的共產主義者,否則,小資產階級在革命危急關頭就會背叛農民運動。

  六、共產黨和民族革命

  28、無產階級是在印度條件下唯一能解決民族問題的階級。除非在無產階級的影響下,否則小資產階級將不可能為了將自己從當前的經濟破產和政治壓迫的狀況下解放出來而進行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鬥爭。如果順其自然發展,它們將成為反動的社會意識的犧牲品,將會跟隨資產階級走到反革命的陣營中去。所有問題中的基本問題是土地問題,它不可能由資產階級來解決。資產階級反對土地革命,印度的土地問題不能在資本主義的範圍內得到解決。小資產階級也不可能獨立地領導一次土地革命,因為他們與一種衰敗著的土地所有形式相聯係。他們用一種反動的觀點來看待土地問題(多少有點象俄國的社會民主黨人)。他們提倡複興村社製度,而村社由於資本主義對農村經濟的滲透一直在逐漸解體。他們的村社再建設綱領是烏托幫主義的。村社被資本主義破壞了。除非在資本主義製度的廢墟上建立的社會主義經濟,否則村社不可能得到重建。複興村社和再建村社的口號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反對革命,在客觀上也是反革命的。因為它們抹煞了階級衝突的危害性,阻礙了階級鬥爭在農村的發展。農民本身落後到不能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的地步。他們或者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建立資本主義的鬥爭中跟隨資產階級,或者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同盟軍。對土地的不滿情緒有時能被轉入改良主義的軌道。這會加強資本主義的地位。英帝國主義現在在印度的農業政策趨向於這個方向,隻有無產階級由於其一無所有的性質能在土地革命中領導農民。

  各階級力量之間的這種關係把無產階級置於民族革命的前線。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建立一個革命的民主國家,無情地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妥協政策做鬥爭,革命地動員小資產階級和本地革命。印度的民族革命隻有做為一場反對資產階級的運動才能取得勝利;而反資產階級的運動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反過來說,由於事實上無產階級是唯一能激進地解決印度革命中所有問題的階級,這場革命注定要衝破資產階級革命的範圍。

  29、為了完成這個曆史任務,無產階級必須通過自己的政黨來行動。共產黨是民族革命中的主要力量,它必須做為整個形勢杠杆而行動。

  共產黨第一和首要的任務是組織和訓練無產階級,使其在民族革命中起到自己的做用。盡管事實上印度無產階級客觀上承擔著更大的政治任務。但它非常年靑,政治上不成熟,組織上軟弱。勞工運動(工會)10年前在印度艱難地開始了。在這個短時期內,無產階級已嚐到了階級鬥爭的痛苦。1919—1921年席卷全國的罷工浪潮與同時發生的農民騷動一起,使民族主義運動很快從軟弱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上升到革命群眾鬥爭的高級階段,這場群眾鬥爭本來一定會推翻帝國主義勢力,而不應該被小資產階級陰謀破壞引入歧途及至最終叛賣。從那以後,無產階級在許多次的鬥爭中已經吸取了有益的敎訓。勞工運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政客的控製下解放出來,它也正在從人道主義信徒的社會福利和互相幫助的說敎的有害影響下掙脫出來。工會正在成為其眞正的無產階級組織一階級鬥爭的核心。無產階級將變得更有階級意識,準備隻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革命鬥爭。

  30、工會仍然是軟弱的。隻有25%的大工廠的雇傭工人被組織起來。成千上萬的運輸工人、農場苦力和手工業工人還沒有組織起來,千百萬土地無產階級還沒有被觸及。為了獲得他們的主動精神,不僅要組織500萬工業無產階級,組織大量的農業工人和小手工業者也是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在組織鬆散的群眾的同時,共產黨必須滲透到現存的工會中去,發展他們的階級特性,取得工人的領導權。

  盡管無產階級群眾具有革命精神和戰鬥能力(就象在很多次大罷工中表現出來的那樣),工會在很大程度下仍被改良主義理論統治著。做為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治統治勞工運動的一個結果,經濟主義已經在印度勞工運動中獲得了相當的基礎。這個理論就是工人應該離開政治通過集體協商或互助幫助將自己組織起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這種趨勢受到帝國主義的鼓勵,盡管民族資產階級總的來說反對工會主義。帝國主義根據階級鬥爭的體驗知道,在無產階級的影響下民族主義運動將會成為革命的運動;因此它試圖將年靑的工會引入改良主義的死胡同。基於此,帝國主義接受了印度自由知識分子(客觀上是資產階級的代表)和英國改良主義勞工領袖的合作。

  共產黨必須堅決反對任何用改良主義腐蝕勞工運動的企圖,資產階級自由工會領袖(約希、C·普拉沙德、察曼拉爾、賈瓦波拉等等)在英國工黨“勞工帝國主義”的影響下工作,必須將他們做為資本主義的代表進行揭露和譴責(他們客觀上也是如此)。必項抨擊來印度鼓勵和促進改良主義者勞工組織的英國“勞工帝國主義”使者,應將它們的陰險動機向無產階級群眾解釋清楚。

  31、甚至議會主義的毒素也在向印度勞工運動中滲透。在這個沒有議會民主的國家裏,將無產階級與議會民主拚在一起,如果不是有意識的將年靑的無產階級引入歧途,也是荒謬可笑的。勞工運動中的改良主義是資本主義繁榮的付產品。在印度,改良主義沒有很大的基礎。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將通過進一步剝削工人階級來實現,如果印度無產階級的生活水平能得到提高,印度的工業化就不可能成為鞏固英國資本主義的一種手段。除非完全推翻帝國主義,否則印度無產階級的經濟條件不可能得到改善。在全部人口2%中選舉的議會機構,不可能是進行有利於工人階級活動的立法機構。當前的經濟和政治形勢不利於工人階級的利益,隻有依靠工人階級,這種形勢才能改變。因此工人階級的任務不是在這種形勢中尋求權宜之計(妥協),而是發動一場革命劇烈地變革它。

  共產黨必須過過普通文件、公共集會、工會、俱樂部等向無產階級宣傳這點。無論如何,隻有在現實的鬥爭中才能堅定地組織和有效地敎育無產階級。共產黨必須要成為無產階級領袖。其措施不僅要通過向無產階級解釋自己的曆史作用,用理論宣傳與改良主義理論鬥爭。而且首要的是把自己放在階級鬥爭前線,為無產階級的日常要求而鬥爭。

  32、除了民族革命的重大成果,諸如推翻帝國主義、革命的民主國家、土地革命、礦山、鐵路、重工業國有化等外。勞工運動還應在為實現下列直接要求的鬥爭中得到發展:a)8小時工製;b)最低工資限額;c)每周付工資;d)保護婦女和兒童;e)先進的社會立法;f)言論、新聞和結社自由;g)罷工權利;此外還有保護小手工業者和土地工人的要求。

  在為實現這些部分要求的鬥爭過程中,對無產階級群眾來說,在現存政治和經濟條件下,他們最基本的痛苦都不能被排除,這是很清楚的。這樣,工人階級最初的經濟鬥爭將要發展為政治鬥爭,階級鬥爭將代替民族鬥爭。

  共產黨應作為有意識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參加爭取民族自由中的鬥爭。共產黨必須積極參加發展無產階級、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民族政黨。民族革命的這些力量將在鬥爭中被動員和被領導。這種首創精神能夠而且隻能夠從無產階級中來。

  七、共產黨的當前任務

  33、共產黨的基本任務是將自己成一個與勞動群眾有密切聯係,並受到群眾有意識支持的無產階級政治核心。隻有當它完成這個基本任務後,共產黨才能履行它在民族革命中的領導責任。共產黨將取得群眾的信任,共產黨將通過積極參加和領導無產階級和農民的日常鬥爭而成為工人階級的實際領導者。工會(已經成立和將成立的)和農會將是共產黨人活動的主要領域。

  共產黨雖然允許無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加入其行列,但它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在實際上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其成員的大多數必須是工人和農民。黨的領導人在當前印度條件下應盡可能無產階級化。

  34、共產黨領導幹部理論意識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印度共產黨必須有一個通曉馬克思主義的領導,以抵抗反動的思想意識對工人階級的滲透。沒有共產主義的理論不可能有共產黨。在印度的自由知識分子中間改良主義正在迅速增長,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與之作鬥爭,它就會腐蝕工人階級並阻礙革命。共產黨必須能夠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與土生土長的甘地主義及拍來的費邊主義較量。盡管在一開始就抨擊宗敎從策略上說是不明智的,但共產黨必須開展意識形態方麵的鬥爭以反對印度文化中“精神性”的反動理論。印度充滿了將前資本主義封建文化理性化的理論(甘地主義,泰戈爾的回到村社等等)。揭露這些理論的反革命性質對加快無產階級意識的發展,進一步推動全國的文化進步是絕對必需的。

  共產黨必須建立一個黨的報刊,必須擴大宣傳文獻的發行量,以訓練使馬克思主義觀察地方事務的能力。黨報必須反映無產階級和農民日常生活的情況,傳達工人階級的聲音。

  35、共產黨必須在民族革命政黨的發展中起領導作用(工農黨)。它必須將工人和農民吸引到民族革命的旗幟下。一定不要低估小資產階級的政治重要性。但是不能讓民族革命黨處於小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和領導下。民族革命黨必須建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群眾武裝行動的基礎上,必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群眾活動。應當組織群眾示威、政治罷工、農民起義以支持民族革命黨的綱領一切微小的行動。如一個小工業的經濟罷工或最邊遠地區村莊的農民起義都應與廣泛的政治事件——推翻帝國主義、建立民主革命政權聯係起來。帝國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議會鬥爭應被利用來發展群眾行動。

  印度共產黨的直接任務是:a)將本身組織為無產階級的政黨;b)通過積極參加無產階級和農民群眾的日常鬥爭取得對他們的領導權並贏得他們的信任;c)從無產階級和農民組織中吸收黨員,從數量上擴大共產黨。

  ——譯自阿迪卡裏編:《印度共產黨曆史文獻》第3卷第3分冊(1928年),新德裏,1982年版。(薛燕譯)

  (九)《殖民地的革命運動》〈節選〉—奧托·庫西寧在共產國際六大上的報告(1928年8月)請大家把如下幾點看作是提綱草案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第一、關於對帝國主義殖民地政策實質的論述,策略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這個問題實質的理解。第二、我認為,論證最主要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傾向是民族改良主義或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這是草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草案中總結了中國和其它殖民地革命經驗。我相當粗淺地把運動劃分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

  印度的工業發展及英國的殖民政策

  英國人通過禁止民族手工紡織業開始了它在印度的統治。印度的手工紡織業在幾年之內就被這殘酷的阻礙摧毀了。印度的工業發展受到有計劃的阻礙。隻是在本世紀初才開始獲得發展的機會。戰爭期間和戰爭以後,工業,尤其是紡織業,發展得很迅速,相對數字比其它工業部門更為可觀。例如。從事冶金業的工人人數在10年內增長了100%,化學工業增長了130%,但是這些工業行業仍很弱小,它們隻是處在發展的開端。在印度當代的工業生活中,紡織業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我已經說過的,印度的工業在近20年內發展得很快。但是,如果幾個共產黨員同誌也被此蒙敝,根據這個事實推斷英國對印度的工業發展采取了全新的路線,我應當說他們走得太遠了。這種現象在1921—1923年的繁榮時期是可能的。實際上,英國的殖民政策絲毫未變。有些同誌走得如此之遠,以至認為存在著英帝國主義在印度實行非殖民地化的前景,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論斷。他們通常是一些對我們的運動很嚴肅地提出問題的同誌,這首先是帕爾姆·杜德、羅易和拉斯本同誌,甚至在拉茲同誌辯論第一個問題的發言中,也有這種錯誤觀點的某些痕跡,我認為有責任把這個問題明確提出來。如果英帝國主義的確采取了使印度工業化的方針,使其走向非殖民地化的道路,我們就要全麵修正我們對帝國主義政策實質的槪念。我認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非殖民地化理論

  我從這些同誌的著作中念幾段給大家聽。帕爾姆·杜德同誌在他的《今日印度》一書中寫道:

  “19世紀,印度曾經是英國工場主最重要的銷售市場,20世紀,印度在英國資本的監督下迅速地實現了工業化。由於龐大的不負責任的官僚機器,由於工人的半奴隸地位,資本在這裏比在國內有更大的可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接下去寫道:

  “在英國監督之下的印度工業化——現在印度被公認為是世界前8個工業國之一——意味著隨著工業狀況的惡化,英國資本利用其對印度廉價勞動力的統治權在這裏創辦企業,這些企業的競爭必然引起英國國內工資的降低”。

  羅易同誌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提綱中維護自己的另一觀點。在列寧闡述過的提綱中羅易同誌當時寫道:

  “強加在東方各國人民頭上的外國帝國主義,由於執行阻礙殖民地工業發展的帝國主義政策,使它們不能達到歐美現在已經達到的水平;當地眞正的無產階級,隻是不久前才出現。”

  正是現在,羅易同誌持另外意見。他在1927年10月關於印度問題的決議草案中寫道:

  “帝國主義新政策中派生出漸進‘非殖民地化’,印度將被允許從‘附屬國’的地位變為‘自治領’。印度資產階級作為潛在的競爭者從被壓製變為在帝國主義支配下參與國家經濟發展。印度將從落後的農業殖民地變為現代工業國一‘英聯邦自由國家的一個成員’。印度現在正經曆‘非殖民地化’過程,因為英帝國主義由於戰後資本主義危機而被迫改變了過去殖民剝削的舊形式和方法,轉而采取了新形式和新方法”。

  接著,在羅易同誌的決議草案中論述的也是同一思想。但是我隻是請同誌們注意,羅易同誌充分預見到他的理論的後果,他說:

  “經濟領域的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政治後果,不可避免的漸進的‘非殖民地化’過程孕育英帝國解體的胚胎。實際上,目的在於鞏固英帝國的政策(以免迅速崩潰),說明了帝國的基礎正在動搖。帝國主義——這是資本主義繁榮的極端表現,在現今資本主義衰敗階段,它的基礎已經削弱了。”

  羅易同誌當然看到,英帝國主義的非殖民地化政策隻能引起世界強國英國的動搖和崩潰。但是它仍然認為,英帝國主義願意繼續奉行這種政策。請再聽一聽拉斯本同誌的文章《印度的工業化》中的一段話,他在這裏提出了新的論據:

  “在戰爭期間,英國金融資本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即竭力阻止殖民地發展工業,因而在戰爭期間,殖民地在供應宗主國軍事裝備方麵無能為力。……這就是殖民地實行工業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如果它的殖民地能在戰爭期間為其提供軍事裝備,宗主國是非常高興的。但是如果帝國主義是為了讓印度在戰爭期間提供軍事裝備而讓它工業化,那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的危險,即正是這些殖民地在未來的戰爭中會運用自己的裝備,首先加速自己非殖民地化的進程。一個冶金企業,即便是象印度塔塔公司這樣的大企業,也要以各種方式同英帝主義聯係,並受其監督,以便不受威脅。對於為數不多的鐵路工廠等,同樣也可以被控製。但是,存在一些這樣的個別企業並不能算是印度工業化,工業化是指變農業國為工業國。它包括一切工業的發展,首先是生產資料生產的發展,機器製造工業的發展。問題不在於印度有無工業發展(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問題在於英帝國主義政策的目的是否是實現印度的工業化。

  事實表明了什麽?

  英帝國主義在戰後或多或少地在經濟上作了有利於印度工業發展的讓步。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征收15%的紡織工業品關稅。但是,如何解釋這種讓步呢?為了解釋這一點,完全用不著把英帝國主義在未來世界戰爭中需要和要求搬到現在來。隻要想一想帝國主義以及印度本身在世界帝國主義戰爭初期的狀況就夠了,軍隊嘩變,旁遮普大規模農民暴亂,資產階級民族運動進一步加強,穆斯林聯盟和印度國大黨第一次聯合;還有日本和一部分美國商品在印度市場上的競爭,這兩個國家企圖利用戰爭時機鞏固自己在印度市場的陣地,然後是哈裏發運動,甘地運動等,所有這一切使英國政府要麽丟掉印度殖民地,要麽做一定讓步,以安撫印度資產階級,並采取措施抵禦外國的競爭,兩者必居其一。正是這種需要,迫使英帝國主義做出經濟讓步(把紡織品保護關稅提高利15%)就象1918年的憲法改革一樣,這些措施的客觀效果有利於工業生產,加了工業發展。這些讓步並不大,還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借助於這樣低的保護關稅率從農業國過渡到工業國的(當然英國除外)。它完成過渡的時候,還沒有一個國家輸出工業品。但是,這些微小的讓步最近又全麵倒退了。

  非殖民地化觀點的維護者斷言,英國金融資本尋求向印度工業投資的可能性,是為了利用當地的低工資等。的確,在戰後也有大量的英國資本輸往印度,但是,在這裏我們遇到了一個値得注意的現象。首先,戰後初期英國資本輸出量很小,而在1921—1923年的3年當中迅速增長,然後是急轉直下。在戰前的最將幾年,英國輸往印度的資本是每年1300—1600萬英磅。後來,正如我們所說的,在戰後初期輸出資本很少,而在1921—1923年增長到每年2500—3000萬英磅,甚至3600萬英磅。這就是說,英國全部輸出資本的1/5—1/4投入到印度。此後,英國對印度的資本輸出下跌到700萬英膀,後來又為300萬英磅、去年(1927年)總數隻有80萬磅——數字非常之小。最近幾年,英資不再流向印度,而是流向南非、澳大利亞,甚至蘇丹。如果看一看1921—1923年期間英國輸往印度的資本投向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絕大部分不是用於生產目的,更不用說是工業部門了。在投資總數的9400萬英磅中,光是政府公債一項就達7000萬英磅。可以說在戰爭期間和戰爭以後英國對印度資本輸出中隻有10%用於工業。1923—1924年間印度全國的債務增長到413900盧比。其中334300萬盧比用於非生產目的。例如,在戰爭期間,印度政府奉獻給英國軍費14500萬磅。此外,它還負擔著世界大戰各前線的大量軍費開支,印度用自己的經費進行了反對阿富汗和獨立部族的戰爭。所以印度直到1925年的國家預算還有很大赤字,這毫不奇怪的。

  如果看一看外國的股份公司(大部分是英國的)在1913—1924年資本的增長,確實是數目巨大(達到45200萬英謗)幾乎翻了一番,但是這些投資的大部分不是放在工業上,而是放在銀行,保險和貿易公司(40500萬英磅)。另一方麵,在印度注冊的股份公司的資本增長了。在這些股份中,可能印度人比英國人用於工業的資本更多,15盧比中約10盧比用於工業。

  戰爭以後,民族資本在印度各個領域都有壯大,戰前英國資本在這些領域中幾乎占壟斷地位(如黃麻工業和種植國)。同時期,在印度的進口中,英國的比重明顯下降。從戰前的64%下降到1626—1927年的47.8%(1913—1914年度印度進口的英國商品値為117600萬盧比,而1924—1925年度按戰前價格計算,隻有72000萬盧比)。其主要原因可以認為是印度本國工業的發展。

  但是另一方麵,日本、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德國的競爭也加強了。很明顯,英帝國主義不會消極對待這種發展過程的。最近,我們都看到了英帝國主義采取各種措施反對印度工業化的趨勢。例如,英國政府的外匯政策,人為地把盧比的匯價提高到1先令便士(過去是1先令4便士)。這實際上就是說規定按12.5%支付進口補償金,這就使現行的保護關稅率在好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印度資產階級早就要求實行金本位製。但是英國資產階級根本不予置理。對英國商品實行了優惠關稅率,而印度國家銀行提出的一切要求英國政府堅決予以拒絕。最近又在英國訂購了火車車廂。倫敦的“五巨頭”現認為對印度的一切經濟讓步都是冒險的,它正在執行一種反對印度工業化的侵略性經濟政策。為此,向印度派遺了西蒙委員會,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印度的非殖民地化,而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殖民主義製度。

  同誌們,我當然不是說英帝國主義全麵扼殺了印度工業的發展,如果它想這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印度的工業發展雖然緩慢,還是在向前邁進。但是越前進,就會越觸犯英帝國主義最重要的殖民主義利益。英國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印度市場,,它本身的經濟狀況要求加強對印度的剝剝;但是,它不可能旣做到這一點,又不至引起同印度工業發展的尖銳衝突。

  國內市場的擴大問題

  羅易同誌說印度資產階級將在經濟權力中被給予“參予者”的地位,與英帝國主義者共享經濟權力。無疑,其後果會導致它們之間的妥協。英國和印度資產階級正在試圖達到持久的妥協。但問題是這個巨大的、持久性的妥協能否達到。它們之間在許多領域內達成協議是相當可能的,但這些妥協將是暫時的和部分的。例如,這種協議已經受到蘭開夏和孟買棉紡織業主之間關係的影響;後者的產品將會更粗糙,前者的產品隻會更好。

  佴是事情可能一直這樣發展嗎?非常不可能,隻在一種情況下這才是可能的:即如果印度國內市場的迅速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資產階級的剝剝和英國資產階級的剝削會暫時並行的發展,在相當範圍內不會有摩擦。但是盡管在這種情況下,隨之而來的印度獨立發展力量與英帝國主義之間的衝突也不可避免。但是通過這種協議它們之間的衝突可以在相當時期內有一定程度的推遲。事實證明,印度的國內市場不是在擴大,它一直是穩定的,甚至國內市場出現了部分萎縮,這是値得注意的。例如,棉織品的銷售比戰前時期衰退了。因為印度的棉織業在同時期發展了。這種情況隻能通過部分地縮小英國的競爭才能發生。國內市場對二者的同時存在太小了。

  因此,印度國內市場的發展問題對印度、對英國資產階級都是同樣重要的,但是這個問題能被解決嗎?

  印度市場由什麽構成?主要由農村地區構成。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民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從潛在意義上說,印度農民是國內市場的有力因素。是但在現實中,由於讓人喘不過氣來的三重的壓迫,印度農民的購賣力無限地小,這三重剝削即是英帝國主義及稅收者、地主及商業高利貸資本。如布哈林同誌在討論議程第一條款時所提出的,印度工業不能全部養活大量赤貧化的農民。我們在印度看到的不是無產階級化,而是不斷發展的農民赤貧化。

  印度農民的地位

  我並不企圖向你們論述印度整個的農業問題,或評述印度各地區的特殊條件,然而關於印度的農業地區,我必須指出幾個最重要的觀點。這樣,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印度國內市場的擴張遇到障礙的必然原因。

  由於印度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英帝國主義,印度以前的村社和民主的農民機構潘吉亞特被破壞了。但是代之以擺脫前封建地主的束縛,新的封建主義又在很大規模上建立起來。現在地主所有者的絕大部分和大租佃農,“柴明達爾”(大約有100萬柴明達爾,800萬是它們的家庭成員)是英國資產階級在印度主要的社會支持者,柴明達爾實際上是由於帝國主義的策略才產生的一個階級,那些住在城市裏以投資為主的人靠他們生活。大規模的農業幾乎不存在。封建王公、新封建柴明達爾在一麵,印度農民在另一麵,在他們之間還有剝削農民的各個等級的轉稅人。在地主和貧窮的勞動者之間經常有10—12層這種中間剝削者(有時甚至更多)。如果農民無力支付稅收或土地稅,他就會成為高利貸的犧牲品。大約有一半印度農民負擔著沉重的債務。很多情況是髙利貸者榨取了農民的絕大部分收獲物。根據印度政府的正式報吿,1918年有不少於100萬的世襲債務奴隸——這種情況隻出現在印度。據統計,債務的稅金和利息總數達農民人均收入的70%。我不能擔保這個統計數字的正確性,我使用它隻是作為對印度農莊殘酷剝削的一個例證。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農民的勞動生產率自然不能得到發展。在一年中最好的季節裏農民沒活幹或部分地沒活幹。他們收獲的產量非常低(小麥每公頃的產量隻有日本的1/2,德國的1/3,1926年稻穀的產量每公頃隻有日本的1/3)。糧食總產量自1900年以來沒有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的購買力當然是極端小的,他們的消費非常少。自戰爭以來,農產品價格和工業產品價格之間的差距對農民更不利了。

  權威作家們斷言,印度農民中有約1億人1年中沒吃過一頓飽飯。印度的死亡率是界世上最高的(高達英國的3倍),高死亡率直接或間接的原因是饑饉和赤貧,這些肯定會助長流行病的擴張。

  土地改革還是土地革命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促進國內市場容量的擴大呢?實行廣泛的土地改革,在印度可能嗎?英國政府在愛爾蘭實行土地改革時在那些耕種麵積零碎的地區收購了土地。而在印度,幾乎到處耕地是極其零碎的。那裏沒有可以用來進行廣泛土地改革的土地基金。英帝國主義出於政治考慮,不可能沒收地主的土地。實行水利灌漑可以擴大耕地麵積。但是,一般隻能由政府來進行。第一、它絕對滿足不了實際需要。第二、用資本主義企業方式經營,價格會高得使印度用不起。

  在孟買曾經試驗用法律形式規定農民耕地的最小麵積,但是這種改革又被迫收回了。因為這會把300萬戶農民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在印度要用通常的資產階級方式進行改革,就必須把不止幾百萬,而是幾千萬農民從土地上趕走。所以,印度沒有進行眞正的土地改革。

  發展的整個進程表明,印度現在不是處於非殖民地化的前夕,也不是處於土地改革的前夕。在世界大戰期間,來自旁遮普和印度其它各地的農民被作為士兵派往各條戰線,總共有100萬士兵在歐洲戰線上與白人先生作戰,盡管這些人不是英國先生。他們之中有1/10的人犧牲在前線,但是9/10的人返回了印度,他們知道了白人是脆弱的……,當這個知識擴展到全印度各個村莊時,當印度士兵和他們周圍的人意識到他們應頑固地不回到軍隊中去,而首先應反對他們自身的壓迫時,土地革命的時間就到來了。

  印度資產階級為什麽要敲警鍾?

  麵臨這種形勢,印度資產階級無疑發生了恐慌。來自下麵的壓力使資產階級采取反對派的恣態,立法議會已經決定抵製西門委員會。印度國大黨已經決定宣布印度人民的目的是完全的民族獨立,有人吿訴我這隻是一紙空文,他們隻是在空喊,他們隻是在實行“月光政策”,我說,相當正確,但是就是在月光後麵,人們也能發現一個嚴峻的事實,即月亮本身。印度資產階級不滿的呼聲是某些嚴肅的和重要的事態正在成熟的標誌。

  目前,印度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都籠罩著經濟危機。這種現象的發生絕不是因為資金不足,印度資金還有剩餘。印度資產階級企圖在英帝國主義的幫助下擺脫資金過剩的處境。為此,他們購買國家債券和股票;他們把錢存在銀行裏,他們按照印度政府中英國財政部長的建議,把資金轉往巴西;他們購入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儲藏起來,等等。為什麽這些印度資金的大部分不投入工業呢?因為英國的殖民地製度是印度工業化不可克服的障礙。所以,戰後最近幾年大部分主要鋼鐵工廠都倒閉了。但還有這樣一些同誌,如盧哈尼不切實際地為我們描繪了印度工業化和非殖民地化的前景,其根據是印度在南非政政中取得了外交代表的資格。盧哈尼同誌不能把最主要的,最本質的主西同非本質的東西徹底區別開來。印度偉大的革命危機正在我們麵前醞釀成熟,這就是本質問題。

  民族改良主義

  民族資產階級隻會空喊,這是對的。但重要的是了解印度資產階級的政治本性及其民族改良主義政策。說這個政策是反對無產階級的,不如說資產階級就是資產階級更確切。說印度資產階級的政策不是革命的政策也是確切的。我舉一兩個很典型的的例子,1922年,在半革命的工農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期間,資產階級作為私有者在革命麵前嚇破了膽,印度國大黨的領導人立即投降了帝國主義。當時國大黨采納了下列決議:

  “執行委員會對喬裏喬拉暴徒的殘酷行為感到遺憾,他們殺害了警察,無意義地縱火焚燒警察所,並波及到整個鄉鎮。”等等。

  這個臭名昭著的決議的其它觀點也具有同樣的精神,民族改良主義的自治黨的主要機關刊物《前進》關於英蘇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