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生活中的心理控製術

  現代人最常見的精神問題就是巨大的生活壓力,因為壓力我們變得煩躁不安,進而導致各種疾病。如果將時間倒退到幾十年前,相信你很難從那個時代的人們口中聽到“壓力”一詞。“壓力”在人類曆史上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壓力”一詞從不為人知慢慢發展為人盡皆知,甚至連上小學的孩子也會說:“我的學習壓力好大啊!”

  壓力,無處不在

  壓力是當一個人認識到當前的需要超出自己或社會所能提供資源的範圍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狀態。簡單地說,壓力就是你背上一個包袱的感覺,相信這個感覺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如升學壓力、就業壓力、婚姻壓力等,壓力就像我們周圍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從積極的角度來說,生活之中離不開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就好像一個打氣筒在向一個輪胎打氣,沒有壓力就不能將空氣充入輪胎內,氣充不滿,輪胎不能鼓起來向前滾動;然而當這個輪胎的氣太滿時,這個輪胎隨時有可能爆裂。所以,長期承受著高壓而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就會出現心理與生理的疾病。

  壓力已經成為影響個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身體疾病,如高血壓、心髒病、哮喘、慢性胃炎,以及各種惡性腫瘤疾病都與壓力的大小相關。一般來說,壓力對人體健康造成心理的疾病比較常見,如焦慮症、抑鬱症,甚至會出現精神分裂。

  你為什麽會有壓力

  如果深究壓力的來源,有些研究表明,在石器時代便有了壓力,隻是那時它被認為是一種生存機製而已。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壓力的來源和種類也越來越多。簡單地說,壓力的來源分為兩種,一種是外界的,另一種就是心理的。

  外界壓力是無法避免的,隻要你生活在社會中,就要承受社會中各方麵的壓力。醫學界人士說,人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在母體中承受著壓力,而在自然娩出時,更是一個要經受壓力的過程。外界的壓力種類有許多,在承受這些壓力時,我們會有站在一輛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的感覺:自己清楚地知道壓力是周圍人給的,人越多,擠壓的力量也就越大。

  一般來說,心理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下麵這個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釋什麽是心理壓力。

  小張是有名的“拚命三郎”。上學的時候,他就是急性子,作業總是最早完成,成績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上班以後,小張更是發揮了自己“拚命三郎”的精神,每次都是公司裏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惜時如金拚命工作的他,不斷給自己的工作加碼,隻有在不斷增加壓力的工作中遨遊、奮鬥,他才感到愉快和興奮。在工作中平步青雲的小張,很快也成為公司內部的核心領導者,才30多歲的他就時常感到心跳加快、胸悶胸痛、無力、頭暈。到醫院一查,醫生說小張得的是冠心病,小張驚呆了……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小張的急性子其實就是對自己施加的心理壓力的表現。他在精神上長期處於超負荷的緊張狀態,承受著時間緊迫感的壓力。最終導致自己的健康出了問題。

  壓力來了,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樹立信念

  美國的一位心理專家,患冠心病前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後來,他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終於使他的生活步調變得平穩了,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了。同時,他的冠心病症狀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所以,如果你想擺脫壓力的束縛,一定要樹立這方麵的信心,因為信念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學會休息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給自己壓力過大的人往往都有“工作第一”的信念,他們每天早出晚歸,還常常加班,恨不得一天當做兩天用。他們為自己沒有“浪費”時間而驕傲;他們認為,不停地工作就是人生的全部內容,隻有工作才能獲得滿足;因此,如果哪一天沒有工作可做,他們就會手足無措,坐立不安,並為自己這一天沒有“實現自我價值”而悔恨失落。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已屬於病態心理行為了,可惜這類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也出現了這樣的症狀,就應該學會適當地放慢工作速度,學會娛樂,做到勞逸結合,學會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係,把每天工作的時間控製在十個小時以內,其餘的時間拿來進行體育鍛煉和進行有益的娛樂活動,這對緩衝緊張的心理是十分有效的。卡耐基說過“真正的頂尖生活高手既是工作的高手,又是休閑的高手”。如果一個人不會休息,不會娛樂就不會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工作狂”,那麽在製訂各項計劃時,可別忘了也要製訂一份休閑計劃――每天一小活動,每周或每兩周一大活動。不要以為休閑是浪費時間,其實,合理地休閑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製訂一份既令人愉快又切實可靠的休閑計劃,那麽在這個時間還沒有到來之前,你的心情也會是愉快的,是有“盼頭”的。這樣,可以使你大大減輕工作中的壓力,也使你學會從工作之外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不必過分認真

  有些人除了工作特別勤奮認真外,就連平時的娛樂體育運動也十分認真,十分看重輸贏,他們常為打球、打牌、下棋中的“不公平”、“不合理”而大發脾氣,甚至還與人吵架打架,晚上下棋打牌贏了,興奮不已,徹夜難眠;輸了,則悶悶不樂,為下棋打牌中的“臭招”後悔不已,晚上的睡眠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於過分認真,所以這類人參與的一切社會活動(包括娛樂活動)都充滿了“競爭心理”和“火藥味”。這樣他們很難得到真正的休息。因此,他們常常周期性地甚至是持續地產生身心疲憊感。如果你凡事好與人較勁,處處都想爭第一,這對心理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要學會放鬆自己,不必事事都過分認真。

  練習心理瑜伽

  心理學中的放鬆訓練也稱鬆弛療法,是通過一定程式的訓練學會心理上及軀體上放鬆的一種行為訓練方法,其理論是緊張所導致的心理改變及對應激所引起的心理阻抗可以通過放鬆加以阻斷,消除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焦慮,這與瑜伽中的呼吸法類似。

  放鬆訓練既是一種行為治療的方法,也是多種心理治療時所采用的基礎訓練和心理訓練的實用有效方法,被廣泛用於心理谘詢門診。

  ◎呼吸鬆弛訓練法

  采用穩定的、緩慢的深吸氣和深呼氣方法,以達到鬆弛目的。一般要求連續呼吸20次以上,每分鍾呼吸頻率在10~15次左右(視人而異,要事先通過定期自我訓練,在實踐中自我體會,確定最佳呼吸頻率,並要求訓練成熟後再實際應用)。吸氣時雙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最大吸氣後稍屏息一段時間,再緩慢呼氣,兩手放鬆,處於全身肌肉鬆弛狀態,如此重複呼吸。訓練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思想專一,全身肌肉放鬆。平時每天練習1~2次,每次10~15分鍾。要有計劃地訓練,自我體會身心鬆弛的效果。每一訓練周期為15~20次。然後可休息幾天,重複訓練,以達到要求為止。可采用坐位或臥位訓練,成功後則隨時可在實際中應用。切忌在未訓練成功時匆忙使用,以致失敗後懷疑本法的有效性。

  ◎想象鬆弛訓練法

  遇到不良情境產生緊張、恐懼和焦慮情緒時,運用自己充分和逼真的想象力,主動地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輕鬆愉快的生活情境,用以轉換或對抗不良心理狀態。例如想象自己躺在和煦的陽光下,在海邊聆聽大海的波濤聲,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情趣;想象自己在環境幽雅、景色迷人的公園裏休憩,在風光迷人、空氣清新的優美環境中感受鳥語花香帶來的樂趣,心境會無比舒暢。想象的內容最好是自己過去親自經曆過的生活情景,以此喚起終身難忘的輕鬆愉快心情。對於一位足不出戶、想象力不豐富、生活經曆貧乏者,補救的辦法是想象自己觀看過的最精彩、最激動人心的影視節目中的片斷情景。

  ◎簡單易學的自我放鬆訓練法

  步驟1:找一個安靜的環境,選擇一個自己感覺最舒適的姿勢。

  步驟2:閉目養神。

  步驟3:盡量放鬆全身肌肉,從腳開始逐漸進行到麵部,完全放鬆。

  步驟4:用鼻呼吸,並能意識到自己的呼吸。當呼氣時默誦1……吸氣時默誦2……

  步驟5:持續20分鍾,可以睜開眼睛核對時間,但不能用報警器。結束時首先閉眼而後睜開眼睛,安靜地坐幾分鍾。

  步驟6:不要擔心是否能成功地達到深度的鬆弛,耐心地維持被動心態。讓鬆弛按自己的步調出現。當分心的思想出現時不要理睬它,並繼續默誦1……2……隨後鬆弛反應將不費力地來到。

  進行這種訓練,每天1~2次。不要在飯後1小時內進行,因消化過程可能會幹擾預期效果。

  天天都能用的減壓法

  ◎每天集中精力幾分鍾

  比如現在的工作就是把這份報告打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拋在腦後,不去想。在工作的間隙,你也可以花上20分鍾的時間放鬆一下,僅僅是散步而不考慮你的工作,僅僅專注於你周圍的一切,比如你看到什麽,聽到什麽,感覺到什麽,聞到什麽氣味等等。

  ◎說出你的心事

  可以試著寫日記,或與朋友一起談一談,至少你不會感覺孤獨而且無助。美國的醫學專家曾經對一些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或氣喘的人進行分組,一組人用敷衍塞責的方式記錄他們每天做了的事情。另外的一組被要求每天認真地寫日記,包括他們的恐懼和疼痛。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後一組的人很少因為自己的病而感到擔憂和焦慮。

  ◎不管你有多忙碌,一定要鍛煉

  研究人員發現在經過30分鍾踏腳踏車的鍛煉後,被測試者的壓力水平下降了25%。上健身房,快走30分鍾,或者在起床時進行一些伸展練習都行。

  ◎放慢說話的速度

  也許你的桌上每天擺滿了要看的文件;你的右手在接聽電話,左手還要翻看資料;你要應付形形色色的人,說各種各樣的話。那麽你一定要記住,盡量保持樂觀的態度,放慢你的速度。

  ◎不要太嚴肅

  覺得壓力大的時候,不妨和朋友一起說個小笑話,大家哈哈一笑,氣氛活躍了,自己也放鬆了。事實上,笑不僅能減輕緊張,還有增進人體免疫力的功能。

  ◎不要讓否定的聲音圍繞自己,而把自己逼瘋

  老板也許會說你這不行那不行,實際上自己也是有著許多優點的,隻是老板沒發現而已,要有阿Q精神。

  ◎讓自己徹底放鬆一天

  讀一篇小說,唱歌,喝茶,或者幹脆什麽也不幹,坐在窗前發呆。這時候要讓自己浮躁的心安靜下來,細細體會一種寧靜,一種放鬆。

  ◎至少記住今天發生的一件好事情

  不管你今天多辛苦,多不高興,回到家裏,都應該至少把今天的一件好事情同家人分享。

  也許有時候你會莫名地感到恐懼、悲哀、焦躁不安,你並不想觸碰這些最不爽的感覺,可它們總會自己找上門來。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心裏可能埋藏著一些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秘密,它們像導火線一樣,隨時會引爆你的心情。弗洛伊德最大的貢獻就是確認了意識隻占人們認識和感覺到的事物中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下麵還有無意識和潛意識,都包含在如隱秘迷宮般的深幽的思維穹廬裏。

  揭開心理壓抑的秘密

  壓抑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存在於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專指一個人受到挫折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去,而是將其抑製在心裏,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它能暫時減輕焦慮,但不能完全消失,而是成為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壓抑是對感情、精力加以限製,使之不能正常地流露和發揮。當一個人受到壓抑和挫折時,情緒就會變得失望、憂鬱,性格過於外向的人還會伴隨有狂躁,尋找機會發泄;而性格過於內向的人就會變得沉默孤僻。壓抑破壞了心理平衡,如不及時疏導,心理障礙也會導致生理疾病,這是常見的事。

  心理壓抑有如下幾個特點:

  ◎內向性

  當一個內向的人與外界現實發生矛盾、產生壓抑的感覺時,個體不是積極地調整與外界的關係,而是退縮、回避矛盾,退回到個人的主觀世界,自我克製、自我約束、息事寧人,以求得心靈上的安靜。

  ◎潛意識性

  受挫的思想與情感壓抑在心頭,久而久之,就會轉化為潛意識,潛意識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動機。例如一個事業上屢遭失敗的人很想幹一件一鳴驚人的事情,如製造一起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去探究的事物,人們越是想去打聽其奧秘;等等。心理壓抑與自我克製不同。自我克製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場合對自己的情緒、行為進行適當的控製,這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行為表現。而心理壓抑則是無論在什麽場合下,一個人對自己的情緒、思想、行為所作的過分的壓製,這個結果往往導致行為的異常。

  ◎消極性

  回避矛盾不等於解決矛盾,隻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一個人體驗到不愉快的情感。而且這種感情會與日俱增,逐漸使整個人的意誌消沉下去,心理壓抑者的自我感覺往往是不好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造成壓抑心理既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

  從外部環境來講,如果個體與環境不協調,產生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心理。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行為規範的影響是用來調節、約束個體行為的準則。但是如果此類的行為規範過多,過於嚴厲,或者規範的標準與個體的接受程度相距甚遠,個體就極易產生壓抑感。例如,有些家長過分地管教孩子;有些單位與部門對下屬有過高的要求,都會使之產生壓抑心理。

  ★麵對工作學習與生活上的壓力,人們要想在這個世界很好地生存生活下去,必然要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等實踐活動。若這種實踐與人的能力相適應,就比較容易取得預想的成績,就會產生成就感;如果人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實踐任務,或者長期超負荷地工作、學習、生活,不堪重負,就可能感到痛苦與壓抑。比如有的人麵對繁重的工作和學習負擔,效率和成績下降,就會感到壓抑。

  ★緊張的人際關係。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納。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增強人的自信心,滿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緊張的人際關係使人的精神與社會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個人的誌向處處受挫,或“懷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會產生孤獨無援的感覺。結果可能導致個體產生壓抑的心理,采取回避現實的行為。

  從主觀原因來看,有以下情況易產生壓抑心理。

  ★個體的某些身心條件較差,如相貌不如人意,有生理缺陷,或者才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譏諷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極評價中,這些人極易產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壓力為動力,有些則可能感到壓抑和痛苦,變得自我封閉或自暴自棄。

  ★某些氣質與性格更可能產生壓抑感。心理學把人的氣質分成四種:膽汁質(外向、過於興奮)、多血質(外向、靈活)、黏液質(內向、安靜)、抑鬱質(內向、過於抑製)。根據氣質的特點屬抑鬱質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點,對同一事物,他們的壓抑感可能比其他氣質的人更明顯。從性格角度來講,一般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將它表現出來;內向性格的人則常常把感情壓抑在內心,其中消極的情感會轉化為壓抑感。由此可見,調整改造個人的性格、氣質對克服壓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而言,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憂鬱。主要表現在憂心忡忡,經常失眠、易疲勞,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合群。此類人會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大,對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會感到外部壓力太大,情緒低落,自慚形穢,手足無措等。

  ②厭倦。對任何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懶得和人說話;工作、學習、生活的效率急劇下降;不願承擔社會工作和義務等。

  ③優柔寡斷。由於缺乏自信,導致意誌薄弱,做事無主見、不果斷,作決定時猶豫不決,沒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與勇氣等。

  ④社交障礙。由於心情消沉,不願與人打交道,表情呆板,極少有笑容,敏感,戒備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長期這樣下去知心朋友越來越少。

  ⑤軀體化焦慮。如果一個人將消極情緒壓抑在內心,那麽他的焦慮感會明顯增強,自我感覺不好,焦慮又常以身體的不舒服表現出來。如頭痛、腸胃不適、疲倦等。有些人甚至會以暴飲暴食的方式去擺脫壓抑感,結果導致肥胖症。

  ⑥改向行為。被壓抑的情緒與思想,有些會轉化為人們的潛意識,潛意識又會以動機的形式,驅使某種行為的發生。被壓抑的情緒、思想,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麵的方式表現出來,如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壓抑,則可能在另一種場合去表現自己,或愛好文體活動,也可能以惡作劇來釋放能量,表現自己。

  釋放心靈,回歸真我

  ◎要正確麵對社會現實

  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大係統;社會有光明,也有陰暗麵;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實際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和待遇上的差距。人與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去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要正確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麵去尋找原因。俗話說:勤能補拙。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隻要積極進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

  ◎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聖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予以我們許多啟示。孔子講學“三虛三盈”,但他不氣餒,不斷努力,終於培養出“三千弟子”。

  ◎積極做些富有建設性的工作

  壓抑會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於動手做事的人,越容易產生心理危機。如果你想與懶惰作鬥爭,不妨列出一個工作、學習、生活的日程表,包括晨練、讀書、寫作、交友、上街、娛樂等。不論大小事情都列入其中,並認真、專心地去做。假如沒有時間去製訂計劃,隻要先行動起來就夠了,你不必等到想做事的時候才開始,因為你如果沒有做事的欲望,可能永遠也懶得動。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心裏就會踏實得多了。

  ◎主動幫助別人,樂於助人,會使人精神健康

  如果心理壓抑的人通過誌願性的工作,如社區服務或幫助鄰居行動不便的老人購物,心情就會好些。你會發現隻要有同情心,能夠理解別人,對社會也是有價值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在乘坐公交汽車的時候給需要座位的人讓個座。

  ◎讓快樂進入你的生活

  許多因為遭遇到挫折的人放棄了他們最喜愛的業餘活動,這隻會讓事情弄得更糟。為了改變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讓你感到快樂的活動,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朋友聯歡會、聚餐或看電影等,讓微笑常寫在你臉上。心理學家通過深入的研究發現,行為能夠影響情緒。當你感到壓抑時,不要垂頭喪氣地走路,要像風一樣大步向前走;不要躬背坐著,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臉,要露出笑臉,這樣做的本身就能夠讓你感覺良好。

  ◎回歸自然

  當你感覺壓抑時,可漫步於田間地頭,跋涉於山河之間,看春華秋實,聽蟬鳴鳥啼,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你可能會因此而產生許多聯想與靈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調適自己的不適心態。

  心理測試:了解你的壓抑程度

  從表格裏選出最能概括你的答案的選項。

  序號選項十分

  不同意有點

  不同意同意有點

  同意十分

  同意1我不想讓自己做某些事時就不做123452即使是筋疲力盡,我還是讓自己忙碌123453聽到別人講自己的是非時,總是很生氣123454生氣時我總是用沉默來應對123455我經常不由自主地生氣、悲傷或害怕123456我經常打電話推掉本應做的事123457我隱藏自己的感覺,經常擺出一副嚴肅的樣子123458要我向我愛的人講出自己的感覺是困難的123459我討厭空閑的時間,那會讓我感到空虛、寂寞12345續表序號選項十分。

  不同意有點

  不同意同意有點

  同意十分

  同意10我很少能玩得很開心1234511我覺得情感上平平無奇,缺乏激情1234512我常常控製不了自己的行為1234513我會有反常的過激行為1234514我有時會覺得開心,但過後會很累1234515我有雙重人格12345.

  答案分析:

  15~26分:你並沒有壓抑感。基本上你相信自己能保持自身平衡並擁有健康的感情生活。你對人有良好的判斷力,但有點輕信他人和天真。你要記住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樣坦率直白。

  27~38分:你比較了解自己,但有些事還是表達出來才能更好地解決。記日記或與信得過的朋友多交流會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感受。清理完心裏的“小疙瘩”之後,你將會驚喜地發現這種感覺很棒。

  39~50分:你故意對你或他人經曆的某些事情“裝聾扮啞”。找個時間,找個地方,將你可能對自己隱瞞的事實挖掘出來吧!

  51~62分:你壓抑著不少感情和記憶,這對你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負麵影響。有時候在工作和情感上,你表現得不負責任,甚至故意弄砸。看一些你感興趣的心理輔導書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更好的方法是去醫院進行心理谘詢。

  63~75分:去找專業心理谘詢師。你簡直是一隻裝滿壓抑又長了兩條腿的桶。你未能處理這些害人的東西的原因是,你太害怕麵對自己,或太痛苦了,而且愛你的人也許也幫不了你。認知治療或一種較好的抗抑鬱藥也許能幫你重獲自由與歡樂。

  這條招聘船員的啟事登於1914年年初,令招聘者、南極探險家沙克爾頓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幾天內應聘者竟有5000多人。

  經過認真、嚴格的挑選,作為老板和領袖人物的沙克爾頓最後從中確定27名船員。

  5個月的集訓與準備工作結束後,1914年8月1日,連沙克爾頓在內的28位勇士乘木船離開倫敦。沙克爾頓根據家庭的座右銘“堅毅必勝”把木船命名為“堅毅”號。12月5日,“堅毅”號離開喬治亞島,探險隊預計497天後才能再踏上陸地。

  1915年的1月8日,“堅毅”號終於到達南極邊緣的威德爾海,但馬上陷入冰川之中動彈不得,並隨冰川漂移了5個多月,其中包括南極長達數月之久的漫漫嚴冬,就在夜夜零下幾十度的嚴冬中,聊以蔽體的船隻,最後也被巨大的冰坨壓毀。10月27日,沙克爾頓下令棄船。11月21日,“堅毅”號沉沒。

  探險隊員決定嚐試著徒步橫越冰雪到達大海,但每天行程連3公裏都達不到,體能消耗卻無比巨大,最後,沙克爾頓毅然決定放棄前進,就在此浮冰上紮營。

  在食品、衣服、遮蔽物都十分短缺的情況下,沙克爾頓和他的船員在冰天雪地裏整整露營了5個月。這5個月中,為鼓勵船員們的鬥誌,在與船員一樣身心疲憊的情況下,沙克爾頓仍談笑風生,並不時在冰上翩翩起舞,而這時,他們的食品幾乎全已吃完,隻能靠企鵝肉與冰雪來維生。

  當探險隊員最後隨冰漂浮到北麵的開放水域後,他們立即啟用棄船時搶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經過7天的海上航行,齊心合力終於到達荒無人煙的大象島。由於大象島荒無人煙,留在那裏其實也是死路一條。

  眼見船員們的體能與精神都瀕於極限,沙克爾頓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4日,沙克爾頓決定與另外4名船員乘坐“加蘭號”救生艇開始一項幾乎不可能的自救行動,目標是橫渡1300米巨浪滔天的大海,到設有捕鯨站的南喬治亞島求救。

  臨行前,沙克爾頓秘密寫下了一個字條,交一位船員收存,相約20天後如果他不能返回救他們時再打開。字條上寫著:“我一定會回來救你們,如我不能回來,那我也盡我所能了。”

  5個人在狂風巨浪中航行了17天,“加蘭號”奇跡般地到達了南喬治亞島的南岸,因風浪太大,“加蘭號”無法靠岸,他們不得不在一會兒像升上天空、一會兒又好像沉入穀底的救生艇上苦熬一個晚上。

  但是捕鯨站設在南喬治亞島的北岸,幾個麵帶冰碴、手腳幾乎麻木的人在沙克爾頓的帶領下,僅靠一根繩索,兩把冰鎬,在留下兩個體弱的隊員後,奇跡般地橫越了42公裏被認為是飛鳥難渡的冰川,準確抵達了北岸的達史當尼斯捕鯨站。

  捕鯨站站長目瞪口呆地望著3個似乎是從天而降似人又似鬼的物體發問:你們是誰?

  走在最前麵的人開口說話:我是沙克爾頓。

  深知此行並堅信“堅毅”號已無任何生還希望的捕鯨站站長,一個壯如鐵塔般的漢子聞言轉身掩麵而泣。

  這一天已是1916年的5月20日。

  5月23日,身體尚未恢複的沙克爾頓急不可待地在接到留在南喬治亞島的隊員後又借船開往大象島區營救他留在那裏的23名船員。所有的人都勸他,留在捕鯨站休息,由別人前往營救。但沙克爾頓堅決不同意,他說他一定親自去,因為出發前他答應過他們的。

  因風浪過大,前三次營救均告失敗。8月30日,當第4次出發的營救船終於靠近大象島時,心情激動的沙克爾頓兩眼直盯著前方,當隱約有人影可辨時,沙克爾頓便急著清點人數:1、2、3、4……、23.

  “他們全都在,全都在那裏!”

  沙克爾頓因狂喜而泣,回頭向營救船上的人反複大喊。他終於如約接走了留在大象島上的23名船員。

  事後有人問及這些船員,是什麽樣的力量讓他們在枯坐幹等中支撐了那麽長時間,其中一個船員說:“我們堅信沙克爾頓一定能成功,他有這個能力。如果萬一他失敗了,我也堅信他盡力了……”這位船員的話與那張根本沒打開的字條出奇地相似。問及那位收存字條的船員,為什麽超出預定時間那麽久之後仍未打開字條,他說:因為我和剩餘的所有船員都相信沙克爾頓會成功,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

  從1914年8月1日起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隊員,這場被永遠載入史冊的航行與絕處逢生的故事共曆時兩年零1個月。

  對於原來探險南極的計劃來說,這是一次失敗的旅行,但卻成為人類曆史上英勇和頑強鬥誌的典範,雖曆時久遠,但在朝不保夕、生存希望幾乎是零的情況下,沙克爾頓用臨危不懼的堅毅與誠信,保持隊員的士氣、維係團隊精神的領袖特質,仍是當今社會尤為需要學習的榜樣。

  故事中沙克爾頓的領導力著實令我們欽佩,同時也使我們對“領袖特質”這個詞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所謂的“領袖”,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領袖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從公司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從人格上來看,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千萬不要以為“領袖氣質”離自己很遙遠,其實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人並不一定是高層管理者,無論在大團體還是小團體中,總會有個能夠說服他人、引導他人、調配他人的人出現,而這種人往往就是具有領袖特質的人。

  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

  很多人認為“說”比“聽”更能展現自我。的確,會“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表現自我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應聘和職場中。但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同等重要。“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了解別人的見解和需求,以及為自己取長補短的最佳途徑。當你在掌握了團隊中所有人的意見之後,你所提出的意見將會更深入、更有高度,同時也會兼顧到別人的想法,避免分歧的擴大化。久而久之,如果你每次提出的想法都會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在他人心中樹立起權威形象也就自然而然了。

  關注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如果你想讓別人重視你,就必須要學會重視別人,這是樹立起你在大家心目中權威形象的基礎。當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不如想辦法將這個人的長相和名字對號入座,避免下次見到對方時想不起名字的尷尬。千萬不要小看“記名字”這件小事,在交流機會逐漸增多的現代社會,結交一個新朋友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更渴望被認可、被重視,如果你能關注並重視你身邊的人,對方一定會感受到,並且會很快加深對你的信任,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當對方“被重視”後,往往會對你的想法更容易接受,雙方之間的信息溝通也更不容易存在障礙。

  學會顧全大局

  一個人待人處世如果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和處理工作,那就不可能得到團隊的認可,也更談不上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權威形象了。如果在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發生衝突時選擇顧全大局,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得到大家的信任會更容易,並且團隊的成長速度也會更快。

  果斷提出你的意見

  如何在團隊中凸顯你的權威呢?這就需要在平時注意說話要堅決。當然並不是不經思考地亂發表意見,而是對自己的見解相當有底氣和依據的時候,第一時間果斷地向大家提出。千萬不要顧忌過多,等到別人提出時才懊悔不已。否則一次次錯過了表現機會,不僅會使你逐漸淡出大家的關注視線,還會讓別人對你的權威度產生懷疑。

  精神分析大師費洛伊德,對於人類的潛意識,提出“冰山理論”,認為人的意識是冰山上的尖角,能看見的隻有很少的部分,更多的是隱藏在海麵下的部分,那是更真實的。

  冰山潛在海麵下的部分就是潛意識,它具有無比巨大的能量,隻是常被人們忽略。但事實上,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在用自己的潛意識。不論是讓自己更健康或是更多病痛,不論是讓自己更有錢或更貧窮,不論是讓自己更好或是更壞,不論你是否知道自己正在使用潛意識力量,潛意識都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們專門使用一些方法來控製我們的潛意識,有目的地操縱我們,把我們引上他們所指的路。如洗滌劑廣告宣傳,幾乎還沒有一種商品像洗衣粉那樣沒完沒了、舍得花本錢在電視上做廣告。日複一日地在黃金時間向家庭主婦糾纏“買××牌吧,它洗衣服最幹淨、漂亮、又便宜”。在電視廣告中,從肯定的意義上說,還沒有比“天然”和“生物”這兩個詞更成功的。

  當人日複一日地總是聽人介紹一種東西,就似乎什麽也沒聽到。家庭主婦們每天聽到電視宣傳:“××洗衣粉最好”。她可能聽得不想再聽了。但隻要她們沒把電視機關上,她們就將這個觀點留在了自己的潛意識中。家庭主婦在超級市場中買洗衣粉時,當她的目光在擺放商品的一排排大架子上掃過時,她們沒主意了。這麽多不同包裝、不同牌子、不同使用方法和顏色的品種,究竟買哪種好呢?她怎麽才能作出決定?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她相信的東西。那就是她從電視裏聽來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潛意識幫她拿了主意:還是買名牌,因為熟悉它,買一個您所知道的牌子,遠比買一個您從來未聽說過、根本不知道的牌子要好得多。在這個需要決定的時候,作為家庭主婦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廣告中人們什麽都可以說,但首先要看哪種更適合個人的需要。但是她沒有時間了,她還有許多東西要買。然後她還要去做頭發,去時裝店,去銀行,還要回家去做飯。她需要馬上作出決定,沒有時間來思考,而這種緊迫性恰恰有利於廣告宣傳。

  在時間緊迫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選擇熟悉的東西。人們往往不去思考,而是相信感覺。廣告作用正是日複一日地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植下了這種感覺,為的就是在緊急情況下起作用。上麵的例子說明了我們的潛意識是如何決定我們的行動的,並以其特殊方式影響著我們的行動。正如上麵所說,這僅僅是個例子。在社會中,由於人各不同,情況也各異。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理智,不要被我們的潛意識去幹擾,在無知的情況下被人所利用。我們要再問問自己,當其他人以這種方式來利用我們的潛意識時,我為什麽不能自己來利用一下呢?不要隻是問問而已,要對此有個回答。我們要把潛意識為我們自己所用。

  潛意識真的具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嗎?關鍵是對潛意識表達的一切,一定要信,要深信不疑,才能起作用。而要相信潛意識,你就必須排除所有的負麵思想。

  人的負麵思想會阻礙潛意識的活力,抑製它的神奇力量。諸如“我不行啊”、“我不能啊”、“我會輸的”等負麵的思想,正是對自己的否定,對自己潛意識神奇力量的否定。

  你認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你的意識就告訴潛意識:我的記憶力不好。潛意識不辨真假,它就真的讓你的記憶力不好。你如果告訴你的潛意識:我的記憶力很好,我能記住。潛意識認為你想記住,它就發揮出神奇力量,真的讓你記住。

  大家可以去試,非常有效。你一有記憶力不好的負麵思想時,就馬上將它排除掉,告訴自己:我的記憶力很好,正在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好。這種方法對提高人的記憶力幫助非常大。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他自己選擇的能力。你認為你的記憶力好,你的記憶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你認為你的記憶力差,你的記憶力就會真的變差。不僅是記憶力,很多能力都是這樣,都是你選擇的結果:你選擇行,你就行;你選擇不行,你就真的不行。這就是潛意識的法則。

  所以有哲學家說:你認為你能或不能你都是對的。你認為你能做那件事情,你的潛意識就會幫你做成那件事情;你認為你不能做那件事情,你的潛意識就不會讓你做成那件事情。

  不僅能力,人的情緒也是個人自己選擇的結果。有些人說:被別人氣得要死。其實不是被別人,是被他自己氣得要死,是他心裏接受了、選擇了生氣。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你選擇的結果。

  心理學家認為:以為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並相應地為之,這種狀態就會越發明顯。也就是說,你想要什麽狀態,就裝出你已經有了那種狀態,並在言行中表現出來,你就會真的處在那種狀態之中。

  情緒不好時,你就裝出你的情緒已經很好了,告訴自己:我的情緒很好,很開心,很快樂。並真的按照很開心、很快樂的樣子去工作、去娛樂,這樣潛意識就會讓你的情緒真的好起來。

  如果你累了,感覺到疲倦,你就告訴你的潛意識,你不累,你的精力很充沛,狀態很好。你暗示自己,並在行動中表現得精力充沛,狀態很好,你會發現你的體能真的就能恢複很多。

  潛意識就在我們的心裏,它隻吃我們喂給的食物,相信或不信,要或不要,都由你決定,潛意識一旦接收了你的決定,就將結果演給你看。

  正麵的思想,會讓你有健康的心理,積極的行動,快樂的情緒,有助於發揮你的潛能;而負麵的思想,隻會帶給你負麵的心理,負麵的情緒,它會阻礙潛意識神奇力量的發揮。

  所以,你的人生能否順遂如意,全視你如何與潛意識對話。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人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是在說習慣決定命運。我們性格的表現,也就是我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正是這兩種習慣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習慣是人生中的一柄雙刃劍,用得好,它會幫助我們輕鬆地獲得人生的快樂與成功;用得不好,它會使我們的一切努力都變得很費勁,甚至能毀掉我們的一生。

  所以能否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是能否獲取人生幸福的關鍵。

  首先我們來了解習慣的形成。

  習慣是潛意識的功能。我們學習遊戲、跳舞或開車,是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次次地重複動作,直到在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印跡”為止。然後,我們的潛意識會為我們產生自動的習慣動作。

  其實生活中沒有其他東西更能像習慣這樣證實潛意識的神奇。習慣就像一根拴住你的繩子,在你每天重複這種行為時,這根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能控製住你,讓你無法掙脫。於是你就成了你習慣的奴隸。所以習慣又被人們稱為第二天性,它是潛意識對言行的自動反應。

  那我們如何才能斬斷這根繩索,讓自己獲得自由呢?

  習慣是意識選擇的結果。你選擇了做某件事,並不斷地重複,你的潛意識就認為你想做那件事,就讓它變成你的習慣。到時候潛意識就提醒你該做那件事了,而潛意識提醒你的方式是強迫的,是不講道理的,逼你非要那樣做不可。

  舉個例子,比方煙癮的形成,首先是你選擇了抽煙,你開始抽煙,然後不斷地重複抽煙,就在你的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印跡”,這時你的潛意識認為你想抽煙。它就將抽煙變成你的習慣,到時候它就提醒你該抽煙了,它怎麽提醒你呢?它用強迫的方式,現在醫學上已經證明,到時候它就使大腦不分泌內啡肽。不分泌內啡肽的時候,你就會渾身乏力,感覺疲倦,隻有通過抽煙這種刺激,大腦才會又分泌出內啡肽。它就用這種方式強迫你。

  習慣的形成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既然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那我們也可以再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選擇好的或者壞的習慣的權力。你的習慣隻是你的選擇。

  很多潛意識心理學家認為,運用潛意識的方法,自我暗示,想象,對於戒毒也很有效。

  一些醫學雜誌稱,人練氣功,實際上就是在練潛意識,訓練它怎麽發揮出高效力。

  俄羅斯的科學家還認為,接吻也有助於分泌內啡肽,因為接吻時會激情澎湃。戒煙階段多接吻,有助於戒煙。

  那些科學家還認為接吻有十大好處,其中之一是可以護齒。接吻怎麽可以護齒呢?可能是我將你牙齒上的細菌給吸掉了,你把我牙齒上的細菌也給吸掉了。

  另外,接吻還可以美容。接吻時,血液循環加快。科學家們甚至還算出了每接一次吻要消耗12大卡的熱量。如果你要減肥的話,我建議你多接吻。有人說那我天天接吻。我懷疑這樣你會骨瘦如柴的。某雜誌上介紹說一天早中晚接吻三次,一次持續20秒就夠了。

  簡單地說,任何一種行為隻要不斷地重複,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隻要不斷地重複,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行為。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拿筷子。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那些人從小到大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人是按照習慣來辦事的。假如那些人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改用左手拿筷子,會有什麽樣的感受呢?當然會覺得不舒服,挺別扭的,這說明改變習慣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但如果那些人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飯,堅持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們就不再那麽別扭,會稍微習慣一點了。其實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隻要不斷地重複,就可以被改變。

  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將好的思維方式、好的行為、好的工作方式變成習慣,那我們就會很輕鬆地獲得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樣道理,任何一個想法,重複21天,或者重複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經變成了你的信念。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複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人們“效勞”。

  做一個有計劃的成功者,去有計劃地為自己塑造好習慣。當然,因為與之相對應的壞習慣已經十分頑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習慣時,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同時去克服壞習慣。中國有句古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含義有兩層: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人的本性雖然很難改變,但並非改變不了,隻是難了一點而已。

  改掉一個壞習慣為什麽會這麽困難呢?這是因為你的思想意識處在矛盾中。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是因為你在這樣做時,會得到一時的快感,而且這種快感有無比的誘惑力,使它變得難以抗拒。所以要改掉一個壞習慣,首先,你就要激發自己的欲望,讓要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欲望,比想堅持它的欲望更強烈,這樣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假如我們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礙成功的因素,我們如果不改變,豈不是注定要失敗?如果你對改變自己的劣根性沒有信心,裹足不前,請捫心自問:我是要快樂與成功,還是要痛苦與失敗?不改變,就意味著失敗;要快樂,要成功,就別無選擇,隻有立即改變。

  成功其實是很簡單的。重複的行為就能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就能導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複地做。

  習慣的形成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既然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那我們也可以再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選擇好的或者壞的習慣的權力。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複地做。

  讓我們去挖掘出最真實、最豐富的潛能,那是早已蘊藏在我們身上而不自知的資源,若不使用就太可惜了。

  為什麽事情總到最後一刻的時候才開始著手?實踐告訴我們,不是時間不夠、事情太多,而是我們總在拖……拖延是偷竊時間的賊,是時間管理中最主要的罪惡。

  “人們的行為模式多半較重視短期或者即將發生的事情。”加拿大一所大學的教授說。這似乎也說明了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對於長期的事情比較沒有感覺,因此非得等到接近最後期限了,才感覺有工作的動力。

  人們通常有三種類型的拖延習慣:拖延不愉快的事情、拖延困難的事情、拖延難做決定的事情。“我希望”和“我就是開不了頭”成了很多拖延的借口。

  “我希望”通常是希望不要做某一件工作或希望某種奇跡發生。從根本上說,就是取消做某件事的責任。當然,也不排除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因此往往陷入微不足道的細節中,要把每個細節都想清楚才開始采取行動。

  而“開不了頭”就更使得你的事情不能向你“想象”和“希望”的方向發展,隻會增加焦慮的程度。

  拖拉的習慣,很壞。要針對性地克服它,隻要想起來就趕緊去行動,可這樣又往往會打亂手頭上正在進行的事情,對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把握好自己的原則:一時一事,不要一錯再錯。如果你因為錯過月亮而歎息,你也會錯過星星的。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沒有做,或者說另外一件事情造成了拖延,這時候你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你並沒有集中精力去做當前的事情,之所以想起其他的事情,是因為你想要逃避眼前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你這時候轉頭去做那件被拖延的事情,你還是會無法專注,這不是高效能人士所應該采取的措施。

  在拖延之後,你並沒有處理掉應該解決的事情,所以產生了焦慮。

  拖延實際上就是逃避。當你認識到你是在逃避問題之後,你就可以更加坦然地麵對了,接下來你應該逐漸訓練自己改掉拖延的習慣,比如說:一時一事,集中精力做手頭的事情。

  當你想起來沒有做完的事情時,建議你不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因為那就中了你自己的圈套,除非那件被拖延的事情特別的緊急,優先級特別的高。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做另一件事情的雜念排除掉,繼續集中精力做手頭的事情。

  當手頭事情處理完畢之後,再去處理那些已經被拖延的事情。這樣做相對於“想起什麽做什麽”有幾個好處:

  更專注:這樣效率更高。

  更有成就感:兩件事各做50%和100%。比起來,顯然後者更容易帶來成就感。

  不容易丟失思路:當你轉頭處理其他事務時就像是汽車在馬路上刹車、掉頭一樣,很危險,並且很消耗時間,除非你當時走在錯誤的路上。

  盡量調動自己的情緒:這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對於實在提不起興趣的事情,告訴自己這對自己來說是很重要的。

  盡量對任務進行分解:估計所有的人看到龐大的任務都會望而卻步,產生逃避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對任務進行充分的分解,每次拿出一部分來做,這樣既能提高時間利用率,也有利於保持內心的平靜,這些對於我們完成任務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盡量利用好小的時間段:5~10分鍾這樣的小時間段足以讓你完成任務的一部分,這有點螞蟻啃大象的意思,但是這總比裹足不前的人要好得多。當慢慢地建立起興趣之後,再利用大的時間段集中搞定它。這有點類似談戀愛,當雙方通過一點一點地積累,互相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才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去經營兩個人的感情。

  行動起來,克服拖延

  在一段時間中要注意是哪些任務總是被拖延,然後尋找這些任務的共同特征。應該找出為什麽不喜歡某一工作的原因。如果可能就讓別人來做這個工作,或者把工作切割分成更小的部分,從某些不是那麽難做的地方入手,使其更易完成。一個簡單的規則是:先做不喜歡的事。當不愉快的事情做完後,就會對喜歡的工作更集中精力。否則,把放在一邊的工作一直掛在心上,使你分心,讓你無法有效地做喜歡的工作。

  跟自己簽訂一個合同,按時完成任務就獎勵。比方,可以在完成了不喜歡的工作後獎勵自己多休息一會兒,或給自己買個許久沒有舍得買的東西鼓勵一下自己。把你的工作環境設計得可以幫助你開始工作,而不是增加慣性和惰性。有一個溫馨的辦公室確實不錯,但太多的非工作信號隻能讓你分心,特別是當你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時。

  逼迫自己麵對它十分鍾。先不要求多,強迫自己花幾分鍾做這個不太喜歡的工作。也許一開始了,你會發現事情並不是想象中那麽難做或者讓人討厭。也許起了頭,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呢。

  對一個勤奮的藝術家來說,若他不想讓任何一個想法溜掉,那麽當他產生了新的靈感時他會立即把它記下來,即使是在深夜他也會這樣做,他的這個習慣自然毫不費力。一個優秀的員工,其實就是一個藝術家。他對工作的熱愛、立即行動的習慣就像藝術家記錄自己的靈感一樣自然。尋找借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拖延,而拖延是最具破壞性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你喪失了主動的進取心。可悲的是拖延的惡習也有累積性,唯一的解決良方就是行動。

  我們不願許下承諾,隻想找個借口。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那麽現在正是該麵對現實好好檢討的時候了,別再解釋,動手做去吧!

  富蘭克林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將今天該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無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約一半以上。應該今日事今日畢,否則可能無法做大事,也不太可能成功,所以應該經常抱著必須把握今日去做完、一點也不可懶惰的想法去努力才行。

  歌德說,把握住現在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做起,隻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會賦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隻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曆程當中你的心態就會越來越成熟,能夠有開始的話那麽不久之後你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有些人在要開始工作時,會產生不高興的情緒,如果能把不高興的心情壓製下來,心態就會愈來愈成熟。而當情況好轉時,就會認真地去做。總之一句話,必須現在就馬上開始去做才是最好的方法,哪怕隻是一天或一個小時的時光也不可白白浪費,這才是真正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在字典中,“草率”的意思為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類似的成語有很多,比如草率行事和草草了事等,這些詞語常常被用來形容辦事不認真,或是不經思考就作出決定。

  草率,欲速則不達

  喜歡草率行事的人往往是急性子,做事時一味地求急圖快,常常因為急於求成而違背了客觀規律,結果適得其反,用一句俗語來講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有一個喜歡研究生物的小孩,非常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隻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抓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裏辛苦地掙紮。小孩看著有些不忍,想要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沒想到,蝴蝶掙脫蛹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

  故事中,這個善良的小孩想要幫助蝴蝶,但是他並不知道,在自然規律中,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艱辛,但隻有通過這一經曆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小孩草率的決定反而讓愛變成了害,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將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做人做事都應放遠眼光,注重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成自己的目標。完成事業必須有一個痛苦掙紮、奮鬥的過程,而這也是將你鍛煉得更堅強,使你成長、使你進步的過程。

  從馬謖失街亭看草率

  諸葛亮到了祁山,決定派出一支人馬去占領街亭作為據點。讓誰來帶領這支人馬呢?當時他身邊還有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可是他都沒有用,單單看中了參軍馬謖。

  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論軍事。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先鋒,王平做副將。

  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街亭,張�的魏軍也正從東麵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紮營,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在山上紮營太冒險。”

  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卻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紮營。王平再三勸阻無效,隻好要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紮。

  張�率領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紮在山上,暗暗高興,於是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紮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

  馬謖幾次命令兵士衝下山去,但是由於張�堅守住營壘,蜀軍無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在山上斷了水,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軍兵士紛紛逃散,馬謖要禁也禁不了,最後,隻好自己殺出重圍,往西逃跑。

  王平帶領一千人馬,穩守營盤。他得知馬謖失敗,就叫兵士拚命打鼓,裝出進攻的樣子。張�懷疑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他們。王平整理好隊伍,不慌不忙地向後撤退,不但一千人馬一個也沒損失,還收容了不少馬謖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諸葛亮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把人馬全部撤退到漢中。

  諸葛亮回到漢中,經過詳細查問,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於馬謖的個人失誤,而馬謖也承認了他的過錯。諸葛亮按照軍法,把馬謖下了監獄,定了死罪。

  馬謖自幼“飽讀兵書,頗知兵法”,在蜀軍平定西南時,他曾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這一富有戰略遠見的建議。可是,當馬謖身為街亭之戰的主將時,麵對複雜的戰爭環境,這位知識淵博的將軍卻突然變得頭腦簡單起來,草率行動,從而鬧出了一場因機械照搬兵法而損兵折將的大笑話。

  古人說:死讀書等於無書。馬謖的失敗,並不在於他飽讀兵書,而在於死讀兵書,當自己站在場外領導的位置觀察問題時,引古論今,頭頭是道,有時表現得見解很高;一旦自己成為局內人,就被複雜的客觀現象所迷惑,不假思索地照搬曆史經驗了。

  明確目標,根除草率

  小A大學剛畢業就找到了工作,自信滿滿的他接到任務後就一個人埋頭苦幹。負責指導小A的老員工對他說:“不明白的就來問我。”小A頭也不抬地說:“肯定沒問題的!”

  在這一周中,小A忙得不亦樂乎,覺得終於可以走入社會,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了。老員工看到他一副很在行的樣子,也就忙自己的去了。在周五的部門會上,上司看了小A遞交的報表,皺起了眉頭,將負責指導小A的老員工批評了一頓。散會後,其他同事才跟小A說:“你的報表不符合標準,不但白幹了還連累了你的師傅,怎麽不問一句呢?”小A這才明白自己忙活了兩天卻幫了倒忙,真是倒黴。

  出了這樣的事情又能怪誰呢?誰也不怪,要怪隻能怪自己事先沒有問清楚,一說做什麽想都沒想就去行動,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耽誤了正事。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做什麽事情一定要確定自己完完全全弄清楚、弄明白了,不懂的地方就盡早去獲取確切的答案,在行動之前要確定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是在正確地做事。不要自己一廂情願地去瞎想,自己覺得應該怎麽就怎麽樣,一定要按照正確要求去做,如果覺得有什麽不恰當的,應盡早提出來。

  同樣,替別人做事情,一定要先明確他要做什麽,怎樣才能做出他想要的結果,否則,即使做得再多,他不需要,都是白搭。就像一個程序員在做每個項目之前都會寫好用戶需求文檔,明確用戶到底想要什麽樣的產品,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才能做出他們想要的產品,如果覺得加上某些功能可以實現更多的東西,但是客戶不需要,那麽即使做了結果也不是客戶所想要的。

  先明確應該做什麽,再開始行動。不然的話不僅不會節省時間,反而會耽誤很多事情,浪費時間。

  先想後做,根除草率

  在有些時候,人們會認為自己做事草率的原因就是不夠理性。那麽什麽是理性呢?理性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或處理事情時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一個理性的人在觀察事物時,會將自己的感覺在腦中經過思考、分析,在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後,他的認識就會產生一個飛躍,思想也會慢慢成熟。

  與理性相反的則為感性,一個感性的人說話做事會將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沒有明顯的思維活動,即“想”的活動不明顯,所以有些人因為太過於感性而常被認為是“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而這樣的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容易草率行事。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著他的三個弟子來到一片麥田前,“現在,你們到麥田裏去摘取一顆自己認為最飽滿的麥穗。每個人隻有一次機會,采摘了就不能再換。”三個弟子欣然前行。第一個弟子沒走多遠,就看到一顆大麥穗,如獲至寶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發現前麵的麥穗遠比手中的飽滿。他懊惱而歸。第二個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訓,每看到一個大麥穗時,他總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麥穗一定在前頭。麥田快走完時,兩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顆,卻又覺得最飽滿的已經錯過。他失望而歸。第三個弟子很聰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識別怎樣的麥穗才是飽滿的麥穗,第二個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較判斷,在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裏他采摘了一顆最飽滿的麥穗。他自然滿意而歸。

  如果把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歸類,那麽顯然第一個是屬於“先做了再說”的感性人。“先做了再說”,省略了思考過程,必然會導致行為的盲目性與無序性,其結果當然“懊惱而歸”。

  第二個當屬於“等等再說”之列。這類人總是在思索、觀望這個台階上停滯不前,“隻想未做”必定兩手空空,“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子則是“先想後做”,可以算是理性人。他對事物有了充分的認識以及足夠的判斷之後,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當然能夠“滿意而歸”。

  如何避免草率求職

  許多大學生在即將畢業前都會性情急躁,妄想著找個好工作,一步到位。懷揣著這樣的理想,
更多

編輯推薦

1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2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