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自我修煉心理控製術

  據人民網2008年報道,全球約有4.1%~6.6%的人一生中會患上焦慮症。而產生焦慮情緒的人則更為普遍,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曾體驗過焦慮的滋味。焦慮已成為現代人普遍的“心病”,有人甚至說當代就是一個“焦慮的年代”。焦慮者常常會無法自控地擔心事業會失敗,擔心隨時可光臨於自己頭上的下崗,擔心失戀,擔心交通事故,擔心自己會得癌症或別的什麽重病,擔心房子將來會漲價以至於更買不起……

  人是情感類動物,有著複雜的情緒、情感。而在多種負麵情緒裏,焦慮又是被人們體驗得最多、最頻繁的情緒之一。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焦慮,但這種焦慮卻並不一定被我們意識到。

  你是否與焦慮同行

  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疾馳而過的汽車,你忽然有種莫名的恐懼,擔心汽車會撞上自己;看到別人在工作上成績斐然,你擔心自己的職位受到影響,沮喪而又抓狂;看到接二連三的明星自殺消息,你感到失落與不安;夜裏輾轉難眠,腦袋裏有一堆未完成的事情:領導交代的重要任務、馬上要參加的考試、給孩子找個放心的保姆……

  所有這些表現,都可以視為一種焦慮反應。心理學家說,焦慮是因為對威脅性事件或情況的預料而產生的一種高度憂慮不安的狀態,精神過敏,高度緊張,嚴重者能達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礙的程度。

  焦慮情緒不像你口渴了一樣,喝點水馬上就能解決問題。它說不定哪天就會降臨到你頭上,讓你不知不覺落入它的懷抱,難以自拔。它像空氣一樣包圍著你,使你無從覺察,甚至讓你習以為常;它像寄生蟲,不停地吞噬你健康的心態和快樂的靈魂。它用沉重、悲觀、猶豫、抑鬱、恐懼和懷疑來侵蝕你,過濾掉你生活中所有的溫馨時刻,把一切快樂從你身邊剝離。

  一般程度的焦慮情緒者,大多會產生痛苦、擔心、嫉妒、報複等情緒,而且還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而有嚴重焦慮情緒者則往往非常激動,非常痛苦,他們喊叫、做噩夢、報複心極強、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難、過度肥胖,而且容易疲勞。嚴重時,還會出現心率加速、血壓升高、嘔吐、冒冷汗、精神緊張、肌肉硬化等症狀。

  根據不同的特征,細致劃分起來,焦慮情緒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身體緊張。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放鬆,全身緊張、眉頭緊鎖、表情嚴肅、長籲短歎。

  第二層:自主神經係統反應強烈,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係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易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時冷時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頻繁、喉頭有阻塞感。

  第三層:對未來產生無名的擔心。常常為未來擔心,擔心自己的職位、自己的工作、親人、財產和健康。

  第四層:過分機警。每時每刻都像一個站崗放哨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和人類的言行充滿警惕。

  跟焦慮Say Goodbye

  如果你已經感受到焦慮的苗頭,那麽就應該立刻想辦法跑在它的前麵、擺脫它的困擾。實際上,有很多手段可以緩解焦慮症狀,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自己。當焦慮症狀不斷地幹擾你時,你應該充滿自信,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因為焦慮本身而變得更加焦慮,而是應該勇敢地麵對它,千萬不要在它麵前表現得手足無措,讓它乘虛而入,慢慢地毀壞你的生活。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焦慮,嚐試一下吧!

  ◎說出或寫出你的擔憂

  記日記或與朋友一起談一談,為你的擔憂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這是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美國的醫學專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對一些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或氣喘的人進行分組,一組人用敷衍塞責的方式記錄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另外的一組則被要求每天認真地寫日記,包括他們的恐懼和疼痛。結果研究人員發現:被要求每天認真地寫日記的一組人很少因為自己的病而感到擔憂和焦慮。

  ◎轉移你的注意力

  工作了太長時間,難免感到疲倦。不妨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小憩一下。可以去洗手間用涼水洗洗手,擦擦臉,這樣會感覺頭腦清醒,神清氣爽許多。還可以利用午休時間閉目養神,嚐試在頭腦裏聯想一些美好的畫麵,比如,想象自己在海邊,海風輕拂,遠處白帆點點,海鷗飛翔,令人心醉。建議你在自己的辦公桌旁貼上一兩張精美的圖片,或是能夠引起你愉快回憶的照片,這些都有助於緩解你的焦慮情緒。

  ◎放慢生活的節奏

  現代人的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快速的生活節奏、工作和生存壓力造成的。也許每天你的桌上擺滿了要看的文件;你的右手在接聽電話,左手還要翻看資料;你要應付形形色色的人,說各種各樣的話。那麽你就應該注意了,一定要盡量保持樂觀的態度,放慢自己的速度,讓每一天在和諧、有序的氛圍中度過。比如現在的工作就是把這份報告打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拋在腦後,不去想。在工作的間隙,你可以花上20分鍾的時間放鬆一下,僅僅是散步而不考慮你的工作,僅僅專注於你周圍的一切,比如你看見什麽,聽見什麽,聞到什麽,感覺到什麽等等。

  ◎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

  有人這樣比喻人生:健康是1,其他的一切――事業、財富、愛情、名譽都是跟在1後麵的0.0的數目越多,數字也就越大,幸福的可能性也就隨之增大;但是,如果沒有前麵的那個1,後麵即使跟著再多的0也還是等於0.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的健康無疑是很重要的,而經常鍛煉也會起到釋放壓力、放鬆情緒的作用。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瑜伽、街舞、跆拳道,都是鍛煉的極好途徑。此外,如果可能,你每周抽出一點時間遊泳、打球,哪怕是晚餐後在附近公園散散步,都會有助於身心健康。

  ◎找出焦慮的根源

  治病當然要找出病根對症下藥才可以。焦慮也是如此,想要徹底擺脫焦慮就要找到致使自己焦慮的根源。心理專家認為能夠發現自己的病因,焦慮症便好了一半。所以你應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努力回憶令你焦慮不安的場景或事件,再聯係近期焦慮發作的情境仔細地分析其中的刺激因素,找出焦慮的真正原因。

  在試圖消除焦慮的同時,你也應該讓自己相信一個事實,那就是焦慮的事情遠遠沒有焦慮本身那麽可怕。

  心理測試:你有焦慮傾向嗎

  下麵從五個方麵列舉20種信號,每種可以分為5個等級:“沒有”、“幾乎沒有”、“有時”、“經常”和“總是”,分別給予0、1、2、3和4分。

  ◎活動方麵

  (1)完全失去對社交活動的愛好和興趣,覺得它們似乎太耗精力()

  (2)對空閑時間自己該做什麽,一點底也沒有()

  (3)經常去做一些難以完成的事情()

  (4)因為要做的事太多,所以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感覺方麵

  (1)覺得一天當中很少有自己的時間()

  (2)感到不被家人賞識()

  (3)時常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滿和氣憤()

  (4)經常在尋求別人的恭維和誇獎()

  ◎胃口方麵

  (1)緊張或焦慮使自己不思茶飯()

  (2)吸煙或喝咖啡來支持自己()

  (3)想用巧克力和其他糖類來應付焦慮()

  (4)有惡心、腹痛或腹瀉的症狀()

  ◎睡眠方麵

  (1)經常失眠()

  (2)睡了整整一夜,但是仍然感到沒有休息好()

  (3)在晚上,不想睡覺的時候睡著了()

  (4)需要長時間的午睡()

  ◎觀念方麵

  (1)失去了幽默感()

  (2)情緒急躁易怒()

  (3)對未來很悲觀()

  (4)覺得自己麻木,無動於衷()

  答案解析:

  本測驗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隻是在看你的傾向。

  總分為1~20分,表明存在焦慮;

  21~40分,有輕微的焦慮;

  41~60分,表示焦慮屬於中等,應該設法放鬆;

  61~80分,提醒你處於極大的焦慮中,必須對生活加以重新調整。

  當好運降臨到別人頭上,你本該替她高興……不過你沒有。你的好朋友在抽獎中獲得兩張去夏威夷的往返機票,當然,你假裝很為她高興;或者當看到一個剛剛訂婚的朋友手指上戴著她富有的未婚夫買給她的3克拉大的鑽石戒指時,你表現出驚訝和讚歎。不過實際上,你心如刀絞……

  關於嫉妒你了解多少

  有一個人遇見了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個願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這個人興奮不已,但是他轉念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的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更要命的是,如果我要一個絕色美女,那麽那個看上去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家夥就會同時得到兩個絕色美女……他想來想去不知道提出什麽要求才好,他實在不甘心被鄰居白占便宜。最後,他一咬牙:“上帝,你挖我一隻眼珠吧!”

  這是一個流傳在東南亞一帶關於嫉妒的故事。隻要世界上有得失、利害關係的存在,便會有嫉妒的心理和行為。奧賽羅在嫉妒,林黛玉在嫉妒,周公瑾在嫉妒,甚至連神話故事中那些頂天立地的天神也在嫉妒。所謂“行高於眾,人必非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實在是一種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什麽是嫉妒?

  專門研究嫉妒心理學的日本學者詫摩武俊認為:“所謂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有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寶貴的東西被別人奪取,或將被奪取的時候所產生的感情。這種感情,是一種極欲排除別人優越的地位,或想破壞別人優越的狀態,含有憎恨的一種激烈的感情。”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嫉妒:這是一種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麵不如別人而產生的複雜的混合心理。這種混合心理可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恨、敵意、怨恨、報複等情緒狀態。

  有一位農民,因為鄰居家裏有一頭牛而心存憤恨。有一次,一條神魚欠了這位農民的情,就答應滿足這個農民的任何一個心願。這位農民指著鄰居的漂亮的樓房說,他比我富裕,都是因為他家有一頭牛。神魚以為自己明白了農民的意思,就說這好辦,我給你十頭牛。誰知這位農民咬牙切齒地說:“不,我不要你的牛,而要你去把他家的那頭牛殺死。”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應對嫉妒的方式――不是通過讓自己變得比別人更好來緩解嫉妒,而是通過打壓別人來獲得某種病態的快感。

  事實上,嫉妒和撒謊一樣,是一種自我防禦,因為不如人,卻接受不了自己比他人弱的現狀,於是產生了對他人貶低或攻擊的心理或行為。

  “嫉妒”並不是哪一類人的專利,它近乎是每個人的本能,人人都生活在嫉妒之中。與貪欲、懶惰那些惡習能讓人體會放縱的愉悅不同,嫉妒帶來的隻有痛苦,但我們卻樂此不疲。我們習慣於與我們周圍的每個人比較,因為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而感到沾沾自喜,但也會因為別人擁有我們沒有的東西――迷人的氣質,苗條的身材,大房子,更好的伴侶等,而感到懊惱、沮喪甚至憤怒。

  荀子說過:“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嫉妒是人生中一種消極的負麵情緒,它不僅容易使人們產生偏見、影響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而且還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經常腰酸背痛和胃痛腹脹,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緒低沉,久而久之,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疾病就和嫉妒者如影相隨了。現代身心醫學研究還揭示,腦和人體免疫係統有密切聯係,嫉妒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引起人體免疫係統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內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使機體抗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由此可見,嫉妒不僅可以破壞你享受生活的心情,也可以摧毀你的身心。

  ◎化解嫉妒的心靈處方

  每個人都羞於承認自己善妒,事實上,嫉妒幾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心理特質。當我們產生了負麵嫉妒情緒時,最好不要否認或掩飾它,更不要責備自己,對自己生氣。我們要先坦然地承認並且接納自己的嫉妒情緒,不論它表現為沮喪、憤怒、焦慮還是敵意。生活中,每個人產生負麵情緒都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對現狀要有所警覺,是改變現狀的先決條件。如果一個人不為自己的成績差而沮喪,他就不會想努力學習;如果一個人不為和別人的矛盾而苦惱,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需要調節。所以,不要怕產生負麵情緒,也不要否認或逃避。首先要接納它,然後再想辦法解決引起負麵情緒的問題。如何戰勝嫉妒使之轉變為生活中的積極因素,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

  換位思考法:當你看見別人因為事業上的成功太得意而自己心裏不太舒服時,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會怎樣看待別人對自己的嫉妒呢?如果你嫉妒的人是你的對手,你的妒意隻會更讓他體會到勝利的快意;而如果嫉妒的人是你的朋友,那麽你的妒意一定會傷害到你們的友誼。所以,你嫉妒的對象無論是對手還是朋友,都要心平氣和,將心比心,既不要讓對手覺得你太脆弱,也別讓朋友認為你小心眼兒。

  自我激將法:如果對自己的嫉妒對象不服氣,千萬不要自怨自艾,在一旁生悶氣,不如做個深呼吸,自己該幹什麽幹什麽,無謂地生氣隻會讓你浪費更多的時間並造成惡性循環。事已至此,你何不變嫉妒為動力,或許能讓你發揮出平時發揮不出來的能量,從而迎頭趕上。

  轉移目標法:你的嫉妒若源於過去的不幸,或者是你的狀態不太好遇到了些麻煩,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必急著打翻身仗,不如請個短假,到外麵去散散心;或者放開一切,什麽都不去想。當你的身心完全放鬆時,你會發現心中的妒意不翼而飛。

  勇敢迎戰法:要是你認為自己有堅強的心理素質,而且也很善於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那麽我奉勸你:勇敢地向嫉妒心挑戰吧!別人一時的勝利不能說明什麽,隻有迎頭趕上才是自立自強的關鍵,視嫉妒為進步的信號,拋開所有的不快,並告訴自己:“很快我就會成為被別人嫉妒的人了!”

  心理測試:你愛嫉妒別人嗎

  請對下列各題所描述的情景作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A:表示真正為別人感到高興

  B:表示完全不在意

  C:表示或許有些懊惱

  D:表示稍有不悅

  E:表示有些嫉妒

  F:表示憤憤不平

  G:表示震怒不已

  題目開始:

  1.你的朋友想租房子,你給他提出建議,並提醒他找房子並不容易,但也不要氣餒。結果他當天就找到了比你更好的房子,租金也便宜。

  2.上課時,老師問了一個不太好答的問題,你舉了手,但老師卻讓另一位同學回答,他的答案平淡無奇,老師卻稱讚他真正了解了課文的重點。

  3.你參加某個抽獎會時,因為先離席而把獎券給了別人,後來這張獎券中了一台你一直想得到的電腦。

  4.你過去的一名下屬剛剛升官,馬上就成了你的上司。

  5.領導讓你負責一台新年晚會,你花了不少工夫,但大功告成後,你的同事卻搶走了所有功勞。

  6.你為了某項長期研究計劃而提出經費補助申請,但一位有充足經費的同事卻取得了補助。

  7.有一個你頗為熟識的人在不斷地跳槽,職務都比你高。他看起來能力很好,但事實上,你知道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那類人。

  8.對於你的工作,你的能力綽綽有餘,但每次和上司談話時卻總覺得有壓力,不能完全表達自己並取悅上司,而其他能力差的同事卻能編造好聽的故事來取得上司的歡心。

  9.你的公司因為資金短缺而停止加薪,這使你灰心而辭職。後來你在一個聚會中碰到一位繼任者,發現對方在一年之內加薪四次,原因是他和老板關係密切。

  10.你經常在周末加班,希望引起老板的注意。周一上班卻發現同事們周末到老板家玩,隻有你不在場。

  每選一個A記1分,B記2分,C記3分,D記4分,E記5分,F記6分,G記錄7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答案解析:

  10~30分,說明你不是一個愛嫉妒的人;

  31~45分,表明你能夠保持心理平衡,能夠正確地把嫉妒轉化為動力;

  46分以上,說明你的競爭意識很強,但也很容易嫉妒他人。

  嫉妒雖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心理狀態,但如果其強烈到一定程度就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首先是害人,其次是害己。如果你的嫉妒心理過於強烈,已經影響到了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應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遏製嫉妒心的膨脹,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谘醫生的幫助。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一句有辯證意義的格言,也是一句連孩子也知道的真理。它既道出了失敗和成功的關係,也暗含了在麵對失敗時所應該具有的積極樂觀的、正確的人生態度。但是讓人深覺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隻是把它作為一句“口頭”上的真理,在現實的失敗麵前,很多人無暇顧及這句真理背後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力量,而隻顧自憐自艾、唉聲歎氣地沉溺於失敗的沮喪之中。

  在失敗中反思

  對於“失敗”這個詞,每個人都不會對此感到陌生。畢竟,誰都失敗過,而且還不止一次。但是,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麵對失敗呢?

  你是否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醫學科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博士經過201次實驗終於發現了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的疫苗,結束了這一病症對人類的肆意蹂躪。有一次人們問他:“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徹底結束了脊髓灰質炎對人類的肆虐。在取得這樣的成功後,你怎麽看待先前的200次失敗呢?”索爾克博士這樣回答:“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曆過200次失敗。我們家從來不用‘失敗’這個詞來思考。前200次嚐試增加了我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沒有前麵那200次的學習,我不可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在失敗麵前,至少有三種人:

  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讓失敗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為無勇無智者。

  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並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但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曇花一現。此為有勇而無智者。

  另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後,能夠審時度勢,調整自我,在時機與實力兼備的情況下再度出擊,卷土重來。這種人堪稱智勇雙全,成功常常蒞臨在他們頭上。

  喬納斯・索爾克博士正是那第三種人,在失敗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不斷總結失敗的經驗,並最終迎來了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是有前提的。成功不等於失敗的簡單累加,一次次蠻幹的必然結局仍會是失敗。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前提和條件是:其間既需要有百折不回的韌性,更需要有在教訓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冷靜理性的探索。失敗究竟是引向更多更大的失敗還是轉折為成功,就要看你對失敗的處理,看你能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原因,得到啟示。

  有個捕魚的人擁有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平庸。於是,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麽好,我的兒子們卻這麽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捕魚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那些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隻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每個人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隻有學會在失敗中反思和奮起,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本領。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經這樣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

  要知道,正是因為不斷地經受磨難,人才能變得更加堅強。有時候,人們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的東西,比從成功的經驗中學到的還要多。無論什麽樣的失敗,隻要你跌倒後又爬起來,跌倒的教訓就會成為有益的經驗,幫助你取得未來的成功。事實上,曆史和現實中的眾多成功人士和偉人都是善於總結失敗經驗的智者。在麵對失敗時,他們全無例外地都具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在美國史上因為解放黑奴而受人民愛戴的總統林肯,曾經遭受過企業倒閉,愛人去世,競選敗北的痛苦。有人曾為林肯做過統計,說他一生隻成功過3次,但失敗過35次。事實也的確如此,不過第3次的成功使他當上了美國總統。在他競選參議員落選的時候,他就說過:“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因而站不穩。但我換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毫無疑問,隻有抱著積極的心態,才能使你有勇氣迎戰突如其來的挫折,不被失敗所擊垮。也隻有這樣,你才能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繼續走上成功的道路。

  替自己的情緒做危機處理

  失敗並不是世界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我們對未來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很多人因為生活的不如意,因為失敗,喪失了信心,生活在沮喪之中。這種悲觀的心態不僅不會自動消失,還會無限製地蔓延,影響我們的身心和生活。所以,沮喪並不是一個好東西,我們需要盡快擺脫它,使自己的生活重新步入正常的軌道。麵對失敗的突然來襲,我們應該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呢?

  ◎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失敗

  “一些人往往將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思想等同於現實本身”,心理學家米切爾・霍德斯說,“其實,我們周圍的環境從本質上說是中性的,是我們給他們加上了或積極或消極的價值,問題的關鍵是你傾向於選擇哪一種”。霍德斯做了一個極為有趣的實驗,他將同一張卡通漫畫顯示給兩組被試者看,其中的一組人員被要求用牙齒咬著一支鋼筆,這個姿勢就仿佛在微笑;另一組人員則必須將筆用嘴唇銜著,顯然,這種姿勢使他們難以露出笑容。結果,霍德斯教授發現前一組被試者比後一組認為漫畫更可笑。這個實驗表明我們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溫斯頓・丘吉爾曾經說過:“成功就是從失敗走向失敗,而熱情不減。”失敗了,這也許是一個新的起點,你可以重新對自己當初的決定進行審視,究竟是要從頭再來一次還是去選擇其他的道路?人生的選擇不止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積極看待,失敗也許會為我們打開認識另一扇窗。

  ◎情緒轉移

  當我們受到無法避免的失敗打擊時,長期沉浸在痛苦中,既於事無補、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又影響自己的工作、損害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轉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實的事情上去。這一方法的關鍵是盡量減少外界刺激,盡量減少失敗的影響。

  失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要將這種痛苦和沮喪的情緒忘掉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進行積極的轉移,如主動去幫助別人、找知心朋友談心,或找有益的書來閱讀。要使自己的心有所寄托,不要使自己處於精神空虛、心裏空曠的狀態。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緒產生時能很快將精力轉移的人,不良情緒在他身上停留的時間就會很短。

  ◎語言暗示

  當你被不良情緒所壓抑的時候,可以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來調整和放鬆心理上的不安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語言是一個人情緒體驗強有力的表現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製情緒反應,即使不出聲的內部語言也能起到調節作用。林則徐在牆上掛著寫有“製怒”二字的條幅,這就是用語言來控製、調節情緒的好辦法。當你陷入失敗後的抑鬱、沮喪、痛苦的情緒中時,提醒自己“憂愁沒有用,於事無益,還是麵對現實,想想其他辦法吧”或“一次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等等,在鬆弛平靜、排除雜念、專心致誌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自我暗示,對情緒的好轉將大有益處。

  人生旅途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每一天我們都在體驗著各種情緒變化。失敗所帶來的悲觀、失望、沮喪等負麵情緒對你的生活有害無益,如果讓它們占據了你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毫無疑問,你必將會與成功漸離漸遠。要想最終獲得成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麵失敗,並用堅強樂觀的心態戰勝它!

  2004年2月上旬,雲南大學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學生馬加爵在與三位同學玩紙牌時因瑣事發生爭執,馬認為這三位同學說自己為人差、性格古怪等,並認為自己在學校的名聲受到詆毀,感到很絕望,於是決意殺害他們;因擔心同宿舍的一位同學妨礙其作案,決定將四人一起殺害。接連三天內,馬加爵采取用鐵錘打擊頭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將四名同學逐一殺害,並把被害人屍體藏匿於宿舍衣櫃內。事後馬加爵乘坐火車逃離昆明。3月1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懸賞20萬元通緝馬加爵。3月15日,馬加爵在海南三亞市被警方抓獲。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馬加爵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6月17日,馬加爵被執行死刑。

  這是當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的始末。馬加爵,雲南大學學生,曾是廣西南寧高考總分第二名的考生。一個讓無數人羨慕的天之驕子,為什麽最終會走上絕路?很多專家和學者對此進了研究和反思,其中犯罪心理學家李玟瑾奔赴雲南,對此案進行了全麵調查,還專門為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作了心理測試,之後寫出了上萬字的《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真正決定馬加爵犯罪的心理問題,是他強烈、壓抑的情緒特點,是他扭曲的人生觀,還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馬加爵存在的這些心理問題都與自卑有著很大關係。

  人人都有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不良情緒,是導致心理障礙的一種情感因素。自卑心理較強的人往往會因缺乏自信而表現出不願與人溝通,終日鬱鬱寡歡,消極沉悶,甚至會並發消化不良、失眠,最終導致精神分裂。

  對於任何自卑者來說,最為缺乏的是一種內在的自我價值感。自卑是個體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否定的內心體驗。這種貶低或否定可能來自於當事人自己,也可能來自於外界的評價,但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很多人總誤以為要想克服自卑就應該提高自尊,可實際上,自卑的反義詞並不是自尊而是自信,自卑者往往有著超出常人幾倍的自尊需求,隻不過他們的自尊心缺乏一個穩定的內核和堅固的外殼,因此一點點小事就可能使其受到巨大的傷害。

  其實,人人都有自卑心理,隻是程度不同罷了。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就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當我們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當我們大的時候,卻發現別人比我們更有錢;當我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我們更快樂,這些都會在我們心底裏產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但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願去進行自我突破的話,那麽自卑對你來講就是非常有害的。

  一般來說,自卑感的產生與主客觀因素及自我評價因素有密切的關係,其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膽怯封閉

  一些人由於深感自己不如別人,擔心在與人交往或者從事某項事業中必敗無疑,於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參與競爭,不幹有風險的事,堅信“安全第一”。越是封閉自己,越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造成不良循環。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卑的人很少會主動與人交往,在一些競爭激烈的事業中更是難覓芳蹤。

  ◎自傲逼人

  自傲逼人即人們常說的過分的自卑以過分的自尊表現出來,尤其當屈從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時,就采用好鬥方式。有自卑感的人,不願意讓人了解自己的內心,因此當他認為別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時,便采用好鬥的方式試圖阻止別人的了解。人們常發現這種人動輒就會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尋找借口釁事。其實,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跟隨大流

  喪失信心之人,常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便隨大流以求與他人保持一致,去應驗一句“人隨大流不挨罰,羊隨大群不挨打”的古訓。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而努力去尋找他人的認可。自卑者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心裏會有很多顧慮:別人是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這樣做會讓人笑嗎?會不會被認為是出風頭?在做了事之後,又會想:不知會不會得罪人?如果剛才不那樣做就會更好等等。總而言之,求同心理極強。

  戰勝自卑重塑自我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自卑感的產生,往往並非認識上的不同,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像某人一樣”等。這種追求大多脫離實際,隻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鬱和自責。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敵。自古以來,多少人為自卑而深深苦惱,多少人為尋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尋覓。下麵這些途徑和方法頗具操作性,有助於你擺脫自卑,走向自信。

  ◎用補償心理超越自卑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製,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麵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走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製。正是這一心理機製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動力,成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尋求補償的願望就愈大,成就大業的本錢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不僅是私生子,出生微賤,且麵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麵來汲取力量,拚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麵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並成為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其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於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軟弱。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但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後來他設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從此便以銳不可當之勢進了1000多個球。球王貝利戰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隻要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會從緊張、恐懼、自卑中解脫出來。因此,不甘自卑,發憤圖強,積極補償,是醫治自卑的良藥。

  心理補償是一種使人轉敗為勝的機製,如果運用得當,將有助於人生境界的拓展。但應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好高騖遠,追求不可能實現的補償目標;二是不要受賭氣情緒的驅使。隻有積極的心理補償,才能激勵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目標。

  ◎用樂觀態度麵對失敗

  在自我補償的過程中,還須正確麵對失敗。人生之路,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失敗構成的,正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始人沃特所說:“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但失敗對人畢竟是一種“負性刺激”,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沮喪、自卑的情緒。那麽,如何麵對、如何自我解脫就成為能否戰勝自卑、走向自信的關鍵。

  麵對挫折和失敗,唯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是正確的選擇。其一,做到堅忍不拔,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其二,注意調整、降低原先脫離實際的“目標”,及時改變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調適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麵的發展機遇,隻要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受宮刑乃成《史記》,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麽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都有堅忍不拔的意誌!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走向人生的輝煌。

  此外,作為一個現代人,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那麽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

  ◎用實際行動建立自信

  征服畏懼,戰勝自卑,不能誇誇其談,止於幻想,而必須付諸實踐,見於行動。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獲得成功。

  ――突出自己,坐在顯眼的位置。在各種形式的聚會中,在各種類型的課堂上,自卑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這種情況下要想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就必須敢為人先,敢上人前,敢於將自己置於眾目睽睽之下。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睜大眼睛,正視別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傳遞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膽怯、恐懼;躲避別人的眼神,則折射出陰暗、不坦蕩的心態。因此,敢於正視別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示。

  ――昂首挺胸,快步行走。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行走的姿勢、步伐與其心理狀態有一定關係。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是情緒低落的表現,是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過來,通過改變行走的姿勢與速度,有助於心境的調整。要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應比一般人快。走路步伐輕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會給人帶來明朗的心境,會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練習當眾發言。麵對大庭廣眾講話,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膽量,這是培養和鍛煉自信的重要途徑。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頗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眾場合,自卑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麽也別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麽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不論是參加什麽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有許多原本木訥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過練習當眾講話而變得自信起來的,如蕭伯納、田中角榮等。因此,當眾發言是信心的“維他命”。

  ――學會微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人自信,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就會對你產生好感,這種好感足以使你充滿自信。

  報複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人性中的一處心結。每個人都有可能產生報複心理,但大多數人能夠通過冷靜的分析、理智的思考進行自我控製。不過也有些人任報複心膨脹,使自己的心胸變得狹窄,身心受損。

  報複心是心靈的毒藥

  印度偉大的文學家泰弋爾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畫家在集市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一位大臣的孩子,這位大臣在年輕時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詐得心碎而死。這個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中了一幅,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大臣的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的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每天早晨,這位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相異。

  這使他苦惱不已,不停地尋找原因。終於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跳了起來,他竟然發現: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麽的酷似!

  他把畫撕得粉碎,並且高喊:“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心存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報複是人性中一處扭曲的心理死結。對別人的傷害總會受到報複的,尤其是受到自己內心的譴責;它如同對你肉體上的傷害一般,會讓你的身心久久不能得到寬慰。

  報複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驅向瘋狂的邊緣,報複還能把無罪推向有罪。大名鼎鼎的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在他過世50餘年之後被指控為科學史上空前絕後的智能犯罪案件――偽造辟爾唐猿人案的罪犯。而他之所以做出這種背叛科學、愚弄人們的行為,竟然是出於報複的目的。他報複的目標是主張進化論者的科學家凱斯特。

  凱斯特是個唯物主義者,一直從事進化論研究,他一直大力支持辟爾唐街的發掘。他負責大英博物館自然史方麵的工作,曾經通過實驗揭露了一個美國招魂師的騙術。這些招致了唯靈論者柯南・道爾的嫉恨。柯南・道爾早在不滿30歲時就信奉唯靈論。1887年,柯南・道爾與他的朋友波爾設立了招魂會,並和一個名叫霍爾斯泰德的人一起進行了6次招魂活動。從1917年開始,一直到死,他都堅持進行有關靈魂的演說。他捐獻了25萬英鎊現金,用來促進唯靈論的事業,並創辦了專賣唯靈論書籍的書店及其附設的博物館。柯南・道爾無疑是唯靈論的狂熱鼓吹者,出於對唯靈論的褊狹信仰,他對進化論主張者凱斯特十分憤恨。為此他采取了非常卑鄙的報複行為――偽造猿人頭骨化石來愚弄考古科學家。這一事件大大地損害了柯南・道爾的名聲。

  許多心理學專家研究證實:報複心理非常有礙健康,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等疾病就是長期積怨和過度緊張造成的。有一位好萊塢的女演員,失戀後怨恨和報複心使得她的麵孔變得僵硬而多皺,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妝師為她美容。這位化妝師得知她的心理狀態後中肯地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就敢說全世界任何美容師也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荀子曾經說:“君子賢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西諺曰:“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講的都是寬容為懷的道理。美國總統林肯對競爭對手總是報以寬容之心,後來終於引起了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將敵人和對手變為朋友,這正表達了寬容的真諦和力量。

  多一些寬容,你的心中就會有更多陽光,你的臉上就會時時蕩漾著美麗的微笑,生活也會因此而美麗。

  消除報複心的心靈補品

  ◎心靈補品之一:如何消除報複心理

  心理換位。在人際交往中,當受到挫折或不愉快時,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境遇中,想想自己會怎麽辦。通過這樣的換位,也許能理解對方的許多苦衷,正確看待他人給自己帶來的挫折或不愉快,從而消除報複心理。

  ――找個知心朋友宣泄。情緒是一種本能的能量,情緒作為一種能量是有積蓄效應的,積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發泄,這時,你可以找一個知心朋友傾訴、請教,以宣泄心理壓力,聽聽他人的評論、勸解。經過情緒的宣泄之後,可能你心中的火會不知不覺地熄了一大半,甚至煙消雲散。

  ――轉移注意力。當遭受欺侮,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憤怒之情會油然而生,甚至怒火中燒。這時,可以暫時離開一下你看不順眼的人或環境,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轉而從事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活動以幫助轉移注意力,從而淡化憤怒情緒。

  ◎心靈補品之二:把憤怒寫在沙灘上

  生活中的不如意很容易使人心生憤怒,而憤怒是產生報複心理的直接導火索。然而我們必須清楚,憤怒是追隨心胸狹窄者的影子,憤怒的原因不在於別人對自己做了什麽,而是自己有著什麽樣的態度和心胸。

  阿裏是一位著名作家,一次,他和吉伯、馬沙兩個朋友一起去旅行。當他們三人快要走到山穀的時候,一不小心,馬沙失足跌落,幸運的是吉伯拚命抓住了他,並將他救起。馬沙對吉伯非常感激,於是,他就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個人繼續走路,走了許多天之後,他們來到了一片沙灘上休息。吉伯和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伯一怒之下打了馬沙一個耳光。馬沙並沒有反抗,而是又立即跑到沙灘上,在沙灘上寫上:“某年某月某日,吉伯在某地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麽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吉伯打你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字跡在沙灘上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心靈補品之三:寬容是最好的良藥

  一天晚上,有位老禪師在禪院裏散步時,發現牆角有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不顧寺規,越牆出去遊玩了。

  老禪師搬開椅子後蹲在了原處,果然,沒多久有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後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落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惶失措。

  但是,老和尚並沒有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後告訴了其他師兄弟,此後再也沒有人夜裏越牆出去閑逛了。

  如果這位老禪師換一種心態,不用寬容之心而是很嚴厲地責罰自己的徒弟,相信眾弟子們隻會因規矩而不敢再外出遊玩,但他們心中一定會對老禪師產生深深的抱怨。

  麵對生活中的傷害,不少人在心中燃起了報複之火。然而釋迦牟尼卻告訴我們:“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耶穌也曾告訴大家“去愛你的敵人”。麵對傷害,我們不僅要學會自我控製,更要學會對他人的寬容。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腳跟上,這就是寬容。寬容會使人生得到升華,在升華中可以找到平靜,在平靜中可以得到幸福。生活中,當他人給自己帶來傷害或不愉快時,要學會以寬容之心待之。如此將心比心,報複的欲念就會慢慢散去。

  聖誕節來臨前,一位年老的父親為了考驗一下自己兩個可愛兒子的心理,分別送給他們完全不同的禮物,並在夜裏悄悄把這些禮物掛在了聖誕樹上。第二天早上他們起來一看,哥哥的聖誕樹上禮物很多,有一把氣槍,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還有一個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禮物一件一件地取下來,並不是很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的樣子。父親問他:“是禮物不好嗎?”哥哥拿起氣槍說:“看吧,這支氣槍我如果拿出去玩,沒準會把鄰居的窗戶打碎。那樣一定會招來一頓責罵。還有,這輛自行車,我騎出去倒是高興,但說不定會撞到樹上,會把自己碰傷。而這個足球,我總是會把它踢爆的。”父親聽了沒有說話。

  而弟弟的聖誕樹上除了一個紙包外,什麽也沒有。他把紙包打開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在屋子裏到處找。父親問他:“為什麽這樣高興?”他說:“我的聖誕禮物是一包馬糞,這說明肯定有一匹小馬駒就在我們家裏。”最後,他果然在屋子後麵找到了一匹小馬駒。父親也跟著他笑起來:“真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啊!”

  從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這樣,樂觀情緒總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而悲觀的心理則會使一切變得灰暗。

  對於悲觀你了解多少

  一般而言,容易悲觀的人是與世無爭的“好人”。他們表現為心地善良、潔身自好,習慣在處理事務中忍讓、退縮、息事寧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怯懦,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甚至對別人的過錯也“負責”。

  心理學上認為,悲觀情緒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指責、不安全感和對未來恐懼的幾種心理活動的混合物,是人對自己的言行不滿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情緒。悲觀情緒還會影響到組織器官,引起相關的一些心理及生理疾病,如焦慮、神經衰弱、氣喘等等。

  而極端悲觀的人越是怕出錯,越是將眼睛盯在過錯上。常常會為了一句話後悔半天,別人並未介意的事也會神經過敏。他們對人際衝突極為恐懼,解決人際衝突的辦法也很奇怪,比如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悲觀的人也會跟著打自己的孩子,因為生怕孩子給自己惹是生非。像這種極端的悲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必須進行適當的調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德納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竭力反對把實情告訴癌症患者。他認為,在美國630萬死於癌症的病人中,80%是被嚇死的,其餘才是真正病死的。這個著名的實驗是這樣的:讓蒙住雙眼的死囚躺在床上,告訴他將以放血的方式執行死刑。然後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劃一下,接著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個水龍頭打開,讓它向床下的一個容器滴水。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那個死囚竟然死了過去。馬丁・加德納用事實告訴世界: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從精神上摧垮一個人,那麽這個人的生命也就變形了。

  人有悲觀心理是正常的事情,但讓悲觀成為習慣卻並不是件好事。人們常看到悲觀的人遇到一點困難、生活有挫折,就說命運對他們不公,就自毀自滅,甚至於墮落。古時就有尋找世外桃源、隱居山林、“看破紅塵”的失意人士。而今天,無法脫離現實社會的這類人,甘願沉淪,隨遇而安,不求進取。

  悲觀沮喪的人喜歡把自己關在屋裏,這樣反而會給人造成被禁錮的感覺。悲觀的人應該試著離開屋子走向自然。當漫步在林陰大道或是站在山頂呐喊的時候,就會發現情緒突然變了,心中充滿了寧靜。自然的色彩能給人帶來陣陣的快意。任何一種體育鍛煉都有助於克服沮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會使人精神振奮,避免消極地生活下去。

  消除悲觀心理有良方

  人的情緒,忽而興奮、歡樂,忽而沮喪、消極。情緒樂觀的人也有不幸與煩惱,但他們善於排憂解難。情緒悲觀的人常被消極情緒占領,或哀歎嗟悔、灰心喪氣,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要擺脫悲觀心理,需要個人進行心理的積極調適。

  ◎與消極麵絕緣

  你可能依然記得多少次受到別人的“搶白”或不公正的待遇,你總是對自己說:“我真倒黴,總被人家曲解、欺負。”如此你當然沒有一刻的輕鬆愉快。你應該把注意力盯在與別人和善友好的事物上,並常常告訴自己:要與消極悲觀的念頭徹底有個了斷。把你心裏愉快、向上的事串聯起來,由一件想到另一件,你就可以逐步消除自怨自棄或怨天尤人的情緒。

  ◎莫過於挑剔

  很多樂觀的人往往是心胸寬闊的人,而愁容滿麵的人,又總是那些心胸狹窄的人。他們看不慣社會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這才感到順心。對很多事物少一份挑剔,少一份擔心,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接受。

  ◎學會躲避挫折

  遇到情緒受挫時,不妨暫時回避一下,轉個彎可能看到的是一番美麗的景色。或者打破靜態體驗,用動態活動轉換惰性,或許隻要一曲幽靜的古典音樂,就能將你帶到夢想的世界。同樣,看場電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帶到另一個情緒世界。

  ◎能屈能伸

  一些遇到挫折的人,往往有浮躁、悲觀的情緒。這些情緒不但無濟於事,還會影響你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不如冷靜地承認發生的一切,放棄生活中那些成為你負擔的東西,終止悲觀等不良情緒,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妨試著放下心理的負擔,重新設計美好的幸福生活,或許你能另辟新徑發現原本生活的真諦。

  心理測試:悲觀情緒測試

  1.如果半夜裏聽到有人敲門,你會認為那是壞消息,或有麻煩發生嗎?

  2.你跟人打過賭嗎?

  3.你隨身帶著安全別針或一條繩子,以防衣服或別的東西裂開了嗎?

  4.你曾夢想過中了彩票或繼承一筆大的遺產嗎?

  5.出門的時候,你經常帶著一把傘嗎?

  6.度假時,你曾經沒預訂旅館就出門了嗎?

  7.你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來買保險了嗎?

  8.你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很誠實嗎?

  9.出門時間較長時,把家門鑰匙托朋友或鄰居保管,你會將貴重物品事先鎖起來嗎?

  10.對於新的計劃,你總是非常熱衷嗎?

  11.大家計劃去野餐或烤肉時,如果下雨,你仍會照原定計劃準備嗎?

  12.當朋友表示一定奉還時,你會答應借錢給他嗎?

  13.如果有重要的約會,你會提早出門,以防塞車、拋錨或別的情況發生嗎?

  14.在一般情況下,你信任別人嗎?

  15.如果醫生叫你做一次身體檢查,你會懷疑自己可能有病嗎?

  16.每天早晨起床時,你會期待又是美好一天的開始嗎?

  17.收到意外的來函或包裹時,你不會特別開心嗎?

  18.你會隨心所欲地花錢,等花完以後再發愁嗎?

  測試結果:

  奇數項選“否”得1分,選“是”得0分;偶數項選“是”得1分,選“否”得0分。

  分數為0~6分:是個標準的悲觀主義者,看人生總是看到不好的那一麵;

  分數為7~13分:對人生的態度比較正常;

  分數為14~18分:你是一個標準的樂觀主義者。

  《三國演義》中的禰衡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性情高傲自負,總是看不起別人,幾乎把當時的名士罵了個遍,唯有孔融和楊修他還能稍稍看得進眼裏,也常常稱讚他們,但那稱讚也自負得可以:“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孔融把他推薦給曹操,他卻由於“素相輕疾”而看不起曹操,不肯去拜見曹操,並“數有恣言”,放縱地批評曹操。後來,他擔任了曹操的“鼓史”,不堪侮辱,遂擊鼓罵曹,乃至後來終被曹操“借刀殺人”。禰衡的悲劇固然有曆史的客觀原因存在,然而他的自負和自大又何嚐不是原因之一。

  關於自負你了解多少

  自負心理就是盲目自大,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麵:自我認知、自我意誌和自我情感體驗。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而過低地評價自己,則表現為自卑。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自負的一般表現

  自視過高――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對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門庭冷落。

  看不起別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過度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妒忌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當別人失敗時,又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在別人成功時,這種人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形成自負的原因

  (1)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無疑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個主要根源。對於每個人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係。父母的過分寵愛、誇讚、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從而產生自負心理。

  (2)生活的一帆風順。人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各種經驗。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假如某一個人,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學校又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同學朋友們都圍著他轉,就會很容易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3)片麵的自我認識。自負者往往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知之明,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自認為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地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挫折麵前,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防禦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人,生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人看不起,就在表麵上擺出看不起別人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克服自負的良方

  在某種意義上講,人不能沒有自負。在適當的範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人們的鬥誌,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我們能夠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滿招損,謙受益”是《尚書》裏的古格言,用來教人修身養性,寥寥六字,言簡義豐;一位偉人的解釋就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的反麵自然就是驕傲自大,無論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隻要驕傲自滿,狂妄自負,遲早有一天會栽跟頭。那麽,怎樣才能克服自負帶給我們的負麵影響呢?

  ◎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

  自負者的致命弱點就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他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隻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過去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的形象。

  ◎與人平等相處

  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提高自我認識

  要全麵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
更多

編輯推薦

1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2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