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掌握花錢與孩子成才的辯證法

  隨著近年經濟生活的變遷,金錢這個東西的神通似乎越來越大。有時人們會出現一種錯覺:無論什麽事,隻要把錢花上去了,事情也就辦成了。因此,社會上湧動起拜金主義的思潮。

  那麽,要培養孩子成才,是不是花錢越多越好呢?這確實是一個當代社會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這一問題,時下一句口頭禪倒頗為合適: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孩子成才沒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不行,但金錢的作用並不能決定孩子是否成才。這裏還有更深的道理要探討。

  一、成才應該有必要的經濟投入

  剛巧,我手邊有一張1994年2月23日的《中國青年報》。第一版中心部位的大照片上是一個天庭飽滿、雙目有神、氣宇不凡的小朋友。照片上方的標題是:“《菊豆》小演員張毅還能繼續上學嗎?”是不是張毅小朋友遇到了演出與上學的矛盾了?是不是被拉著出國風光不能繼續正常學習了?細看說明,我的心潮一落千丈。原來張毅隻是被使用了一下,得了230元的報酬。但靠二畝山地的收入維持生活的張毅一家,連《菊豆》這部電影公演時也是借錢買票去看的。目前,讀小學三年級的張毅因交不起學費,正麵臨退學的困境。為此,他的父母準備在迫不得已時賣掉房子供孩子繼續讀書。這學費,是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最基本的投入了,所以賣房子也要付學費念書。如果連付學費的投入都不具備,孩子怎能談得上成才呢?

  現代化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人才素質,教育是最基礎的部位。必須上學,打好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進而成才。起碼,國家規定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應該達到。要達到這個標準,家長該花這筆錢。如果沒有這筆錢,或舍不得花這筆錢,將會貽誤孩子一生成才的機遇。

  從人們的消費角度來說,為孩子成才而花錢,這也是一種消費,時下稱“智力投資”。這種智力投資是屬於發展消費的最基本的消費,不可或缺。人們的消費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消費是生存消費,指人們生活必需的衣、食、住、用、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說俗一點,即首先要活著。這部分消費是決不可沒有的。第二層次的消費是發展消費,即為自身發展、後代發展、發揮潛能而消費,受教育、學習、進修屬於這一類。這也是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三層次的消費是享受消費,即為提高生活質量、滿足自身享樂而進行的消費。這是可以浮動的消費層次。

  以上三個層次的消費,是依次為後者的基礎的。孩子成才,必須有前兩個層次的投入,這是必要的投入。

  我們從一些反麵例子中,可以清楚地體驗到孩子成才,不花錢不行,在必要時錢不夠花也不行。隻有具有必要的足夠的錢,孩子的成才才有希望。

  有人提醒我們記住三組數字:

  我們國家有近兩億文盲,全世界每4個文盲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

  近十年來,我國平均每年至少有100萬名兒童因家庭貧困而失學。十年中,中小學生約4000萬失學。

  三年來,15萬餘名失學兒童被“希望工程”救助而重返校園。(參見《托起明天的太陽》)

  十年中4000萬失學的孩子們,缺少的就是交給學校的那份無法再低的學費。希望工程的廣告曰:300元的捐款(相當於一個兒童五年的書本費)可以改變一名失學兒童的命運。如果一個家庭每學期連30元的書本費都拿不出,孩子便退出成才的隊伍。

  廣西新安鄉湯那屯小學,學生們連19元的書費也交不出,所以4般隻買三本課本:語文、數學、思想品德課本,其他自然、地理、曆史、音樂、美術課本都不買。校長說:“不是不想買,是買不起。”這裏的孩子每學期有三分之一的人失學,來上學的人也學不到應學的知識。這些孩子的家長,缺的就是錢。沒有必要的錢能成才嗎?(參見《托起明天的太陽》)

  位於河北省太行山東麓的完縣的楊家台鄉,一群沒有錢上學的放牛娃們,連天安門、廣州都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孩子們沉重地說出了原因:“爸爸說,念書得花錢,家裏供不起。”(參見《托起明天的太陽》)該鄉寄宿學校校,長介紹,一位學生全家四口人,隻蓋一條補丁摞補丁的破被子,不用說書費、學雜費,連一塊玉米餅子就鹹菜也帶不起,不得不退學。一對雙胞胎弟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因家長有病,帶不起中午的幹糧,也不得不退學。(參見《中國希望工程百縣考察實錄》)

  在河南省唐莊小學,1990年的三九天,一名叫張國鋒的孩子在教室門外堅持聽課,孩子的手凍裂出一道道血口,渾身冰涼,老師不忍心,叫他進教室內聽課,他不肯,說自己沒交學費……這個門門功課全優的孩子失學,就因家裏花不起學費錢。還是這個地方,在破舊茅屋裏住著一個叫雁英的女孩,因家中一貧如洗,大隊免去了她的學雜費,但她竟然連一分錢的書費也交不出。她不得不失學了,她跪在地上向父親哭道:“爸爸,我要讀書,我想上學!”孩子的父親對采訪者泣不成聲地解釋:“沒錢哪,就是有一點錢,就是能借來一點錢,我也讓孩子念書!”(參見《中國希望工程百縣考察實錄》)

  我不想多說了。在1991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119名大學生對全國113個國家級重點扶貧縣所作的“希望工程”調查中,學生們攜帶回來的催人淚下的事實成千上萬!這些事實說明,孩子成才,需要家長花錢、有錢花。家長手中的錢必須在滿足最低的生存需要這一層次後,才會進而滿足自己和子女的發展需要這一層次。否則,就會犧牲發展需要,來保住生存需要。上學,這是孩子發展需要的主體,在這方麵,家長有條件應花足夠的錢,才有利於孩子成才。

  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的進步,孩子要成才所需的條件越來越高了。這就需要家長在允許的條件下,花越來越多的錢。應該使孩子能看到電視,聽到廣播,讀到報刊,參加擴充智力的活動。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讓孩子用上電腦、打字機、錄音機、手表等。在這方麵,家長花錢越多,越有利於孩子成才。

  二、關鍵在於激勵孩子的學習動力

  花錢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是,花錢不一定達到促進孩子成才的目的。其中關鍵在於,花錢是否花在有利於激勵孩子的學習動力上。學習動力或成才動力,是孩子成才的內在力量源泉。為了激發這種動力,花錢再多,也不為過。如果離開這個目標,也許花錢越多,越使孩子滑入精神頹廢墮落的泥潭。

  從孩子成才的條件來說,有先天的條件和後天的條件兩類。

  先天的條件包括生理素質、遺傳素質。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感官、運動器官、大腦等對孩子成才來說是一個先天的無法選擇的基礎。有人把這個條件看得很重。有不少年輕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購置設備、播放優美的音樂,說是對肚內的胎兒進行“胎教”。這種對於孩子成才從胎兒抓起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但對未來孩子的成才,其作用微不足道。還有的父母對先天條件達到迷信的地步,相信什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說教,這就更荒誕了。

  其實,先天條件與後天條件相比,是遠為次要的因素。人們常談論到孩子的“智商”。智商計算公式是:IQ=智力年齡+實足年齡×100.IQ(intelligencequotient)為智商,智力年齡可從智力測試表中查得。經過計算智商值在80以下者為愚鈍兒童,100為中等智能,120以上為聰慧兒童。實踐證明,人們先天的智商差異並不大,而且成才與否也並非按智商差異排列。俄國醫學科學院大腦研究所曾保留了屠格涅夫、馬雅可夫斯基、列寧等名人的大腦,經分析,與常人的大腦並無什麽區別。(參見《工人日報》1994年1月26日)可見,先天條件對孩子成才沒有什麽決定作用。一對夫婦如果想為未來的孩子創造一個成才的先天條件,隻要不酗酒、不吸煙、不生病,按期把小寶寶生出來就是了。

  後天條件對孩子成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後天條件包括社會曆史條件、個人處境、個人努力三大方麵。社會曆史條件規定了社會製度,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程度,這些因素對孩子影響很大,規定了孩子成才的基本環境。麵對外部客觀環境,個人的因素起到決定性作用。個人處境中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狀況,是否有利於孩子成才,關鍵在於孩子個人對待外界條件和刺激的態度與毅力。

  孩子對待外界條件和刺激能不能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堅強的毅力,實質上是學習動機強烈程度的一個標誌。在這個問題上,家長的錢花得對路,將對孩子成才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和推動;錢花得不對路,可能會花錢越多,孩子越不成器。

  家長在孩子身上花錢,應注意激勵孩子樹立社會性的學習動機,才有利於孩子成才。

  家長應協助社會和學校教育,從家庭這個角度,用足夠的書籍、報紙、無線電、錄音、電視等設備,用家長自身的示範和精神追求,培養孩子健康的學習動機。例如,使孩子樹立以下觀念:“做‘四有’新人”,“做優秀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繼承父輩的事業”,“幫助自己的父母”,“改變自己家庭幾代人無文化的狀況”,“改變家鄉落後麵貌”,“在科學上作出突出貢獻”,“為醫治百姓的疾病學本領”……懷著遠大抱負於內心的孩子,有戰勝一切困難、百折不撓的毅力,有積極對待客觀環境的自信心。這一點內心的財富,是花錢買不到的,也不一定靠花錢來建立。但條件好的家長可以創造激發起孩子內心深處這類遠大誌向的條件。一旦家長創造的眾多客觀條件和機遇中,有一條引起孩子的震動和領悟,孩子的社會性動機便確立了。

  少年的李時珍就是看到大水災後流行的疾病奪去了千百萬人生命的慘狀,立誌做一名醫生,解救百姓。魯迅少年時痛感洋人誣蔑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立誌學醫,決心以醫救國,遠涉東洋;但在日本仙台醫專看電影時,發現影片中日本人砍中國人的頭,而大群健壯的中國人卻麻木地看熱鬧,激起魯迅搞文學,救治中國人的靈魂。少年李四光看到外國軍艦在長江上橫衝直撞,撞翻中國漁船,草菅人命,決心學習造兵艦和大船的技術以報效中國,進了日本大阪高等工業造船學校;後來又深感造船需要鋼鐵,便又到英國學采礦,開礦山。這些都是社會性學習動機的激發,促進了成才。

  如果孩子自身或在家長引導下確立了社會性的學習動機,那麽家長在這個時候,可能花錢越多,越有利於孩子成才。

  家長在孩子身上花錢,還應立足於培養孩子的興趣動機,這才有利於孩子成才。

  這類學習動機的培養是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並直接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有關。家長在孩子學前和上學後,應花錢創造條件來配合社會和學校,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激發孩子對認識各種事物的興趣,讓孩子感受由於集中精力獲得一些小成功的幸福和歡樂,讓孩子體驗勞動後的輕鬆愉快,引導孩子為探求更深奧迷人的現象而從眼下做起。這種興趣動機,也是孩子成才的一大動力。

  中國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視使處在童稚階段的孩子“多識草木”。把“多識草木”作為適應未來正式學習生活的預備階段,無異是為了培養孩子原初的學習興趣。古代畫家王冕,就是在觀察和體驗到水中芙蓉的綽約形態和豔麗色彩,才立誌畫荷,終成人才。陳景潤在中學第一次懂得了“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王冠上的一顆明珠,這激起了他誓要摘到這顆明珠的極大學習興趣,因而酷愛數學,終成人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需要一定的條件,如足夠的圖書資料(適合孩子接觸的),易於引起孩子學習、追尋興趣的演示器具等。帶孩子去天文館看球形屏幕電影,會激起孩子對星空宇宙的抽象描述有感性的認識開端。買一本手動畫的小書翻一下,孩子就會領悟到電影片中的人為什麽會動起來。帶孩子乘飛機飛越黑龍江、新疆、海南,就會使孩子對時空觀有一定的感受,並對祖國幅員遼闊、氣候特點有生動的理解。在這方麵,家長花多少錢也是值得的。

  孩子成才有外因和內因兩種動因。但內因是主要的,帶有決定性的。家長的錢多多花在啟動孩子成才的內因上,才能有利於孩子成才。

  三、掌握花錢與孩子成才的辯證法

  孩子成才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成才途徑並非金錢所能買得到的。隻有既能在孩子身上多花錢,又能會花錢,把錢花在當處,才能為孩子成才服務。這就是要根據孩子成才的規律,順勢花錢。順勢花錢,多多益善;濫用金錢,無有害。

  首先,要克服濫用金錢的傾向。有些家長,為了滿足孩子需要,給孩子身上帶上百元的零花錢,以免孩子花錢受屈。殊不知,這是對孩子成才大有害處的。他有錢去花,興趣分散了,心靈打亂了,說不定會釀出什麽亂子來。在不少地方,有些不法分子專門攔路搶劫孩子,有的竟能從一個孩子身上劫得百元以上。那些富得不知往哪裏花錢好的家長,意在顯富,實在是現醜。這些家長不如多花錢捐助希望工程,救助幾個貧困地區失學的孩子,再把這些孩子請來家中,這說不定會對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是一大震動。這種信息交流確實是有價值的。還有的家長競相給自己孩子買名牌服裝穿,讓自己孩子下名牌館子,騎名牌山地車,過生日在高級飯店大宴“賓客”(同學),不必諱言,得到這樣待遇的孩子,一般很難成才。物欲傷誌,情欲傷神。清朝晚期“八旗子弟”和曆朝享受優越條件的紈絝子弟,很少有成才的,往往是玩物喪誌,邪念橫生,最後都不是個好東西。到孩子一旦定型走上歧途,家長將悔恨莫及了。

  其次,要克服孩子成才問題上的短期效益的觀念。孩子成才不但有其內在規律,而且也有一個過程。望子成龍心切,揠苗助長,有時花錢誤事。

  不少家長,不分析自己孩子的素質,不注重孩子在兒童階段全麵吸收社會營養,而急於讓孩子出人頭地。有的花很多錢讓孩子去學畫;有的讓孩子去報名練小提琴;還有的不惜巨資置辦鋼琴,在沒有隔音設備的居民樓內亂彈琴;還有的花錢送孩子學唱歌、練舞蹈……當然,發現孩子有某方麵天賦,應該順勢利導,花錢滿足孩子成才需要,這本無可非議。但是,一窩蜂地去趕那個“時髦”,難免事與願違。

  一個孩子過早“專業化”,不懂得什麽是玩,不懂得與一般小朋友交往,沒有全麵體驗童真的世界,很容易成為畸形性格的人。這種心理弱點將產生難以挽回的不良後果。這種揠苗助長的教育法,使孩子在未來學習的漫長競爭角逐中很難成為強者。

  最後,用艱苦條件磨礪孩子的成才意誌。從成才規律看,有的是順勢成才,客觀環境變化形成某些孩子成才的條件;有的是揚長成才,在認識自我優劣點後,揚長避短,通過信息反饋,確立自己長項而成才;還有一種就是協調環境而成才,順境防驕防躁,不斷進取,常境積累優勢、尋求機遇,在逆境中意誌堅強、信心不倒。在這些條件下,都需要孩子有經受挫折的承受力。有了這種承受力,孩子成才就有了安全閥。而磨礪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靠艱苦的條件和經曆。生活優裕,一順百順,有些孩子常常經不起一點微不足道的打擊而變得消沉;遇到大些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走上自殺的絕路。因此,要自覺讓孩子經受艱苦條件的磨煉,甚至花錢找苦吃;絕不要用金錢為孩子搭起逃避艱苦磨煉的保護傘和避風港,而要放他們到廣闊的現實天地裏去經風雨,見世麵。應該讓孩子們多參加些勞動,吃些苦;應該讓孩子自己約束自己,不吃零食,不搞生活特殊化,平等待人;應該讓孩子跑跑路,擠擠公共汽車,騎車奔波,而不要用老子的轎車接送孩子,狐假虎威;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洗洗衣襪,大些時再自己動手做做飯,而不宜慣孩子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應該讓孩子穿得舒適樸素些,在生活上向艱苦些的孩子看齊和學習,而不應在打扮孩子問題上顯闊顯富;應該鼓勵孩子有一種失敗了再幹的頑強精神,不宜看到孩子考高分就喜形於色,考不好便打罵挖苦;應該培養孩子習慣於為別人服務,不宜使孩子成為唯恐占不完天下便宜的自私鬼。在上述這些項目上,家長不但不應花錢代替鍛煉,而且應盡量不花錢,讓孩子得到鍛煉。這樣,孩子才能有內在成才的頑強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才不至於因遇到打擊而中途夭折。

  誰家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成才?天下父母同此心。在為孩子成才而花錢的問題上,家長隻有依著孩子成才的規律,把錢花在當處,才不至於陷於盲目。如果簡單地認為,花錢越多就越有利於孩子成才,往往會事與願違,南轅北轍。

  孩子成才的曆程一生僅有一次,父母們,慎重啊!

  (原作發表於《世紀之交的論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