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兩岸對抗日戰爭的看法漸漸接近

  方正

  抗日戰爭在中國的曆史上、在中國人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很長時間以來,對這段曆史都不能客觀地認識。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政治氣候的變化,近些年來,在對這段曆史的看法上,許多方麵取得了共識。發表在《看天下》上的《“國軍”英勇抗戰漸獲中共肯定》介紹了有關情況,現摘錄如下一二〇一〇年八月一日,台灣作家龍應台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了她有關“中國夢”的演講,她說:“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歲,到美國去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裏,除了功課之外,有機會就去讀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結果,龍應台“第一次讀到國共內戰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殺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有許多都是被黨和國家機器所操縱的謊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憾。”

  讓人震憾者,不止於此。查閱一九九五年版(當時民進黨尚未上台)台灣中學曆史教科書,對第一次淞滬抗戰,因蔡廷鍇、蔣光鼐後來投奔共產黨,一筆帶過;對台兒莊大捷,因李宗仁一九六五年返回大陸,一筆帶過;對緬北慘烈征戰,因孫立人一九四九年抵台後“策劃兵變”,幾乎完全不提;對張治中、佟麟閣、孫連仲、張自忠,戴安瀾等抗日名將,著墨不多;對黃河花園口決堤起因,教科書仍秉持“適黃河決口南流,敵軍被阻”的說辭。通篇看下來,從頭至尾,主要就是讚揚蔣介石如何偉大、正確。

  國民黨一度把中共稱作“共匪”,而大陸亦不遑多讓,倒退五十年,大陸教科書上,一律稱對方為“蔣匪”。大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曆史課本上,有關抗日戰爭的描述則是:一,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二,蔣介石始終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並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三,抗戰勝利,“躲在大後方”的蔣介石才“下山摘桃子”。

  留下最深印象,或許還有當年曆史老師課上講述的平型關大捷:林彪率一一五師一部向抗日前線開進,望風而逃的國民黨潰敗士兵,看到八路軍和他們走了迎麵,蔣軍士兵竟對八路軍說,“日本鬼子太厲害,你們不要去送死……”

  今天看,這種近乎戲劇化的對比描寫,未必真實。

  二〇〇九年,在大陸獲得公開出版的《毀滅的種子》(作者為美國學者易勞逸,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說得好,為國民黨軍隊說一句公平話,它與一個在組織、訓練、裝備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的戰爭中,堅持了整整八年,與法國——它對德國的抵抗僅僅六個星期便崩潰了,和英國——它從美國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支援——比較起來,國民黨軍隊的抵抗,乃是一種決心和自立的奇跡。

  “它積極地戰鬥在上海、南京、華北和華中平原,徹底挫敗了日本人對‘速勝’的期望,盡管它自己也遭受了可怕的損失。然後,他們從沿海地區撤退,遠離於交通網絡所能達到的地區。他們轉向消耗戰的戰略,從而使日軍陷於中國遼闊的國土而不能自拔……隻是因為二戰之後的垮台,國民黨軍隊在戰爭中的積極貢獻,才不可避免地被它的失敗而掩去了光彩。”

  中共在一九四九年之後雖對“蔣匪幫”抨擊甚為高調,但在內部掌控上,也有部分較為人性化的規定,譬如一九五一年四月,原國家內務部即發文規定:“九一八以來,國民黨軍隊之指戰員,如確係對日作戰,負傷致殘,已與蔣匪軍斷絕關係,無反人民罪行,且為當地群眾公認者,得以革命殘廢人員論,可按《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條例》予以撫恤。”

  一九五八年,內務部一五八號文件又指出:對辛亥革命和國民黨部隊抗日陣亡士兵“是否給予烈士稱號和撫恤的問題”,我們的意見是,“上述犧牲烈士,可以稱為烈士”,但“不是說這些人今天再由政府統一給予烈士稱號,並再發給他們家屬一次撫恤”,其理由是,上述烈士之遺屬,當年民國政府已予撫恤,因此“不需要和不應該由我們再去撫恤”。

  至“文革”爆發,中共自己的老幹部也被普遍打倒,部分國民黨抗戰傷殘老兵的撫恤,自然也全部停發。

  一九八四年,民政部發文,再次重申了一九五八年內務部文件之原則(即“國軍”抗戰之傷殘老兵,均可比照革命傷殘軍人予以撫恤),這份文件也很謹慎地提出“以上意見,可……內部掌握,對外不作宣傳”。

  不過,隻隔一年,中國內地的政治形勢就發生劇烈變化:自一九八五年五月起,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主要媒體,即開始籌備“國軍”正麵抗戰的各種宣傳報道,以紀念抗戰勝利四十周年。

  同年八月,《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麵戰場重要戰役介紹》的展覽,在天安門東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隆重推出。參觀者扶老攜幼,摩肩接踵。

  那一年,計有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郝夢齡、劉震東等六十四位“國軍”抗日將領,在中國大陸的媒體上獲得廣泛褒揚。與龍應台女士的“震撼”相似,對“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那一代中青年人來說,其震動之巨大,堪比林彪出逃、江青被捕。

  從一九八五年起,“國軍”抗戰形象在大陸的中小學曆史教科書中,每遇一次再版,均有扭轉,到二十一世紀,“國軍”正麵抗戰曆史已獲全麵肯定。大陸新版曆史教科書中,對淞滬兩次會戰、長城抗戰,南京保衛戰,以及蔣介石廬山著名談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均有介紹。

  即使“國軍”因實力不支,被迫大幅後撤,大陸曆史教科書對徐州(台兒莊大捷)、武漢、棗宜、長沙諸多會戰以及遠征軍入緬作戰,均有詳盡介紹。大陸新版教科書不僅對張自忠等捐軀的高級將領做了重點褒獎,對“國軍”的中下級軍官如姚子青(1983年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蔡丙炎(1985年安徽省追認為革命烈士)、謝晉元(建國之初即由上海市確認為革命烈士,1982年其忠骨獲準遷至宋慶齡墓地附近)等,也都有詳細描述。

  光陰不饒人,國共兩黨的抗戰老兵倘若仍能在世,亦已漸成耄耋老人,而網絡上有關“中國政府應當善待全部國民黨抗戰老兵,對仍在大陸生活的‘國軍’抗戰老兵,因他們早已是碩果僅存的老英雄,應一律給予津貼”的呼聲,也流傳極廣。這問題早在二〇〇五年已有解決。

  查新華社二〇〇五年八月電訊稿可知,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前夕,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曾舉行記者會宣布:二〇〇五年九月三日之前,將會有七十餘萬海內外的抗戰老兵,獲頒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勳章。他並特別強調,根據國家民政部的撫恤條例,中國各級政府,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所有複員軍人,都會有適當補貼”。

  二〇〇五年九月三日,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為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發表的公開講話,更是中共對“國軍”正麵抗戰的最權威認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