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爰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愛國主義一直是動員和鼓舞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一麵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曆史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曆史時期,青年大學生要成為堅定的愛國者,就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堅持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自覺陶冶愛國之情,激發愛國之誌,以自己的建國之才,化作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

  愛國主義是一種古已有之的優良傳統,它一直是中華民族巨大凝聚力的象征,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愛國主義雖然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但它卻是連續不斷的傳統,每個時代都為這一傳統注人新的內容,使之曆久彌新。作為曆史上形成的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和激勵人們奮發圖強的思想力量的愛國主義傳統,今天我們仍需要加以繼承和發揚。

  一、愛國主義的內涵

  什麽是愛國主義?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是將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調整個人與國家、民族關係的道德規範,是一種重大的政治原則,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愛故土、愛人民和愛國家的統一

  愛國主義就其最一般的意義來講,正如列寧所說:“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深厚的感情。”(1)可見,愛國主義最基本的內容是對祖國的熱愛。在漢語裏,“祖國”一詞的詞義最初意指“祖先的國度”,是列祖列宗們的共同生活區域,也就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父母之邦”。在英語裏,“motherland”或“fatherland”表示祖國,也含有“父母之邦”的意思。現代意義上的“祖國”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廣,包括了現代“國家”概念的基本內容。現代意義上的祖國至少包含自然要素、社會要素和政治要素三個要素,是一個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曆史於一體的綜合概念。愛國主義所忠誠、熱愛、報效的祖國是國土、國民和國家組成的社會共同體,因此,愛國主義必然以愛故土、愛人民和愛國家為最基本的內容。

  熱愛故土山河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祖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她首先就是我們腳下這塊世代生息、繁衍的廣袤土地,就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家園,我們對祖國的愛就源於對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最樸素而真摯的愛。無論是遠離故鄉的遊子,還是遠涉重洋的僑胞,都對故鄉、故土有著深深的愛戀,他們常常隨身珍藏著一瓶家鄉的水,或者一捧故鄉的土,表達對故鄉、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壯麗的山河,秀麗的風景,豐富的物產和不勝枚舉的人文景觀,自古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和愛國者的讚美。他們或用最美好的語言、詩句,或用最動聽的樂曲,或用丹青畫筆,謳歌和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熱愛各族人民是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我們的祖國之所以可愛,不僅因為她擁有遼闊的土地、壯麗的河山、豐富的物產,更因為她擁有世世代代生息在這片美麗的國土上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億萬各族人民。古語“民為邦本”說得好,沒有人民的土地,無論怎樣富饒美麗,也不過是一塊未開墾的原始的蠻荒之地。各族人民是偉大祖國的根本所在,是偉大祖國的創造者,祖國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熱愛祖國各族人民是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正是有了人民的辛勤勞動,有了各族人民世代的努力,才使祖國成為一個富有實際內容和生命力的有機體。沒有人民的祖國是不存在的,離開人民談愛國是不切實際、毫無意義的。

  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愛國主義的必然政治要求。在階級社會,祖國與國家是兩個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概念。“祖國”的內涵中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屬性,而“國家”的內涵中則強調政治性和階級屬性。所以,從概念上我們不能把祖國和國家完全混同,不能誤以為愛國家就是愛祖國的全部內容,而忽視對故土和人民的熱愛。同樣,祖國在每一個曆史時期又是具體的。國家離不開國土和國民,國土和國民又隸屬於一定的國家。國家是分裂還是統一,是興盛還是衰敗,都與國土完整與否、與國民的命運休戚相關。所以,愛國家是愛國主義不可缺少的重要政治內容。

  但是,國家的政治性和階級屬性使我們不能不管國家的階級性質和進步與否,盲目地愛任何性質的任何國家。事實上,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裏,愛祖國和愛國家是分離的、對立的,愛祖國主要是愛自己的民族、國土和人民,而愛國家則意味著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階級工具。隻有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愛祖國和愛國家才是統一的。

  2.從愛國情感到愛國覺悟、愛國行為的升華

  馬克思主義認為,愛國主義是人們忠誠、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集情感、思想和意誌於一體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在人類社會曆史進程中形成、發展和鞏固起來的一種團結凝聚國家和民族、推動曆史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調節個人與民族關係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價值規範。

  愛國主義作為人們的一種主觀精神和行為狀態,表現為從愛國情感到愛國覺悟和愛國行為這樣三個不同層次並相互聯係的發展階段。愛國情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性基礎。我們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後代,偉大的祖國是養育我們的母親。愛國情感就是人們對偉大祖國的一種直接感受和情緒體驗,它的表現十分豐富,有讚美、依戀、自豪、自信、自尊、歸屬和忠誠、責任等許多美好的感情。同時,愛國情感是愛憎分明的情感,那種對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危害國家安全和敗壞國家榮譽的一切言行、人物和事件產生的仇恨、憎惡和氣憤等情感也是愛國情感的一個重要方麵。

  愛國覺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理性升華,它建立在愛國情感基礎上,能幫助人們從本質上理解問題,避免感覺的片麵性,進而從世界觀、人生觀的高度確立愛國主義的信念,並自覺地將之轉化為報效祖國的愛國行動。這種愛國覺悟表現在對待愛祖國的問題上,就是把愛現在的社會主義祖國與愛曆史上的中國一致起來。在思想領域,對曆史中國的認識有兩種錯誤觀點:一種是曆史虛無主義的觀點,對曆史中國持全麵的否定態度;另一種是複古主義觀點,不加分析地推崇曆史上的中國,主張用傳統的儒家思想改造現實的中國。這兩種觀點的共同錯誤之處在於,人為地割裂了曆史中國與現實中國的聯係,片麵地對待曆史和現實的發展。曆史唯物主義認為,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曆史的發展和現狀。

  我們提倡的愛國主義覺悟更強調在正確認識曆史和現實中國的基礎上,熱愛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在如何正確認識今天中國的問題上,社會上同樣存在著一些錯誤觀點。例如,有人懷疑社會主義製度的曆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有人隻看到西方社會發達的經濟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無視新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取得的成就;有的人隻看到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卻不考慮造成這一差距的曆史原因,對祖國的前途失去信心;有人還因此嫌棄自己的祖國,千方百計離開祖國;更有甚者,有的人出於對西方物質生活的向往,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賣良心、人格,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中國近現代曆史已經證明,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隻有正確看待祖國的曆史和現實,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能真正把愛國情感提升到愛國覺悟的高度。

  愛國行為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標。隻有將愛國之情、愛國之心、報國之誌化作效國之行,言行一致,才能成為真正的愛國主義者。要實踐愛國行為,首先要把愛國情感和愛國覺悟轉化為明確、堅定的愛國誌向,確定報效祖國的人生奮鬥目標,這是愛國行為的導向。其次要掌握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本領,這是實施愛國行為的基本條件。最後,要發揚艱苦奮鬥和獻身的精神,敢於正視愛國行為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愛國行為不僅是一種個人的實踐活動,更是全體人民的集體實踐活動,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科學等各個領域,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都是愛國行動。每個人的愛國行為隻有融人集體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這種群眾性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中,產生了無數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譜寫了愛國主義的壯麗篇章。

  二、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古老的中華民族給世人帶來了許多不解之謎:為什麽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幸存至今的文明古國?為什麽這個古老的民族在遭受了近代半殖民地的厄運後,仍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隨著1997年7月1日香港和1999年12月20日澳門相繼回歸祖國,人們更加清楚了其中的奧秘,那就是這一切都源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

  1.古代的愛國主義傳統

  維護祖國和民族的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重要內容。從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於一”、荀子的“文王載百裏而天下一”,到董仲舒的“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都體現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的思想,成為無數仁人誌士愛國行動的精神動力。

  戰國時期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因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後人世代傳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為世人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詩句;南宋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氣節;愛國詩人陸遊病危之際,仍盼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為了保衛國家邊疆的安寧,“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鄭成功抗擊荷蘭侵略者,收複台灣,世代傳為佳話。這些愛國英雄及其愛國事跡形成的古代愛國主義傳統,激發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激勵著炎黃子孫在祖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前仆後繼地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此外,封建社會中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為反抗階級壓迫和殘酷剝削而掀起的農民起義,無不在動搖反動統治的同時,也推動了祖國的社會進步。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更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不懈地開發著祖國的自然資源,改造著祖國的自然環境,湧現出了大禹、李冰、徐霞客等為人民造福的優秀代表。在科學文化方麵,曆史上出現的四大發明、《詩經》、《齊民要術》、《本草綱目》、京杭大運河、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等等,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為祖國創造的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代表。

  2.近代的愛國主義傳統

  1840年以後一個世紀的中國曆史,是遭受西方列強侵略、瓜分,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屈辱曆史。中國人民承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時代特征,決定了中華民族近代愛國主義傳統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反對封建主義壓迫,推翻腐朽的封建專製統治。

  中國近代愛國主義始終與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聯係在一起。最早“睜眼看世界”的魏源提出了著名的師夷之長技以製夷主張,成為近代中國曆史上向西方學習、尋找救國之路的先驅。此後,無論是清政府內部的抵抗派、洋務派,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及人民群眾自發的鬥爭,盡管其主張各有不同,在是否維護清王朝統治階級方麵也有不同的見解,但是,他們抵禦帝國主義侵略和振興中華的願望是一致的。雖然這些愛國誌士的努力最終都因為曆史和階級的局限而功敗垂成,但他們愛國救國的精神和實踐,喚醒和鼓舞著中國人民為改變國家積弱積貧的麵貌,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求新的思想武器、開辟新的救國道路,為迎接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新階段的來臨創造了條件。

  3.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新階段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曆史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轉折點,它作為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誌著我國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我國愛國主義傳統開始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發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創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愛國主義運動的嶄新曆史階段。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理想,從而把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推進到當代及社會主義時期的新階段,使中華民族曆史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獲得了新生,得到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和境界的升華。不同時代的愛國主義有不同的內容和特色,不同的階級和政黨對愛國主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正如江澤民所說:“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曆史發展密切聯係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聯係在一起的。”

  4.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基本內容

  雖然愛國主義作為一個曆史範疇,在各個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是,無論是古代愛國主義、近代愛國主義,還是當代愛國主義,它們之間都是一脈相傳的,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概括地說,這一傳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基本內容。

  第一,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各族人民用自已的勤勞和智慧共同奮鬥,為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作出了巨大貢獻,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第二,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自大一統國家形成以來,中國曾多次出現民族分裂的局麵,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主流。而且,曆次太平盛世都出現在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環境下,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第三,反對侵略,維護祖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愛國主義不僅激勵中國人民反對國內民族壓迫,而且敢於反抗外來侵略。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每一次帝國主義侵略都更加激起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反對侵略的決心,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徹底實現了民族獨立,維護了祖國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第四,反對倒退,推動祖國繁榮進步。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始終存在著進步和倒退兩種力量的較量。正是各族人民堅持同一切阻礙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勢力和腐朽社會製度不懈鬥爭,才使中華民族曆經坎坷磨難而不衰,至今仍生生不息,走向新的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